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第一课时的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2)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3)学会合作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合作、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2. 教学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3)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让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作业:(1)搜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2)以“我眼中的丝绸之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文评价: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了解他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感悟。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体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丝绸之路》,就是讲述了这条古老而神秘的通道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对丝绸之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句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交流的精神?”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丰富课堂内容。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感想或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丝绸之路》一、历史背景二、历史意义1.商贸往来2.文化交流三、文化价值1.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2.传承和发扬文化交流精神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分享资料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第五版的“丝绸之路”第一课教人时教学版很难教1,学习过渡段和文章前后的写作技巧的回声。

2,刺激学生爱上西方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倩和丝绸之路的信息。

2,学生收集关于张倩的信息,从西部地区。

教学时间1??教学目标:1,知道9个字。

阅读笔记架,军服,保持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字。

2,有阅读文本的感觉。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句子的深刻意义,了解西方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方历史的兴趣,交流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信息交流,引进新课程。

1同学收集了张倩对西部地区的使命信息。

你知道什么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吗?请出来和我们沟通。

(1)小组沟通,教师督导指导。

(2)班级交流,每组互补,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认真收集信息鼓励学生。

教师要准备课前准备的张倩和丝绸之路的信息,让学生明白这是与欧洲和亚洲在交通车道上的联系。

2这篇文章的标题丝绸之路,那么阅读这个话题,你可以问什么问题?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什么样的方式是?(3)丝绸之路发生了什么事?.........[课外与班级组合,集团合作与交流,独立问题。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新课程的要求。

至二,阅读文字,整体感觉。

我想,在这个时候学生不能等待看到丝绸之路,好了,现在我们将一起输入文字。

(老师介绍课前准备的张倩和丝绸之路的信息,让学生明白这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行车线,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

1,自阅读文字。

要求:以你自己的方式阅读文本,阅读准文字,阅读文本。

遇到不知道的话,自己学习的方式解决。

2,阅读交流后:阅读文字,你知道吗?(作者首先描述了西安,陕西的巨大浮雕,然后澄清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两国的每个礼品礼品友好场景的最后的遐想)。

第三,对文本的感知,语言的积累。

学习第一和第二自然段:1,学生阅读第1,2段的文字,思考:你从两个自然节知道什么?体验到什么?2,班级交流。

老师指示学生澄清以下问题:(1)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声誉;(2)外国人称中国是丝绸之国;3)从眩晕,充满赞美等人的表情表达可以理解中国丝绸是如何华丽夺目,惊喜,赞美... ...(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外国人作为丝绸之乡,中国丝绸和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经过的地区。

3. 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2. 能够列举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

3. 能够分析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兴趣和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丝绸之路》是一篇描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课文。

课文从丝绸之路的起源开始,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的地区以及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课文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吗?对它有什么了解?3.2 课文学习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路线图,并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经过的地区。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小短文。

要求学生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并在课堂上分享。

4.2 评价通过学生绘制路线图和分享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丝绸之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

(3)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丝绸之路》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丝绸之路》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介绍。

2. 教学难点: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丝绸之路》的文本和朗读录音。

2. 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3. 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丝绸之路》,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词语解释与句子理解: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4. 历史背景与意义介绍: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不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6.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丝绸之路》语文教案

《丝绸之路》语文教案

《丝绸之路》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丝绸之路》。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丝绸之路》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歌的美。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教育(1)结合诗歌内容,对学生进行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教育。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丝绸之路》的魅力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丝绸之路》。

2. 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丝绸之路》诗歌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相关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风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探索欲望。

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知识,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学习活动一:阅读理解(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阅读课文《丝绸之路》,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辅导和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

4. 学习活动二:文化交流(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展示课文中提到的各国文化的特点,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并进行思考,教师做总结和点拨。

5. 学习活动三:写作(25分钟)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和素材,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

教师提供写作指南和写作框架,辅导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的回答疑惑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预习下一课文或巩固课外阅读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教学过程设计的理由和意义1. 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风貌,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整体概念形成。

2. 新课呈现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背景知识,可以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整体概念形成。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第一课时的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第一课时的教案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
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
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
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

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
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品读,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