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4版课件全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3)[9页]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3)[9页]

典型实用的部分接入并联谐振回路如图所示。
a
a
L2 C2 cd
is
Rs L1 C1
RL
C2 L2 cd
is
Rs C1 L1
RL
b
b
(2)等效电路(常将部分接入部分等效到并联谐振回路的两端)
a
a
is
Rs C L RL
is
Rs C L RL
b 其中:C C1C2
C1 C2
b
L
L1
L1 L2
L2 2M
RX
X2
R2
R1
B
X1 :电抗元件(纯电感或纯电容); RX : X的1 损耗电阻; R1 :与 X串1 联的外接电阻;
X 2:转B 换后的电抗元件; R2:转换后的电阻;
1.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
(2) 等效互换原理分析 等效互换的原则:
A
A
X1
等效前后阻抗和品质因数相等。
RX X 2
R2
(R1
RX
is
回路处于谐振或失谐不大的状态;
+ L2 C2
+ c uab d +
Rs ucb L1
C1 udb RL
-
-
-
b
外电路电流可以忽略不计。
①电感抽头的回路
②电容分压的回路
当线圈抽头两部分之间的互感可忽略时
1
p ucb L1 uab L1 L2
p udb uab
C1
1
当线圈抽头两部分之间的互感为M时 p ucb L1 M uab L1 L2 2M
感或电容采用部分接入的并联谐振回路。常用的部分接入方式有: 电感抽头部分接入和电容分压部分接入。

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版全ch优秀课件

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版全ch优秀课件

通信的传输媒质
图 1.3.1 电磁波传播的几种方式

1.3 高
频 电
通信的传输媒质
子 线
高频电子线路的工作频段





版பைடு நூலகம்

张 肃 文
音频
射频
微波





育 出
300KHz
300MHz


End
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版全ch优 秀课件
1.3 《
高 频
通信的传输媒质


线 发送设备
传输媒质
接收设备



图 1.2.3 通信系统框图


版 有线通信传输媒质有:

张 肃
双线对电缆

主 编
同轴电缆

等 教
光纤(光缆)
育 出
无线通信的传输媒质是自由空间。



1.3 高
频 电 子 线 路 》 ( 第 四 版 ) 张 肃 文 主 编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25)[3页]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25)[3页]
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5.1 概述 5.2 振幅调制原理及特性 5.3 振幅调制电路 5.4 调幅信号的解调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5.6 AM发射机与接收机
5.1 概述
振幅调制 解调(检波)
属于
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混频(变频)
1.调制的定义
(1)调制 指用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信号的某个特性参数的过程。
调制信号
载波
已调信号
调制信号:又称原始信号或基带信号,指需要传输的信号,如 话音、图像、文字、数据等。
载波:如正弦波、方波、矩形波、三角波等。 已调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信号。
(2)解调 指调制的逆过程,指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2.调制的分类 按调制信号形式分
按载波信号形式分
➢模拟调制
➢正弦波调制
即已调信号的相位随调制信号成线性变化。
➢脉冲调制
幅度调制的分类
鉴相
脉冲幅度调制(PAM) 脉冲宽度调制(PWM) 脉冲位置调制(PPM)
➢标准振幅调制(AM) ➢双边带调制(DSB) ➢单边带调制(SSB)
➢数字调制
➢脉冲调制
按所调制的参数分 uc Ucm cos(ct 0 )
➢正弦波调制
幅度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正弦载波的幅度,
即已调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成线性变化。
检波
频率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正弦载波的频率, 即已调信号的频率随调制信号成线性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频
相位调制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正弦载波的相位,

高频电子线路课件(谢嘉奎第四版)1-5

高频电子线路课件(谢嘉奎第四版)1-5

当 VS = VREF 时 误差放大器输出静态电压,经电压比较器使 T1 管的 导通时间为 ton 或占空系数为 d0,稳压器的输出电压
VO = VREF
R1 R2 = f T
调解过程如下: VO VS ton d VO 反之亦然。
1.5.3 开关型稳压器
开关型稳压器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通过控制开 关的启闭时间来调整输出电压。
一、直流–直流变换器 1.降压型变换器
如图 1–5–15(a)所示,电路由开关 S、续流二极管 D 和低通滤波器 L1、C2 组成。 S 闭合:vA = VI,D 截止, 电感 L1 充电。
S 断开:vA = 0,D 导通 (设VD(on) = 0),电感 L1 放电。
稳压二极管构成的基准电压源电路如图 1–5–13(a)所示。
基准电压 VREF
VREF = VZ - 2V(on)
VZ - 3V(on) R2VZ ( R1 - 2 R2 )V(on) R1 = R1 R2 R1 R2
VZ(6 ~ 8 V)具有正温度系数,V(on) 具有负温度系数。
满足 R1 - 2 R2 = - VZ / T 时,基准电压 VREF 的温 R2 V(on) / T 度系数
1.5.2 串联型稳压器
一、工作原理 1.组成
串联型稳压器的组成 如图 1-5-12(a)所示。 串联型稳压器组成: 调整管、取样电路、 基准电压源和比较放大器。
图 1-5-12(a)
串联稳压电路的组成方框图
串联型稳压器组成: 调整管 —— 功率管或 复合管与负载串联。 比较放大器 —— 单管 放大器、差分放大器、集 成运放等。 基 准 电 压 源 —— 温 度 系数很小的电压源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课件(谢嘉奎第四版)2-3

高频电子线路课件(谢嘉奎第四版)2-3
(3)高效 将功率管给出的信号功率Po 高效地传送到外接负载上, 即要求网络的传输效率 K = PL/ Po 接近 1。
3.讨论 (1)谐波抑制度 Hn 和 K 间的矛盾 在实际滤波匹配网络中,提高 Hn , 就会牺牲传输效率 K,反之亦然。 (2)说明
图 2–3–4 LC 谐振回路
如图 2–3–4 所示,L 和 C 为滤波网络(简称 L 型网络), rL 为 L 中的固有损耗电阻,RL 为外接负载电阻。令 0 L Q0 rL 为回路固有品质因数,在高 Q 条件下,它的有载品质因数
1 ③ 电容: XC C
上述各式表明,Qe 取定后,Rp 和 Rs,Xp 和 Xs 之间可 以相互转换。转换前后的电抗性质不变( Xs 和 Xp 有相同的 正负号)。
5.滤波匹配网络的设计 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回路的有 载品质因数都较小,一般在 10 以下。考虑到谐波抑制度, 常用的滤波匹配网络除了上述最简单的 L 型外,更多的是 由三个电抗元件组成的 、T 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多级混 合网络。下面就介绍滤波匹配网络的阻抗变换特性。
(3) 自给偏置电路的作用 ① 用于载波功放,可以在输入信号振幅变化时起到自 动稳定输出电压振幅的作用。 ② 用于正弦波振荡器,可以稳定振荡幅度。 ③ 若用于线性功率放大器,会使放大器偏离乙类工作, 造成输出信号失真,应当避免。
2.3.2 滤波匹配网络
1.位置 对 交 流 通 路 而 言 , 滤 波 匹 配 网 络 (Filter-Matched Network)介于功率管 T 和外接负载 RL 之间。 2.对滤波匹配网络的要求( 2 + 1 条) (1)变换 将外接负载 RL 变换为放大管所要求的负载 Re,以保 证放大器高效率地输出所需功率。 (2)滤波 充分滤除不需要的高次谐波 分量,以保证在外接负载上输出 所需基波功率 ( 在倍频器中为所 图 2–3–3 交流通路 需的倍频功率)。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14)[10页]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14)[10页]

特性曲线的交点位于放大区再到饱和区 状态由欠压到过压变化
iC

iC
放大区•
饱和区

截止区
U •BB
• 0
uBE U BZ
u u BE max3 BE
u uBE max 2 BE max1
0
c3 c1 c 2
t
Ucm1
Icm1
Ico
t
0 欠压
临界
U
过压
bm
高频功放放大特性的应用
ui
ui
线性功放
uo uo
Zp Rp
可用 Ic或o I的cm1最小值, 或用 的最Uc大m1值来指 示调谐
0
o
0
设谐振时功放工作于弱过压状态,失谐后:
Icgd
功放进入临界或欠压状态 Icmax
Ico、Icm1
PD
Po
1 2
Icm1Ucm1 cos p
Pc
管子因过热而损坏,
【结论】高频功放必须常保持在谐振状态。 所以调谐动作要快
Ec Q点向右平移 进入欠压状态 Icmax几乎不变,略增加
Ico、Icm1几乎不变,略增加 Ucm1几乎不变,略增加
Ucm1 Icm1
iC
uBE max
Ico
0
过压
临界 欠压 Ec
0
(3)Ec 进入过压状态
Ec Q点向左平移
Ico、Icm1
Ucm1
进入过压状态
Ec Ec Ec uCE
QQ Q
ic 顶部下凹,I c max
U cm1
0
t
0
t
0
U bm
ui
振幅限幅器
uo

高频电子线路4

高频电子线路4

–VBB
理想化
+c
o VBZ
eb
o
–c
vc
t +c o –c
Vbm
然是脉冲状,但由于谐振回路的
Vbm
t
这种滤波作用,仍然能得到正弦 谐振功率放大器转移特性曲线 波形的输出。
谐振功率放大器各部分的电压与电 流的波形图如下页的图所示
eb vb
ib
ic
V BZ t
–VBB t
t ec
V cm
V cm
V CC
功率、效率等随Rp而变 化的特性,就叫做放大
器的负载特性。
t 0 180°
半导通角
<90°
BA
eb=eb max
1
2
C3
Rp 负载增大
D
VCC
Q
Vcm
1.欠压状态
ec min
Vcm
2.临界状态
Vcm
电压、电流随负载变化波形
3.过压状态
1) vc、ic随负载变化的波形vc、ic随负载变化的波形如图所 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是一定的,其最大值为Vbemax,在 负载电阻RP由小至大变化时,负载线的斜率由小变大, 如图中123。不同的负载,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是不同 的,所得的ic波形、输出交流电压幅值、功率、效率也是 不一样的。
消去cost可得, eb=
–VBB+Vbm
VCC Vcm
ec
另一方面,晶体管的折线化方程为 ic = gc(eb–VBZ)
得出在ic–ec坐标平面上的动态特性曲线(负载线或工作路) 方程: icgcV BB V bm (V C V cC m ec)V BZ
gc V V b cm m ecV bV m C CV B V b V Z c m m V BV B cm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20)[14页]

[高频电子电路(第4版)][王卫东  等][电子课件] (20)[14页]

fq fp
f
(3) p q 时,则X q 0 【呈容性】
(4) q时,则 X q 0 【呈短路线或小电阻】
3.6.1 石英晶体谐振器概述 6.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点
与LC谐振回路相比,晶体谐振器有以下四个特点: (1)Q值高;
(2)晶体的谐振频率fq 、f p 稳定; (3)晶体在 fq f f p 内有很高的并联谐振阻抗,且呈电感性; (4)晶体的接入系数很小,一般在103 数量级,因此外电路对晶 体性能的影响很小。
3.6 晶体振荡器 (Crystal Oscillator)
3.6.1 石英晶体谐振器概述 3.6.2 晶体振荡器电路
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 皮尔斯(Pierce)振荡电路 密勒(Miller)振荡电路
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 泛音晶振电路(自学) 高稳定度石英晶振电路(自学)
3.6 晶体振荡器
影响振荡器稳定度的关键因素: 回路标准性 品质因数Q值 Q 稳定度
fq
1 Cq C0 CL
C1
利用二项式展开定理,并忽
C
略高次项有: fq fs f p
Cq
B
C2
C1
fs
fq
1
Cq
2(C0
CL
)
④接入系数
1 CL 1 1 1
C1 C2 C3
负载与晶体之间的接入系数为:
C3
C
Cq
C0
B
Lq A
p uAC
Cq
uAB C0 Cq CL
耦合松
Lq
C0
Cq
rq
A
Lq
R C0 C Cq
B
A
C0
R B
Lq
C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w0
w0 w
)
1jQ( w1 w0
w0) w
N(w)ej(w)




串高频电 联振荡回路的谐振曲线和

线 路 》 ( 第 四
. N (w)
I(w) I(w0 )
R
R j(wL
1)
wC
版 ) 张 肃 文
1jQ(
路 》
电阻R的串联;电容器等效为电容C和损耗电阻R 的并
( 第
联。

L
R


损耗电阻

+
肃 文
LR
C
Vs –

R


C

教 育
通常,相对于电感线圈的损耗,电容的损耗很小,
出 版
可以忽略不计。


3.1.1 基本原理 高


子 线
一、谐振现象
L
R
jωL

+
》 ( 第
Vs

1/(jωC)

版 ) 张
C

高 频
3.1 串联谐振回路


线 路
3.1.1
基本原理


第 四
3.1.2
串联振荡回路的谐振曲线和通频带



肃 文
3.1.3
串联振荡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高 3.1.4
能量关系及电源内阻与

教 育
负载电阻的影响



高频电子线路4版课件全
《 高 频
3.1 串联谐振回路

子 线
由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单个振荡电路,称为

) 张
2. 阻抗性质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肃 文
1) w < w0时, X<0呈容性;
主 编
2) w = w0时, X =0呈纯阻性;
高 等
3) w > w0时, X >0呈感性。

育 3.串联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模值大小相等,且等于
出 版
外加电压的Q倍。

《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阻抗 ZRjXRj(wL 1 ) Z R2X2

wC
文 主
X
电抗
感性
Z

wL



O
X=
w
L-
1 wC
w0
w
育 出

1 wC

容性

R
w0
w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线
电抗
路 》
X
感性
wL
Z
( 第
X= w L- 1 wC
四 版
O
w0
w

-1
R

wC


容性
w0 谐振频率 w
主 编
阻抗 Z R jX Z R2 X 2
育 出 版
I0
VS R
,具有带通选频特性。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L
R
线
电抗
路X

感性
wL
+
( 第
x = w L- 1 wC
Vs –
四O 版 ) 张 肃 文
w0 -1 wC
容性
w
C
阻抗 ZRjXRj(wLw1C)
主 编
2. 阻抗性质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1) w < w0时,X <0呈容性;
等 教
2) w = w0时,X =0呈纯阻性;
育 出
3) w > w0时,X >0呈感性。
版 社
谐振时,电感、电容消失了!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线 路
实际上,谐振时

( 第 四
VL0
I0 jw0L
Vs R
jw0L
j
w0 L
R
Vs
L
R

+
) 张 肃 文 主
VC 0
I0
1
jw0C
Vs R
子 注意:线圈Q与回路Q的区别
线

》 ( 第 四
线圈的品质因数 Q wL
R
LR
版 ) 张 肃
回路的品质因数 Qw0L 1 1 • L R w0CR R C R

主 编 高
w0
1 LC
woLw1oC
L
C
(回路的特性阻抗)
等 教
二者的区别:回路Q限定于谐振时,线圈Q无此限制。
育 出
二者的相同点:都表示回路或线圈中的损耗。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谐振条件:
X
w0
L
1
w0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即信号频率 w0
1或
LC
f0
2
1 LC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子 线
二、谐振特性


L
R

VS
Z
Z
第 四
+
版 )
Vs –

R


C

选频特性曲线
w 0 谐振频率
w


1. 谐振时,回路阻抗值最小,即Z=R;
等 教
当信号源为电压源时,回路电流最大,
1 jw0C
j
1 w0CR
Vs
Vs –

C
高 又因为
等 教 育 出
w0L
1
w0C
所以
VL0 VC0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子 线 路
VL0
I0 jw0L
Vs R
jw0 L
j
w0 L
R
Vs

( 第 四 版
VC 0
I0
1
jw0C
Vs R
1 jw0C
j
1 w0CR
Vs


为了表征谐振时电感L和电容C两端电压值的大小,
高 等
串联单振荡回路的谐振特性:其阻抗在某一特定
教 育 出
频率上具有最小值(谐振状态),而偏离此频率时将 迅速增大。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线 路 》
电抗
X
感性
wL
Z

X= w L- 1

wC

O

w0
w

-1
R

wC
肃 文
容性
w0 谐振频率 w
主 编
阻抗 Z R jX Z R2 X 2
电流和电压的相量图求得。
L
R

四 谐振时

+
) 张 肃 文
VL0 jQVs
Vs
Vl0mVsm 1Q2

QVsm

编 高 等 教
O 90oV s VR Vs
I0
C

出 版
VC0 jQVs

《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子 线
总结

》 ( 第 四
1时. 谐,振回时路,电回流路最阻大抗,值即最小I0, 即VR,s Z=具R有;带当通信选号频源特为性电。压源


End

串高频电 联振荡回路的谐振曲线和

线 路 》
回路中电流幅值与外加电压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称为谐振曲线。


因此,表示谐振曲线的函数为

版 ) 张 肃 文 主 编
.
N(w)
I(w) I(w0 )
Vs
R j(w L 1 ) wC
Vs
R
R j(wL
1)
R
wC
高 等 教 育
1
j
w0L
1
(w
肃 文
引用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


wL

Q

LR

R

出 版
线圈的Q值常在几十到一、二百左右。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L
R
线 路 》 ( 第 四 版
考虑到,谐振时 w0L
Qw0L
R
1
w0C
1
w0CR
+
Vs –
) 张 肃 文 主 编
VVCL0 0I0Ij0wj10wC0LVRsVRsjwj1w0CLjwjwR0L01CVsRVs
jQVs jQVs
C
高 等
3.串联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模值大小相等,
教 育
且等于外加电压的Q倍;由于Q值较高,必须预先注意
出 版
回路元件的耐压问题。

《 高 频 电
3.1.1 基本原理
子 线 路 》 (
实际上,损耗是包含在线圈中的,所以电感线圈
上的电压 Vl0VL0jQVs。二者的关系可以借助回路中的
路 》
单振荡回路。

第 四
L
R


张 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