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难点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比热容、热值和热机综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比热容、热值和热机综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比热容、热值和热机综合一、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本领1.应用:调节温度(1)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2)水箱冷却剂;(3)暖气储热材料;(4)生物体内的水;(5)热岛效应;(6)海陆风。

2.特点: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放热多少均无关。

3热量计算:Q=cmΔt相同。

注意: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意味着Q吸4.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考点1.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相同。

考点2.转换法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

物体吸热能力的大小通过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慢反映。

考点3.看图像得结论如图所示,b是水。

分析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温较快的是煤油。

若二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由此可见,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二、热值——表示燃料的放热本领1.特点:热值是燃料自身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放出热量多少、是否完全燃烧均无关。

2.热量计算:Q 放=mq =Vq3.热效率计算(燃烧燃料去烧水)例1.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 的水从25℃加热至10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燃烧了6kg 的无烟煤,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

求: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解:锅炉内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水Δt =4.2×103J/(kg·℃)×200kg×(100℃-25℃)=6.3×107J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 煤g =6kg×3.4×107J/kg=2.04×108J 此锅炉的效率:786.310==30.9%2.0410Q Q η⨯≈吸放J J三、热机考点1.能量转化问题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严寒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汲取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肯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肯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汲取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一、交通标志牌、速度表、列车时刻表问题1.交通标志牌1.“北京60km ”的含义是此地距北京60km ;2.“40”的含义是从此地到北京这段路上限速或最大速度40km/h 。

2.速度表由速度表可知:汽车此时行驶速度为80km/h 。

3.列车时刻表①某段总路程s 总:两地路程之差;②某段总时间t 总:终点到达时间减去起点发车时间;③某段平均速度:=s t 总总。

例1.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下表为D3621次列车由南宁开往广州的运行时刻表。

列车由南宁东开往贵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车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D3621南宁起始点17:000南宁东17:1117:1511km宾阳17:4617:4894km 贵港18:1118:18151km广州南21:18终点站565km解答:南宁东到贵港:s 总=151km -11km=140km ;t 总=18:11-17:15=56min=1415h 平均速度:140km ==150km/h14h 15s t υ=总总二、追击相遇问题1.相遇小红的路程:s 1=υ1t 小紫的路程:s 2=υ2t两人初始距离:s =s 1+s 2=(υ1+υ2)t2.追及小红的路程:s 1=υ慢t 小紫的路程:s 2=υ快t两人初始距离:s =s 2-s 1=(υ快-υ慢)t技巧:相遇: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例2.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 ,小明以5m/s 的速度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小丽的速度为3m/s ,则二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时________s 。

解析:s 明+s 丽=υ明t +υ丽t =400m+400km ==50s +5m/s+3m/ss s t υυ=明丽明丽例3.步行人的速度υ1=5km/h ,骑车人的速度υ2=15km/h ,若步行人先出发30min ,则骑车人多久才能追上步行人?解析:两人路程差:s =υ1t 先=5km/h ×0.5h=2.5kms 2-s 1=υ2t -υ1t =(υ2-υ1)t211 2.5km ==0.25h 15km/h 5km/hs s t υυ-=--23.超车错车问题解题关键:以黄车为参照物,即假定它静止,研究两车相对运动。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李明航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一)声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人感觉声音的两条途径:通过人耳感觉声音和通过骨传导。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5、声音的特性: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7、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定义)8、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声的利用:利用回声测距离;声波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二)热学1、物态变化: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液化(放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气体液体固体气体汽化(吸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任何温度下任何压强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然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液体的温度不变,请画出液体的沸腾图象。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能用液体蒸发吸热来解释一些现象。

5、Q=cm△t,物体放热时△t=t o-t,当物体吸热时,△t=t-t o;水的比热最大的应用及解释一些现象!记住:C水=4.2×103J/(Kg·℃)其意义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力学与热学综合计算类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力学与热学综合计算类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力学与热学综合计算类问题1.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

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

(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 可提供的能量约为61.2610J ⨯,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 、温度为25C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34.210J/kg C c =⨯⋅︒水](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m ?(g 取10N/kg )【答案】(1)85C ︒;(2)41.2610kg⨯【解析】(1)由公式0Q cm t t =-吸()可得,水的温度可以升高到()6031.2610J 25C 85C 4.210J /kg C 5kgQ t cm t ⨯=+=+︒=︒⨯⋅︒⨯吸(2)如果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即做功为61.2610J ⨯,由公式W Gh mgh==可得,提升物体的质量为641.2610J 1.2610kg 10N/kg 10mW m gh ⨯===⨯⨯2.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很多城市用雾炮车洒水除尘。

如图为一台正在水平路面上洒水的雾炮车,车内水箱底部出水口面积为50cm 2。

(g 取10N/kg ,ρ水=1.0×103kg/m 3,柴油的热值取4.0×107J/kg )求:(1)洒水前水箱中水深1m ,出水口所受压力;(2)洒水前雾炮车以10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动机的功率为80kW ,此时雾炮车受到的阻力;(3)雾炮车以80kW 的功率匀速行驶20min ,若柴油机效率为40%,需要消耗柴油的质量。

【答案】(1)50N ;(2)8000N ;(3)6kg【解析】(1)出水口面积为22350cm 510m -=⨯压强为334110kg/m 10N/kg 1m 110PaP gh ρ==⨯⨯⨯=⨯水则受到的压力为432110Pa 510m 50NF Ps -==⨯⨯⨯=(2)发动机的功率为80kW=80000W 牵引力为80000W 8000N 10m/sP F v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等于牵引力为8000N 。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1.速度公式: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涉及到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需要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2.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这些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需要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物体重力的产生原因以及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4.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状态变化:这涉及到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

5.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和质子的概念。

6.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这些知识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危害。

7.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和核能是原子物理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的产生和应用。

8.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和磁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9.洛伦兹力和楞次定律:这些知识涉及到电磁学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电磁感应的概念。

10.实验仪器和测量:中考物理实验中需要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容积管、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等,需要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
单位。

对于这些难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概念,掌握公式和定律的运用方法,通过练习和实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细节,避免因为粗心等原因导致失分。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一、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准直、平面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这些都是光传播的基本表现。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例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使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二、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2.吸热和放热过程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三、力学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2.重力与摩擦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压强与浮力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

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压是使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磁现象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的两极是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五、能量与能源1.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能提供给你的只有物理,希望对你有用!一、准确记忆一些的基本概念与公式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五会”: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一)准确记忆一些易忘易错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1、记住一些常见的数值:常见物体的长度如课桌的高度;普通中学生质量和体重、对地面的压强;人体温度;一张报纸平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值;将一个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所做的功;一些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等。

家庭电路电压220V、一节干电池电压、一节蓄电池2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人体的密度约为×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3、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速度: v=s /t 密度:ρ=m/V 压强:p=F/S 功率:P=W/ t物质的比热容:c=Q/(m△t)燃料的热值:q=Q/m要求:清楚表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4、正确理解几个物理概念(物质物理属性):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s /t 物质的密度:ρ=m/V物质的比热容:c=Q/(m△t)燃料的热值:q=Q/m 导体的电阻:R=U/I5、知道以下计算公式:(1).速度:v=s/t(2).密度:ρ=m/V(3).重力:G=mg=ρVg(4).压强:p=F/S (5).浮力:①用测力计称量:F浮=G物-F拉;②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③漂浮或悬浮(二力平衡):F浮=G物④原因法(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6).杠杆原理:F1l1=F2l2 (7).功:W=Fs(8).功率:P=W/t=Fv(9).机械效率:η=W有/W总(10).热量:Q吸=cm(t-t0)Q放=cm(t0-t)(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mq(12).欧姆定律:I=U/R(1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重点:两个电阻并联,并联电阻公式:R并=R1R2/(R1+R2)N个相同电阻R0串联: ;N个相同电阻R0并联: 。

(14).电功:W=UIt=U2t/R=I2Rt=Pt(15).电功率:P=W/t=UI=U2/R=I2R(16).电热:Q=I2Rt=UIt =U2t/R= Pt(17).对于纯电阻,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热能:Q=W=Pt(18).要特别注意:滑轮组吊重物时的机械效率:①η=W有/W总=(Gh)/(Fs)=G/(nF)(竖直方向克服重力做功)②η=W有/(W有+W额)=G/(G+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③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η=W有/W总=(fs物)/(Fs)=f/(nF) (水平方向克服摩擦力做功)6、弄清一些数据与表格物理意义晶体的熔点表、液体的沸点表、一些物质的密度、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粒子大小和结构、物质的比热表、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燃料的热值表、热机的效率表、常见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导体的电阻表、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值、电磁波谱等。

7、注意区别常见易混概念、异同对比:蒸发和沸腾;实像和虚像;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压力和重力;功率和机械效率;内能、热量和温度;电功和电热;磁场和磁感线;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和电磁感应现象。

(二)切实理解一些重要规律:1、理解基本物理规律:(包括以下环节)(1)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2)规律成立的条件及结论;(3)文字表达形式及含义;(4)公式表达形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各量的单位;(5)规律的适用范围;(6)如何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需要理解的重要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二力平衡的条件;(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4)阿基米德原理;(5)杠杆平衡条件;(6)功的原理;(7)机械能守恒定律(8)能量守恒定律;(9)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10)欧姆定律;(11)焦耳定律;(12)右手螺旋定则。

例如: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Q=I2Rt(所有电热的计算适用)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三)重视能源与现代通讯相关知识1、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1)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燃气、核能)(2)可再生(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地热)二次能源:汽油、焦炭、煤气、蒸汽、电能等2、能源的利用:(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燃气(A:获取内能(燃料燃烧):化学能→内能;B: 利用内能做功(热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C:利用类能发电(火电站):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2)新能源:核裂变(链式反应)A: 不加控制—??—原子弹B:人工控制——核电站: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核聚变(热核反应):——氢弹(太阳内部的反应)3、知道太阳能利用方式与传输:(1)三种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内能);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2)太阳能传输:从太阳到地球,主要借助红外线来传递能量4、理解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不会凭空消灭和凭空产生,只会转化或转移,总量保持不变。

(2)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运动反映出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目前能源的利用存在的问题:①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能量转化效率不高;(注意:能量转化效率=输出的有用能量/输入的总能量×100%)(2)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注意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二、科学规范的完成作图(一)作图题分类: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根据光路填光学元件、力的示意图、杠杆示意图、滑轮组的装配、电路和电路图、磁极和磁感线1、光学作图:(1)要结合成像规律(小孔成像、反射或折射规律)作图;(2)要辨明光的传播方向(光是从哪儿来、射向哪儿的去);(3)注意箭头不能漏画,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4)实际光线一定要画实线,延长线、法线一定要画虚线。

2、力学作图:一般是作力的示意图或杠杆示意图,以及滑轮组的装配。

这种作图题应当注意首先弄清题的具体要求:若作力的图示,要明确是物体受到的力(具体哪个力)还是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要画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的物体上。

(2)力臂一定得过支点。

(3)杠杆所受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

3、电路作图:(1)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2)画实物图时应注意:导线不能交叉;电表“+”进“-”出;电表量程的选择;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滑动变阻器串联并“一上一下”;(3)家庭电路画图时应注意结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和原则:三孔插座中间一定接地线;开关一定接火线;螺口灯泡螺旋套一定接零线;保险丝接火线。

4、电与磁作图:掌握和运用好右手螺旋定则,记住磁场方向的特点和一些磁极磁感线的分布规律。

(二)作图时注意细节问题: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确。

如:同一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电路图中导线要横平竖直等。

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线)。

如:力臂和磁感线可画虚线,也可画实线;力与光线一定画带箭头的实线;辅助线(包括法线)画虚线;虚像一定画虚线。

3、根据要求,既不要多画,更不要少画。

三、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一)、测量性实验要求:1、对于测量性的学生实验要掌握相应的实验原理,所需的实验器材,主要的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记录的物理量,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如(1)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2)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

2、常见的测量性实验:(1)力学:①测长度②测时间③测速度④测体积⑤测质量⑥测密度⑦测力(测拉力、重力、摩擦力等)(2)热学: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电与磁:①测量电流②测量电压③测量电阻④测量电功率⑤测量电功等(二)、探究性实验要求:1、明确探究性实验七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2、常见的探究性实验:(1)力学: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③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④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⑤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⑥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⑦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

(2)电与磁学:①探究串联电路的I、U、R特点②探究并联电路的I、U、R特点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④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⑤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焦耳定律⑥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3)探究性实验要重视步骤的规范与物理量的描述及测量(4)探究性实验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科学性原则(设计原理要正确,量与量关系要正确),可行性原则(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准确性原则(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重探究性实验注意结论形成过程及实验结论的总结。

分析与论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在答题中,要根据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找出现象或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或内在的联系,通过论证,得到结论。

在表述结论时,不要忘记结论成立的条件。

重探究性实验方法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反思实验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否合理、有无控制变量、变量控制的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等等。

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测小电灯的电功率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测出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注意多次测量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测量,要改变一定的条件再进行相同物理量的测量。

四、解答计算题的注意事项:(一)、注意审题: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具备基础知识和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

1、完整的审题包括:①明确给的条件②清楚给的条件是什么③思考能用条件干什么2、理解关键词语:①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②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③升高多少度、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④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