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感悟
观看影片《我们知道什么》有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
让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世界是什么?人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影片《我们到底知道什么》中,科学家们用量子论的观点阐述了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并借助于女主人公的双眼,通过她的经历、感受和领悟,说明了人的思想和精神对认知世界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活动: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思想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和现实世界的表现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问题第一方面的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影片所提到的科学实验中,用计算机连接人的大脑,让他看某一特定的物品,就会发现他大脑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会发光,然后让他闭上眼睛,去想象同一物品,大脑的这一特定区域也会发光,就像他亲眼看见一样。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怀疑,究竟谁看到的是真实的,大脑还是眼睛?大脑无法区分哪些是亲眼看到的和哪些是记忆。
稻盛和夫读后感(通用32篇)

稻盛和夫读后感(通用32篇)稻盛和夫读后感(通用32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稻盛和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稻盛和夫读后感篇1给自己一颗定心丸,让自己彻底的清醒,彻底的明朗前方的道路,以及行走的姿态。
让自己的心,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从现在,从此刻。
你向神祈祷了吗?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感觉的伟大,都是那么卑劣的微不足道。
稻盛和夫,如此简单朴素的话语,勾勒出一个不断奋斗,不屑世俗的身影。
有多少种不可能,就有多少种奇迹。
“年轻时的苦难,花钱也该买。
”这句话太真实,太直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拥有这样的心态呢?“用格斗的气魄”,想想来自己曾经多么的轻狂的称自己气魄非凡,可真正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用格斗的气魄去完成的事情——。
我不得不为之感到惭愧。
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活的精彩!平凡,非凡……丰富自己的生活,无论从工作上来讲还是从学习钻研的角度上讲,要精彩,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喜欢这样的信仰,我相信,如果真的到了向神祈祷的时候,那么神也自会护之于臂膀。
现在满大街听到的统统是抱怨,无法想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抱怨,将会变成怎样。
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努力的争取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在充分的自我放纵。
如此无用功,却如此受青睐,可见这不是一个时代造就的。
而是人类本身所带有的“高能量品质”吧。
做自然型人才,高调自己的目标,低调自己的姿态。
悄悄地把愿望装进潜意识,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创造非凡。
开创一种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干法,给我的冲动也好,野心也罢,但是它让我豁然开朗的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总有一种方式能成功,而这种方式能让任何人无差别成功。
稻盛和夫,谢谢你的阳光。
稻盛和夫读后感篇2本书从四个方面总结和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工作理念、工作经验,让读者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书有感作文(精选30篇)

读书有感作文读书有感作文(精选3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有感作文(精选3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有感作文篇1这几天,我看了著名作家易中天的作品《品三国》(上、下)。
我觉得这两本书很好,能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历史,不像小说多多少少会对我们进行误导。
看了这两本书,我对许多历史人物的看法有了改变。
诸葛亮并不是既能治国又会用兵;曹操没有那么阴险;刘备不是那么没用;刘禅也不是很傻……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一直寄人篱下。
后来,他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按照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计策,先向孙权借江陵,然后利用刘璋手下的法正得等人,让他们劝说刘璋,让自己去帮忙“看家护院”。
趁机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益州。
还有,刘备的托孤也证明了他具有很高的智商。
刘备的托孤是“亮正严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
安排李严为副是因为要拉近“益州集团”(益州本土人士),“东州集团”(刘璋父子旧部)和“荆州集团”(刘备亲信)的关系。
李严属于“东州集团”,而且是“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关系最好的人员,很有助于拉拢关系。
同时,刘备还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同时也在警告李严:诸葛亮才是我最信任的人,你不能觊觎他的地位!这周全的考虑,证明了刘备很聪明,智商很高。
看了我的读后感,你是不是也觉得《品三国》这本书对人很有益呢?读书有感作文篇2《爱的教育》中《巴杜亚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写得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起航,这艘轮船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他已经两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衣服也破旧的不成样子了。
有三个人追问他的身世,他们很同情他,一半出于酒后起兴,一半出于同情,把一些钱给了他,另几个听见他故事的女人故作大方,把钱“叮叮咚咚”地扔在桌上说:“给你。
”那少年得到钱后,回到床铺拉下床幔,冰着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欢喜的笑容,他盘算着:这些钱可以买些好吃的,一饱两年来的饥饿,再为自己买一件衣裳,还可以给一些钱给父母,可以使他们对自己和善些。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影评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是一部科教片,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知识,也许都是错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听到,认为的样子。
那么,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片子从科学到宗教,从“艾丽斯兔子洞”到“圣经创世纪”,从时间空间到分子电子,从量子物理到篮球试验,证明着世间万物都由“微小构成”并“相互纠缠”一起。
影片还再现了著名的水分子试验,就是人对水给予爱与恨的情感后显示的不同照片,想想人的身体由多少水组成,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开心和愤怒对人健康的影响了。
所有梦、意识、感觉(包括性欲、衰老)让人费解并希望破解。
这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
一些著名学者在电影里接受采访,讨论关于真相,记忆,眼睛,大脑等等深奥的话题。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视频介绍——首先,可能有些人会对这个视频里面提到的内容充满了疑惑,不管说是因为它里面提到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远,或者直接是因为自己不相信。
不论是哪种可能,我希望看过这个视频的人不要在最后拿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这个视频,因为视频的本意和精髓不在于争论,也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我们把眼睛投向美丽的存在,让我们自己去相信未知探索未知……人类主体的心灵世界与客观的物理学领域,是否存在一个神秘但可以探知的交会区?视频里面提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量子论、物质、真理这等一些似乎很高深的字眼。
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
我们不妨也问问自己,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前人一代代传下来的,那么还有很多很多前人不知道的,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比如我们人类本身是什么,我们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等等。
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了解到的,认识到也许都是通过上一辈或者更早追溯到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的知识体系,也许未必都是真的。
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是第二性的。
具体说,说物质是第一性的,无非是说在人的认识之外,还有一个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世界。
可事实告诉人们,凡是在人的认识之外的世界,不说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以人的认识能力能否达到,那其实可能也是个问题。
因为人的认识无非是通过人的器官,外加科学技术的辅助。
因此说人的认识之外肯定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我们就只能说,即使有,也不一定就与人能有多大关系。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天,世上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般来说,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并认为它们是运动变化的,它根据物质的表面现象去实践,口号是实践出真知和实事求是,从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这就是感性世界和追求物质生活。
马克思认为,唯物主义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物质,唯心主义可以通过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带来安定团结,这就是人间的天堂!马克思还认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是给劳苦大众用以维护自身基本权益的理论体系,自己是唯心主义者,当然不信奉唯物主义。
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适合自己的心情语录)

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适合自己的心情语录)我是用文字温暖你的夕言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点击上方蓝色按键关注我哦。
每次闲暇的时候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我都会刷一刷《知否》这部剧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从明兰的一生中体味女人到底该怎样活着,从那些活得清醒智慧的女性身上体味人生的哲理。
在明兰生活的那个年代,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更多的是脸面,是传宗接代的依托。
女性大多没有自己的人生的价值,都是依靠男人活着。
可是明兰、如兰、盛家老太太、张大娘子......很多这样的女性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向我们展示,女人不需要被任何人或者时代定义,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为自己搏出一片天地。
当然,这部剧中也有很多反面例子,一心想要靠婚姻改变命运的林小娘和盛墨兰,恶毒无比的康大娘子,陷入不好的婚姻中不敢改变的盛淑兰.....她们也让我们明白,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准确且正确的目标,那么她的生活就一定不会好。
《知否》这部剧,作为很多人的心灵寄托,让我们看到了女性都要面对的困境,但也让我们明白自己该有怎样的勇气和觉醒。
那么在2021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就再次和大家分享一下《知否》中那些活得智慧清醒的女性教给我们的10条人生哲理,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活得更加通透,也拥有更好的幸福。
关于读书“读书无用这话就是骗人的,如果读书无用,为何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这些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罢了。
”这句话是明兰和盛家老太太在讨论读书是否有用时说的,从这样短短的话语中,就能够看出她们的睿智。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升自己的方式,从古至今,那些读书多的女人,大多都过得不错,因为她们能够在遇到困难或者是想不开的事情时,用那些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或是开解自己。
在这件事上,我有很多感想,因为每当我迷茫的时候,都会用读书来缓解,也因此在对待很多问题的时候变得更释然,也让自己活得更坦然。
我觉得这是《知否》教给所有女人最好的道理,也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女人都能够用好一切时间好好读书,并且读适合自己的好书,用读书来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影评

以前看过的电影不少,但像《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这样的影片还真是屈指可数。
影片在开始就展示现代科技前沿(量子物理)来引入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桌椅、家具、服装、交通工具、食物等一切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姑且称之为真实的生活。
但是我们慢慢的发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夸克组成……细分下去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分子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质子和夸克也是如此,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绝大部分是空的。
再深一层次的研究发现,在一个极小的尺度下,组成物质的粒子是在不停的消失、出现,我们所学的定律完全不适用。
这样一个世界完全违反了物理学定律,但又与我们所处的世界紧密联系。
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无穷;借助显微镜,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无穷。
这就好比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大自然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秘,在解开一个不可思议的未知的同时又出现了更多的未知,使神秘更加神秘。
在唯物主义根深蒂固的年代,我们用什么解释生命因何而来?终点是哪里?如果一块石头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是比我们高级还是比我们低级?这里没有答案,也没有参考,我们存在的意义也同样没有解释。
以我们不多的生命感悟来探讨生命的意义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生命怀有敬畏和感恩的同时,不妨暂且把生命定义成永不懈怠的探索。
影片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让被测试者观看某个物品,大脑某一区域会亮;然后让被测试者闭上眼睛回想之前物品,大脑相同区域也会亮。
科学家得出结论: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
这个实验让我想起平时做梦,尽管现在想起来梦里的场景是那么不真实,但是梦里的悲伤、开心是那样的真实,我们从来不会在梦里想:这是不是梦?如果把身体所处的世界定义为真实,那梦里的世界该定义成什么?是真实还是虚假?梦是建立在我们原有的意识基础上的,有一些部分是我们的身体感受到外界刺激,再经过大脑思想的加工最终成型。
在清醒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一个人是真实还是虚幻,但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疑惑,现实中的某个人似曾相识,但是我们有确定之前并不认识,所以我们会开玩笑的说:“我们是不是在那里见过,好像是在梦里。
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

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人生感悟,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对人生的一些感触和觉悟。
个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经历和个人修养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欢迎参考!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一1、我要爱,或是死。
《这个杀手不太冷》2、执此一念,等你十年。
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长相思》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6、出生,然后死亡,我们最终就像从未存在过般,悲哀地如千万前人悄无声息地离去。
终于知道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何处——自己所在乎的存在最终必将归于虚无,人类之悲大概就是如此了。
7、战争中的死亡没有伟大卑微这一说。
所有人都只是和平的祭品。
8、我相信宇宙也想被人注意到。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9、我会战斗到底。
我会为了你战斗到底。
我会找到办法,长长久久地待在你身边,让你心烦。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0、痛苦就是这么回事,它要求被感受到。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1、有时候,人们在做出承诺的时候,并不懂得自己在承诺什么。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2、你把致命的东西就放在唇齿之间,但不给它杀戮的力量。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3、这世上只有一桩事情比十六岁就得癌症挂掉更糟: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得癌挂掉。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4、待到某天,看倦了春花秋月,厌烦了悲欢离合。
不要舍不得,不要留下舍不得。
15、九五至尊不敢御驾亲征,他命敌我鲜血洒满大地,生为人而死与野兽无异,笑谈此乃无上荣耀贵气。
皆闻皇恩浩荡龙息暖骨,原竟深藏这般深深寒意。
——与谢夜晶子《愿君勿死》16、生死由天不由我,爱你由我不由天17、不管你活了多久,经厉了多少次杀戮,请你永远不要见惯生死,永远都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感悟
当你认为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的你时候,你是否在想他是否过得也和你一样呢?
当你听到水能看到文字,听到人的想法时候,你可以接受吗?原子和电子确实是真的在一个时间内不一定存在。
因此这个世界就变得有无限可能的,是我们的选择与意愿而使世界存在,这就是唯心主义。
结果是组成世间的所有东西可能都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改变,这当然也要看你的意志力有没有这么大的可能。
我们看问题要辩证地看,不要光盯着优点或缺点,《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
影片一开始便由量子物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各位教授娓娓道来的掀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疑问,提出量子物理学一词。
按照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世界的一切都是能量,我们人类和现实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能量,我们所认知为现实的物体是由我们的大脑和在我们周围被认为是物质世界的物体相互作用而成的,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认识某事物,那么这个东西即使是我们看见,也不会在大脑呈现任何反应,也就是说我们会看不见在眼前所摆放着的根本就不认识也没听说过的物品,也因此每个人认识到的物质世界,所谓的现实都是有限而且是有选择的,每个人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是主观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情感影响了我们的所见所识,甚至所得所失,所以这个世界时充满可能性和选择性的,这个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模式,这个人生也没有固定的答案。
这部科教片告诉我们,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都是错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听到、认为的样子。
那么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的,是脑子看到的,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事物,而我们的大脑,根本不能区分记忆和现实,两者的神经反映是相同的。
既然无法判断,谁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不是事实呢?
我们受了那么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被反复告知,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
那物质真的是客观存在的吗?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而原子被描述成电子云包围着的原子核,都不是那样客观的存在着的。
电子云只
是一定概率下的分布,在电子云范围内,电子没有一定的位置,也没有任何因果的轨迹可寻。
当我们没有观察它的时候,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是一个“可能性”;在我们观察它的时候,它突然就出现在某个位置上。
那原子核呢?一样的,也是一个忽而出现忽而消失的东西,消失的时候,电子和原子核去了哪里?不知道。
对了,这就是量子物理,一门研究可能性的科学。
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空无的,有限可能,但又什么都没有,是我们的选择,使它按现在的这种方式存在着,这是唯心主义吗?如果是,那就是量子物理证明了唯心主义的正确。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地铁站里的水的照片,是通过一种新奇的研究角度,控制其它变量,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来证明“情绪”就是唯一起作用的,突出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影片还告诉我们是如何去影响思维、去影响情绪、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影片中的女主角由看到自己镜子中衰老的自己而发疯,到最后的释然将药扔掉,发现世界如此美好,找到更好的自己。
影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从科教到宗教,从“爱丽斯兔子洞”到“圣纪创世纪”,从时间空间到分子电子,从量子物理到篮球试验,证明着时间万物都由“微小构成”并“相互纠缠”在一起。
影片还再现了著名的水分子试验。
本片涉及了对数个致力于物理、医学领域的科学家访谈,谈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对世界的非常认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纪录片。
这部片子从哲理的观点上思考,让我们大脑不只去对一直以来看到的那些深信不疑,其中有对自己的成功和成长有阻碍的,而大脑不是条件反射出来。
所以告诉我们需要正面的思维,水那个例子也是一样,不管你相不相信自己说认定滴观点,事实是眼见看到水,每种对它加以不同观点,有两个是对立的观点,一个说赞美,一个不去改变他,还有一个说谢谢,中间不知那水去了哪里,是怎么把它弄成如此的,在电影中我确实清晰的看到,呈现不同的样子,赞美过的水看上去微微发光,我在看的时候还能感觉到一种心生的喜悦,没加意识的那一个看上去很纯净,至少证明用量子物理学出现了同样的水呈现出不同质地的事实,而如果用我也没有太多了解,物质论或化学上讲变化的能可以解释吗?科学也是现加了定义,也就是意识到它就叫科学之后,说它真伪也在这之后,所以是谁先,
谁后,谁存在,会是本来无对于错,好于坏之界限吧,所以我们要知道美丽的语言和心灵,对自己认识的世界会更美好直面一些。
相信你一直大脑播放的影片叫“美好”,现实中的一切你就是觉的挺好的,你眼里看到的东西就很愉悦。
如果负面的想或事实的想,世界在眼里接受到的一切不如之前的灵动。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理。
每个朝代,每个社会,每种制度,甚至是这个社会中被认为唯一正确的“标准”,不过都是权力阶层用来区别和规训社会群体的工具而已,最终所谓真实,要问问是谁的真实吧。
其实,生命只是一个经过,生到死,所不同的就是你知道你生着,你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的拥有思维能力,除了活还会想。
然后,从被人骗,到你自欺欺人的在这个世界上演一场很多的主角一起汇演的生命。
而人制造出的哲学、思想、道理甚或爱都像地球引力抓住你的身体一样抓住你的灵魂,让他留在这个生命里。
既自觉悟,复能觉他。
科学在最根本的层面上,亦是哲学。
只要我们心灵开窍,或者心志坚定,就可以改变、改造全相界;换句话说,科学与灵性其实可以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