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注释译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注释译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注释译文《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堤全长1000米。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鉴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鉴赏引言:《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钱塘湖春行》描写了作者看见早春风景时的开心和对钱塘江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范文两篇,欢迎阅读和鉴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一《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作名称:《钱塘湖春行》2、作者:白居易3、原文内容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11 《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1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12 赏析1121 诗歌结构与布局这首诗结构巧妙,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早春的风光。

首联点明了诗人的观景地点,中间两联分别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细致地刻画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景色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1122 早春景色的描绘诗中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早莺”和“新燕”的活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描绘了花朵的缤纷和青草的嫩绿,“渐欲”和“才能”两个词用得精妙,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万物生长的渐进过程。

1123 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感受。

这种情感的抒发既真挚又自然,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1124 语言特色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向来通俗易懂,这首诗也不例外。

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西湖早春的迷人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诗句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1125 意境营造全诗营造了一种优美、和谐、充满生机的意境。

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融入,使读者能够在诗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白居易诗词《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诗词《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诗词《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

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

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赏析:这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孤山寺北贾亭西”。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作,咱们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和好好欣赏欣赏它的妙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呀,站在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边放眼望去,春水初涨,水面差不多与堤岸齐平啦,天上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感觉就像云朵的脚都快碰到水面了呢。

想象一下,那画面是不是特别开阔,让人心里一下子就敞亮起来啦!“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可太有意思啦!你瞧,有好几处地方,早出的黄莺叽叽喳喳,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不知道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就好像一群小孩子在争着抢着表现自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记得有一次春天去公园,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那几只小黄莺叫得可欢了,跳来跳去的,把树枝都震得一颤一颤的。

旁边的燕子呢,嘴里叼着泥巴,飞一会儿停一会儿,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小城堡。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看哪一朵好了。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花呀草呀,真是让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

我上次去郊外踏青的时候,就被那一片花海给迷住了。

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一吹,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

脚下的小草嫩绿嫩绿的,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最后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说呀,最喜爱湖东的美景,怎么游玩都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这说明诗人对这景色是真的喜欢到了骨子里。

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一回在湖边散步,沿着湖边的小路一直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那种惬意的感觉,真的让人不想停下来。

整首诗呢,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画卷,把西湖早春的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译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译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 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 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 塘湖春行 》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 贾公亭西, 暂且歇脚, 举目远眺, 但见水面平涨, 白云低垂, 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 在西湖的里、 外湖之间, 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 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 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 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 “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 常用来表示时间, 是指不久。

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1/5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 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 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 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 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钱塘湖春行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
白居易 连成一片。看上
去浮云很低。
孤山寺北即贾贾亭公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春天湖水初涨,水 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诗意: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
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争着飞到向阳 刚从南方飞回 的树枝上去。 来的燕子。
合作探究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初春
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 草、杨柳、白沙堤
3.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行”?
诗意: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
刚没过马蹄。
百游不厌。 同“荫”,指树阴。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以孤山为参照物。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 堤”或“断桥堤”。
诗意: 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
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文讲解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钱塘湖春行
jiǎ nuǎn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zhu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mò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结构梳理 寺北亭西
首联:地点时令 水平云低
钱 塘
颔联:绘乱花迷眼
由 衷 喜 悦
行 颈联:绘春景 浅草没蹄
尾联:抒真情 行不足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 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 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 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 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 “诗王 ”“诗魔”。
背景链接
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 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 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 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 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颈联写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 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 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 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 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 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 限喜悦的心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初春时早 来的黄莺。
衔取。
诗意: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
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刚刚长出地面, 副词,将要,就要。还不太高的春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各种颜色的野花。 使人眼花缭乱。 遮没,盖没。
5.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 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 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 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 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 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 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 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