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1新人教版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1.音乐基础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音乐欣赏能力: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3.民族音乐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作品,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③歌曲表现方法:通过演唱和表现《黄河船夫曲》,学生可以表达船夫们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
④音乐鉴赏与创作: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⑤音乐教育意义: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板书设计:
1.《黄河船夫曲》音乐元素分析
4.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通过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再次,通过和声分析,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表现和声的变化。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黄河船夫曲》音乐分析和表现的学习。
首先,通过讲授法,教师将向学生介绍《黄河船夫曲》的背景、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了解歌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感受歌曲的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2、根据陕北民歌四度跳进的特点创编简单的乐句。
重点: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难点:有韵味的演唱歌曲教具准备:钢琴、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入陕北民歌。
师生合作完成歌曲。
(学生完成地名部分)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还是走在羊肠小道,到处都可以听到悠扬的歌声,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二、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1、设计活动说到民歌,我已经让大家提前了解了,我想看一下大家准备的怎么样。
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改一下游戏规则:用一句陕北民歌的旋律来代替鼓声,一个音符代表一位同学,最后一个音符停在哪位同学那里,那位同学就回答一个问题。
大家看屏幕:4/4 2 ·2 6 5 4 ︱2 4 2 1 1 2 4 2 ︱1––0 ‖我们先跟着琴把这个旋律学唱一下。
课代表当做“击鼓的”,我们大家一起唱旋律问题:(1)、什么是民歌?(2)、按照体裁,民歌可以分为哪几类?(3)、根据内容连连看给与肯定和表扬。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在听的过程中我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2、播放《黄河船夫曲》(1)、边听边思考:这首民歌节奏(自由或节奏单一,律动感强),旋律(旋律简洁,粗犷有力或曲调婉转)?属于民歌中的(号子、山歌或小调)?(2)、这首歌曲有哪一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最后一句带入歌词学唱(3)、你感到的场景是激流险滩还是风平浪静?3、再听歌曲(学生跟琴小声的哼唱旋律)设计问题:你能找出歌曲的旋律特点吗?a、重复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b、装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感情表露更充沛教师示范加装饰音与不加装饰音的区别,学生学唱c、旋律跳跃性强选择:表现的是委婉细腻还是粗犷豪放(陕北人生活的环境沟壑纵横,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造就了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这种性格特点也表现在他们的民歌中。
(初中音乐教案)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初中音乐教案1、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师:对。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
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
表达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必定能到达胜利此岸的优秀品质。
3、学会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体味名额的地域特点。
生:劳动号子。
1、初步感受山西民歌音乐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认识“民歌〞。
教学难点:3、一问一答唱歌词,师唱生答〔生答时,教师要给手势〕之后生问师答课时:一课时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勾当中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前播放?爸爸往哪儿?2主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是我的母河,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文作品是美黄河的,今天我就来学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
引出?黄河船夫曲?。
学生答复。
:同学,才首歌曲人人很吧!我来一路唱一下引子局部吧!生同唱。
:同学知道首的名字是甚么?明确:首的名字叫?登楼?,是人面往的黄河感人生苦短走来,看一看开拓自己的野。
黄河是我的母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夏子!从古到今也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美他。
我就来学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
2、初听歌曲学生凝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拍、旋律、情各有甚么特点?旋律2、一一答接歌,生答拍教学目的:情绪年级:初一年级师:通过凝听歌曲,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黄河船夫曲?属于民歌当中的哪一类?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作者是谁吗?三、介绍民歌特点师:课本上并没有交代在首歌曲的词曲作者。
只告诉我们是“陕西民歌〞。
那这首歌曲是怎样产生的,又是谁创作出来的呢?难道它是凭空出现的么?〔引出民歌概念〕师明确:民歌是由劳感群众创作并口头相传的歌曲形式。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节拍光鲜,音调粗狂,与劳动紧密结合,即兴编词,一领众和。
☆一组唱;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对答的太默契了,老师现在都忍不住想唱了,看看哪些同学能和我对唱起来。
初中音乐_《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河船夫曲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3、了解音乐风格、演唱方式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准确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并通过齐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3、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难点: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请同学们说出是哪里的名歌?了解图片中的饮食,风土人情,壶口瀑布等自然景观,引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带领学生走近陕西,学习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二、新课教授1.初听歌曲(1)歌曲的演唱风格是什么?(2)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什么形成的?(3)播放《黄河船夫曲》请同学们从视频中寻找答案。
(4)教师讲解音乐风格、演唱方式和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学生感受并体会黄河船夫们虽然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下,仍然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歌曲中学习船夫精神。
2.分析歌曲(1)吼一吼,分组朗诵。
歌曲分为几段?是什么形式出现的?(2)看曲谱寻找词曲作者引出民歌简介体裁,请同学们分辨山歌,小调,号子等体裁。
(3)教师讲解音乐风格、演唱方式和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
3.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尝试唱曲谱(2)教师教唱,加入歌词。
(3)师生分组演唱。
生生分组演唱。
(4)找出歌曲中有陕西方言的地方(5)逐字模仿唱出方言韵味。
5、小组活动(1)模仿船夫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创编活动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精神船夫精神,领略到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传唱经典民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让民歌灿烂之花永开不败!《黄河船夫曲》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音乐乐理知识,部分同学还会识简谱。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体验、感受这首山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
2.积极与同学配合参加齐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与模仿中初步感受山西地区民歌的饿音乐特点与风格。
2.通过准确学唱,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在创作简单乐句的过程中,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山西地区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2.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2学情分析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活动,由于刚进入初中,因此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加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全曲,并在活动参与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1、音乐引路
CAI: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
音调较高。
)。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 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1 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黄河船夫曲》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闭眼聆听、主题学唱、动作表演、听辨比较、视频欣赏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巩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解决措施: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与力度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对比,得出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轻松导入:拍一拍,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速度和力度进行初步的体验。
2、重点感受:在初次聆听作品时,提出要求,请学生着重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
3、参与体验:设计多种形式,以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塑造出的两种不同主题形象。
4、对比检验:设计“考考你”环节,从听、写、说、画等方面,比较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导入:“跟我做”游戏1、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
2、谈声音特点。
使学生通过体验,初步感受速度、力度变化。
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揭示课题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力度和速度,想象音乐表现情景。
2、揭示课题。
3、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出学习问题。
4、看视频,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5、对照歌词再听,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
分段欣赏:第一主题欣赏1、找一找。
——画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2、看一看。
——看船夫图片。
3、唱一唱。
——跟琴,第一主题模唱。
4、画一画。
——随音乐模唱,在第一主题出现处学生做批注。
5、动一动。
——用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和力度。
6、演一演。
——创设情景,两条船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体验活动。
通过听、画、看、唱、动、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目的:1、在观赏及仿照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宠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唱唱的爱好。
2、通过精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洁乐句,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开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精确演唱这首歌曲。
2、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洁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力求精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及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心情。
教学打算: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音程概念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4、用构唱的音程进展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1、倾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开展手法。
3、学唱重复局部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终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好演唱作品,发觉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刚好解决。
6、讲解曲式构造。
三、特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观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仿照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学问拓展以黄河为题,独立或及别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观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的:1、通过观赏民歌,初步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观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纳比照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驾驭“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构造形式,并可以敏捷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1、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4.1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1、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艄公是船尾掌舵的人。也泛指掌船的人。黄河两岸沟壑林立,水流湍急,但这些人用自己的力量与这汹涌的流水抗衡,一同书写着黄河的历史。
7、你能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这首民歌的体裁是什么?
8、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体会船夫们自由、舒畅的情绪,力求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情景和情绪。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课题名
《黄河船夫曲 》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知道《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知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
艺术表现:能根据歌曲旋律、节奏的情绪。
创意实践:通过编创动作表现歌曲,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3、聆听歌曲: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找出旋律中装饰音,跟着伴奏,哼唱旋律。
6、理解歌词:是不是天下黄河真的如歌曲中所唱的一样只有九十九道弯?艄公指的是什么人?
布置作业
去网络上搜集陕北民歌与同学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闭眼聆听、主题学唱、动作表演、听辨比较、视频欣赏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巩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解决措施: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与力度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对比,得出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轻松导入:拍一拍,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速度和力度进行初步的体验。
2、重点感受:在初次聆听作品时,提出要求,请学生着重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
3、参与体验:设计多种形式,以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塑造出的两种不同主题形象。
4、对比检验:设计“考考你”环节,从听、写、说、画等方面,比较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导入:“跟我做”游戏
1、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
2、谈声音特点。
使学生通过体验,初步感受速度、力度变化。
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力度和速度,想象音乐表现情景。
2、揭示课题。
3、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出学习问题。
4、看视频,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5、对照歌词再听,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
分段欣赏:第一主题欣赏
1、找一找。
——画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2、看一看。
——看船夫图片。
3、唱一唱。
——跟琴,第一主题模唱。
4、画一画。
——随音乐模唱,在第一主题出现处学生做批注。
5、动一动。
——用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和力度。
6、演一演。
——创设情景,两条船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体验活动。
通过听、画、看、唱、动、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
分段欣赏:第二主题欣赏
1、过渡语。
2、听第二主题。
3、跟琴学唱。
4、“考考你”题目,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两种不同主题形象的作用。
使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分段欣赏:尾声及创作背景
1、过渡语。
2、听尾声,提出如何理解“决一死战”?
3、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4、观看珍贵历史视频。
5、谈感想,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完整欣赏:乐曲结构
1、划分歌曲结构。
2、教师表演钢琴协奏版《黄河船夫曲》片段。
划分歌曲:课堂学习效果检验
1、将学生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存入知识宝库。
2、小结,下课。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