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正式版

合集下载

学生用201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案

学生用201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二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了解黄海海战;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知识梳理】一、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⑴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⑵具体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中国Vs西方)Vs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Vs 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③军事:军备废弛、军纪败坏Vs 船坚炮利,装备先进Vs 对外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⑶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3、影响:⑴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中后者为最主要矛盾。

⑶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其他:⑴败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⑵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⑶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背景:⑴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⑵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蓄意发动战争;②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之战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1894.9)⑴概况:1894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等指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内容]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会考标准]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

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

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教学重点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和侵略。

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略使中国有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教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教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主权挑战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冲击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政府应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1.3 教学活动:观看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研究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及其意义第二章: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的主权斗争2.1 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分析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抗争措施2.2 教学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冲击中国的抗争措施和战争结果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2.3 教学活动:观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研究中国的抗争措施和战争结果第三章:甲午战争与中国的主权挑战3.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3.2 教学内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甲午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冲击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应对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3.3 教学活动:观看甲午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研究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第四章: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主权斗争4.1 教学目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主权的影响分析中国在这场侵华战争中的抗争措施4.2 教学内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主权的冲击中国的抗争措施和战争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4.3 教学活动:观看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讨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研究中国的抗争措施和战争结果第五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主权变革5.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主权的影响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采取的改革措施5.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辛亥革命对中国主权的变革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府改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主权建设5.3 教学活动:观看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研究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府改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六章:北洋政府时期的主权斗争6.1 教学目标: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主权斗争背景掌握北洋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分析北洋政府时期主权斗争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北洋政府的成立与主权斗争背景袁世凯篡改宪法和恢复帝制的尝试北洋政府时期的主权斗争事件:如五四运动、护国运动等北洋政府时期主权斗争的国内外影响6.3 教学活动:观看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北洋政府成立与主权斗争背景讨论北洋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研究北洋政府时期主权斗争的影响第七章:抗日战争与中国的主权抗争7.1 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如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抗日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冲击和影响抗日战争后的国际秩序和中国主权的变化7.3 教学活动:观看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讨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研究抗日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第八章:解放战争与中国的主权变革8.1 教学目标: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分析解放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8.2 教学内容: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变革和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主权建设8.3 教学活动:观看解放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讨论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研究解放战争对中国主权的影响第九章: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权斗争9.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权斗争背景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主权斗争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权斗争背景新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如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争等新中国政府时期主权斗争的国内外影响新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和政策9.3 教学活动:观看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权斗争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权斗争背景讨论新中国成立后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事件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主权斗争的影响第十章:总结与思考10.1 教学目标:总结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程分析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意义和启示思考当代中国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0.2 教学内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程回顾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意义和启示当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战与对策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程分析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意义和启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当代中国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这些章节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史,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一、课前准备。

、“义和团运动”五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2.提前让学生做好结合表格元素讲述以上五个故事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师:如歌里所唱,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敌入侵,狼烟四起时,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其百死报家国,他们用鲜血捍卫国家才换来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9 世纪这些可歌可泣的中国人,去了解近代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英勇斗争的历史。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情感共鸣。

)三,讲授新课环节一:学生展示走近历史现在,同学们,到了检查大家课前预习成果的时候了,现在我将请五位同学来分别为我们简单的讲述,咱们书中呈现的中国军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斗争的故事。

每个学生讲述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并过渡到下一个的讲述。

引导第一位学生讲述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导学生完善表格内容。

学生讲完后提问: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保家”还是“卫国”?请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爱国与爱家是相互联系的,假使每个人都能把国视为家,像爱家一样爱国,那么这个民族将是打不垮的民族,民族的振兴也是必然的。

引导学生看到三元里人民发出的《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句话: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残毒之害也!除了表达出了对英国侵略者的愤恨和对中国官兵的怒其不争还能看出什么?同学们来看到这个“夷”字,找到“猪狗”一词。

这都是对侵略者怎么样的称呼?轻蔑的称呼。

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然没有脱离华尊夷卑的华夏中心观,依然属于传统民族主义的范畴。

但是(三元里抗英的意义)三元里抗英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其中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请一位学生上台为同学们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

教师补充:左宗棠当初去收复新疆是抬馆出征,足以见他视死如归,“不收新疆”终不还的精神。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习要求】1.知道甲午海战、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的事迹。

2.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1、甲午海战。

2、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基础知识回顾一)黄海海战(1894年9月)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2、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圭3、结果:战争以日军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结束,北洋水师损失虽大,但主力尚存。

4、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使清军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

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二)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10月)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台湾保卫战:徐镶、丘逢甲领导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意义:①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②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1900年—1901年)1、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义和团运动(1)概况:山东—直隶—天津(2)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失败。

3、历史意义:①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五、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1、这是光绪帝写的一首挽联,挽联中的公指的是谁?邓世昌2、结合所学知识,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直接原因: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巩固练习【A级】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C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2. 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B )A黄海海战主力被歼 B.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C舰队装备落后 D.清军官兵贪生怕死3.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朝野的态度是( C )A、波澜不惊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B级】4.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 C )①唐景崧②丘逢甲③徐骧④刘永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5、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高一政治教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一政治教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一政治教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政治教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政治教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内容标准]
列举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
1.列举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的基本史实;(2)理解《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3)通过对甲午战争发起以及原因、过程、影响、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剖析等问题的探究,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能够用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多元史观来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得到一定的历史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民族屈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通过学习这一课,既要体会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也要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包容心态。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发起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用现代化史观去审视甲午战争,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

教法学法教学策略:(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2)指导阅读;启发式教学等。

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师说:1895年的春天,为期近一年的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明治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罕见的奇耻大辱震动了国人,中国有识之士的心情或许正像邱逢甲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悲痛、忧愁!历史已经翻过了两个甲子有余,回望这段历史,很多人不再有忧愁。

我们今天在这里回望这段历史,不是唤起大家的春愁,更是一起理性地去还原和剖析这段历史。

一、国门洞开的背景(19C中期)师问:“愁”缘何而起?1894年为何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点评。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资料卡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国门洞开(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随着发展,急需和。

②国内形势:中国,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经过①1840年英国发动,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②1894年日本挑起,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③1900年列强发动,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3)危害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无视中国人民的。

②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③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等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的背景:。

(2)瓜分狂潮的经过:1895年的成为开端。

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

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划分。

(3)瓜分狂潮的危害:。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目的:。

②实质: 。

③影响:。

(二)预习检测1.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含义是()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D.我国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政治上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

D项符合题意。

2.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C.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D.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解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内容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3.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4.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5.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6.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7.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整体感知]从1840年开始,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掠夺中国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屠杀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与欺凌。

但同时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追求民族的独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因此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但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本专题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从1840年到1900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进行英勇斗争。

3、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清单]一、1840年至1900年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1、背景、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在世界各地强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中国封建落后,内部危机严重,清朝妥协腐败。

2、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可归纳为: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商、设工厂)影响: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辛丑条约》(1901年)内容: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E、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影响:清朝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

2、经济上: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其它方面: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他们的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他们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总之,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原本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1、三元里抗英时间:1841年5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时间:1894年9月经过: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刘步蟾代为指挥英勇奋战;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向日航,英勇牺牲;林永升、叶祖珪等英勇抗战。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主要战斗:在落垡、廊坊抗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在北京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结果: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和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最终失败。

意义: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四、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领土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其后侵占大半个中国。

2、屠杀蹂躏中国军民: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

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3、违背国际公法,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

(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4、实行“以华制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938年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1万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1940年5月年枣宜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背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其后多次发动侵华事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经过:(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3)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4)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5)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1)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日。

3、中国军民的敌后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过程:(1)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3)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在延安。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和指挥中枢(4)18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5)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三)抗日战争胜利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重点突破]1、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使命,它是用一种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给合史实评论这一观点。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性质是英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2)鸦片战争的主观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3)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是使中国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加速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

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只看到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客观影响,而忽视了它的主观目的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2、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侵略加剧的形势,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抗日;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原因:⑴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⑵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⑶中共的主导作用;⑷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4、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使鸦片走私合法化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的经济损失2.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列强大批入侵D.东南沿海门户洞开3.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向侵略者“借师助剿”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向外国侵略者保证开放中国内地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卢沟桥事变 B虎门销烟 C三元里抗英斗争 D台湾保卫战6.下列各项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清政府不公正地解决国人与洋教势力间的矛盾B.西方在华教会活动猖獗肆意欺压中国人民C.各国侵略军公开抢劫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D.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德国强点了胶州湾7.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B、帝国主义列强自身有不可调和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D、清政府抵抗外国入侵8.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痛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他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此处的“文明人”指的是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9. 在保卫台湾的斗争中,率领黑旗军进行抗日斗争的将领是A徐骧 B刘永福 C邓世昌 D丁汝昌10.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①制造大屠杀惨案②蹂躏中国妇③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④进行经济掠夺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是在A、西安事变后B、七七事变后C、八一三事变后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日寇扩大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B、各阶层人民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日寇侵华极大地损害了四大家族的利害D、共产党不计前嫌,努力倡导建立统一战线13.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长城抗战1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1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扭转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局面C、开创了一条殖民地人民打败残暴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6.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对日作战B.百团大战是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上发动的大规模作战C.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D.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华北事变以后不久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18.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是A.松沪会战B.雁门关伏击战 c.忻口阻击战 D.平型关大捷19.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20.抗战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准确含义是A.抗战是中国取得的首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抗战使蒋的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C.社会各界的和平呼声日益高涨D.抗战中人民武装壮大,人民觉悟提高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有人统计,从1885年5 月到1895年5月的10年间,三海工程共挪用了海军经费436.5万余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