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标题:内科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内科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

首先,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病情观察,护士可以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其次,针对内科患者,护士需要有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药物管理、卧床护理等,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

最后,护士在执行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时需注重沟通与协作,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内科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干预一、引言内科护理作为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是内科护理中的基本工作之一、患者的病情观察是护士对患者的综合评估,也是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和异常情况的关键。

护理干预是在病情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本文将从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两个方面来探讨内科护理的相关内容。

二、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是内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护士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1.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方面的指标。

护士需定期测量和记录这些生命体征的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例如,体温升高可能是患者出现感染的信号,护士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通知医生、给予药物等。

2.疼痛观察内科患者常伴有各种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

例如,对于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护士可以使用药物镇痛、按摩等手段来缓解其痛苦。

3.皮肤观察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潮湿度等,并及时处理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破损等。

三、护理干预在病情观察的基础上,护士需要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促进其康复。

1.饮食调理内科患者的饮食调理是提供患者所需营养和保证其康复的关键。

内科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士护理论文范文内科是当前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单位,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士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科护士护理论文范文一: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稍有不当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风险管理可通过细节措施的实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如病房内防跌倒、防坠床和烫伤等的干预;护理上注重与患者沟通,避免出现纠纷风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是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效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护理管理中,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因素均为风险因素。

加强对内科中这些风险因素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内科护理管理质量。

基于此,本文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和2014年两年内科护理人员均一致,均为女性,共23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9.25±4.35)岁,工作年限:2~10年,平均工作年限:(5.22±1.83年),学历:专科8人、本科10人、研究生5人。

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随机抽取内科患者各100例,2013年100例,男女各一半,中位年龄(34.12±2.34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8例、25例、12例、18例和7例。

2014年100例,男51例,女49例,中位年龄(34.56±2.01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6例、27例、12例、18例和7例。

1.2方法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对常规护理管理下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于2014年1月起在护理管理中添加风险管理措施。

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自觉学法,提高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

内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内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内科护理学毕业论文学好内科护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科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应用多元教学法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一、多元教学法的应用在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如疾病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等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对于应用性的教学内容如护理诊断、健康教育等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对于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如辅助检查、护理措施等采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一)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应用这些基本知识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讲授法通常在疾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运用最多,再配合运用情景案例、讨论等方法,会收获满意的效果。

(二)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比如护理检查、护理诊断。

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方法在疾病的护理中运用最多。

(四)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一):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以及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以及风险管控的实际价值。

方式:医院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救治的100名患有心血管病以及呼吸内科病的病患作为研究群体,分为两个研究小组,最后对比两个研究小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病患的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同时意外的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医护争议的发生率也显著较低。

结论:高水平的知识对于临床应用来讲,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对比实验;应用价值;风险管控所谓的临床护理风险就是指,在现实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诸多随机条件,对相应的病患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些随机性的风险就是临床护理风险。

在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方面,急诊病患很多,由于不稳定因素较多,进而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意外事件。

处于危险状态的条件很复杂,例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已经心肌梗塞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高风险因素。

本研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药物的应用价值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材料与方法1.1一般信息将该研究群体按随机规则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

每个护理团队的成员在他们管理的病患之间保持平衡,并且50位病患和护理团队成员的数据相似。

1.2研究方法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和教育、检查和指导病患的基本技能,例如适当的评估和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强调技术管理,实验组加强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干预措施,全面评估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患的特定疾病类型、特定条件、年龄等因素,并提供临床护理。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病房检查,针对可能的风险提出对策并加强对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测试组中将其应用于病患的救治以加强训练,管理和学习抢救设备等,并且比较两组病患在护理管理效果方面的数据差异。

1.3研究指标问卷用于调查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计算两组风险事件和护士和病患纠纷的发生率,并评估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

内科护理论文5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5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内科护理说课稿内科护理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内科护理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与反思五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及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内科护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全部护理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护理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是护理岗位必备的核心专业知识课程。

其内容涵盖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性、风湿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八章内容。

2、课程目标护理模式的改变知识目标:掌握常见内科疾病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要点,了解常见内科疾病发病病因、发病机制、常见检查项目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配合医生进行诊疗操作能力、合理用药能力、对内科疾病实施护理能力、进行健康教育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高度的同情心、爱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3.课程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护理程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二、教学内容——内容选取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原则学生情况: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第三学年的学生。

首先她们文化基础底子薄,自我约束能力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有参与讨论和探索的热情,思维活跃,基本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较好。

但是自主学习积极性欠缺。

突出与临床实际应用理论课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实训课突出技能考核与临床内科护理技能操作需要相对接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需要二、教学内容——内容序化:课时分配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教材教参: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何先平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一: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和效果。

方法18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探析组与比较组,各90例。

比较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探析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发展情况和满意度。

结果探析组患者在心理、生理发展情况和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较好的优化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发展趋势,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应用效果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复杂,而且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发展较为不成熟,这就大大提高了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

在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对其采取适当的护理工作。

传统的医院护理工作主要是执行医师的嘱咐以及进行日常的护理,一般都会忽视患者的实际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改变了陈旧观念的束缚,较好的满足患者需求,临床效果相对明显。

本文选取180例患者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

其中男108例,女72例。

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45.90±12.03)岁。

其中98例神经癫痫,45例脑梗死,37例患者脑出血。

将其随机分成探析组与比较组,各9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比较组采取基础性较强的护理工作模式,主要包含常规护理、心理疏导护理、身体机能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

探析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以神经内科患者为主,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自己护理对象的病情和发展情况。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一: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

所选取的84例患者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为42~82岁,平均年龄(62±1.2)岁,平均病史为(34.5±1.2)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饮食健康,对患者实施必要的给氧治疗,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并观察患者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

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

在患者被告知为心血管疾病,一般情况下,心理会产生焦虑、不安以及紧张等情绪。

因此,医护人员应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而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适当给予患者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到亲切,真诚,缓解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虑的心理情绪,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预后,平复患者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患者在治疗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医护人员也能对患者表示尊重,在日常护理中,患者应耐心解答的问题。

尊重患者个人的宗教信仰以及民俗文化,不应在患者背后议论人家,以平等、和善的态度对待患者。

在生理方面,患者在患病后,需要充足的休息,但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便秘等一系列肠道疾病。

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住院后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主要包括对患者的活动强度、饮食习惯、用药情况以及排便情况等进行评估。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第一篇:内科护理论文:如何有效预防疾病对于内科护理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今,不论是西方医学还是中医,都认为避免疾病的发生要比治疗疾病更重要。

因此,内科护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预防:一、加强体检和健康检查要想有效预防疾病,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患者的健康问题,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不好容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空气清新、水质健康、医疗设施卫生等方面的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滋生。

三、加强慢性病护理内科护理工作需要重视慢性病的护理。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等长期性疾病的患者,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加强跟踪和管理。

并且,要加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控制,预防疾病的恶化。

四、加强疾病宣传教育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加强疾病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专业的宣传和教育,患者会更加理解疾病和医疗服务,并采取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关注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不断寻找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针对不同疾病提供不同的预防措施,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篇:内科护理: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内科护理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每个内科护士需要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总结的几点建议:一、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系统化管理患者信息,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史、诊疗经过、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医疗服务。

二、提高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内科护理职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多,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护理技术、疾病防治知识、医疗读片、护理文献阅读等方面。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仅有利于医疗服务工作的展开,也能进一步提升内科护士的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和效果。

方法18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探析组与比较组,各90例。

比较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探析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发展情况和满意度。

结果探析组患者在心理、生理发展情况和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较好的优化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发展趋势,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应用效果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复杂,而且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发展较为不成熟,这就大大提高了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

在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对其采取适当的护理工作。

传统的医院护理工作主要是执行医师的嘱咐以及进行日常的护理,一般都会忽视患者的实际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改变了陈旧观念的束缚,较好的满足患者需求,临床效果相对明显。

本文选取180例患者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2021年8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

其中男108例,女72例。

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45.90±12.03岁。

其中98例神经癫痫,45例脑梗死,37例患者脑出血。

将其随机分成探析组与比较组,各9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比较组采取基础性较强的护理工作模式,主要包含常规护理、心理疏导护理、身体机能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

探析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以神经内科患者为主,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自己护理对象的病情和发展情况。

护理工作人员也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护理实践操作水平,改善护理工作路径,提高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等。

①优化护理流程,掌握患者实际病情,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调整护理工作的值班表[1]。

护理工作总负责人根据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排班表,做好换班的交接工作,并且要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特殊的护理服务,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均围绕着神经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

②环境护理。

病房内部要保持环境清洁、温度适宜以及空气清新的状态,而且也要做好每位患者的独立卫生清洁工作。

③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发展情况,一旦出现不稳定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导。

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2]。

④康复护理。

要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详细的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同时也要按照患者后期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导训练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统计和研究两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和整体满意情况。

评价指标主要有:生理机能、自我能动意识、社会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情绪指征等。

出院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填写满意情况表,满分是5分。

分别是“极度满意是5分,满意是4分,一般满意是3分,不满意是0分,满意度=极度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心理、生理发展情况比较探析组患者在心理、生理发展情况明显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探析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神经内科涉及的病症具有多种特征,包括癫痫、脑梗死和脑出血等[3,4]。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偏向于护理治疗,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提高其临床诊治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较好的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研究和优化优质护理服务路径,不断的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5]。

参考文献[1]饶柳妹,魏玉英,沈红云.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1717:2076-2077.[2]于伟玲,苏娟俞.音乐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3010:1479-1481.[3]郑春雁.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1,710:89-90.[4]李海芝.浅述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21,612:56-57.[5]蔡王莹.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21,1211:91-92.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几率的增加,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急性缺血性病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内科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这2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

他们的年龄均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7.6岁。

在这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心肌后下壁梗死,有9例患者发生了心肌前壁梗死,有2例患者发生了心肌前壁并后壁梗死,有1例患者发生了心肌前壁并侧壁梗死,有2例患者发生了心肌侧壁梗死,有4例患者发生了心肌后下壁梗死,有6例患者发生了心肌下壁梗死。

1.2进行内科护理的方法1.2.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其血压、呼吸、心跳、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1.2.2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突然、可引起剧烈疼痛等特点,因此会导致此病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的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还会影响其治疗的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中的顾虑,以便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面的知识,以便取得他们的信任,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1.2.3进行饮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其饮食习惯、体质和病情的轻重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嘱咐其食用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清淡、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但不能食用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2.4进行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前胸部可出现剧烈的疼痛。

这种疼痛会使患者烦躁不安、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增加其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的几率。

因此,护理人员可采取与患者说话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同时按照每分钟5升的流量给其吸氧,以补充其心肌损失的氧分子。

对于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的患者或是因疼痛剧烈而出现休克的患者,可遵照医嘱给其使用吗啡或杜冷丁进行麻醉止痛治疗。

1.2.5进行生活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初期,护理人员要嘱咐其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协助其进行翻身、洗脸、吃饭、换衣服等日常活动。

此病患者若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在其持续卧床3天后指导其进行适量的活动,如进行自主翻身、抬腿等。

患者的病情若一直保持稳定,护理人员可在其发病一周后指导其进行洗漱、穿衣服等床上活动,并嘱咐其在发病2周后进行床下活动。

1.2.6进行预防便秘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长期卧床休息期间,会因缺乏运动、胃肠蠕动能力下降而发生便秘。

而便秘会导致患者脉搏加快、血压上升,从而加重其心脏的负担,甚至可导致其病情复发。

因此,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

对通过上述治疗便秘症状仍未得到缓解的患者,可给其使用麻仁丸、果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给其使用开塞露。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叮嘱存在便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时不可屏气或过分用力,以免引发猝死。

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我们观察并记录这25例患者的死亡率、病情复发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2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25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康复出院,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

在24例康复出院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病情复发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了梗死后心绞痛的并发症,病情的复发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为4.2%。

本文来自于《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简介详见.3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几率的增加,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急性缺血性病变。

此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可出现剧烈的胸痛。

临床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病情复发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很高。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疾病。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25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指导、预防便秘等内科护理,结果显示,这25例患者的死亡率仅为4%,其病情的复发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为4.2%。

这一结果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

这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内科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康复的几率,降低其出现病情复发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屠燕;房洁;孟江南;黄莹;护理学报2021-04-102、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胡敏;江美芳;四川医学2021-05-15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