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考察报告doc
云南旅游考察报告doc

云南旅游考察报告篇一:云南旅游考察报告云南旅游考察报告XX年4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内组织赴云南8日旅游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考察基本情况此次旅游考察先后赴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丽江市、石林、九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6个州市。
实地考察了昆明民俗村、九乡溶洞、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苍山洱海、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20余个景区景点,期间观看了《吉兴宴舞》、《印象丽江》、《澜沧江之夜》等精彩文化旅游精品节目。
从中领略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
充分体会了少数民族所特有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资源,直观地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二、云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近年来,云南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云南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味。
在云南考察期间,无论是进入景区景点,还是走到城市乡村,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活动始终是云南旅游的主轴。
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历史遗迹、民俗民风、名人地理、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较好地适应了旅游需求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
洱海之源上的《三道茶》歌舞表演,傣族园的泼水联欢,澜沧江之夜的歌舞表演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都成为新的亮点,增强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统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和谐发展。
在云南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又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驱动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各地都十分重视运用旅游产业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地开拓特色文化消费市场。
旅游资源考察报告

旅游资源考察报告旅游资源考察报告一、报告目的该旅游资源考察报告旨在通过对某特定地区的考察,全面评估其旅游资源的品质和潜力,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二、考察范围该次旅游资源考察的范围为某特定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
三、考察内容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考察,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
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有长江大桥、万州长江索道等著名的观光设施。
该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空气清新,是旅游休闲的绝佳选择。
2. 人文景观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该地区也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嘉陵江三峡的大小三峡、瞿塘峡、猿猴谷等美政山岳、古代文化遗址和革命文化纪念馆等都是该地区人文景观的代表。
3. 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该地区的交通便捷,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方便游客到达。
酒店、餐饮业、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业也相对发达,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4.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通过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考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该地区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业的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提升服务质量,争取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议1. 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需要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投资,引导私人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 优化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应根据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和游客的需求,打造更为精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宣传该地区旅游资源品质,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3. 增强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力应增强该地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影响力,塑造更加鲜明的旅游形象,制定符合该地区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产业政策,提升该地区旅游业品牌形象。
同时,应加强各种服务标准的规范与决策,推进全域旅游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酒店、餐饮和旅行社等各类旅游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水平,增强游客对该地区旅游品牌的信赖度,为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旅游资源考察调研报告

旅游资源考察调研报告【篇一】旅游资源考察调研报告发展旅游,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定位是发展旅游的方向。
镇处在与雄关之间,发展旅游的基础让人感到振奋,乃至震撼,它的旅游市场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料。
和老观、妙高、河溪、河楼、桥楼、水观这些有发展旅游基础的乡镇都应该纳入我们的旅游统计、布局中。
现结合镇的情况,谈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
也就是说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
镇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明确的。
(一)区位优势体现之处于三大景区的中心带镇在雄关的中心地带,这三大客源市场缔结处。
现在,已成为的三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更是独占鳌头,而位居三者之间的镇可谓是摆布逢源了。
去年创 5A、开国际文化旅游节,在起步非常大的基础上,旅游市场就发展起来了;今年创 5A,六月份要开国际文化旅游节,同样,的旅游市场也会很快热起来的。
当前和,在做旅游产品、路线的时候,特殊是针对外省和海外市场这部份,向来联系密切,相互追赶。
夹在这个中间地带,这个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二)区位优势体现之——抓好两大优势,扎实夯实根基虽说比、要次一点。
但它已经有一定的市场。
发展旅游的方向与是一致的,我们能够比着它、顺着它来做。
就的渔家平台来说,它们的档次太低,环境也很差,并且它有个的弱点——钓鱼台不临水。
我们湖岸线那末长,可设钓台的地点不少,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的规划起点本来就不高,现在要想重新来做很难。
我们已经理解到它的不足或者欠缺的地方,现在来做规划就能扬长避短,肯定做的比好,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二。
抓住这两大优势,打下扎实的根基,为发展镇旅游做好准备。
(三)区位优势体现之交通——立足交通便利,依靠群众推动302 线即将升级为国道,它的道路会有一定的改善,在 5 年之内,会有很大变化,所以它的可进入性也会增强。
大连旅游资源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连旅游资源考察报告篇一:大连考察报告12月2日对大连世茂御龙海湾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考察,大连世茂御龙海湾位于大连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与东戴河项目类似,是依靠海资源的养老养生、旅游度假式旅游地产项目,配套包括室外主题游乐园、超大型室内主题乐园、5星温泉酒店、商业街、高尔夫等。
通过一些讲解介绍,现场参观等交流形式,使大家对沙滩及配套管理的认识有所提高,并开阔了视野,考察学习后,内心感触颇深,特别是他们的运营管理模式,娱乐设施的塑造及推广宣传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学习和借鉴。
运营管理模式世茂御龙海湾最在经营的具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就是魔幻岛,主要针对6—12岁的儿童项目,据了解魔幻岛打造历经3个月时间,宣传期不到4周,开业当日招揽游客近万人,他们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方式经营,即单独一家公司为其经营,但是世茂不参与收益,好处有其二:第一节省人力消耗;第二增加宣传推广力度和手段。
我们再次可以借鉴的是,在满足我司服务标准及经营需要的条件下,寻求A公司合作,负责经营管理,我公司保底A公司的员工x(2500)元,其次营业额的x%(10%)作为A公司的提成作为激励,这样既省去了淡旺季用人困惑,又增加了宣传手段,即我们只专注线上或是活动推广,A公司只专注渠道或是执行层面的拓展。
娱乐设施的定位及塑造世茂项目在经营项目不多,沙滩项目仅对内开放,但公共设施较为完善,颇具成熟性,最主要的是无论从营销大厅到项目都打造成了一个主题“魔幻”主题。
营销大厅魔幻隧道从营销大厅魔幻主题的开始,再到魔幻隧道,再到最具人气及影响力的拥有“恐龙时代”、“探索世界”、“木马奇缘”、“埃及王国”、“水上乐园”,的魔幻岛至始至终都蔓延着魔幻的味道,很具有吸引力,那么无论是我们将要打造的海上嘉年华,还是美食一条街,也应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特色、主题的娱乐环境。
一些沙滩面积不大,但是娱乐、餐饮、休闲区布局一目了然,科学合理而且设施一应俱全,现场氛围十分融洽,能够吸引顾客的二次光临,远离客诉问题,我们项目未来在规划过程中,也应细致入微,彰显特色。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前言(一)调查时间20xx年xx月24日(二)调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三)调查人员(四)旅行资源调查目的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行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
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行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行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旅行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行资源调查要求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行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行资源分类表。
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
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行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行环境(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
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
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
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
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行资源。
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
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
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
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
云南大理考察报告.doc

云南大理考察报告.doc云南大理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和背景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云南大理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探索该地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大理地处云南西北部,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优美,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二、考察内容1. 自然景观考察:我们先后前往了洱海、苍山和大理古城等地,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洱海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湖水清澈碧蓝,周围山峦起伏,景色优美。
苍山位于大理城的西面,海拔高,山势险峻,是一个理想的徒步旅行目的地。
2. 文化考察:我们还参观了大理市和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了解了这里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
大理古城是云南省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古迹,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3. 旅游资源调研:我们考察了当地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了解了旅游业在该地的发展状况。
大理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考察结果和发现1. 自然景观丰富:大理地区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洱海、苍山等地都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 文化特色显著:大理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加强保护和宣传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大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
四、建议和措施1. 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大力开展洱海和苍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治理,同时加强对苍山的生态保护,禁止砍伐和滥捕滥猎。
2. 加强文化旅游宣传: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出特色产品等方式,加强对大理地区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提升设施的档次和质量。
五、总结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云南大理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有了深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白鹿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提纲[doc下载]
![白鹿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提纲[doc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05bc82c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b.png)
彭州白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区域概况——白鹿镇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北部山区,距彭州市38公里,距离成都市78公里,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51′-103°57′,北纬31°10′-31°18′之间。
东临什邡市八角镇、三河镇接壤,南与红岩、葛仙山相邻,西与通济镇相连,西北与龙门山镇毗邻。
白鹿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全镇均为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彭州市的林业大镇,也是国家“三木”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一)自然条件1 地质地貌白鹿镇内组成山体的岩层主要以三迭系须家河组、石炭系、二迭系及部分侏罗系地层组成,主要岩石种类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等,并间含薄煤层。
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前山区,多为垄状、脊状中山和浅切脊状单斜低山,山势较为平缓,沟谷开阔,境内最高峰为天台山,海拔达2441米;区内海拔一般在700-3000米之间,相对高差达200-1000米。
白鹿镇内分布着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飞来峰”群,相对高度5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主要岩溶形态可分为岩溶洼地、溶蚀平台、漏斗及落水洞、溶洞、溶蚀峰、陡岩、暗河等。
2 气候与水文白鹿地处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
总的特点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年均温12.5℃,平均相对湿度80%;年降雨量约为1300mm,且多集中在5—10月;年平均日照时间在800小时左右,多云雾。
由于境内平均海拔较彭州市区及成都市高500米,区域小气候明显,尤其在盛夏时分气温较市区低3—5℃;境内的天台山及白鹿顶夏季更是凉爽宜人,冬季积雪可长达3个月之久。
白鹿境内主要河流为湔江重要支流之一的白鹿河,故称为“雁江”,至南流至白鹿场后折向西南方向,绕白鹿顶山麓,经思文、新海二乡,最后于三岔河汇入湔江。
由于境内多岩溶地貌,地表水较少,但多泉、暗河分布。
3 植被与野生动物白鹿境内主要分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因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境内植被呈垂直分布。
旅游景点考察报告范文三篇

旅游景点考察报告范文三篇文章一:A景点考察报告介绍本次考察目标为A景点,位于XX地区,已有多年的历史,并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A景点进行全面评估和概述。
观光体验A景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光体验项目,包括参观历史建筑、欣赏自然风光、品尝当地美食等。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A景点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设施设备A景点的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包括交通便利的导览服务、舒适的酒店住宿、现代化的游客中心等。
游客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和便利。
游客反馈根据游客的反馈,大多数游客对A景点的考察体验感到满意。
他们对景点的美景和独特性赞不绝口,对服务和设施的质量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章二:B景点考察报告介绍本次考察目标为B景点,位于XX地区,是一个新兴的旅游景点。
本文将对B景点的特点和吸引力进行介绍。
特色景点B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包括高山、瀑布、湖泊等。
游客可以通过徒步、观光车等方式欣赏到B景点独有的美景。
文化体验B景点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独特的文化体验项目,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
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
发展潜力虽然B景点相对较新,但其独特的资源和丰富的发展潜力使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B景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文章三:C景点考察报告介绍本次考察目标为C景点,位于XX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本文将对C景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历史文化C景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博物馆、文化街区等。
游客在C景点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旅游资源C景点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名胜古迹、美食街、购物中心等。
游客可以在C景点充分体验到城市的繁华和多样性。
推广和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推广C景点的独特魅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旅游宣传中心、修缮文化遗产等。
以上是三份旅游景点考察报告的范文,分别介绍了A景点、B 景点和C景点的特点、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希望对您的研究和决策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考察报告篇一: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业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作者院系专业年级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 ................................................... . (3)(一)调查时间 ................................................ . (3)(二)调查地点 ................................................ . (3)(三)调查人员 ................................................ . (3)(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 .. (3)(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 (3)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 .. (4)(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 .. (4)(二)交通状况 ................................................ . (4)(三)自然资源 ................................................4(四)人文资源 ................................................ . (4)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 (4)(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 .. (4)(二)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 (5)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 .. (5)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 (5)(一)自然资源的评 (5)(二)人文资源的评价 ................................................ .. (5)(三)总体评价 ................................................ . (5)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 (6)(一)严格的管理是发展之基 ................................................ . (6)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 (6)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 (6)3.合理开发,特色发 (6)(二)悠久的历史是发展之匙 ................................................ . (6)(三)清幽的环境是发展之机 ................................................ . (6)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前言(一)调查时间XX年10月24日(二)调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三)调查人员(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
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XX)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
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
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
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
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
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
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
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
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
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200mm 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
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
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
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
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
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扎达盖公园中流趟着的扎达盖河原来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它有三个源头:一个是公主府东边的大水泉,一个是公主府西边的小水泉,还有一个是新、旧两城中间姑子板申村(现巴彦塔拉饭店一带)的水泉。
公主府东边的水泉较大,人们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较小,人们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东西流向,穿过从前清时期“归化营”的营坊(现回民区营坊道)门前,经礼拜寺巷到小教场、牛桥东河沿、城隍庙的霸王桥,而后与“大府河槽水”主流相汇,人们叫“营坊门前水”。
其余的水和“营坊门前水“小府河槽水”在天主堂和北茶坊关帝庙南边合流,汇集成了扎达盖河。
道光、咸丰、同治(1821年至1874年)统治的半个世纪中,扎达盖河两岸成了‘南迎里府客’和‘北接外藩财’的商业闹市区。
道台衙门两面临河,衙署四周密植杨柳。
乾隆至道光时,即已长成合抱之木。
每天拂晓,庆凯桥附近非常幽静。
早起的人们,漫步桥上,凭着石头桥栏,耳听淙淙的流水声,远眺道台衙门树梢上的弯月,别具一番风光。
朋苏召和乃莫齐召则被绿树环绕,清风掠过。
树枝忽高忽低,召庙忽隐忽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仙境。
于是,‘石桥晓月’和‘六桥溪柳’,便把扎达盖河两岸描绘成一幅色彩淡雅赏心悦目的图画。
”民国18年,绥远建省遇到特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成群的饥民,跑进城里抢食。
民国19年,阎、冯联合反蒋,挑起中原大战,归化城失业青年被补征入伍。
民国20年,傅作义将军出任绥远省主席后,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归化城的商务中心,已由扎达盖河两岸,移到了小南街一带。
那里烟土店林立,绥远省的军政机关,都指望鸦片税款开支,归化城的各行各业,亦全靠大烟周转维持,加之皮毛牲畜来源由蒙古国、新疆缩小到乌、伊两盟和阿拉善旗,整个扎达盖河沿岸店铺房院,都成了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1949年9月19日,归绥和平解放,各族人民重见天日。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蒙、汉、回等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医治战争的创伤,文明代替了恶俗,扎达盖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1959年,蜈蚣坝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汹涌的洪水不仅冲毁了曾经重修了几次的庆凯桥,而且淹没了庆凯、太平两条大街及河东岸的营坊道、通道街。
灾后,党和政府给受灾居民都盖了新宿舍,又将坝沟的水完全引入孔家营以西的五里沙河。
在扎达盖河中、上游修建了好多桥梁,方便了人们来往行走和车辆运输;沿河则砌筑了石堤,加固了原来的土堤,以防山水再次泛滥呼和浩特市成立之后,扎达盖公园所处位置被规划为呼和浩特市公路管理局苗圃,占地600亩,后在XX年9月正式归于园林局。
改建为公园,原苗圃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但是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公园因东临扎达盖河,扎达盖公园因此得名。
改建后的扎达盖公园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二)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XX年呼和浩特市发布的《XX年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三轴、四核、六带的城市规划理念,将扎达盖河规划到六带中。
从此之后,扎达盖公园开始了飞速发展。
XX 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归森”和“新亮美绿净畅”的发展口号。
扎达盖公园迎来了多次建设。
建设之后,扎达盖公园设计主要以“生态园林”为指导,突出时尚性、生态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集现代化与传统、艺术与自然、优雅与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式生态型休闲公园,使城市社会与自然体系间建立美好的依从关系,为游客创造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态空间。
公园依据不同功能,将公园划分为四大景区:人工湖景区、健身娱乐区、生态景观区、采摘区。
主要的景点有很多,包括:木亭、芳草亭、果园、人工小岛、主入口广场、次入口广场、林荫广场、庭院广场,其中还有一些特色的商店。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扎达盖公园以自然资源为主,旅游资源共有5个主类,10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
详见(附表扎达盖旅游资源分类表)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一)自然资源的评价扎达盖公园的自然资源总体呈优秀,有明显的区域划分,种类多,且保护度较好,各个部分与整体衔接性良好,部分资源呈现出良好的形象,尤其是以松树为主的树林,扎达盖河边大量的芦苇丛,很吸引人。
另外,园内的动物生态系统值得称赞,有诸多的动物栖息。
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场景。
(二)人文资源的评价扎达盖公园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首先是该园内的河流历史文化沉淀悠久,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其次,园内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值得称赞,各个人文资源与自然相融合,例如水边的凉亭,湖边的假山,廊桥等。
值得一提的是扎达盖公园正门的假山标示,气势磅礴,使人提起游览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