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专题08 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极地地区-2022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8 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极地地区-2022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2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极地地区一、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2022·重庆)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截止2021年12月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制定了“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读巴西某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植被类型是()A. 高山草甸B. 温带荒漠C. 热带草原D. 热带雨林2. 近年来,该植被在当地遭到严重破坏,这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影响是()A. 难度加大B. 难度减小C. 毫无影响D. 无法确定【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阴部部分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2题详解】近年来,热带雨林在当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全球变暖加剧,会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难度加大,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这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2022·江苏连云港)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③为()A.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B. 亚热带作物带C. 小麦和林牧业区D. 乳畜带4. 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 水源丰富B. 劳动力充足C. 市场广阔D. 地形平坦【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可知,图中③为美国的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图中③为美国的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从自然条件看,这里地形平坦,但由于位置偏北,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不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宜牧草的生长;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交通便利,且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乳畜产品需求量大,C正确。

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极地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地球进入发烧模式1.B;2.D;3.D 【解析】1.本题考查上扬斯克的位置。

据材料和地图可知,上扬斯克是西伯利亚的小镇,属于亚洲;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属于北寒带。

由经纬度位置67°33'N ,133°23'E 可知,上扬斯克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B错误,选B.2.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动物。

北极熊位于北极地区,故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北极熊影响最大,故选D。

3.本题考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燃烧过度排放二氧化碳,故可以积极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故ABC正确。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不切实际,故D错误,选D。

4.B;5.C;6.B【解析】4.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范围。

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南,故图中虚线圆圈表示南极圈,故选B。

5.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极地区气候图可知,南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因此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之称,故选C。

6.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当前南极地区仍是无人定居的大洲,故选B。

7.A;8.D;【解析】7.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升高,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南北极地区冰川不断融化,故选A。

8.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利弊是不同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升高,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南北极地区冰川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我国东北地区气温相应升高,利于水稻的种植,故选D。

9.A;10.C【解析】9.本题考查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

根据陆地轮廓可以识别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①②③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选项A正确。

10.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显示北极熊无家可归,揭示了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冰融化,生态环境恶化。

精修版全国各地中考地理试题分类解析:第10章-极地地区(含答案)

精修版全国各地中考地理试题分类解析:第10章-极地地区(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10章极地地区8.<赤峰>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C.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D.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7月﹣9月【考点】GF: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解答】解: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A叙述正确;南极地区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B 叙述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C叙述正确;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故D叙述错误.故选:D.24.<绥化>象征北极地区的动物是()A.袋鼠B.北极熊C.企鹅D.鸵鸟【考点】GF: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解答】解: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选:B.<聊城>如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西半球B.南临太平洋C.位于北寒带D.距北极点约为610千米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A.气温较高B.平均海拔较高C.科学考察站较多 D.居住人口较少1.C2.A 解析:第1题,黄河站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位于北寒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黄河站的纬度是78°55′N,与极点相隔11°05′.纬度每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所以与极点相差约1210千米,选项ABD叙述错误。

青海省2024年中考地理真题试卷 附解析

青海省2024年中考地理真题试卷 附解析

青海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图)。

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A.寒冷的气候B.起伏的地形C.缺氧的环境D.强烈的光照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A.扩建周边城镇B.增加耕地面积C.建设工业基地D.保护生态环境2024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

辅料之一甘谷辣椒更是以鲜香不辣,深受大众喜爱。

其产地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下图为甘肃省和天水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甘谷辣椒鲜香的自然原因是当地()A.降水充沛,气候湿润B.河网密集,水源充足C.日照时数多,光照条件好D.平原分布广,种植面积大4.麻辣烫爆火对甘肃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河海联运B.增加就业机会C.提高技术水平D.扩大城市规模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

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沙漠骆驼B.高原牦牛C.青砖黛瓦D.北国风光6.“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A.畜牧业B.种植业C.水产业D.林木业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8.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A.藏粮于民B.藏粮于技C.藏粮于地D.藏粮于天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交通建设对其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尼日利亚南部的沿海铁路由中国援建,全线采用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

押大题10 极地地区(解析版)

押大题10  极地地区(解析版)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押大题10 极地地区【真题回顾】1.(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国际治理热点区域罗斯海沿岸,是中国在建的第5个南极科考站。

新站的建成,将为我国科考人员在罗斯海水域开展科学调查及极地保护工作提供保障,是我国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濒临____海,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半球。

(2)图中虚线代表____(纬线名称),由此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

(3)推测罗斯海新站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简述国际合作在罗斯海水域保护中的必要性。

【答案】(1) 罗斯南(2) 南极圈南寒(3)酷寒、烈风等(4)一些国家对建立罗斯海海洋区保护持反对态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冲突【解析】本题以罗斯海新站为材料,涉及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的保护等,考查学生对极地地区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濒临罗斯海,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水域地处南、北半球的南半球。

(2)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由此可判定,图中虚线是靠近南极点的南极圈,罗斯海水域位于南极圈以内,属于五带中的南寒带。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所以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酷寒、烈风、干燥、多年的冻土等。

(4)国际合作在罗斯海水域保护中的必要性,一些国家对建立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持反对态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政治与经济利益分歧,因此必须加强合作。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是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土地盐碱化B、水体富营养化C、全球气候变化D、土壤荒漠化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水体净化B、土地退化C、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D、清洁能源的使用3、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之一?A、可持续发展B、严格保护C、预防为主D、改革创新4、题目: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可持续发展?A、过度开发矿产资源B、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C、大量排放工业废气D、破坏森林资源进行农业开发5、关于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B. 极地冰盖在增加,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更多降雪C. 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没有明显影响D. 极地冰盖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6、下列哪一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A. 生态持续性B. 经济持续性C. 社会持续性D. 技术持续性7、下列哪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A、经济效益最大化B、社会公平性C、环境可持续性D、生态平衡8、以下哪种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A、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B、鼓励购买大量奢侈品C、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产品D、过度捕捞海洋资源9、全球气候变暖对以下哪个选项的影响最为显著?A、城市交通拥堵B、农作物产量变化C、北极熊栖息地减少D、海平面上升 10、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包含下列哪个?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协同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1、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A. 环境保护优先B. 可持续发展C.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自然资源D. 社会公正与人类参与12、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念?()A. 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B. 开展节日环保宣传活动C. 实施地方性贸易壁垒D. 鼓励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1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增加B.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C. 所有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将缩短D. 农业生产不再受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14、下列哪项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提高生活便利性C.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D. 提倡节能减排,鼓励公共交通出行15、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A. 生态保护B. 经济增长C. 社会公正D. 公众参与16、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水资源D. 大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详细回答下面的问题。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点睛】
本题考查南北两极有关知识,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异同点。
14.(1)大西洋、亚洲、北美洲、
(2)位于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
(3)图略
(4)生态学家:冰雪融化破坏当地环境,北极熊失去栖息地;航海家:冰雪融化使得北冰洋成为海上交通新通道
【解析】
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7.读图可知,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为缩短亚、欧、北美间航程,节省时间。但是沿途自然条件更恶劣,气温低会消耗更多的燃料。故根据题意选C。
8.推动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应控制开发极地地区海底矿藏,减少人类活动,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加强监测,控制人类开发力度等。故选D。
【点睛】
该题考查北极地区的开发,读图分析即可。
2.B
3.A
4.D
【解析】
2.读图可知,“雪龙”号科考船从我家东部沿海出发,经过太平洋到达南极洲,然后沿着南极洲海岸线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穿过印度洋、大西洋,最后经过太平洋驶回祖国;故选:B。
3.读图可知,难言岛的经度范围是150°E-180°之间;根据图中纬线之间的纬度差是15°可知,难言岛的纬度是75°S;故难言岛的经纬度是(164°E,75°S),故选:A。
9.C
10.D
【解析】
9.读图可知,长城站纬度比昆仑站的纬度低,所以长城站气候比昆仑站更加温暖,故A不正确;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冰川是固体淡水资源,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故B不正确;北极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C正确;甲是格陵兰岛,乙位于亚洲,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10.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南极洲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仅限于科研考察及和平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故选D。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考试测试卷

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以加强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人该条约。

A.《北极条约》B.《南极条约》C.《21世纪议程》D.《欧洲联盟条约》2.我国南极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无法判断3.该大洲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自然资源是()A.生物资源B.铁矿资源C.固体淡水资源D.煤炭资源4.酷寒是南极洲一个突出的气候特征,下面有关解释南极洲气温低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洲B.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C.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抱D.冰雪覆盖,对太阳有较强的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较少5.关于南极地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范围一般是指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B.降水稀少,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库C.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月到9月D.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方6.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太平洋板块B.有太阳直射现象C.附近海域多企鹅D.夏季是科考的最佳时期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导致该种动物有这样遭遇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污染严重C.海水水质变差D.该动物繁殖过剩8.关于c线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c线以内B. c线的纬度为高纬度C. c线以内属于寒带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9.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B.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C.七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夜长D.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10.地球上气温最低、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A.北极地区B.南极地区C.赤道地区D.青藏高原11.在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需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南极洲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纬度低C.海拔低D.海拔高12.从黄河站气温曲线可估计其气温年较差最可能是()A. 46℃B. 40℃C. 30℃D. 20℃13.有关极地地区生物资源的正确叙述有()A.由于过度捕杀,现在,南极洲附近的鲸大量减少,海豹、鸟类几乎要绝迹B.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是企鹅C.北极地区动物数量极少,种类很多D.北极海域有数量极大的磷虾,是人类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1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15.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某游客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A.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C.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D.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16.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B.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C.南极地区无人居住,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D.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17.图为“两极地区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大陆纬度最高,全部位于南极圈内B.南极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C.北极最佳科考时间是每年1-2月D.昆仑站是我国在北极新建的科考站1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B.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C.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D.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19.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错误的是()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多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速大2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21.图中表示南极洲的气温曲线,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南回归线以南的广大地区B.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C.自然资源十分贫乏D.代表动物是北极熊23.南极地区泛指()A.南极大陆及周边的岛屿B. 60°E以南的地区C. 60°N以南的地区D. 60°S以南的地区24.2月份有利于到南极建科学考察的主要原因是()A.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B.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C.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有照明25.有关北极地区的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B.北极地区就是北冰洋C.北极地区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D.北极地区不包括格陵兰岛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读两极地区及气温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
考查南极地区的概况。
13.(1) 东北 太平 极夜 冬季
(2)酷寒(气温低、严寒、寒冷) 干燥(降水少) 烈风(风力强、风速大)
(3)准备羽绒服、太阳镜等防寒、防护物品(携带物品答出一种即可,但必须与南极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垃圾要回收处理;保护南极生物资源。
(4)昆仑站,理由:海拔高,纬度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每年的 10 月底到次年 3 月中旬,是南极旅游的旺季。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 题。
10.人们在此期间去南极旅游,是因为该地区
A.冰雪融化,地表裸露B.最为寒冷,冰层坚硬
C.白昼较长,正值暖季D.可观察到极夜现象
11.下列做法有利于南极可持续发展的是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B.为发展经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4.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南极海域捕鲸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5.到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用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
(2)据材料二分析可知,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气温更低,海拔更高、风力更大。
(3)去南极旅行要根据南极的气候特点和环保要求准备羽绒服、太阳镜等防寒、防护物品;垃圾要回收处理;保护南极生物资源。
(4)因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昆仑站的海拔最高,气温最低。
【点睛】
该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和科学考察。读图及材料分析即可。
(2)据图分析可知,长城站的地理坐标:58°58′W,62°13′S。
(3)南极点是地区最南端,四周都是北,故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4)电影《快乐的大脚》中的企鹅波波,为了使同伴能够吃到一条鱼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获得了胜利。南极地区的鱼越来越少的原因是:南极地区虽然生活着大量的生物,但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捕杀,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陷于危机之中。
【解析】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详解】
(1)依据经线只是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读,南极第五个考察站选址地-难言岛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难言岛的经度位置164°E,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位于南极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材料说明南极地区此时出现了极夜现象。难言岛科考站选址奠基仪式时值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是北京的冬季。
高中地理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根据科考日记二,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科考日记三 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南极风光美丽迷人。资料统计,中国游客登陆南极大陆的人数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次到2017年的超过5000人次,十年时间里增长了50倍。
(3)假如你去南极旅行,结合南极环境请说明应携带的物品及旅行中保护环境的做法。
(4)长城站海拔10米,中山站14.9米,泰山站2621米,昆仑站4087米。请根据材料和地图说说在四个已建的考察站中,哪个考察站的气温最低?说明理由。
4.D
【解析】
【详解】
A、B、C都是破坏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行为。人类行为要尊重自然规律,与环境和谐共处,所以要保护南极地区。把南极地区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是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南极地区的是生态环境脆弱,其环境变化会对全球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南极环境破坏,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等等。所以要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B、C、D不符题意。故选A。
参考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2017年11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由赤道向北向南回归线移动,对于北半球上海来说当天正午使得的旗杆影子偏向正北方向,故答案选B。
12.(1)顺时针方向
(2)西经58°58′(58°58′W) 南纬62°13′(62°13′S)
(3)正北
(4)南极地区虽然生活着大量的生物,但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捕杀,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陷于危机之中。
【解析】
【分析】
根据南极地区的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从南极上空看到,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
D.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
6.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1日,相关国家签订了( ).《和平利用南极条约》D.《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
7.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堆里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8.在南极地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南极海域猎杀鲸鱼B.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
C.大规模开采矿产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9.我国科学家进行南极考察的最好的时间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3.2018年2月7日,我国南极地区第34次科学考察中,中国科考队在罗斯海区域的“难言岛”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优化选址作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考日记一 3月21日是南极冬天开始的日子……4月和5月上旬,南极虽然不完全黑暗,但几乎没有足够的光线看清附近的冰山,直到8月,光线再次蒙蒙出现。
【点睛】
本题考查的关键是保护南极环境,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6.A
【解析】
【详解】
为了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7.D
【解析】
【详解】
“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提倡各国把南极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选项D做法正确,选项ABC做法错误。
(1)难言岛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____方向,濒临___________洋。材料说明南极地区此时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难言岛科考站选址奠基仪式时值北京的__________季节。
科考日记二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只有-33℃,如果有一丝微风,你会听到自己呼吸飘走时被冻住的声音,就像爆竹的噼啪声;七级大风真是平平常常,早上施放的探空气球,还没灌满气,就被吹爆了;暴风雪里的雪根本不是天上来的,而是地上卷起来的,南极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
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对极地地区进行考察的目的有对环境进行监测、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探索新的海上通道;在南极地区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合人住,为建设居民点做准备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近几十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两极冰川部分融化,一些冰架崩裂及消融所以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故答案选C。
C.开发建设居民点,鼓励大量移民D.在南极海域猎杀鲸鱼,增加食物资源
二、解答题
12.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粗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长城站的地理坐标: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3)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方向。
(4)电影《快乐的大脚》中的企鹅波波,为了使同伴能够吃到一条鱼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获得了胜利。据此,请你分析,南极地区的鱼为什么越来越少?
1.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当天正午时,“雪龙”号上的旗杆影子偏向哪一方向
A.正西
B.正北
C.正南
D.东南
2.我国对极地地区进行考察是目的不包括
A.为建设居民点做准备
B.对环境进行监测
C.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
D.探索新的海上通道
3.近几十年,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A.人们的填海造陆
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10.C
11.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南极地区的地理概况及南极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知识。
10.每年的10月底到次年3月中旬,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较长,适合进行科学考察。故应选C。
1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环境;选项BC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A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南极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8.D
【解析】
【详解】
保护南极即是保护地球环境,即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都应当从我做起,低碳生活,爱护环境;南极也只能用来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而猎杀鲸鱼、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大规模开采矿产会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做法不可取。
9.D
【解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