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普通灰土挤密桩跟DDC的区别
SDDC法

四、SDDC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步骤:主要包括放点定位,成孔器调平对孔,成孔器钻孔取土, 校孔器校孔验收,分层填料夯填成桩。 1、放点定位: 甲方提供控制点,并在其监督下采用经纬仪导向,配合钢尺丈量定位, 准确测定每一桩位。 2、成孔器调平对孔: 按放点孔(桩)中心点位,采用圆规对点画圆,使桩孔 直径达到设计要 求,成孔器调平对准桩外圈。 3、成孔器锤击挤密成孔: 成孔器调平对准桩外圈后,开始反复冲击挤密成孔至设计深度。 4、校孔器校孔验收: 成孔后,利用校孔器验测桩孔直径至满足设计桩径及深度后,方为最终 成孔。 5、分层填料夯填成桩。 桩孔校验合格后,用夯锤先夯入孔底,将孔底夯实,然后将夯锤提出地 面,按设计要求分层填料、分层夯实至设计桩顶标高后成桩,成孔挤密 应间隔分批进行。
③机械掏孔时遇到少量孔壁塌方、缩孔,不予理会;大
量塌方、缩孔需提前下钢护筒或填孔重新掏孔。 ④隔点成孔,防治机械扰动。
六、施工难题与处置措施
夯打时造成缩径、堵塞、挤密成孔困难、孔壁坍塌等 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当含水量过大缩径比较严重时,可向孔内填干砂、
生石灰块、碎砖碴、干水泥、粉煤灰;如含水量过小,可
预先浸水,使之达到或接近最优含水量; ②遵守成孔顺序,由外向里间隔进行(硬土由里向外); ③施工中宜打一孔,填一孔,或隔几个桩位跳打夯实 ;
④合理控制桩的有效挤密范围。
成孔直径(mm) 400~1500 500~1000 1000~1400 1400~2000
中心距(mm) 2.0~3.0d 2.0~3.5d 2.0~3.5d 2.0~3.5d
夯后桩径(mm) 550~2000 600~1500 150~2000 2000~3000
能级及其他要求参见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DDC—桩基础联合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DDC—桩基础联合地基处理技术分析DDC桩是先在地基内砖孔,将强夯重锤放入孔内,边加料边强夯或分层填料后强夯。
这个工艺方法是现在成桩模在成模具上进行施工和设计的方式,原理是先消除地基湿陷性,然后施工成具。
这种新的工艺方式,打破了地基领域内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理念,它用料范围很广泛,而且可以很环保的利用一些绿色资源,它可以采用建筑垃圾碴土,如碎砖、瓦、砂、石、土、工业无毒废料等,还有可以用到它们的混合物等处理地基,与传统的钢筋、水泥用料来对比,节省很多开销和资源,保护了环境。
所以DDC桩很符合当下发展大方向和大趋势。
本文就针对DDC桩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相关的技术问题。
标签DDC桩;联合地基;地基处理;建筑施工目前,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不断提高,DDC-桩的应用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所谓DDC桩就是螺旋钻孔桩的简写,是一个成桩工艺。
有资料显示,DDC工艺处理后桩基湿陷性基本消除,同时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工艺不仅有着防摩擦的功效,而且桩基础的沉降量和承载力都可以得到保证。
同时,DDC桩的施工也是一项隐蔽工程,为了达到工程质量,除了每道工序都应做到自检、专检并经工程师验收认以外,所有工序必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而且还要对各个工序都严格的管理监督。
1、DDC-桩的工艺特点和发展现状DDC桩基发展至今,凭借其很多优势,已经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有利的重要为地位。
与其他的技术相比,DDC桩有以下四种特点。
a.DDC桩工艺适用地质情况广泛,其材料也可以来自于如:混凝土、工业无毒废料、素土、建筑碴土、砂、粉煤灰、毛石、土夹石、灰土和砂卵石等材料。
这样不仅仅能提高施工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地面震动小,噪音低,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这种工艺可以减少施工费用,节省开销,增加利润;b.DDC成桩工艺在施工中不受季节限制,其直径0.6~3.0m,单桩处理面积1.0~14.0㎡,所以施工地点的限制也少,无论在城区还是危房改造居民区的施工,都可以大派用场。
浅析DDC工法灰土挤密桩的适用性

浅析DDC工法灰土挤密桩的适用性DDC工法挤密桩即孔内深层强夯挤密桩。
近年来,DDC工法挤密桩凭借着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经济等特点,使得DDC工法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广泛使用,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盲目设计。
此次以DDC工法灰土挤密桩应用实例介绍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对DDC工法灰土挤密桩的使用情况,并浅析DDC工法灰土挤密桩的适用性。
1 工程概况应用实例场地位于陕西省潼关县,该建筑为地上10层,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基处理采用DDC工法灰土挤密桩,施工采用沉管(挤土法)成孔、分层填料、重锤夯扩成桩工艺。
成孔孔径为400mm,桩身填料为3:7灰土,夯扩后桩径≥550mm,设计桩顶标高-11.47m,设计有效桩长5.0m。
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心距850mm。
设计要求桩身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30kPa。
场地地貌单元属黄土塬,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
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介于15.70~17.55m。
桩长范围内场地地层土概述:黄土②层:褐黄色,硬塑~可塑,硬塑为主。
具湿陷性,分布连续,厚度12.30~15.00m。
古土壤③层:棕黄、棕红色,硬塑~可塑。
具湿陷性,含有钙质条纹及少量钙质结核,分布连续,厚度1.20~2.20m。
含水率平均值为21.4%。
饱和度平均值为66%。
黄土④层:褐黄色,硬塑~软塑,土质较均匀,分布连续。
厚度5.20~7.00m。
含水率平均值为24.3%。
饱和度平均值为91%。
2 DDC灰土挤密桩施工情况由于现场古土壤③层和黄土④层饱和度平均值均大于65%,故施工中出现缩孔现象,并对缩孔桩进行掏孔处理。
缩孔部位多发生在桩身3.5~5.0m处。
3 DDC灰土挤密桩检测试验结果3.1 静载荷试验:场地内选取三处试验区,承载力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法,静载试验在最大荷载460kPa时对应总沉降量分别为36.52mm、34.55mm、32.55mm,P~s曲线呈缓变型。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孔内深层强夯法(DDC)

1 D C 的技术 特征 D
1 1 适 用 范 围 广 泛 .
15 成桩 直径 大 , 密加 固范围大, 呈扩 大头、 . 挤 桩 串珠状
采用粗粒体作加 同料 时 , 桩体也 是地基 的排水 通道 , 有利 于
D C能适 用 于各 种 复 杂 地 层 的 地基 加 固 处 理 , 有 广 泛 的 适 饱 和 土地 基 的 排 水 固 结 。 同 时 也 可 将 加 固 区 范 围 内 的 土 中 水 排 D 具
.
,
,
边填料边强夯的孔 内深层作业 , 噪声 小 、 害 小 。对 于 分 层 地 基 单位 面 积夯 击 能 量 比强 夯 法 大很 多 它是 一般强夯压 能的 5 ~ 公 倍 或软硬不均土层 , 采用不同的工艺 , 使桩 体获得 串珠状 、 扩大头 和 8倍 可 以根据工程设计需要进行 调高或降低。
淤泥层地基 , 为保持核体 的完整性 , 防止因侧 向土 约束力太差 , 导 量一致 、 上下密实均匀 , 成为均质 的复合地基。
致桩体变形 , 也可采用具有复合填料的桩体, 可在软土层段填夯 1 7 社会 经济 效益好 .
方面因素的制约 , 一般很难确定其是否达到充分 发挥 。 4 对于在湿陷性黄 土地 区的建筑 , ) 在设计 、 工和使用 过程 施
作用机理是: 通过机具成孔( L 钻孑或冲孔)然后在孔内填入素土、 1 2 用料 标准低 , .
灰土 、 建筑垃圾或其他 材料 , 异型重 锤对孔 内填料 自下而 』分 用 二 D C技术的最大特点之 , 是能就 地取材 , D 就 凡是无 机 固体
层进行 高动能 、 超压强 、 密的孔 内深层强夯作业 , 强挤 使孔 内的填 材料如土 、 砂石 、 砖瓦 、 碎 混凝 土块 、 工业 无毒 废料及 它们 的混合
DDC桩技术

DDC桩技术DDC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近年来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其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其技术特点、设计计算及质量检测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DDC技术湿陷性黄土渣土桩复合地基1 DDC技术及其特点DDC技术,即孔内深层强夯法(down-ole dynamic compaction),是一种新型深层地基处理方法。
该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或边填料边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
DDC渣土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 of slag-oil pile)是指用建筑垃圾、杂土、素土、石料、灰土、无毒工业废料及它们的混合物等为填料,以DDC法形成具有较高承载力的复合地基。
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技术有以下优势:(1)使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类地基处理:如深厚层湿陷性黄土、液化土、软弱土、腐蚀性土、不均匀地基及回填垃圾地基等各种复杂建筑场地的处理。
(2)用料标准低,就地取材:DDC技术的最大特之一就是对填料要求不严,可就地取材,凡是无机固体材料均可,如土、砂、碎石、建筑垃圾、碎砖块、混凝土块、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均可加以利用,而且不需要严格加工。
(3)具有高动能、高压强和强挤密效应:夯击能可达2 000~3 000kN·m/m2,为一般强夯压能的5~8倍,根据工程需要可进行调高或降低。
(4)地基承载力提高显著:渣土桩fk=1 000~1 800kPa,复合地基fk=200~800kPa,为原天然地基的3~9倍。
(5)地基处理深度大:一般处理深度20m左右,最深可达30m。
(6)复合地基变形模量大,沉降变形小:变形模量显著提高,承载性状明显,地基变形量大为降低,E0值可达30~40MPa以上。
(7)社会经济效益好:该技术具孔内深层强夯的特征,故震动小,噪音低;消除渣土污染;可大量节约钢材、水泥,降低工程造价,一般可降低造价25%~80%以上。
浅谈DDC法成孔工艺灰土(素土)挤密桩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探讨 的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部及 北部地 区分布 着很广的湿 陷性黄土 , 其厚度 1 0  ̄ 4 0 m 不等 , 大部分 区域 湿陷性 强 烈, 且呈 自重湿陷性 , 湿 陷等级多为Ⅲ ~Ⅳ级 。按 照《 湿 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 范》 ( GB 5 0 0 2 5 — 2 0 0 4 ) 明确要 求, 甲类建筑应 消
D D C法 成 孔 工 艺 灰 土 ( 素土) 挤密 桩 广 泛 地 应 用 在 深 层 失 陷 度 , 减少其湿 陷量和压缩性 。其处理深度一般 为 5 - 1 5 m, 超 过此
性 黄土地基处理 中, 也是灰土 ( 素土) 挤密桩 的特殊 形式, 但又 不 深 度 , 拔 管 困 难 。处 理 后 的效 果 能 消 除 黄 土 地 基 的湿 陷 量 , 提 高
同于灰土 ( 素土) 挤密桩。
了地基承载力 ,持力层范围 内的的变形减少 ,承载 力可提 高 1 —
D D C法 成 孔 工 艺 灰 土 ( 素土) 挤密桩施 工主要工 序为 : 施 工
D D C法成孔 工艺灰土 ( 素 土) 挤 密桩利用 机械钻 孔、 掏孔等 2 . 5倍 。 方法先成孔 至预 定深度, 通过孔 道将强夯 引入 到地基深处 , 用异 土 中成孔 、 桩孔填料夯 实挤 密 以及垫层施 工等项 。各 工序 型重锤 对孔内填料 自下而上分层进行 高动 能 、 超压强 、 强挤密 的 准备、 并应相互搭接与配合 , 其 间还需进行 相关 的质 量检 孔 内深 层强夯作业 , 使 孔内的填料沿竖 向深层压密 固结 , 同时对 应规范运作 ,
D C法 成 孔 工 艺 灰 土 ( 素土) 挤 密 桩 法 主 要 工 艺 桩 周 土 进 行 横 向的 强 力 挤 密 加 固 , 得 以提 高 失 陷 性 黄 土 地 基 的 测 并 作 好 记 录 。D 承载 力, 并 消 除 失 陷 量 。其 处 理 深 度 可 达 3 0 m, 此 范 围成 孔 一 般 程 序 如 图 1 所 示 。现 笔 者 结 合 我 公 司 对 庆 阳 市 弘 能 家 园住 宅 小 所 以在 进 行 高 层 建 筑 施 工 的 时候 , 必须 做好技术管理 防 为 主 。在 施 工 开始 之 前 和 施 工 的时 候 , 都 必 须 做 好 管 理 和 监 督 般 的建 筑 ,
地基处理 灰土挤密桩说明

地基处理灰土挤密桩说明
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的基础土壤进行改良或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其中,灰土挤密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下面是对灰土挤密桩的说明:
1. 灰土挤密桩的原理:灰土挤密桩是通过将石灰和水混合形成石灰浆,然后将石灰浆注入地下,形成一根密实的桩体。
石灰浆在地下反应,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土壤颗粒结合在一起,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2. 施工过程:灰土挤密桩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地基土壤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没有障碍物。
- 钻孔:然后,使用钻机或挖掘机在地下钻孔,形成孔洞。
- 灌注石灰浆:将预先调配好的石灰浆注入钻孔中,通常使用注浆机或泵车进行注浆。
- 挤密:注入石灰浆后,使用挤压装置将石灰浆挤压到地下,形成密实的桩体。
- 后处理:待石灰浆反应固化后,可以进行后续的地表修复工作。
3. 适用范围:灰土挤密桩适用于一些土质较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如黏土、软土、淤泥等。
它可以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优点和注意事项:灰土挤密桩具有以下优点:
- 施工方便快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 对现有建筑物的影响较小,不需要大范围的挖掘和拆除。
- 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经济考虑较为敏感的项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灰土挤密桩的施工需要专业的施工团队和设备,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此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最好在进行灰土挤密桩之前,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设计,以确保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DDC、SDDC、DCP技术特征

DDC、SDDC、DCP技术特征《孔内深层强夯法》(DDC)、《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孔内灌注强夯混土桩》(DCP)技术(一)DDC、SDDC技术的主要特征:1、利用“超压强动能”机理,可处理“各类”疑难地基。
2、具有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机理。
3、处理后地基“承载力高”,根据材料的不同,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DDC、SDDC桩:填料:素土、砂、石料、碴土:300-600Kpa灰土、水泥土:800-1600Kpa (s=0.006d)三合土:300-600Kpa4、处理深度深。
5、处理后地基刚度均匀。
6、可就地取材用料广、成本低。
7、施工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生产效率高。
8、施工公害小(震动、噪音、空气污染小)。
9、变废为宝,可消纳无机固体垃圾污染(碴土)。
10、社会效益好,具有绿色工程特征。
(二)《孔内灌注强夯混凝土桩》(DCP)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1、独特的孔内深层强夯施工方法,彻底解决了“桩基”在特殊土层条件下“打不进”、“缩径”、“断桩”、“虚土”等难以控制的弊病。
2、利用特殊的专用机具,使桩底形成“锥形扩大头”,保证了工程中设计要求的“高承载力”、“压缩变形小”的需求。
3、灵活多变的“桩径”与串珠状的“桩型”,同样能够消除“湿陷”、“液化”,并能达到良好的“增强抗震”的效果。
4、具有公害小的特征。
二、DDC、SDDC、DCP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咸阳化工60万吨甲醇项目中的应用与成果应咸阳化工60万吨甲醇项目指挥部的要求,DDC、SDDC、DCP、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技术在该厂区进行了不同工艺、技术要求的试桩工作,目前,经陕西省建筑工程人工地基工程质量第九检测站提供的《试验报告》分析可知:本次试桩工作完全发挥了几项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达到或远远超出了试桩前提出的承载力(DCP包括其单桩水平承载力)要求。
与此同时,做为一个专业的地基处理队伍,我方还将此次试桩工艺,结果与其它技术(如砼灌注桩)从多个角度做了详细客观的对比,并得出如下结论:1、依据质量第九检测站提供的《砼灌注桩检测报告》,砼灌注桩在咸阳化工试验过程中,成孔深度分别为15.7m、18.6m、24m,竖向承载力值其最大为3600KN,而在六根DCP施工中,成孔深度分别为9.1~9.7m,竖向承载力2800~3600KN,由此可知:DCP专利技术在桩长与砼灌注桩相差一半的情况下,试验结果数据是基本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基础工程-普通灰土挤密桩跟DDC的区别
灰土挤密桩、双灰桩、砂桩、碎石桩等柔性加固桩等都已广泛使用,其最大缺点是加固施工用的桩锤小,成桩的桩径小,夯击能量小,桩体材料要有选择性,压密效果低,对桩侧土挤密的侧压力小,桩间土被加固的效果较差。
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其承载性能虽有改善,但加载后都会发生变形或浸水有湿陷量。
用这类柔性加固的复合地基,其地基承载力一般不超过原地基的2倍左右或接近于天然地基。
且由于施工机具的限制,其处理深度也是有限的。
因此用这些柔性加固的地基不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或对沉降要求严格的重要建筑物。
灰土桩法处理深度浅,用料受限,地下有水或淤泥土时不能施工,桩间土处理后效果差,承载力提高幅度小,压缩变形量大,易发生缩颈与断桩,仅适用于一般建筑物。
《DDC工法》在加固地基时,采用强夯重锤对孔内填料以高压强动能强夯,使地基土受到很高的预压应力,处理后的地基浸水或加载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压缩变形,复合地基承载比原天然地基可提高3倍~9倍。
处理深度可达30m,桩体直径可达0.6m~2.5m。
而且桩间土也受很大侧向挤压力,同样也被挤密加固。
桩周土被挤密形成了强制挤密区、挤密区以及挤密影响区、复合地基的整体刚度均匀,这是一般柔性桩加固地基难以取得的效果。
由于上述各种柔性桩加固用料,要比DDC桩严格,如碎石桩、砂桩等用料不能就地取材,其工程造价必然较高。
DDC工法工程用料适应性大,从建筑垃圾、土砂工业废料到含有块状石的土夹石料、煤矸石等各种工业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均可使用。
因此,DDC碴土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用料可以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造价会明显降低。
采用DDC工法加固的桩体,由于采用高能量的超压强夯击和动态冲、砸、挤压
的强力压实和挤密作用,使桩体十分密实,在受到高压强动能夯击能后的桩体内力缓慢释放,对桩周土施加侧向挤压力。
而桩周土受到的侧向强力挤密应力也向桩体慢慢释放,对桩体产生很大的侧向约束“抱紧”作用,使其具有半刚半柔性的特点。
对于分层地基或软硬不均土层,桩体在施工挤密过程中,会形成“串珠”状态,有利于桩与桩侧土的紧密“咬合”,增大了侧壁摩阻力,使加固后的桩与桩间土形成一个密实整体。
其复合地基不仅刚度均匀,而且承载性能显著改善。
其桩土应力比一般为3倍~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