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两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宗教与哲学-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希腊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形成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的科举制度与官僚体系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达·伽马开辟印度航线-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代表人物 -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影响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殖民地争夺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意义-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兴起-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后果-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五、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等军事政治领袖- 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与思想家- 甘地、曼德拉等民族解放运动领袖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六、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2. 历史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3. 历史与现实- 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育在公民素养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是复杂而连续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一、备考导航治乱兴衰是古代社会发展情况好坏的一种外在表现,通常与成功的改革或政局动荡直接相关联,高考中常以材料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鉴于古代的治乱兴衰对现代社会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二、专题知识归纳1、封建盛世局面(1)文景之治:西汉初期,很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再加上汉初经济困窘等因素,使汉初文帝、景帝能够从稳定统治秩序大局和恢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出发,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重用文臣、扩大尚书台、裁并官衙、削减官吏等措施,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光武中兴”局面。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从而使其在位时社会稳定,政治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基础上,经过武则天的推进,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5)康乾盛世:清朝前期,中国封建制度虽已走向衰落,但在康熙、乾隆帝统治时期,也采取过一些恢复经济、缓和矛盾的政策,同时,在反击外侵、平定国内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基础上,加强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一度形成“康乾盛世”的局面。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值得肯定。
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2、古代农民战争(1)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一公元前20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突发性和首创精神。
高三必修一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三必修一历史必背知识点历史是了解过去、认识当下并指引未来的重要学科之一。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必修一历史的知识点,不仅是备战高考必备的基础,也是扩展视野、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高三必修一历史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全面地复习准备。
1.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统一国家。
秦王朝的统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通过推行郡县制度和设立郡县官吏,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有效控制地方,实施统一管理。
其次是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
秦始皇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
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修筑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长城,加强国家的安全防御。
同时,实行了均田制和法家经济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最后是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统一法律制度。
秦始皇采用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并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和法律制度,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
2. 汉朝的兴盛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鼻祖。
汉朝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行恢复诸侯分封制度。
汉高祖刘邦以分封诸侯的方式来巩固政权,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地方自治权。
其次是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权力,确保国家的统一管理。
然后是推行科举制度。
汉武帝为了选拔政治人才,创立了科举制度,从而使社会的选拔机制更加公平公正。
最后是发展经济和文化。
在汉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和海外贸易也逐渐兴盛起来。
此外,汉朝还发展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重要的一个帝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
罗马帝国的兴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事的扩张和帝国的疆域扩展。
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战争,逐渐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其次是政治的分裂和帝国的衰落。
罗马帝国在后期出现了政治分裂、帝国削弱的问题。
高中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史概述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 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大草原,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
- 早期社会:早期社会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方式原始简单,主要以食物和繁衍为主要生活内容。
2. 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农业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人们逐渐过上了定居生活,粮食的生产也显著增加。
- 文明的兴起: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兴起,新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也得以形成。
3. 世界上古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流域地区最早出现了农业文明和城市建设,后来成为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 埃及文明:尼罗河畔的埃及文明以其神秘的金字塔和法老统治者而闻名,也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
- 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成就在政治、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均有杰出表现。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1.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地,这两个流域的文明分别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 早期氏族和部落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族的文化特征和政治组织。
2. 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诸侯的统一,分封制的实施也使得周王朝得以稳固。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
3. 秦汉时期-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始皇的统一政治措施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 汉朝的兴起:汉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的汉文化时代,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都达到了新的高峰。
第三章世界中古史概述1.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和征服,为其成为古代世界的超级大国打下了基础。
-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罗马帝国的内外问题逐渐积累,在东罗马和西罗马两部分逐渐分离,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亡。
2.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播迅速,一度称霸地中海地区,并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人教版历史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通过对过去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下和未来。
高三历史上册,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系统地介绍高三历史上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史的研究方法与基本史识第1章古代史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的时空概念。
历史研究是通过文献和实物等材料的分析来还原历史事实的过程。
同时,了解历史的时空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与社会变迁第2章商、西周时期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王朝:商和西周。
商朝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而西周则以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隶制。
这两个王朝的更替,不仅是政治形式的变迁,也代表了中国社会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3章东周时期本章介绍了东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氛围都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将了解到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兵戎相见。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第4章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化这一章介绍了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包括儒家、墨家、道家等。
这些思想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
第四单元:秦统一中国与汉帝国的建立第5章秦统一中国秦始皇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到秦始皇对中央集权和行政区划的改革。
第6章汉帝国的建立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汉朝的建立以及西汉、东汉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存在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封建王朝之一。
我们将深入了解到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高三历史上册必考知识点

高三历史上册必考知识点高三历史科目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历史上册的必考知识点是考生备考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历史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制度、奴隶社会的形成以及文明的兴起等。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原始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居住形态,了解奴隶制度的特点和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此外,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历史时期的变迁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多样发展这一章节的重点是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
考生需了解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的基本情况,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意义等。
第三章: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变革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变革。
考生需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形态、文化特点等,并对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此外,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章: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兴起本章重点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兴起和影响。
考生需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科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城市规划、罗马法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章:印度古代的发展与演变该章节主要涉及印度古代的发展和演变。
考生需了解古印度的政治制度、社会等级制度、文化特点等,并对佛教、印度数学、医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第六章:亚洲其他地区的文明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阿拉伯世界、蒙古帝国、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其他地区的文明。
考生需了解这些地区的历史情况、政治制度、经济特点、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和文化该章节重点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和文化情况。
考生需了解封建制度、教会权力、骑士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高三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高三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并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高三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第一章:从殖民地到独立1. 美洲大陆的发现与殖民- 哥伦布的航海与他的重要发现-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特丽萨瓦德条约》与《托尔德西里拉斯条约》2. 英国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弗吉尼亚公司和清教徒的移民- 殖民地经济发展与南北殖民地的差异- 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第二章: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1.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发展- 法国三级会议与起义的导火索- 第一次与第二次立宪制度的建立- 斯托邦图案的出现与雅各宾派的崛起2. 拿破仑的崛起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外交政策- 波旁王朝的恢复与维也纳体系-“百日王朝”与拿破仑的失败第三章: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蒸汽机、纺织机和钢铁的应用- 工厂制度与劳动条件的恶化2. 帝国主义的产生与扩张- 帝国主义的概念与特征- 英国、法国、德国的殖民地竞争- 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化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威尔逊的“十四点”与凡尔赛和约- 大战对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2. 俄国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的社会经济矛盾与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与苏联共产党的建设- 从共产主义战争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第五章: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法西斯主义思想的特征与代表人物- 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政权- 科尔沁战役与纳粹德国的侵略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争进展- 阿道夫·希特勒的侵略行动- 日本对亚洲的侵略与太平洋战争- 盟军反攻与纳粹德国的覆灭通过对高三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了解,同学们将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以及社会发展变迁。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对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复习备考。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回顾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农业与手工业时期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农业技术、手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炎黄子孙的起源和华夏文明的形成。
第二单元: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我们学习了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
尤其要重点掌握商朝的殷墟和西周的都城镐京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以及平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分封制度。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春秋时期的五霸与六国,并重点掌握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以及齐桓公、晋文公和吴国的历史故事。
同时还要了解战国时期的七雄,以及墨子、荀子、孟子等其他思想家的学说。
第四单元:秦汉时期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秦朝和西汉的历史,了解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统一中国、焚书坑儒的措施,同时也要了解西汉的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国的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西晋、东晋的历史。
同时还要重点掌握刘备、曹操、孙权等著名人物的事迹,并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变迁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六单元:隋唐时期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重点学习隋朝和唐朝的历史。
隋朝的统一和统一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疆域扩展,以及唐朝的科举制度、交通运输和经济繁荣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七单元: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要了解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尤其是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北宋的文化状况和科技成就。
第八单元:南宋时期和金元时期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南宋和金元的历史,了解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北方民族政权金国的建立,同时要重点掌握南宋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状况,以及元朝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两篇
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的。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1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
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
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
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
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21、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内外服制度是主要政治制度。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为强化王权,商王垄断神权。
2、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王族功臣和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地方诸侯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2)影响:土地人口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
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3)类型: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4)分布特点:王族占据战略要地及富庶地区,是分封制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5)分封制的作用
(A)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B)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3、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