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导引】关于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一般都停留在知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中能够明显感知到这一点。
这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的误解和曲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导致当前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最直接的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呈现方式存在一定的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都是以现成在手的状态直接以真理的形式灌输给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一个生发过程,脱离具体的时代历史背景,而且其科学性得不到合理的体现,使得广大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没有在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革命者以及前人和后人做一个比较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使得学生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有深切的体会。
二是中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把它定位为知识而不是方法论、世界观、立场、方法等。
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一直以来,西方学界以及部分修正主义者都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
因而必须把这个问题陈述清楚,理清是否曲直。
加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从中央到各个高校到广大教师,都认识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而本专题内容的教学将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在,革命性实质。
要求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要是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体现的,它的科学性来自实践,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作为一种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与追随。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历史的必然性与规律性。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而这一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人们主观的臆断。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与剥削制度使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核心理论,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飞跃性,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的矛盾斗争而得以发展,这种辩证的观点提醒我们要重视社会矛盾的存在,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1.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揭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弊端。
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剥削现象,使得人们在经济上受到剥削和压迫。
通过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彻底揭露,马克思主义激励人们觉醒,并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与革命。
2.对无产阶级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为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第一次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它号召无产阶级摆脱资本家的剥削,争取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激励着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为建立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与革命性而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革命性与科学性

•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 现在: 现在: •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这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是说没有科学性理论的指导, 是说没有科学性理论的指导,革命性活 动是难以成功的; 动是难以成功的; • 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必然得出 无产阶级革命的结论, 无产阶级革命的结论,它的目的也是使 现存世界革命化、完善化批判、 实践就是对现存世界进行改造、批判、 否定,而这就是“革命性” 否定,而这就是“革命性”;实践出真 实践可以修改、完善认识, 知,实践可以修改、完善认识,可以成 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 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这保证着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改造世界的 活动是有主体的, 活动是有主体的,这个主体主要是无产 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这就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阶级性。可见, 义哲学的阶级性。可见,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革命性、科学性、 学的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都是从实 践性中引申出来的。 践性中引申出来的。这四个特征是有机 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 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是历
史上最革命的阶级,它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敢于坚持科学发展真理,无产阶级革命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地丰
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
探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探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完善,归其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充满了科学性与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才能真正的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以致用,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指导社会实践。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最高形态,它既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内容。
所以,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按照客观世界本身的逻辑来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以唯物主义本质上应当是辩证的,辩证法本质上应当是唯物主义的。
在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曾经有过朴素的结合,所谓朴素的结合,就是说它缺乏严密的和充分的科学根据,只是诉诸于直观。
所以,后来随着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替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代替了朴素辩证法,这在认识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然而,这个进步却是以破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为代价的。
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分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形而上学限制了唯物主义,例如费尔巴哈哲学就是这样;二是唯心主义影响了辩证法,例如黑格尔哲学就是这样;它们都不能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从总体上说,旧哲学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为特征的。
所以,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改变这种违背自然、历史本来面目的分离状态。
正是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而备受瞩目。
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以及社会发展规律;革命性则指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改造社会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
这一理论通过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社会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2.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平等。
剩余价值理论准确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现象,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3.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借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优点,将其转化为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发展是连续和渐进的。
这一科学的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1.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呼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鼓励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行动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其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引。
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激励着人们进行探索和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科学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准确的分析工具,指导着革命实践的方向和目标;而革命性则通过实践验证、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2)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2.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正确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的。
如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3.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答:(1)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实现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第一,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主体又有制约作用。
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5.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从而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给量。
(2)最低准备金率改策。
提高最低准备金率会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降低最低准备金率则会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_1_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总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这种统一表现在:首先,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表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就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又能够得到检验。
自然科学的公式理论指导自然科学的实践,社会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检验的,而社会理论则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生产实践来检验。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实践冲动,它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客观表现形式。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保证了它实事求是地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其革命性决定了它的创新型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显著的一席之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保证了它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不懈的创新能力。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不同时期的著作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观点甚至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
“如果再考虑到人们的任何理论认识不可避免地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话,那么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1,“显而易见,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是毫不掩饰的战斗性的、毫不妥协的”2。
科学性在确证历史和现在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可能,革命性在科学性的保证下不断实现着理论创新。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也具体地证明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同时,它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部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奋斗为最高使命的”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摸索并确证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不断地摸索、批判、改造、发展、创新,而全部社会历史都是人创造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本质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小平:‚我坚
信,世界上赞成 马克思主义的人 会多起来的,因 为马克思主义是 科学。‛
(《1992年视察南 方谈话》)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物主义。
(1)、它是无产阶级最根本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2)、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哲学基础。
1997年考研试题: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 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 文主义 答案:C
1998年考研试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1991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 学说 答案: C
1992
(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
特征是( ) 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 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答案: BCD
3、马克思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吸取的最 有意义的理论成果是:( ) A、阶级斗争学说 B、劳动价值论 C、剩余价值论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 答案B 4、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中,产生过两大理论 成果,它们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 E、唯物辩证法 答案BC
(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
想。 ——实现共产主义。 类比:
人生——设计(家庭;事业;身体)
社会——设计(富裕;平等……)
古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实践性? A、来自实践; B、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5、理论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
A、帝国主义理论
C、新经济政策 答案A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理论
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阶级斗争理论 E、‚科学发展观‛ 答案ABCE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 B
1996年考研题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
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
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 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 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 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 犯许多错误。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它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决
定。 (2)它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 (3)它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 水岭。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1)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它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它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2010考研试题: 18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 将在日内瓦出版的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 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 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 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 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 A
毛泽东谈《实践论》等著作时说:‚我的那
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 抗日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 验。‛ ‚没有那些胜利和那些失败,不经过第五次 反‘围剿’的失败,不经过万里长征,我那 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小册子也不 可能写出来。‛ ‚《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 ‚《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 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1993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答案A
1994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答案C
四、怎样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
1、理论联系实际。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
指南。
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 ) A、古希腊哲学 B、 古罗马哲学 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D、古印度哲学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