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案例版)(第2版)(张欣,马军)思维导图
儿童少年卫生学笔记

生长长期趋势:是指 19 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全面出现的儿童 少年群体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年身高逐步增长的趋势,是近 150 年来人类 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的现象。 原因:遗传和环境 主要表现: 1)新生儿的体长和体重增加 2)儿童平均身高增加,身高停止增加年龄提前,成人身高水平增加 3)性成熟提前
生长长期趋势特点:①各年龄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②青春期发育提前 ③身体比例逐步变化 ④成年身高持续增长
生长长期趋势带来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体质水平提高 ②消极作用:肥胖、代谢综合症、卵巢癌。
体型(body-type):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提醒分型 ①内胚层型(endomorphy)有身体圆胖、消化器官发达等特征。 ②中胚层体型(wesomorphy):身体健壮,骨骼肌肉发达。 ③外胚层体型(ecotomorphy)身体瘦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
体成分模型 二成分模型:体脂重(FM)、去脂体重(FFM) 三成分模型:体脂重(FM)、总体水(TBW)、无水FM 四成份模型:体脂重(FM)、总体水(TBW)、矿物质、蛋白质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①体格生长加速; ②各内脏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臻成熟; ③内分泌功能活跃; ④生殖系统功能发育成熟; ⑤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 ⑥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的形态发育特点:
(一)青春期生长突增 (身高速度高峰PHV、体重速度高峰PWV)
绪论
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简称儿少卫生学,以保护、促进、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概念:1、生长:包含形态(细胞组织量,大,重的增加)、化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边花)生长2、发育: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的不断分化与完善过程,包括“身”(体格体力)“心”(心理情绪行为)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3、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二、体格发育指标:1、纵向测量:身长:指人体的高度(三岁前卧位测,三岁后立位测)*出生平均50cm,周岁平均75cm2、横向测量:头围:头的最大围径(从眉毛最高处绕后脑勺枕骨最高处)*2岁前测量最有价值三、生长发育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连续性: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是量的积累,伴随着功能的成熟①生长的轨迹现象:指按遗传潜能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婴儿期、童年期、青春发动期)②赶上生长:一些引起的生长迟缓的因素被解除时,集体会出现向原有生长轨迹靠拢的倾向2、阶段性:不只是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发育阶段①发育关键期②发育年龄分期和发展任务:按生长发育特点和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将儿童期分为胎儿,婴儿,幼儿,学龄期,学龄,青春和青年期四、生长发育的程序性1、动作语言发育和线性生长规律:①头尾发展率: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②向心律:7岁始,足-小腿-下肢-手-上肢,自下而上,四肢远端到躯干2、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类型①!一般型:各种体格发育指标,婴幼儿期、青春期快速②!淋巴系统型:淋巴器官儿童期生长很快,在青春期达到高峰,成年期为一半③!神经系统型:仅一个生长突增期,6岁左右达90%④生殖系统期:几乎停滞至青春期迅速加快⑤子宫型:出生后迅速变小,至青春期后恢复且迅速增大第二章:儿童少年体格发育一、体格发育的阶段变化(身高体重为代表)1、第一生长突增期:出生50cm→第一年75cm→第二年85cm(成人一半)出生3000g→4~6月6000g→2岁12000g2、相对稳定期:增长持续而稳定3、第二生长突增期(青春期生长突增):*身高:5~10cm/年→10~14cm/年(男>女)*体重4~7kg/年→8~10 kg/年4、生长停滞期:身高生长逐渐停止,体重也一般停止明显增长二、体型发育(按个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三胚层相对优势):1、内胚层体型:有身体圆胖、消化器官发达等特征2、中胚层体型:身体健壮,骨骼肌肉发达3、外胚层体型:身体瘦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三、脑发育1、生命早期:胎儿期的后三月和出生的头两年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少笔记绪论1、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年的青年,年龄0~25岁2、儿少卫生学的重点对象: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
3、儿少卫生不同于其他卫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
4、儿少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生长(growth):包含形态生长和化学生长。
前者指细胞、组织、器官在数量、大小、重量上的增加;后者则主要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变化。
2、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身、心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属质变。
3、成熟(maturity):生长和发育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里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
4、研究儿少生长发育的目的:①用生长发育水平反映儿少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监测其变动情况, 反映发育规律;②根据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探究各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③各种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学校卫生监督、学校卫生政策,都需要儿少生长发育数据作依据;5、体重=体脂肪+瘦体重(去脂体重)6、【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包括积极的、消极的内外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7、体格发育指标(一)、三类指标1)纵向生长: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2)横向生长:围长:胸围、头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径长:肩宽、骨盆宽、胸廓前后径、左右径…3)量的生长:体重、体液量、体脂肪、瘦体重…4)体格发育派生指标:又称体质指数。
生长发育最常用指标:身高、胸围、体重若干重要指标的生物学含义身高: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
体重:人体各部分组织重量之和。
儿童少年卫生学课件-儿童少年健康状况

方面進行評定。
❖ 生命品質指標
3.專門性生活品質評定量表 是針對特定的疾病或健康狀況對生活品質影響,制定
的標準化評定方法。
❖ 青少年與低齡兒童死亡模式發生逆轉,死因譜改變 ▪ 青少年死亡改善劣於5歲以下兒童 ▪ 傷害成為青少年第一位死因
思考題
1.請簡述兒童少年主要健康問題。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生命指標
生命指標反映出生和生存情況,以死亡率、病 死率表示。
❖ 生命指標
1.嬰兒死亡率(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IMR是指在所給定的年份內每1000名活產兒在0~
1歲期間的死亡人數,反映活產兒一年內的死亡概率。
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40%~50%,因而用IMR來反 映兒童保健品質有其局限性。
❖ 生命指標
2.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under five mortality rate, U-5MR) 指在某給定年份內,每1000名活產兒在年滿5歲前的死亡 概率。
❖ 生命指標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under five mortality rate, U-5MR) 反映了0~4歲組兒童的生存狀況,而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 正是兒童保健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兒童營養、預防接種、常見 病防治、生長監測、清潔用水提供和健康教育等多種投入的綜 合反映。 反映了全球18歲以下兒童90%以上的死亡情況。 1987年以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每年公佈的 《世界兒童狀況》均以U-5MR為第一指標。
1.發育水準
準確測量兒童少年有關發育指標。 精確計算兒童實足年齡。 查生長發育指標(如身高、體重、腰圍、BMI等)參考 值(如WHO參考值、國內研製的參考值) 用標準差分(Z分)、百分位數或中位數百分比法評定 兒童少年發育等級,以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 的檢出率表示群體兒童(quality of life,QOL)
儿童少年卫生学课件-绪论课件

• 5.學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①健康教育規劃的制定和規範化; ②教育的實施方法和評價模式; ③怎樣通過生活技能教育,培養良好的自 我意識,促進社會適應力提高 ④青春期性教育和愛滋病/性病預防知識 技能教育的密切結合,成為預防青少年 健康危險行為的最有效途徑; ⑤與成年期疾病早期預防相關的營養、生 活方式等專題教育。
• 2. 研究對象 • 從出生後的嬰兒到發育成熟的青年 • 年齡範圍為0~25歲
• 不同階段兒童少年年齡劃分? 新生兒 嬰兒 幼兒 學齡前兒童 學齡兒童 少年 青年
• 重點對象是中小學生群體,在此基礎上向 學齡前兒童和大學生群體延伸。
• 這些群體合計占我國總人口的1/3。
三、主要研究內容
• 兒少衛生學密切聯繫實際,涵蓋的內容 十分豐富,歸納為以下“六個”主要方面:
(二)熟悉自身領域需求特點,靈活運用 各種知識技能。
• 舉例1. 生長發育調研: 不能簡單套用流行病學的樣本估計方法, 而應針對兒童少年人群正在發展變化,個 體差異大的特點,有自身的樣本量和分組 需求。
• 舉例2. 兒童青少年營養: 注重旺盛生長發育期的特殊需要,提出 諸如科學早餐、學校營養午餐、課間加餐、 學生奶等營養衛生措施。
體格發育測量 體能測試 心理社會測驗 生理生化功能檢測 膳食營養調查
• 重點學習的生長發育研究方法: (2)評價方法: 生長發育(個體、群體)的評價: 如:骨齡、肥胖、營養不良
• 2.疾病防治 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疾病防治工作 臨床醫學有不同的側重點。
• 集中體現在: • ①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篩查、診斷和防治: 沙
兒童少年衛生學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第一節 緒論
• 一、定義 • 二、研究目的、對象 • 三、主要研究內容 • 四、學習技能和方法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一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或最大限度,环境条件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遗传所赋予的生长潜力的发挥,最后决定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
第一节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
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族和种族两方面。
一、遗传的家族影响1.遗传的家族聚集性在家族性遗传潜力实现的过程中,遗传倾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是逐步表达的,越接近成熟遗传潜力表达得越充分。
2.遗传的家族性倾向人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血压等指标在家族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即遗传的家族性倾向。
人体的成年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
二、遗传的种族影响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的体型、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主要受种族遗传的影响。
例如:▲同样生活条件下长大的欧裔和非裔的美国儿童,其成年身高的平均值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腿长明显超过前者。
▲不同生活条件下长大(美国和台湾)的亚裔儿童,美国的生活环境与美国白人相近,但其身长却低于同等身高的白人儿童,而和在台湾本土长大的亚裔儿童相近。
▲骨龄研究也证实,亚洲各国儿童(日本、中国、朝鲜)在青春期骨骺愈合的速度显著超过非裔和欧裔的美国儿童。
这种青春期的骨龄增长加快现象,据认为是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和黑种人的主要原因。
▲初潮年龄不同少数民族存在差异。
如对共同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和回族女性的初潮年龄进行比较,用现状调查法所得的黎族女性初潮年龄均值为13.62岁,回族女性为15.08岁。
三、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1.遗传的基因分子研究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多个等位基因、功能基因团共同实现。
如控制身高、生长速度、生长突增、生长轨迹的基因都不同,调控机制复杂。
2.遗传的大样本调查提供遗传信息小儿出生时身高与父母的关系不明显,两岁后获矮个基因的儿童增长值处于正常范围的低限,获高个基因的儿童增长值处于正常范围的高限。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儿童少年卫生学一、名解1、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属量变,一般可分为形态变化和化学生长两方面。
2、发育(development):身体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和行为的成熟。
属质变。
3、成熟(maturity):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4、头尾发展规律(principal of cephalocaudal development):在婴幼儿期,粗大动作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
即所谓的头尾发展规律。
5、青春期(adolescence/puberty):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6、生长轨迹现象(growth canalization):是指群体儿童少年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将按遗传潜能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7、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是指一旦障碍生长的疫病因素被克服,儿童将以超过该年龄速度的方式生长,从而不同程度地赶上正常生长轨迹的现象。
8、身高速度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以身高为代表,生长速度在童年期较平稳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1~2年后达到高峰,称为“身高速度高峰”。
9、近视(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
10、弱视(amblyopia):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远视力小于等于0.8,且通过屈光矫正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称为弱视。
11、始动调节(initial regulation):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过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2、学习负荷(learning load):是指学习时脑力工作的强度和时间。
儿童少年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任务(目的):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出生至发育成熟为止成长中的一代(0—25岁)。
重点对象:7—18岁(中小学生,儿童期,青春期)。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内容: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②疾病预防(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儿童少年伤害预防控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防);③心理卫生(儿童少年心理疾病防治;学校心理卫生工作);④教育过程卫生(脑力劳动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⑤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⑥学校建筑设备、学习用品卫生;⑦学校卫生监督。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生长发育的意义:1.探讨生长发育的规律,机制特点和动向。
2.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为制定发育评价标准及其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长: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及全身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发育: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属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
成熟度:某一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包含了生长。
2.发育是生长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结果3.发育可以替代生长,但生长不能替代发育。
身体成分:1.脂肪成分;2.瘦体重两者青春期之前差别不大青春期之后:女性:脂肪成分增加(雌激素)男性:瘦体重增加(雄激素)单纯性肥胖:由营养过剩所致,肥胖者的身体由脂肪C上升,或C体积增加,或两者情况都有,导致体内脂肪成分增加,与其他成分失去正常比例,体重明显高出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