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8章

合集下载

[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5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1、边际生产力(MP): —— 也称边际生产率,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或所带来的收益。
若以实物来表示,称为边际物质产品。 MPP = △Q/△L
若以收益来表示,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MRP = △TR/△L = MR • MPP
为什么这些运动员会有如此高的薪水呢?理由很简单, 他们个个都有一手。观众若想看球员在空中飞来飞去, 除了乔丹以外不做第二人想;想看妙传,则只有已退休 的湖人队的魔术师约翰逊是唯一好手;若想看高空勾射, 则只有湖人队前球员贾霸可看。
这些人的薪水这么高,是因为他们能提供一些别人没有 的技巧。换句话说,他们提供了某些独占的生产要素。 观众若要观赏这些特殊动作就必须花钱。此种特殊才能, 使他们称为要素市场上的独占者。这些垄断力量,造就 了这些职业运动员的天文数字收入。
不同职业的工资差别
在不同职业中,工资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职业运动 员都比医生赚得多,医生又比大学教授赚得多,而大 学教授又比门卫赚得多。如果某种职业中工人的供给 小于对工人的需求,那么这种职业的工资将较高。原 因有:
具有该职业所需技能的人很少; 昂贵的培养成本; 不合意的工作特点; 失败的风险。
27
❖ 劳动的收入效应:当工资水平提高时,减少 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其收入水平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至于闲 暇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要大于收入增加带给 他们的满足。因而劳动者不愿意增加工作时 间。
➢ 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 工资水平的高低:
➢ 在工资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强,工资的 上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
25
特写:炼钢工人、煤矿工人 和酒吧侍者的高工资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纳税人和纳税人之间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8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05节 公共物品(讲)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8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05节  公共物品(讲)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8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五节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personal goods),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臵的产品。

一个人使用或消费私人物品意味着他人不能同时使用或消费该物品。

例如,一双鞋不可能同时供两个以上的人穿在脚上。

私人物品的这种排他性也称之为消费上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良好运行是以私人物品为基础的。

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资源要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主要应该在明确界定的产权束和相应的立法保障的基础上,市场机制交易来实现的。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臵的产品。

具体说是指这样一类物品,它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物品付费的个人使用,或者排他的成本过高以至于变得难以实现。

公共物品在消费或使用上是不排他的,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的自然属性或技术属性决定了要排斥某些人使用或消费公共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排他的费用太高。

生活中公共物品同私人物品一样不可缺少,诸如国防、警察、公交运输、广播电视、灯塔等无一例外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公共物品所具备的非排他属性导致公共物品存在着外部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私人物品的排他性特点,可以按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确定其最优产量,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决定的外部件,其最优数量的确定较为复杂。

如图8-所示:图8-4 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注: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之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与总消费量相等,所有消费者支付价格总和等于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

)图中,横轴代表公共物品数量Q ,纵轴代表公共物品价格P ,S 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

A D ,B D 为消费者A 和B 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D 为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不是A ,B 的需求曲线A D 和B D 的水平相加,而是A D 和B D 的垂直相加和,即公共物品的总需求量不是B A Q Q +,而是Q 。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P3.1.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
2.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与资源配置。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选择,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3.如何生产出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
5.序数效用论P50.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4.消费者均衡 条件:每1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应都相等。(所购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即他购买的最后1单位x物品带来的边际效应与价格之比,等于购买的最后1单位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时,总效应最大。这是,消费者不再调整购买的x物品与y物品的数量,从而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5.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6.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弹性小。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
3.商品本身的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越大。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小的商品,弹性也越小。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P21.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 B.信息 C.价格 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市场出清 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 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 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精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精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B D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者剩余,税收收入以及总剩余
税收能为对公众有利的服务提供资金支持(比如
教育,公路,警察),因此我们把它算入总剩余
应用:赋税的代价
5
税收效应
没有税收时: CS = A + B + C
P
PS = D + E + F 税收收入 = 0
总剩余 = CS + PS =A+B+C +D+E+F
PE
A B D C E
A. 计算没有税收 时的CS, PS, 以及总剩余 B. 如果每张机票 征税$100,计 算: CS, PS,税收收 入,总剩余以 及无谓损失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机票市场
S
D
Q
0 25 50 75 100 125
10
主动学习
1
P
$ 400
参考答案:A
CS = ½ x $200 x 100 = $10,000
19
主动学习
2
参考答案
B. 短期的宾馆住房还是长期的宾馆住房
我们在第五章已经知道:长期宾馆住房的需求弹 性和供给弹性都要大于短期宾馆住房
因此,对长期的宾馆住房征税所造成的无谓损失 要大于对短期的宾馆住房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
20
主动学习
2
参考答案
C. 普通食品还是高档餐馆的用餐
我们在第五章已经知道:普通食品是必需品,其 需求的价格弹性要低于高档餐馆用餐的需求弹性
Q
应用:赋税的代价
17
主动学习
2
弹性与税收的无谓损失
下面各组物品中,对哪种物品征税的无谓损失更大?
A. 谷类早餐还是防晒霜? B. 短期的宾馆住房还是长期的宾馆住房?
C. 普通食品还是高档餐馆的用餐?
18
主动学习
2
参考答案
A. 谷类早餐还是防晒霜
我们在第五章已经知道:谷类早餐相对于防晒霜 有更多相近的替代品,谷类早餐的需求价格弹性 要大于防晒霜的需求价格弹性 因此,对谷类早餐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要大于对 防晒霜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
350 300
PB = 250
对每张机票征税 $100
S
200
PS = 150
100 50 0 0 25 50
D
Q
75 100 125
12
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因素?
政府应该对哪些物品或服务征税以获得它需要的
税收收入?
答案:无谓损失最小的物品或服务
无谓损失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
这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以至
于大部分工人在无论工资高低情况下都会选择全 职工作
应用:赋税的代价
24
政府应该多大?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税高度扭曲了劳动市场, 因为一部分工人的劳动供给富有弹性,对激励做出反 应较大:
许多工人可以调整他们的工作时间
比如:加班工作
许多家庭有第二个赚钱人,他们根据情况决定是否
复习:
需求价格弹性(或供给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 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应用:赋税的代价
13
无谓损失与供给弹性
当征税减少 了卖者 得到的价格时,供 给缺乏弹性的企业 更难以离开市场。 因此税收只降低一 点交易量,无谓损 失很小P SFra bibliotek税收规 模
D Q
应用:赋税的代价
14
无谓损失与供给弹性
当征税减少了卖者 得到的价格时,供 给富有弹性的企业 更容易离开市场。 因此税收减少了更 多的交易量,无谓 损失更大
33
内容提要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买者与卖
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弹性越大意味 着无谓损失越大
税收规模的增大可能使税收的无谓损失增加的更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如
果税收规模达到足够大时,税收收入就会开始下 降
34
A
PB
S
B D C E D
PS
F
QT
应用:赋税的代价
QE
Q
8
无谓损失
由于税收,在 QT 与 QE 单位之间 的物品没有被售出
P
买者对于这些单位 物品的评价高于生 产它们的成本,因 此税收使一些对买 者和卖者都有利的 交易未能实现
PB
S
PS
D
QT
应用:赋税的代价
QE
Q
9
主动学习
1
P
$ 400
税收分析
因此,对高档餐馆用餐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要大 于对普通食品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
21
主动学习
3
问题讨论
政府需要增加税收收入来支付对学校,警察等的
支出。为达到这个目的,政府既可以对普通食品 征税也可以对高档餐馆的用餐征税
应该对哪个征税?
22
政府应该多大?
一个更大的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服务,但这需要更高
S
D
F
QT
应用:赋税的代价
QE
Q
6
税收效应
有税收时, CS = A PS = F 税收收入 =B+D 总剩余 =A+B +D+F
P
A
PB
S
B D C E D
PS
F
税收使总剩余减 少 C+E
QT
应用:赋税的代价
QE
Q
7
税收效应
P
C + E 被称为税收 的无谓损失:市场 扭曲(例如税收) 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CHAPTER
8
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著
应用:赋税的代价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答案:
P
新的无谓 损失
S
2T
T
最初的无谓 损失
Q
27
D
Q2
应用:赋税的代价
Q1
无谓损失与税收规模
最初,每单位物 品征税T 三倍征税 使无谓损失超过 原来的三倍
P
新的无谓损 失
S
3T
T
最初的无 谓损失
D
Q3
应用:赋税的代价
Q1
Q
28
无谓损失与税收规模
含义:
当税率低时,提高或降 低税率既不会带来太大 的损失,也不会带来太 多的好处 当税率高时,提高税率 的损失非常大,而降低 税率的好处也非常明显 总结: 税收规模增加时,无谓 损失增加的更快
税收怎样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 什么是税收的无谓损失? 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税收规模如何影响税收收入?
1
税收的代价
税收
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个契子 提高了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降低了卖者从该物品
得到的价格 减少了购买与销售的数量
要工作以及工作多少时间
许多老年人根据他们的工作来选择何时退休 一些人从事“地下经济”来逃避高税收
应用:赋税的代价
25
税收规模变动的影响
政策制定者经常提高或降低税收 当税收变动时,无谓损失的变动情况如何?我们
接下来考虑这个问题……
应用:赋税的代价
26
无谓损失与税收规模
最初,每单位物 品征税T 双倍征税 使无谓损失的增 加超过一倍
的税收,而税收会带来无谓损失
税收带来的无谓损失越大,对小政府的呼声就越大 对劳动收入征收尤其重要:它是政府收入的最大来

对一个典型的工作者而言,边际税率(对最后一美
元收入的征税)高达40%.
这种税收的无谓损失有多大?它取决于弹性……
应用:赋税的代价
23
政府应该多大?
如果劳动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那无谓损失比较
350 300
机票市场
250 PS = ½ x $200 x 100 P = 200 = $10,000 150 100 总剩余 = $10,000 + $10,000 50 = $20,000 0 0 25 50
S
D
Q
75 100 125
11
主动学习
1
P
$ 400
参考答案:B
CS = ½ x $150 x 75 = $5,625 PS = $5,625 税收收入 = $100 x 75 = $7,500 总剩余 = $18,750 无谓损失 = $1,250
卖者得到PS 均衡数量 = QT
QT
应用:赋税的代价
P
税收规模 = $T
PB
PE PS D
S
QE
Q
3
税收效应
P
税收的规模 = $T
PB
PE PS D
S
税收收入:$T x QT
QT
应用:赋税的代价
QE
Q
4
税收效应
下面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来衡量从税收中得到的
收益与损失
我们计算有税收与没有税收时的消费者剩余,生
应用:赋税的代价
拉弗曲线
税收规 模
32
内容提要
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
了,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 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
和---的减少被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