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知识)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ppt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ppt

关税
实行高关税措施
征税品种多,主要是对进口农、水产品征收高额关 税
从价关税与从量关税并用,关税计征复杂,抬高了 贸易门槛。
非关税贸易壁垒
通过立法禁止或限制进口、建立进口许可制度、数 量限制、价格限制和反倾销等措施。
日本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对他国农产品出口造成重 大影响的是食品卫生法、动植物检疫法、环保法等 制度。
具体分析
技术贸易壁垒 日本这种严格的食品的标准规定和认证制度以及对
食品复杂的检验程序,实际上为进口商品设置了贸 易技术壁垒。 进口手续的复杂繁琐、检验条件的苛刻 日本进口农产品标准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质量标准, 另一类是安全卫生标准
(有机农产品)
在进口食品的选择上,日本有关政府部门和进口商 都首先在其国内进行充分的市场供求调查,在确认 了那种食品的市场需求后,才决定进口。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贸易政策背景介绍
二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为“确保合理进口,推动出口发展。 不断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是日本对外 贸易政策的支点,因此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只是 一般的商品进出口政策,而是把对外贸易政策与整 个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扶植本国的产业, 提高国际竞争力,以振兴出口,使对外贸易的扩大 能动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WTO
日本将逐年取消此类产品的进口数量限 制
牛奶、大米、豆类(大豆以外)、花生、 海产鱼类和含奶制品的加工食品
Thanks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乏力和国债规模庞大等问题。

近年来,日本政府和企业界一直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力求改善经济状况。

了解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展望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日本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据统计,日本60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25%,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0%。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应不足,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

人口老龄化还意味着日本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解决养老金、医疗保障等问题,这将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低增长、高债务和通缩的问题,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增长一直较为疲弱。

日本的企业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保守主义,创新不足,这也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日本还面临着国债规模庞大的问题。

由于长期财政赤字,日本政府的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倍以上,这使得日本的财政状况极为脆弱。

如何有效控制国债规模,提高财政健康度,成为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

积极因应之举为了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日本政府和企业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刺激消费,以提振经济增长。

日本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劳动参与率、推动教育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

日本还加强了对外贸易合作,努力争取更多的出口市场,以扩大对外贸易。

日本企业界也积极进行创新与技术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0年展望对于2020年的日本经济,展望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由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日本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以及英国脱欧等事件,均给日本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日本外交方针及我国对日政策

日本外交方针及我国对日政策

日 本 研 究一九九九年第三期日本外交方针及我国对日政策上海社科院亚太所 王少普 一、日本外交方针及对华政策 冷战后,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世界及亚太地区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的外交方针和对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

(一)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是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

争当政治大国是80年代日本提出的外交目标,现在也并未放弃这一目标。

但是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及日本此次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软弱表现,使日本在东亚的政治地位下降了。

同时,又发生了朝鲜试射卫星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成为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

(二)强化“日美基轴关系”,但同时出现了利用中美矛盾,争取中国支持其与美国争夺亚洲经济利益的倾向。

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美国经济萧条,而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尚未暴露,发展势头仍然较好,中国的经济规模尚小,而且处在调整期中。

这时,日本一部分战略家提出未来世界应形成“美日欧”三级格局。

但进入9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转入萧条,中国经济经过调整后获得持续高速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性又有强化,关于建立美日欧“三极格局”的主张基本匿迹,而更多地强调当今世界是美国领先的“一超多强”格局,要求协调日美矛盾,坚持外交仍以“日美关系为基轴”。

但今年5月美轰炸我驻南使馆,中美关系转入低潮,日本出现了利用中美矛盾,争取中国支持日本与美国争夺亚洲经济利益的倾向。

1999年6月4日,日本外务省经济事务局官员来我国访问时,便明确谴责IM F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与美国大企业密谋合作,乘火打劫,重提为了亚洲的共同利益,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 F)。

(三)强调在现存亚太国际秩序制约下,发展中日关系。

早在80年代末,日本就提出了“世界中的日中关系,”但当时其意图还不是很明朗。

去年江泽民主席访日,小渊首相明确表示:“今后,日中作为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负有责任的国家,不能仅仅考虑两国间关系,而应面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发展对话和交流。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日本作为亚洲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日本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国内消费不足、外部环境变化等。

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应对这些挑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接下来,我们将对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的展望进行预测。

一、当前日本经济形势1. GDP增长日本的GDP增长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2019年,日本的经济增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摩擦、自然灾害等因素。

根据日本政府发布的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0.1%,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增长。

尽管增速较慢,但是这一数据显示出日本经济依然保持着一定的韧性。

2. 外贸形势日本一直是依赖外贸的国家,因此外部环境对于日本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2019年,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国际贸易摩擦对日本出口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不过,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强了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推动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努力稳定出口市场。

3. 内需状况日本的内需一直是经济稳定的关键。

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内需市场。

2019年,日本的内需市场表现平平,个人消费增长乏力,企业投资也没有出现明显增长。

这对日本经济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9年,日本的通货膨胀率较低,未能达到政府设定的2%的目标。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日本经济的疲软状况。

二、2020年展望1. 国内改革为了应对经济形势的挑战,日本政府将继续推进一系列的国内改革措施。

包括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加强对外开放等。

这些改革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日本经济的再次增长。

2. 外部环境2020年,国际贸易环境可能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和挑战,但国际社会普遍支持自由贸易,日本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日本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法规和政策大全

日本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法规和政策大全
[动物检疫]日本根据《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对自国外进口的动物 和畜牧产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 对偶蹄类动物、马及其制成品,鸡、鹊 辑、驼鸟、火鸡和鸭科动物及其种卵实施指定检查;对来自或经过地为欧 洲、亚洲、同日美国等 “疫区” 的偶蹄类动物及其制成品实施禁止进口措施; 对指定检查对象外的禽类和禽肉,禁止从所有发生过高原性禽流感的国家 或地区进口。
经政府许可才能进口的商品:大麻、鸦片等毒品及吸食用品、枪支弹 药、爆炸物、火药类、化学武器及特定物质的相关法律规定的特定物品等。
根据《进口贸易管理令》第4条1项,日本实施配额制的进口商品:排 鱼、鱼雪鱼和小型岳鱼及 其鱼子;小杂鱼干、制f鱼、沙丁鱼、修科鱼、跋鱼、 秋刀鱼、扇贝、干贝、干就鱼、食用海草(紫菜、海带)及海草调味品等 水产品和核燃料物质等。
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对外贸易大发展后的新形势下关税政策调整之需要; 《关税定率表》即海关税则,是一国 制定和公布的进出境货物征收关税的
规则和关税税率分类表,表内包含各项征税或免税货物的详细名称、税率、
征税标准 (从价或从量)、计税单位等。日本海关每年对税则进行修订并
受关税配额制度规制的进口货物,在进口申报时必须向日本海关提交 关税配额证明,根据日本和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签订的经济合作协定规定,
在 一些情况下日本有关省厅还对日本向该国或经济体出口配额管制货物 的出口商发行关税配额证明。
[出口限制]对妨碍国际和平安全的特定地区出口的特定种类货物必 须报经济产业大臣许可;在维持国际收支及经济贸易健全发展的范围内, 对特定种类、出口地及交易相关的货物出口,实施经济产业大臣(部分是 海关署长)的自动许可管理; 《关税法》、 《文化财产保护法》规定的其 他禁止出口的商品。
动物检疫所是农林水产省的下属部门,本所设在横滨,在成田、中部 空港、关西空港、神户、冲绳设有支所,在北海道的千岁市、仙台空港、 新渴空港、东京、清水、 羽田空港、名古屋、小松、小松岛、大阪、冈山 空港、广岛空港、博多、福冈空港、长崎空港、鹿儿岛空港、那霸空港设 有派出所。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

日本当前经济形势及2020年展望日本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意识的经济体之一。

最近几年,日本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展望日本在2020年的发展前景。

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日本的经济形势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国内的人口结构变化、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日本的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日本面临着人口减少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日本的外部贸易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日本的出口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给日本出口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日本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压力,例如中国、韩国等国家在一些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上已经超越了日本。

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处于低增长、通缩、高债务的经济状态,政府一直在推行各种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提振通货膨胀,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的挑战。

这些政策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日本的经济增长依然低迷,通货紧缩态势仍然难以扭转。

日本2020年的展望尽管日本面临着一些经济挑战,但是在2020年,日本的经济依然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发展机遇。

日本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和潜力。

日本是世界上的科技大国,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时在汽车、电子、机械等制造业领域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有望成为这些行业的领军者,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日本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日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如富士山、京都、东京迪士尼等世界闻名的景点,以及动漫、游戏、音乐等文化产品。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日本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日本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有望成为未来的经济新增长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财务知识)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

(财务知识)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

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一、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1957年,日本政府发表了第一份《外交蓝皮书》,明确提出包括“经济外交”的三项“重要课题”,从而揭开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序幕。

1958年通商产业省发表的《通商白皮书》命名为《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其“前言”指出“经济合作的基点是立足于国际协调的精神,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扩大输出市场和确保重要资源输入市场做贡献”,不仅强调对外经济合作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认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以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的解决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为背景,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

因而可以将这2个文件视为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进经济外交的“宣言书”。

ODA作为日本经济外交的主要方式、重要手段与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和演变与经济外交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

对于“经济外交”这一概念,日本学者有表述方式和基本内容不尽相同的各种界定。

有的认为:经济外交是“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国家的诸多经济利益,而由该国政府尽量动员本国资源来推行的对外关系的一种方式”,突出了经济外交的动因、目的和行为主体。

1也有认为:经济外交是“有关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市场开放,和随着经济摩擦而导致的进出口限制,以及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日本政府的各种政策”,强调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外延和结构性的内容。

2中国学者认为:对日本的经济外交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读,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全面理解经济外交,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演变的实质。

在狭义上,经济外交“就是指以实现各种经济利益为目的,借助经济手段进行的外交活动。

是相对于政治外交、军事外交而言的。

”在广义上,经济外交“不仅被日本政府当作追求经济利益的手段,而且被用来弥补其政治、军事外交手段之欠缺,即被用以追求政治、安全上的目的,以至于使整个战后日本外交带上了经济外交的特征。

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通过国内非军事化、 政治民主化、农地改革、控制通货膨胀、优先发 展煤炭和钢铁业,加上朝鲜战争刺激,到1955 年完成了经济恢复。
农林渔 工业 GNP
134% 100%
1955年 战前
100%
158%
136% 100%
55年日本经济指标
1955年后,日本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先后制订 了《经济自主五年计划》(55-60年)、《新长 期经济计划》(58-62年)、《国民收入倍增计 划》(61-70年)、《中期经济计划》、《经济 社会发展计划》等,确立了日本经济出口导向的 基本方针,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运用先进技术、 大力开发新产品并大规模出口。1955-1960年 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9.1%,1965-1970年为 12.1%。日本只用15年时间达到了美国用50年达 到的钢铁产量,到1967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西 欧诸国位居世界第二位。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世界第三位。
冷战的结束,使得意识形态政治比重下 降,日本国内的保守和革新双方也从对立 走向协调。1993年细川护熙当选日本首相, “55年体制”宣告终结。但社会党明确表 示要继承自民党的内外政策,社会党除了 在“护宪”问题上还有保留外,其他基本 政策已“趋同”于保守党政策。其他在野 党在冷战后不断走向衰落。
进入新世纪,日本政治的保守化和 右倾化倾向进一步增强。小泉纯一郎 当政后,小泉政府基于“小政府”的 政策目标,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对外则表现出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和 强硬的外交立场。
日本是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等成员国。日本是当今世界强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 本自1960年代末期起至今一直是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 国,当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日本国民拥有极高 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科学 研发能力也领衔世界,而且在军事、教育、医学、工业等方面始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知识)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壹、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1957年,日本政府发表了第壹份《外交蓝皮书》,明确提出包括“经济外交”的三项“重要课题”,从而揭开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序幕。

1958年通商产业省发表的《通商白皮书》命名为《经济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其“前言”指出“经济合作的基点是立足于国际协调的精神,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仍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扩大输出市场和确保重要资源输入市场做贡献”,不仅强调对外经济合作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且认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以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的解决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为背景,渐渐进入壹个新阶段”。

因而能够将这2个文件视为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进经济外交的“宣言书”。

ODA作为日本经济外交的主要方式、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和演变和经济外交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且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

对于“经济外交”这壹概念,日本学者有表述方式和基本内容不尽相同的各种界定。

有的认为:经济外交是“于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国家的诸多经济利益,而由该国政府尽量动员本国资源来推行的对外关系的壹种方式”,突出了经济外交的动因、目的和行为主体。

1也有认为:经济外交是“有关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市场开放,和随着经济摩擦而导致的进出口限制,以及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日本政府的各种政策”,强调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外延和结构性的内容。

2中国学者认为:对日本的经济外交有广义和狭义的俩种解读,只有从这俩个方面全面理解经济外交,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演变的实质。

于狭义上,经济外交“就是指以实现各种经济利益为目的,借助经济手段进行的外交活动。

是相对于政治外交、军事外交而言的。

”于广义上,经济外交“不仅被日本政府当作追求经济利益的手段,而且被用来弥补其政治、军事外交手段之欠缺,即被用以追求政治、安全上的目的,以至于使整个战后日本外交带上了经济外交的特征。

”前者强调经济外交的手段、直接目的及其和政治和军事外交的区别,后者强调经济外交的作用、功能以及间接的、长远的战略性目的和功用。

作为战败国,战后日本不仅失去了对外实施军事外交的可能性,政治外交能力也大为削弱;因此,开展经济外交,以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扩张经济势力且扩大政治影响,成为扬长避短的战略选择。

美国前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认为:“假如从结果来判断,于战后外交政策方面,很难找到壹个比日本更成功的国家了。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指出:战后日本外交的突出特点之壹就是“经济中心主义”,无论是内政,或是对外政策的实施及其目的,均以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均带有极为强烈的经济色彩和功利动因,能够说是壹般性政治外交的经济化。

而“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战略,又决定了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以“经济开发”为基本特征的原则和方针。

经济外交即是战后日本外交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擅长的领域。

二、特定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外交”是战后日本于特定历史条件和国内外环境的制约下,为维护、实现和扩大国家利益而不得不采取,且被历史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外交行为方式。

从国际环境见,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

美军单独占领日本长达6年,撤出后仍留下10几万大军和大大小小几十个军事基地,且和日本签署了对日本的发展起“瓶塞”作用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国际社会也强烈地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联合国宪章》的第53条规定了“防止敌国的侵略政策重演的地区性协定”,第107条规定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本宪章签署国之敌国的行动”,这些针对德、意、日等战败国的“敌国条款”,成为国际社会防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卷土重来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日本于政治、军事和安全方面实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的可能性和自由度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无法于政治外交和军事安全领域、运用军事手段扩大国际影响、发挥国际作用,只能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实行借助经济手段、采取经济方式、突出经济色彩的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重返国际社会和海外市场。

从国内条件见,政治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和对战争灾难的痛惜,使得战后初期的日本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空前高涨,产生了“和平宪法”,其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国民……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以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且且宣布“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从国家根本大法、国内社会思潮和政治现状的角度,限制了日本于政治军事领域对外扩大影响、发挥作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行为能力和政策意志,因而不得不致力于于经济领域、以经济方式为主的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

经济上,日本于1950年代中期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的任务,开始步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

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具备了提供ODA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越发展、日本对海外资源和市场的依赖性越大,有必要通过对外经济合作,保障获取海外资源和扩大海外市场,以支持经济的进壹步发展。

最后,是日美安保体制的制度性框架导致的功能性结果。

日美安保体制的产生,既是美国出于亚太地区战略自外而内对日本施加压力的产物,也是日本基于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进行的自内而外的主观选择,能够说是内、外俩方面动因合二为壹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于日美安保体制的框架内,日本外交“对美协调”、“唯美是从”,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允许美军驻扎日本且享有治外法权),由美国提供军事安全的保护,日本则于国际事务上追随、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

因此,日本政府独立自主地实施政治军事外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大为降低,只能以经济方式和经济手段扩展外交空间、实现外交目标,把经济外交作为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即使面对政治、军事、安全的课题时,也往往谋求使用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加以解决,使得经济外交的作用和功能不仅不再局限于纯粹经济的范畴,而且扩大到政治.军事.安全等其他领域,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突出表征和核心内容。

日本的经济外交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经济和政治动机,实用主义意图非常明显,此举不仅伤害了受援国的经济利益和民族感情,也使其经济外交的效果大打了折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通过战争赔偿开展的经济外交,最主要目的是通过赔偿开拓输出新市场,推动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建立日本海外原料市场。

日本赤裸裸的商业主义行为,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普遍不满。

1974年日本首相访问东盟五国途中,泰国、印尼更是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示威。

日本舆论认为,东南亚反日运动的主要原因就是60年代日本经济对东南亚的进出方式,被东南亚人见做是壹种经济侵略。

80年代,日本确立了由经济大国进壹步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战略目标。

于此战略下,经济外交的政治意味也日益变浓。

例如,大幅度增加对非洲各国的援助,就明显带有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争取获得政治支持的意味。

于90年代,日本不仅加紧探讨强化经济外交手段作用的途径,而且把这种新思路付诸实施,突出表现为于援助中引进政治标准,积极运用停、减援助的制裁手段以及政治外交、安全政策和对外援助相挂钩,于南北对话和解决全球问题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等等。

对华ODA的政治化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例子,随着中日俩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及中日俩国国家发展战略上的矛盾,日本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对日本构成了威胁,日本政府企图利用ODA牵制中国,且谋求对华“软遏制”。

2000年以后,日本大幅度削减了对华ODA资金额度,且采取各年度采纳项目的单年度方式,日本国内不断出现将所谓“中国威胁论”和对华ODA挂钩的言论,极大地影响了中日关系未来的走向,严重弱化了日本多年来对华经济外交的成果。

三、具体措施1952年吉田茂于组建第四届内阁时的施政演说中首次提出了“经济外交”的概念,他指出:“政府准备首先进行壹系列经济外交工作,如缔结通商航海条约、通商协定等,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1954年,日本加入了“科伦坡计划”,开始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转换过程。

1957年,日本政府发布第壹个外交蓝皮书,“经济外交”概念第壹次出当下政府的正式外交文献中。

此后日本历届政府均致力于利用经济外交,对内谋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外消除侵略战争造成的后遗症,以使日本尽快重返国际社会。

进入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英、法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强国,日本对外援助的意志和欲望也随之大为上升,更加积极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冀图扩大经济势力范围,确保海外资源的稳定供应,为自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

此时,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但国内资源稀缺,岸信介政府提出“经济外交”口号,即于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

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

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

同时仍不断加强和美欧的经济交流。

战后日本外交有俩大支柱:壹是日美同盟;二是经济外交。

ODA则是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于经济利益驱动和主导下的对外政策导向和外交行为模式,又决定了日本的ODA以“开发援助”为主的特点。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是以政府为行为主体,民间组织予以协助;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涉及贸易、金融、资金、技术、知识、人力等多个领域;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以扩大海外市场为直接目的,同时谋求长远的、潜于的政治、军事和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

简言之,就是通过经济行为、经济方式和经济手段的实施,谋求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综合性战略目标及利益的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

四、日本经济外交所取得的成绩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开展,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从政治角度见:加速了日本政治大国进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通过赔偿外交的开展,打开了和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从此迈出了重返亚洲政治舞台的重要壹步,且于壹定程度上解决了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历史问题,为向世界展示和平主义的新日本,消除战前日本给世界的印象,促进日本重返国际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经济高度发展后,实力迅速增强的日本加大了对外经济援助的力度,对外援助的范围也于不断扩大,使日本“富裕、爱好和平”的发达国家形象深入人心。

80年代,通过经济外交的开展以及强化经济援助的政治使命,日本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日本是“富有爱心”的发达国家,理应于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际社会接受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作了良好的铺垫。

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强有力的经济外交使日本从“为国际作贡献”阶段过渡到于国际上具有壹定影响力的、拥有较强软实力的“政治大国”阶段,部分地实现了其外交的、战略的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