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
匙吻鲟池塘饲养成鱼

匙吻鲟池塘饲养成鱼来源:[《鲟鱼养殖技术》] 时间:2008-03-12 00:00在普通池塘中饲养匙吻鲟,均采取混养的方式。
其有两种混养模式:一种是以匙吻鲟为主,搭配混养其他鱼类;另一种是以其他鱼类为主,搭配混养匙吻鲟。
(一)池塘要求条件1.水源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可随时注水,预防池水缺氧。
2.面积无论池塘面积大小,均可饲养匙吻鲟成鱼,但一般要求选择面积4亩以上为好。
较大的池塘,有利于匙吻鲟的生长。
3.水深要求水深在1.5米以上。
面积10亩以上的较大池塘。
要求水深保持在2-2.5米。
4.水质池塘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
(二)池塘的清整、消毒凡是已经养过成鱼或是没有养过成鱼的池塘,在放养鱼种之前,都必须清整和消毒。
方法是排干塘水,整平塘底。
淤泥多的老塘,需要清除多余的淤泥。
面积大而又不容易将水排于的池塘,要采取带水清塘。
淤泥多的老塘,要尽可能采用吸泥泵清淤。
池塘饲养成鱼的消毒方法,与池塘培育苗种的消毒方法相同。
(三)鱼种放养重点要注意鱼种质量的选择、放养规格和密度。
1.鱼种选择体质健壮的鱼种,下塘后生长快,成活率高。
体质差或鱼体受到损伤的鱼种,下塘后容易感染病菌,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因此要选择鱼体健壮,体无损伤,色泽鲜明,游动活泼的鱼种放养。
2.鱼种规格放养鱼种的规格,一般要求投放个体长达15-2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但也有投放5厘米左右的小鱼种。
鱼种放养得早,规格大,生长快,成活率高,当年可养成商品鱼。
3.鱼种放养与混养比例如以匙吻鲟为主养鱼,以其他鱼类作为搭配混养的池塘,一般每亩水面放养匙吻鲟鱼种200-250尾,另外搭配混养斑点叉尾鲴或鳜鱼或草鱼、青鱼150尾左右;如以其他鱼类为主养鱼,以匙吻鲟作为搭配混养的池塘,无论是以斑点叉尾鲴为主养鱼的池塘,或以草鱼和青鱼为主养鱼的池塘,或以鳜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则每亩水面可搭配混养匙吻鲟鱼种20-30尾。
放养匙吻鲟鱼种的规格,必须大于其他养殖鱼种的规格。
匙吻鲟水库生态养殖试验

匙吻鲟水库生态养殖试验邬新宾;涂国华【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1页(P34)【作者】邬新宾;涂国华【作者单位】江西黎川县农业局水产渔政股 344600;黎川县钟贤水产养殖场【正文语种】中文1.水面条件黎川县钟贤水产养殖场位于洪门水库上游(渔谭库湾),养殖水面450余亩,水资源充足,水位2~13米,平均水温21℃,溶解氧7.5毫克/升,pH值7.8,总硬度为20~40毫克/升,氨氮为0.02~0.06毫克/升,亚硝酸盐为0.0015~0.019毫克/升,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要求,能够满足匙吻鲟的生长要求,是匙吻鲟生态养殖的理想场所。
2.苗种投放2012年9月18日将养殖场中网箱培育的8200尾匙吻鲟鱼种(平均规格0.3千克/尾)就地投于放置网箱的库湾中。
3.饲料投喂养殖匙吻鲟的库湾水中有浮游动物64属、90种,其中原生动物27属、35种、轮虫22属、7种,平均密度4073.5个/升,生物当量2.632毫克/升。
库湾中的食物足以满足匙吻鲟的生长需要,故不需要投其他饲料。
4.养殖管理库湾套养匙吻鲟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人放天养,平时注意水质管理和防偷防逃。
2012年9月18日投放8200尾平均规格0.3千克/尾的匙吻鲟鱼种,经过750天左右的养殖,于2014年11-12月用定置网起捕,共收获匙吻鲟5248尾,平均规格2.5千克/尾,最大规格5.0千克/尾。
具体见表1。
养殖效益见表2。
1.在中小型水库中套养匙吻鲟,在不改变原有养殖方式的情况下,给以适当管理,即可大幅增加养殖效益。
该方法简单可行,适宜在中小型水库中推广。
2.匙吻鲟生长快。
当年鱼体重可达0.5千克以上,2龄鱼体重可达1.5千克左右,3龄鱼体重可达2.5~5.0千克。
3.水库养殖匙吻鲟不用施肥,不用投喂人工饲料,而且匙吻鲟不食水生植物,因而养殖匙吻鲟不会破坏水体自然环境。
匙吻鲟养殖技术

匙吻鲟养殖技术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北美洲的一种名贵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显著特点是吻呈扁平桨状,特别长。
匙吻鲟肉质鲜美,吻部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丰富,是宴席佳肴;鱼子浆在价格昂贵,鱼皮可制成优质皮革。
匙吻鲟还可以作为观赏鱼出售。
美国于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我国1988年从美国引进,现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和开始推广生产。
匙吻鲟鱼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遗传可塑性大,抗病能力强,易人工驯化。
匙吻鲟性情温和,习性与花鲢相似。
池塘养殖。
可采网捕,第一网就能捕起90%以上的鱼。
大、中型水面,可采用拦、赶、刺、张综合捕鱼法,就能捕获大部分匙吻鲟。
匙吻鲟的生物学特征预示了生长快、可共生、食性广、成本低、价值高等经济优势,将成为我国鲟鱼养殖业中的一个优良品种,适合在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大力推广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匙吻鲟将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受欢迎的又一个优新品种。
生活习性匙吻鲟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性温驯,起捕度很高,在池塘一网就可捕到90%以上。
PH适宜范围为6.5-8。
生长的碱度和硬度范围较广,但120-140mg/L 最合适。
水中溶氧最好保持在5mg/L以上,水中溶氧3mg/L为适中,虽然水中溶氧在1.5-2.0mg/L也能正常生活,但影响生长,较白鲢耐氧能力稍差。
匙吻鲟还是广盐性鱼类,仔鱼可在6%的海水中生活。
匙吻鲟是广温性鱼类,在2-37℃的水体中都能生活。
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溶氧,它也能在冰下水中生活。
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5-32℃。
该鱼也能耐高温,能在32℃的水中生存。
湖北夏天气温高达39-40℃,池塘表面水层水温往往超过32℃,在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仍能正常生活。
匙吻鲟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性情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鱼中惟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其饵料来源广,且易养易捕,适合于水库、湖泊和池塘等水域养殖。
精养乌克兰鳞鲤池塘套养匙吻鲟高产高效

精养乌克兰鳞鲤池塘套养匙吻鲟高产高效
作者:滕淑芹方旭
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11期
近几年,随着鱼价的低迷、配合饲料价格的飙升,水产养殖效益呈逐年下滑趋势。
为了促进本地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得渔业增效、渔民增收,2011年我们在精养乌克兰鳞鲤的池塘中进行了套养匙吻鲟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池塘选择
所选池塘均为精养乌克兰鳞鲤成鱼的池塘,面积为10~30亩,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水深1.8~2.0米,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养殖用水标准。
每个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2~4台,潜水泵1台。
2. 试验方法
养殖全程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32%的鲤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在不增加投饵、施肥的情况下套养匙吻鲟(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其他养殖品种如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的放养量不变。
养殖生产过程中,日常管理同精养乌克兰鳞鲤池塘,并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匙吻鲟未出现浮头、死亡现象。
二、结果
试验各池匙吻鲟具体收获情况如表2所示:
三、讨论与小结
1. 精养乌克兰鳞鲤的池塘套养匙吻鲟,亩增收益837~912元,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通过试验得出:精养乌克兰鳞鲤池塘套养匙吻鲟最佳规格为20~30厘米,放养量为30~40尾/亩。
2. 精养乌克兰鳞鲤的池塘因套养匙吻鲟,在养殖过程中驱杀轮虫、枝角类的次数明显减少,池鱼因缺氧浮头的次数也明显减少。
3. 养殖过程中由于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同池套养的鲢、鳙鱼长势明显好于其他未套养匙吻鲟的。
4. 由于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以及用药量的减少,大大提高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
匙吻鲟塘库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匙吻鲟是一种食用、观赏兼具的名贵经济鱼类,它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无肌间刺、胶原蛋白丰富、营养价值高,是餐桌上的珍品。
同时,匙吻鲟市场需求较大,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其幼鱼极具观赏价值,颇受消费者青睐,养殖前景相当广阔。
匙吻鲟喜栖息于饵料生物丰富的水域中,可以在江河、水库和池塘中养殖。
为了开发匙吻鲟的增养殖,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大水面的综合养殖效益,近年来很多山区库区利用水域面积较大的水库、池塘成功地进行了匙吻鲟养殖试验,养殖成效十分可观。
现将山区塘库匙吻鲟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适宜的水体条件是高效健康养殖的基础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能常年生活在内陆的江河湖库及池塘中。
它是广温性鱼类,适温范围极广,在0-37℃水体中均能生存,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它也能在冰下水中生活。
匙吻鲟亦耐高温,在32℃的水中仍可生存,在山区库区塘库既可度暑,又可越冬。
匙吻鲟生活在水的中层,性情温驯,容易捕捞。
pH适宜范围为6.5-8,对水体溶氧要求在3mg/L以上,比鲢鱼耐氧能力稍差。
同时,匙吻鲟适合于面积较大、水体较深的水域中生长。
因此,在池塘养殖时,要求池塘面积3-5亩,水深2m 以上,排灌方便,每池配备1.5kw 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300-400kg,以杀灭杂鱼、水草、病菌和敌害。
水库养殖时,养殖区水域面积要大,以大中型水库为好,水深8m以上,溶解氧5-9mg/L,pH值7-8.4,要求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养殖水质的标准。
同时,大水面放养的关键是要建好拦鱼设备,不让匙吻鲟外逃。
只要水体条件适宜,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富,匙吻鲟生长较快,放养1年个体可增重2-2.5kg,○王文彬有着广阔的养殖前景。
二、合理的鱼种放养是高效健康养殖的前提山区塘库养殖匙吻鲟的方式有三种,即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及网箱饲养。
池塘养殖时,常采取主养和配养两种方法。
主养匙吻鲟,必须注意合理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质匙吻鲟苗种。
主养草鱼池塘套养匙吻鲟的水质条件初探

主养草鱼池塘套养匙吻鲟的水质条件初探
李光照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我县池塘养殖面积6800多亩,养殖历史悠久,传统的养殖模式以草鱼为主,套养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鱼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新品种对套养品种改良,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
2010年引进匙吻鲟,以流水结合微孔增氧厅式进行单养,效果显著。
针对匙吻鲟有滤食浮游动物的习性,作鳙鱼套养品种改良,2013年选择4种类型池塘进行套养,笔者对养殖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探索匙吻鲟在主养草鱼池塘中所需的水质条件。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李光照
【作者单位】福建上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3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虾蟹池塘套养匙吻鲟技术 [J], 雷波;贺兵
2.鲫鱼池塘套养匙吻鲟试验 [J], 姚德鑫;邹作宇;焦长军;康萌
3.全雄黄颡鱼池塘套养匙吻鲟试验 [J], 冯军;鲍美华;刘正建
4.虾蟹池塘套养匙吻鲟技术初探 [J], 雷波;贺兵
5.精养乌克兰鳞鲤池塘套养匙吻鲟高产高效 [J], 滕淑芹;方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匙吻鲟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匙吻鲟池塘高效养殖试验2005年我站承担了徐州市科技局立项的《匙吻鲟的引种驯化与推广》项目,于当年引种并进行池塘高效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与养殖配套设施试验塘口一个,面积10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水深2.0~2.5米,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源为河溪流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塘口配备1台增氧机,功率为3千瓦。
2.苗种来源匙吻鲟苗种从湖北某渔场购进,体质健壮,活力强,体表无损伤;套养的银鲫鱼种为原养殖池过塘鱼种,白鲢夏花从当地购进。
3.放养前的准备工作2005年5月5日试验池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用量为100千克/亩;3天后冲水少许,然后抽干池底余水,再加新水至2.0米。
5月10日,施放发酵过的鸡粪,施放量为75千克/亩,繁殖天然饵料,以保证苗种下池时有适口的饵料。
4.苗种放养鱼种下塘时均先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下池。
5月20日放养匙吻鲟和银鲫,匙吻鲟规格为15厘米/尾,密度350尾/亩;银鲫规格为105克/尾,密度150尾/亩;6月10日放养白鲢夏花,密度4000尾/亩。
5.饲料投喂饲料采用鲈鱼专用浮性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
鲟鱼下塘后第二天开始驯化投喂,投饲遵循”四定”原则。
温度在20~30℃之间,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2%~3%,温度在30℃以上或20℃以下,日投饲率减少到0.5%~1%。
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鱼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试验期间共投喂颗粒饲料3000千克,具体的投喂情况见表1。
表1饲料投喂情况月份56789101112投喂次数33333222投饵量(千克)454008009005602008015养殖初期每天投喂3次,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4∶00;到后期温度下降,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下午3∶00。
6.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水色、水质变化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月15日第一次加水15厘米,以后每15天加水一次,每次20厘米。
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

ha a ( rt h y ois oyu u o df m p loD cmbr n20 .I r so u br h pce C aoht edcr Aii t s b i p sc h n l )pl h r pn r A r ee e i 0 9 nt m f m e,t seis c e o it e n e f o y npya
生物 ( 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 ) 量增 加 , 占据优 势 ; 比与绿藻 、 数 并 氮磷 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 ; 吻鲟放养 池塘 中的 匙
浮游生物 与鳙 放养 池塘 中的差异不明显. 可见 , 在江汉平原 常见厚 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 吻鲟 是可行的.
关键 词 : 匙吻鲟 ; 塘 ; 池 混养 ;浮游生物 中图分 类号 : 9 71 s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57 ( 0 2 0 - 0 -6 17 -4 0 2 1 ) 40 30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摘要: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关键词:匙吻鲟;混养塘;水质;氮磷利用Water Quality and N & P Utilization in Polyculture Ponds with Paddlefish Polydon spathulaAbstract: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out water exchange (close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n the variation rules of water quality and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polyculture ponds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with paddlefish(Polydon spathula) instead of bighead carp(Aristichthy snobili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mean value of chlorophyll a and transparence in paddlefish treatment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and the mean value of total ammonia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total nitrogen, inorganic phosphorus, total phosphorus in paddlefish treatm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But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 A)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chemistry variabl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reatments, or between each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These indifferences might b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abilitybetween paddlefish and bighead carp of switching food items, and the increasing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he 5 polyculture ponds. This study represented that stocking low-density paddlefish in polyculture pond might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N&P, and probably decrease the feed coefficient rate (FC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paddlefish in polyculture pond was 270 ind./hm2, and had an optimistic view on stocking paddlefish in polyculture pond was supported.Key words: Polydon spathula; polyculture-pond; water quality; N & P utilization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或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为主养鱼,搭配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 snobil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等传统品种[1]的池塘混养类型,在我国各地较为常见。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养殖鱼类之间的关系、饵料及水体空间,提高了经济效益。然而混养塘养殖的鱼类基本为传统品种,经济价值有限,且粗放经营,极易造成水体过度富营养化,致使水质恶化,富余氮磷的排放易对周边环境造成较严重的污染[2]。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从美国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3],经济价值较高,具有摄食浮游生物、生长快,可共生等特点,在池塘中一般以混养方式进行养殖,即以匙吻鲟为主养鱼和将匙吻鲟作为搭配品种两种养殖方式[4]。匙吻鲟作为搭配品种进行养殖,主要是在草食性鱼类池塘中少量混养,一般认为池塘搭配放养量以225~300尾/hm2较为合适[4]。国内关于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养殖的报道多集中在养殖经验或技术方面[5,6],而有关其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研究的报道几乎没有,国外仅有关于匙吻鲟池塘养殖水质方面的零星报道[7]。本研究根据匙吻鲟的食性和鳙鱼极为相近[8]这一现象,以主养草鱼、搭配青鱼、鲢鱼、鳙鱼、鳊鱼、鲫鱼等进行养殖的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型中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将匙吻鲟替代混养塘的鳙鱼后,研究整个养殖期间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以期为江汉平原地区进行匙吻鲟池塘搭配养殖,以及池塘传统混养模式提升与改造提供基础资料。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池塘共5口,位于湖北省荆州市逻场的向湖村。每塘面积约0.2 hm2,塘底淤泥厚度约45 cm,池塘呈方形,南北走向,分别编号为P0、P1、P2、P3、P4。P0投放鳙鱼作为对照塘,P1~P4投放匙吻鲟为试验塘。P0塘每公顷放养同规格的鳙鱼600尾,P1~P4依次每公顷放养同规格的1龄匙吻鲟270尾、420尾、570尾、720尾。鱼种放养时间为2009年3月19~26日,各塘投放鱼种情况详见表1。P0~P4塘中投放两种规格草鱼密度均为4 695尾/hm2,其他鱼类投放尾数和重量基本相同(表1)。1.2方法1.2.1池塘管理鱼种放养前各塘均采用食盐水浸泡消毒。整个试验期间投喂两种市售商品饲料A和B,两种饲料氮含量分别为4.52%和4.67%,磷含量分别为1.36%和 1.56%。试验塘采用投饵机投喂饲料,5个池塘每次投喂时均用同种饲料。每天10∶00、16∶00投喂,每次投喂30 min,饲料投喂量按刘建康等[9]计算,同时根据水温、天气情况及鱼体状况调整投喂量。投喂活动持续到11月中旬,整个养殖期间不施肥不换水。每个池塘配备一台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试验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期间进行,历时10个月。1.2.2样品采集及水质指标测定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间,于每塘固定的3点采集水样,混合并迅速带回实验室立即测定各水质指标,每月进行两次(其中5月、11月和12月每月采样1次)。水样贮存、运输及处理方法参照GB/T 12999-91。总固体悬浮物(TSS)采用哈希方法测定;透明度(SD)采用萨氏盘进行测定;总氨氮(TAN)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 7479-87)测定;亚硝酸盐氮(NO2-N)采用GB7493-87法测定;硝酸盐氮(NO3-N)采用HJ/T 346-2007紫外法测定;总氮(TN)采用GB 11894-89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水样于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每月采集一次,迅速送到实验室采用哈希试剂(Method 8000)测定;磷酸盐磷(PO4-P)采用GB 1576-2001法测定;总磷(TP)采用GB11893-89过硫酸钾消解法[10]测定;叶绿素a(Chla)采用丙酮抽提法[10]测定。1.2.3体成分测定分别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对每个池塘的鱼进行分拣,记录池塘各品种的尾数、尾重,总重,同时计算各池塘的成活率(SR)、总饲料系数(FCR)。鱼体和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GB/T 5009.5-2003)测定,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GB/T 12393-1990)测定。其中总饲料系数(FCR)以及氮、磷利用率的计算按文献[11]中所述方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总饲料系数FCR=Fw/(Wt-W0)氮的利用率=(Nt-N0)/Nf ×100%磷的利用率=(Pt-P0)/Pf ×100%其中,Fw为饲料投喂重量(kg),Wt为起获物总重(kg),W0为放养鱼总重(kg),Nt 为收获物的氮总量(kg),N0为放养鱼的氮总含量(kg),Nf为投喂饲料的氮总含量(kg),Pt为收获物的磷总量(kg),P0为放养时鱼体磷总含量(kg), Pf为投喂饲料的磷总含量(kg)。1.2.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 A),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时,采用Duncan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2.1.1总氨氮匙吻鲟混养塘的总氨氮均值要高于对照塘,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匙吻鲟混养塘和对照塘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放养匙吻鲟的4塘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从图1来看,各塘的总氨氮含量变动规律性不是很明显,在5月、6月、9月、11月等几个月5塘均出现较高值。2.1.2亚硝酸盐氮各塘的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动规律性不明显(图2)。匙吻鲟混养塘的均值要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匙吻鲟混养塘和鳙鱼对照塘没有明显差异(P>0.05)。2.1.3硝酸盐氮从图3来看,各塘的硝态氮变动规律性不是很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匙吻鲟混养塘和鳙鱼对照塘的年硝酸盐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塘在6月、10月均出现峰值。2.1.4磷酸盐磷各塘的磷酸盐磷变动规律性不明显(图4)。投饵季节变动较大,且高于非投饵季节。鳙鱼对照塘的磷酸盐磷均值要低于匙吻鲟混养塘,但方差分析表明匙吻鲟混养塘和鳙鱼对照塘没有明显差异(P>0.05),匙吻鲟混养塘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2.1.5总磷5塘的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养殖季节后期处于下降趋势(图5)。对照塘均值低于4个密度的匙吻鲟混养塘,但方差分析发现,匙吻鲟混养塘和鳙鱼对照塘没有明显差异(P>0.05),匙吻鲟混养塘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2.2氮磷利用整个试验期间,投入的饲料A为5 502 kg,饲料B为7 998 kg,氮含量为622.329 kg,磷为199.596 kg。各塘鱼体产出的氮磷含量数据详见表4。各塘氮利用率为11.81%~21.82%,磷利用率为19.11%~39.82%。其中,氮利用率最高的是匙吻鲟投放密度最小的塘,即P1塘,对照塘和P3、P4塘相差不大,P2塘最低为11.81%。磷利用率也是P1塘最高,其次为P0。3讨论3.1水质状况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等通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使水质指标产生变化[12]。本试验通过对匙吻鲟混养塘和鳙鱼对照塘水质指标的分析,发现匙吻鲟混养塘中的叶绿素a、透明度等指标的周年均值要小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指标的周年均值均要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鳙鱼对照塘和匙吻鲟混养塘的大多数水质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放养密度的匙吻鲟混养塘间也没有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跟匙吻鲟与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8]和养殖水体中总固体悬浮物过多[13]有关。匙吻鲟食性与鳙鱼相似,均偏向摄食浮游动物,但在浮游动物密度过低时,鳙鱼可选择滤食浮游植物[8]和腐屑等,其在对食物的选择上比匙吻鲟更具生态优势[14]。在本试验中,受到滤食性鱼类的摄食压力,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尤其是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匙吻鲟和鳙鱼喜食的大型浮游动物密度较小,不足以支撑匙吻鲟的生长,本试验表现为P1塘的匙吻鲟净增重明显高于其他3个塘。鳙鱼对照塘中中小型浮游植物种群密度易因被掠食压力减小而增加,而匙吻鲟混养塘中小型浮游植物因受到未被滤食的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种群增长相对易受限制,表现为匙吻鲟混养塘叶绿素a、透明度的周年均值低于对照塘,这与Burke等研究结果相似[7]。摄食对象选择优势[14]使鳙鱼对颗粒悬浮物的摄食能力也强于匙吻鲟,池塘中的颗粒有机磷等易被摄食,使对照塘的透明度稍高于匙吻鲟混养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条件稍微强于匙吻鲟混养塘,因此,一些水质指标如总磷周年均值要低于匙吻鲟混养塘。但在养殖投饵季节,较高密度养殖鱼类的活动搅拌导致总悬浮物固体含量增加,降低了池塘透明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限,溶氧补给受限,加上大量饵料的投入、较多鱼体和浮游植物的死亡腐化分解,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富集导致水体过度富营养化[13],5塘水质不同时期各指标的波动较大,且总体均较差。但匙吻鲟各混养塘之间、和对照塘之间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间的差异相对各塘水体过度富营养化的水质状况来说可被忽略,方差分析发现池塘水质无明显差异。3.2氮磷利用试验发现对照塘放养高于P1塘,鳙鱼成活率高于匙吻鲟塘,但氮磷利用率和总饲料系数却低于匙吻鲟放养密度为270尾/hm2的P1塘。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生长速度较快的特性。P0塘的其他养殖鱼类的成活率和P1塘相差不大(表3),说明匙吻鲟对池塘氮磷利用率的升高贡献较高。匙吻鲟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体重增长较快,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名贵鱼类之一[4],而且据文献报道的鳙鱼和匙吻鲟的氮磷含量[15,16],匙吻鲟对氮磷吸收利用速度较快,因此P1塘的氮磷吸收利用率较高。相对P1塘,P2(由于草鱼B死亡率最高,导致该塘氮磷吸收利用率最低)、P3、P4 3个混养塘则因为放养密度的增加,浮游动物饵料密度不足,匙吻鲟体重增长受限制甚至停止(表3),因此在混养塘中将匙吻鲟作为配养鱼类时,需要考虑池塘中的浮游动物饵料密度是否足够支持匙吻鲟的增长。3.3匙吻鲟池塘混养滤食性鱼类的放养可控制鱼塘微囊藻水华,进而改善水质[17],但本试验在接近池塘饱和负荷、且放养密度极高的情况下,匙吻鲟、鳙鱼和鲢鱼等滤食性鱼类的放养对池塘水质的改善作用相对较微弱,改变不了池塘总体水质恶化的趋势。因此今后有必要在池塘放养密度较低的水平下,投放适量的匙吻鲟,进一步开展匙吻鲟对池塘水质影响的研究。一般精养塘主要投喂外源性食物。虽然池塘养殖情况不一样,但池塘系统对氮磷利用率一般都不高[11,18]。本试验匙吻鲟混养塘和鳙鱼对照塘的氮磷利用率也不高,其原因基本相似[13]。本次试验5个混养塘的饲料系数均较大,原因在于草鱼B和鲢鱼成活率均较低。但相比对照塘,本试验发现较低的匙吻鲟放养密度可有效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提高池塘的氮磷利用率,而随着放养密度增加,容易导致池塘中浮游动物饵料密度不足,使匙吻鲟的增长受阻甚至停止,匙吻鲟的氮磷吸收利用作用降低。因此相比鳙鱼对照塘,从氮磷利用率和总饲料系数来看,在中小型池塘中投放匙吻鲟的密度以270尾/hm2左右较为合理。因此,我们看好混养塘中搭配放养匙吻鲟的前景,支持张胜宇等[4]的关于在养殖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匙吻鲟,搭配放养量为225~300尾/hm2的观点。参考文献:[1] 王武. 鱼类增养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2] 陈宇顺. 涨渡湖湿地池塘鱼类养殖模式优化与外源性氮-磷污染控制的研究[D]. 武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3] 熊邦喜,梅新海,戴泽贵. 匙吻鲟引进中国20年概述[J]. 淡水渔业,2008,38(5):70-73.[4] 张胜宇,何群益,张晓刚. 鲟鱼无公害养殖重点、难点与实例[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36-177.[5] 祝少华. 鲟鱼养殖技术之一: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匙吻鲟技术[J]. 中国水产,2007(12):41-43.[6] 李修峰,杨汉运,黄道明,等. 池塘主养匙吻鲟商品鱼技术[J]. 水利渔业,2004, 24(6): 32-33.[7] BURKE J S, BAYNE D R. Impact of paddlefish on 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of catfish ponds[J]. The Progressive Fish-Culturist,1986, 48(3): 177-183.[8] SCHRANK S J, GUY C S, FAIRCHILD J F.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age-0 bighead carp and paddlefish[J].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2003,132(6): 1222-1228.[9] 刘建康,何碧梧.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185-256, 343-380.[10] 魏复盛.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11] 高攀,蒋明,赵宇江,等.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4(1): 71-77.[12] 陈少莲,刘肖芳.鲢鳙在东湖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中的作用[J]. 水生生物学报,1991,15(1): 8-26.[13] 李谷. 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研究[D]. 武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14] LARKIN P A.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population control in freshwater fish[J].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1956, 13: 327-342.[15] 邹清,吴生桂. 不同生长阶段鲢鳙体内氮、磷含量比较及分析[J]. 水利渔业,2002,22(6):33-34.[16] 董宏伟,韩志忠,康志平,等. 匙吻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淡水渔业,2007,37(4):49-51.[17] 刘建康,谢平. 用鲢鳙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围隔试验和湖泊实践[J]. 生态科学,2003,22(3):193-198.[18] 周劲风,温琰茂. 珠江三角洲基塘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5):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