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在初中物理概念课上,教师需要通过设定合理的流程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前准备首先,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并确保自己对所授知识掌握透彻。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教案和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安排。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素材和练习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案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板书讲解、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讨论研究等,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具体步骤如下:1.开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或提及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板书讲解:在讲解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板书讲解的方式,清晰直观地呈现相关概念和公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
4.多媒体展示:在讲解某些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PPT等方式,展示相关实验、动画和影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实验演示:在讲解某些实验原理和方法时,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从中感知和理解知识。
6.讨论研究:在讲解某些具有争议和探究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进行课程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反思:1.回顾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挖掘出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总结思考: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欠缺,总结思考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呢?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对概念教学应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实现有效引入物理概念;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导入物理概念;巧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效揭示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有效突出概念,从而达到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生活实例有效引入概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使同学们明白概念的作用,以及来龙去脉,那么概念的引入应该趣味性、直观性的运用生活实例,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学情采取生活实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让同学们探索新概念,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以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使学生有效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探索压强概念教学时,为了有效引导同学们学会压强有关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
笔者首先让同学们取出身边学具,用手往木板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木板里,用锋利的刀削铅笔省力,而用钝刀削铅笔十分费力;随即笔者又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海滨沙滩或在电视中看过吗,人们走在海滨沙滩上会留下一窜脚印;牛马行走在沙漠中蹄子就会深陷在砂中,而骆驼又阔又扁的掌蹄,行走在沙漠中蹄子不会被陷进砂里。
等等,此时,笔者又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很快得出是压力的作用,并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也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笔者指导下,同学们很容易归纳出压强的概念。
二、巧用演示实验有效揭示概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概念的形成是由物理现象、实验和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抽象的得出。
因此,在揭示概念时,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事例,让同学们充分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仔细探究分析,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使他们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三、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 智力的重要途径
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 学生形成、理解、掌握概念的过程是 怎样一个过程呢?如下: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材料。 通过思维,运用物理学方法将新知与 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同化,顺应、适应来理解 新知识,用数学知识将其表示 出来。这才形成概念。 (完成第一次飞跃——内化。) 再将概念运用到有关定律中去, 才达到理解概念。 再用概念去解释现象、回答问 题,才能掌握概念 (完成第二次飞跃——外化)
五、学会运用概念。
六、注意物理概念的初、高中的不立概念的事实依 据和研究方法
1、明确建立概念的依据来自三方面
(1)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2)教师列举众所周知的事实
(3)教师组织进行的演示实验
形成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2、研究方法
依据概念的不同,建立与引入的方法 也不同,基本上可分二种
(1)基本物理量:不用其它物理量来定 义的量。 如:长度、时间、质量、电流、 热力学温标等。 (2)导出物理量:以基本物理量为基础 的物理量。 如:速度、加速度、角动量等。
总之,物理概念中大多数是有定量性质。
因此,物理量与公式对应,计算结果与 测量结果一致。
§6.3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是指物理学中最基础的、最 核心的概念。 由于教学的层次不同,在物理教学 中,总要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一些基 本概念作为教学的重点——重点物理概 念。 对重点物理概念要求: 学生要“掌握”
重点 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理解物理概念内涵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
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在此我对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剖析。
1.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1.1 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
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
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等等。
在这里把文章做够了,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初入门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物与物在本质上区别还有没有别的方面属性?为以后比热等概念的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
1.2 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
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2.1 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2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定律和原理的推导和证明。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有所了解。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四、定律和原理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物理认识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原则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原则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所以,能否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著名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说过:“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然而,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源于对基本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针对此种现象,许多一线教师提出了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非常多,也非常具有针对性,但本人认为,要想在众多的物理概念教法中选择出适合每一堂课的做法,还要遵循以下几个物理概念教学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初步掌握物理概念后,还要通过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来完善对概念认识的深度。
二、多样化原则物理概念的教学不仅仅只使用一种或两种教法,可能本身会包含好几种教法,我们在让学生体会生活实践的同时又可以用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应用抽象、归纳等多种方法全面、客观的理解某一概念教学,以期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必哗众取宠,把一个简单、明白的概念复杂化。
物理概念教学应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
初中物理概念讲解与示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讲解与示范第一篇范文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根据力的性质和效果,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4.浮力: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5.电磁力: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二、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其中,( p ) 表示压强,(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 ) 表示力的作用面积。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是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热能: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能量。
4.电能:电荷由于电场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动力源,依靠人力或重力来工作的机械。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2.滑轮:一个圆形或U形的构件,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用来省力地提升重物。
五、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船舶:利用浮力来承载货物和乘客。
2.潜艇: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和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3.救生圈:增大物体表面的空气垫,增大浮力,保证人体安全。
通过以上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可视化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可视化教学手段一、引言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前提。
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物理概念往往显得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可视化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可视化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作用1.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可视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时,可以通过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等工具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视化教学手段通常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实验演示等形式展示这些现象的发生过程和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可视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法1.实验演示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可视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拉拽等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论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分子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3.模型教学法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可视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可以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简化为直观、形象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电学中的电路图时,可以通过建立电路模型,将实际的电路简化为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结构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创设情境 获得感知
情境应能凸显事物关于本学科的 “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② 思维加工 形成定义
围绕着概括“共同属性”、抽象 “本质特征”进行思维加工。
③ 基础练习 熟悉概念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 练习,其层次争取有递进性。
④ 联系实际 用于实践
实践情境吻合概念内容。注重体 验。避免过度开放和综合。
物理量
速度、力、功、功率、动能、势能、压强、温度、热量 、比热容、电流、电压、电阻、物距、焦距、像距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热运动、电磁波、链式反应
物理模型 物理现象 物理性质
质点、焦点
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光的反射、折射、电 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弹性、惯性、磁性
研究工具
电场线、磁感线、光线、法线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1) 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2) 对三个课例的分析
① 压强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F E L
S
L
② 三个课例是否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例2(沙滩脚印)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例3(压破纸巾)没有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3. 关于基础练习的课例分析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练习,其层次争取有递
进性,不要急于拔高和拓展。
(1)《压强》基础练习的设计 (2)《功率》练习一:1W有多大?
1W有多大
优点
●题目取材好。是重要、基本的问题,建立概念后的初步 练习,就应该设计这种问题。
●概念清晰。通过力、距离、时间的具体情境,对功率的 概念做了具体的解读。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3. 关于基础练习的课例分析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练习,其层次争取有递 进性,不要急于拔高和拓展。
(1)《压强》基础练习的设计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要求基本,思维递进,学生自我纠错提高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压强练习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1) 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课例1:手托砝码判断哪个重 ●课例2:沙滩上的男女脚印 ●课例3:纸盒上蒙的纸巾被砝码压破
手托砝码 沙滩脚印 压破纸巾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1) 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2) 对三个课例的分析
① 压强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F E L
S
L
压强大小所产生的效果是材料压缩形变的大小,压 强大则压缩形变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就 被破坏了。因此,在建立固体压强概念时,应该让学生 观察或感受物块在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形变的大小 或者是压力对物体的破坏程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3. 关于基础练习的课例分析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练习,其层次争取有递 进性,不要急于拔高和拓展。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人教社初中物理教科书2006年版所创设的情境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人教社初中物理教科书2012年版所创设的情境
初中物理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人教社初中物理教科书2012年版所创设的情境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2. 关于思维加工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对感知进行思维加工,主要用抽象、概括的方法。通过概 括找到事物“共同属性”;通过抽象抓住事物“本质特征”
●例2(沙滩脚印)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例3(压破纸巾)没有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例1(手托砝码)在引导下能体现压强的本质特征。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1) 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2) 对三个课例的分析 (3) 教科书有关创设情境的设计
优化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的思考
2015.10.20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通常过程和基本策略
1. 什么是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关于物理的共同属
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 物的抽象。
●“共同属性” ●“本质特征”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通常过程和基本策略
2. 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哪些物理概念?
(1) 对形成“压强”定义进行思维加工的课例分析 怎样使思维加工更加细致和有逻辑?
定义压强
(2) 对形成“升华”定义进行思维加工的课例分析 不要忽视从理论进行思维加工
定义升华
(3) 对引入“密度”概念进行思维加工的课例分析
是思考“有什么不同”还是“有什么相同”
?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密度引入
人教社初中物理教科书2012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通常过程和基本策略
3.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通常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获得感知
新课 概念 教学
●思维加工,形成定义 ●基础练习,熟悉概念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变通拓展,形成结构
提出问题,抽象概括 表征定义,了解内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通常过程和基本策略
纸巾是否被拉破取决于纸巾受的拉力,并非压强。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1) 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2) 对三个课例的分析
① 压强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② 三个课例是否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练习方式好。通过亲手操作体验1W的大小,增强学生
的实践意识。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3. 关于基础练习的课例分析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练习,其层次争取有递 进性,不要急于拔高和拓展。
(1)《压强》基础练习的设计 (2)《功率》练习一:1W有多大?
建议
●建立了力学中1W的大小概念后,可以联系灯泡上 “25W”的标记,认识到这是25小组同时在进行上述体验 的总功率,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实现课程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