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三个阶段

初中物理课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三个阶段
初中物理课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三个阶段

初中物理课中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的三个阶段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所以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这类知识的教学宜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一、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阶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呢?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

在学生的相异构想与新的物理知识相冲突时,怎样才能促成认知结构的顺应,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呢?关键是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所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主动放弃“前概念”的影响,急于了解新的知识。这样目的明确、积极主动的准备状态,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1)一般情况下,兔子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功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j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1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应该发挥其有效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有效教学成为众多教师都积极探索的目标。我认为,有效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的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缓解,改进教学过程。 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教学。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做成样品,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些物理规律的存在,例如“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连带着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这就是爱的迁移。当学生喜爱的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会由于对这位老师的喜爱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和蔼而严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亲近学生,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或凭肉眼不能看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二、准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 1. 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知道老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对此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 1) 明确目标 教师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交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制定计划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定时间和有具体教学内容的活动,所以在初中物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

物理课程标准 一、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复习,结合我校教学情况,将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整合细化为18个知识板块,按照课本教学需求具体学习如下: 第一章:机械运动(4.物体的运动) (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秒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1.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11.物态变化)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初中中学物理教法考试题含答案

1、中学物理实验其类型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课处实验。 2、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应。 3、物理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有预习的方法、上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练习的方法、总结的方法。 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有新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训练课、综合课。 4、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包括:1.班级学生情况分析2.总的教学目标要求3.教学进度安排4.实验教 学安排 5.学生成绩考核安排6.其它教学活动的安排。 5、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6、分析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7、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包含五种典型课型:a中学物理概念教学b中学物理规律教学c中学物理习题教 学d中学物理实验教学e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8、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 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9、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0、概述初中物理教学的五条原则。A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原则。B突出物理学科特 点。C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D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E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 实际的原则。 11、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形成品格等四个方面。 12、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一般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精心创设物理情景;(2)积极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3)重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13、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实验法、举例法。14、初中阶段物理课 程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15 并得出必要的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能力。 16、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①?教学的发展性;②科学性;③观察性;④逻辑性。 17、《物理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演示实验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A ?) A.加强探究性实验 B.加强测定性实验 C.加强验证性实验 D.取消演示实验 18、物理复习的形式有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 19、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哪些兴趣特点? 物理学习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物理学习兴趣 变得越来越广泛,物理学习兴趣越来越具有选择性,自觉性和稳定性。 20、物理复习的常用方法有对比复习法,提纲复习法、复现复习法、组题复习法、知识结构复习法,归 类复习法、实验复习法。 21、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启发性演示实验、巩固性演示实验、扩展性演示实验。 22、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分别是教师、学生、教材(或教学内容)。 23、中学物理规律主要包括定理、原理、定律、法则。 24、谈谈你对电化教学手段作用的认识。(1)模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 助于讲清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2)电化教育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快记忆牢固。(3)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表和实验操作能力。(4)利用电化教学媒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物理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 25、教材分析一般包括单元分析;课例分析;专题分析。 26、物理复习课的过程:系统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范例分析,学生练习;教师小结。 要因“人材”施教,有详有略,有的放矢,取得效益,避免“乏味”,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重在提高。 27、物理课堂运用讲授法有什么要求?(1)讲授的内容必须处理得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2)要创造学习物理必须观察的环境,即要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完整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 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对问题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学习物理很是苦恼,老师逼,家长压,大有喘不过气来之感,不得不承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是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去找找原因,在教学方式上多来点悬念,多提点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不少学生说起物理教学就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去学习。这样被动的学习是一种强迫的被迫行为,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对物理必然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从而讨厌物理课。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当然是提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效率高不说,还学得流畅轻

松,他们才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教师才能够更好的驾御物理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在过程上下功夫,注意演示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如我在教学“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学生得出了“摩擦过的相同电荷的物体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几个实验的演示和观察,我们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指导教师仍有“学生会了就行,做不做实验没关系”的思想,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参与此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工作较被动;部分学生受家庭或老师的影响,担心开放实验会占用理论课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时间,有应付实验现象.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一方面认识不到位的老师暂时不吸收进入开放实验室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展开,两个月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工作顺利展开最有效的催化剂.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

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 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创设物理环境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环节尽可能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A.观察法 B.联想法C.比较法D.推理法E.实验法 如学生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时,就用到:实验法—联想法—推理法 实验是发现规律的基础,先让他们作实验“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启发他们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教师实验后可提问:“如果不受力将怎么运动,可以展开联想。如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合理的推导。没有阻力运动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二)、进行思维加工,建立物理规律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规律主要运用了实验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以及假说等方法。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 实验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从一些特殊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找出它们共同点的过程。 (1)实验归纳法:物理学中运用归纳法的基础主要是实验,因为实验不但能够重复进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各个部分或物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而且运用实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中学,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总结物理规律应用最多的便是实验归纳法。运用实验归纳法时,常常借助于图像,即把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画点、连线,从分析图线中,总结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2)逻辑推理法:就是在已有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概念,运用数学知识推证而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就是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验关系,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推得的。 有一些定性描述的规律,限于实验条件,不易做演示实验,因此可采用定性演示结合理论推导的方法而得出。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点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的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水平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在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设愉悦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倡手法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好课不但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动有效学习的实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协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理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

上海市初级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本)学习要求

第一单元物质 本单元知识由太阳系、原子和密度等部分组成。在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物质的一些基本形态和关于宇宙的初步知识,其中密度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 密度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概念之一,且它与第五单元的压强、浮力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密度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1.知道太阳系。知道八大行星,知道地球及其卫星,感悟科学的宙观。 2.知道原子。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知道原子是很小的;认识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知道分子。知道分子动理论。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质量的概念。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同一物质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理解用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定义密度,根据公式ρ=m/V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计算;学会查密度表,记住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 知道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生实验: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调节天平横梁使其平衡;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3)设计“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 说明 (1)不要求计算混合物质的密度。 (2)在“用天平测质童”的实验中,重点是天平的操作使用,不要求多涉及天平的工作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总体情况 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共有134个知识点。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二、目标要求说明 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操作水平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会、学会。 1、了解水平 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水平 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3、理解水平 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具体知识点要求 1、了解水平知识点 1)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2)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 4)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5)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7)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8) 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9)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0)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11) & 12)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3)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14)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15)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6)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7)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教研室马久文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性,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明确构建意义,关注概念的主观性和抽象性,让学生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能协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基本内容方法过程 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作为基础的,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总而言之,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真可谓“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第一站,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概念?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提示了事物的物理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遵循的过程。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即物理理论。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要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效率的关键。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和特点 1、物理规律的类型 物理规律在教学中通常表述为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等。这些规律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定律和物理定理。其中,物理定律一般是指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所获得的结论。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折射定律等。物理定理一般是指从已知命题出发,用演绎推理等思维方法指导出来的结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实际教学中,有人又把物理规律分为3种类型,即实验规律、理想规律和理论规律。所谓实验规律,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物理学中绝大多数规律都属于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帕斯卡定律等。所谓理想规律是指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或者达不到所需的实验条件,但是具有足够多的实验事实的规律。它们是在对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所谓理论规律,是指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电流和电压分配定律等。 2、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般而言,物理规律有3个显著的特点: (1)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既然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人类在物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两种有效的途径发现物理规律。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规律实质上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物理规律的掌握就是在物理概念形成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字关系式或图像表述。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其中都涉及有关物理概念,同时决定了在物理运动过程中有关概念的必然联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涉及力、质量和加速度3个物理概念,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提示了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必然产生加速度a的规律。 (3)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近似性

初中物理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探究实验设置。 在整个光学部分,教者应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与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学生对于凸透镜的了解,凭其生活经验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而对其成像规律是知之甚少的。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前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效果分析: 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针对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什么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推理,物距大于2f成放大的像,小于2f成缩小的像,则2f处成等大的像,学生进行实验加以验证,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不都是事实归纳,还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分析、预测和验证。物体在一倍焦距处成什么像,让学生直接实验,在光屏及透镜一侧均找不到像,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作出光路图,说明物体放在焦点处不能成像的原因,是物体发出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正反两个方向都不会相交,即既无实像也无虚像,此位置不能成像。用凸透镜成像动画向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连续变化规律,形成深刻的印象。总结当物距连续变化,引起像和像距的变化规律,利用动画让学生观察出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的特殊意义。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较多,可用图表法、编故事法和编顺口溜发帮助学生记忆。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而在此基础上学会应用,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作为新授课安排一个课时,但在教学中要注重重难点突出,既注意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又要注意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 评测练习: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研究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2)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8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像。(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通过自己动手组装实验器材,依照老师给出的探究步骤完成实验,并且熟练运用,在完成新知识学习后的反馈练习中大家回答问题积极,掌握情况良好。 课后反思: 讲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后,针对整个教学过程我进行了仔细回顾,并结合各位老师给的点评,我有如下认识和体会: 本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

浅谈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过程

浅谈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过程 发表时间:2011-06-03T08:22:50.873Z 来源:《教育学》2010年11月(下半月B版)供稿作者:范保利[导读]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只有利于教师教职工,而不利于学生学,造成了教学的强制性范保利(山东省单县谢集乡谢集初级中学 274300)我们所指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的、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优化物理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用动态的观点,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如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去制定教学目标、编拟教学过程、选择 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 一、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只有利于教师教职工,而不利于学生学,造成了教学的强制性。学生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 三、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管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