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 图,完成19~20题。
20.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A )
A.低温少雨 B.炎热枯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谢谢大家!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 答复17~18题。
1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D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枯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 答复17~18题。
18.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 )
[典型例题]11.读以下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答复.
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选项是C〔 〕
A.a
B.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 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三圈环流的形成
③冷
②暖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 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130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  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130张PPT)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1-2题。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 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5题。
5.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 是( D )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判断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C 1.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31-33题。
低纬环流
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 30°上空集 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较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 60°附近
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 地球自转
单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风向偏转】
三圈 环流
三圈环流
2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示意图
高纬环流
10 6
极锋
中纬环流
5 90N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60N
大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平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亚欧大陆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太平洋 北美大 大西洋 陆 一 亚洲高压(又称 阿留申 高压 冰岛低 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 低压 压 压) 低压 亚速尔 七 亚洲低压(又称 夏威夷 带状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月 印度低压) 高压 高压
雅典 开罗 开普顿 珀斯 旧金山 洛杉矶
地 中 海 气 候
地处亚热带 (南北纬30 °-40°大 陆西岸)夏季受 副高控制,炎 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湿润。
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1、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 和水汽交换, 2、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 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3、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 要因素。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2、海陆分布影响大气环流(风带)---季风环流
①概念
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 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成因:
(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
亚洲季风
读图思考完成下表。 南亚 东亚
分布
成因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2、季风 环流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分布及特点
第三课时
•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 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四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七个气压带{ A 为赤道低压带C 为副热带高压带E 为副极地低压带G 为极地高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 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盛行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原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2.影响(1)北半球: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月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7月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口诀法记忆气压中心的影响“陆高切低,陆低切高”: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三、季风环流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2)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A.寒流的范围更广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D.沿岸上升流更盛【思维培养】知识储备材料信息①文字:时间、超强气旋的概念;②图像: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调运知识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我的解答】(1)A(2)C三步法突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一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高考地理优选讲义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优选讲义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①七个气压带⎩⎪⎨⎪⎧⎭⎪⎬⎪⎫A 为 赤道低气压 带C 为 副热带高气压 带E 为 副极地低气压 带G 为 极地高气压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②六个风带⎩⎪⎨⎪⎧⎭⎪⎬⎪⎫B 为 低纬信风 带D 为 中纬西风 带F 为 极地东风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③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偏北__,冬季__偏南__。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__太阳辐射__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例1]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D)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月份与季节正确的是(B)A.甲图表示3月份、春季B.乙图表示7月份、夏季C.甲图表示9月份、秋季D.乙图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第(1)题,甲图示意北半球的状况。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东风带:副极地低压---极地高气压
⑵各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例:
例3: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 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
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 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 片。回答l~2题。1.导致冰岛火 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
13.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及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2)请说出此季节N地的气候特征,其原 因是什么?
(3)判断M地的盛行风向,此季节,该地 气候特征是什么?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还是较慢? 南亚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副热带高压 低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北半球夏季(7月)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注意:记住高 低气压中心的 名称和位置 (经纬度)
冬季(1月),陆地温度比海洋高,陆地上形成高压(60°N附近),切断副极地低 气压带,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可能分属( )A.B两种气候类
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 D.五种气候类型4.图中五地所属气 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B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 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 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 向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 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专题1

高考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专题1

高考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专题1高考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专题12020.031,下面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2,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3,图表示某地气温(曲线所示)和降水(柱状所示),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2.气温曲线a部位气温最高的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大,天气晴朗少雨 B.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C.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受高原地形影响4,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A.向西北方向B.向东北方向C.向西南方向D.向东南方向5,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A.赤道低压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C.西伯利亚高压D.副极地低气压带6,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7,青藏高原基本上不受冬季风的影响,而夏季风却可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这是因为( )A.夏季风的势力强 B.冬季风的势力强C.夏季风的厚度比冬季风大 D.夏季风影响各地的时间比冬季风长8,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9,关于上海和开普敦两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雨热都同期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上海气温也较高C.上海降水较多的月份;开普敦降水也较多D.开普敦受高压控制的季节上海盛行偏南风10,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 冰岛 月 低压
大 西 洋
七 亚速尔 月 高压
冬 副蒙古极--西地伯利低亚高气压 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亚欧大陆

副亚热洲(带印度高)气低压压 带 冬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地 球的自转方向,数据表示纬度数。读图后完成5~6 题。
5.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6.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D 处风带风向的是( )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 印度半岛和我国
岛等地
西南等地区
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
熟或三熟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一年三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有利:雨热同期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 不利:旱涝灾害
热带沙 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例2: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 答: (1)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A.甲为夏威夷高压 B.乙为印度低压 C.丙为亚洲高压 D.丁为阿留申低压
例2: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 答: (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 于北纬30°附近时,则 A.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 气旋控制,雨水较多 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 不是惟一的原因。
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亚
南亚
赤道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一月
七月
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
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项目 强弱
分布 地区
读下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7~8题。
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8.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 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思考
1、副热带高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极地高压带成因是否相同?


夏威夷 高压
30°N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 (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各种气压中心成因及特征
冬、夏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 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 活动中心位置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 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 的地方是哪里?
主要原因
东亚
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 也是最典型的。
冬、夏季节的风向有什么变化呢?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冬季风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 的西北风,低温干燥,风 力强劲。
夏季风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东 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就全球而言:1月南移,7月北移
例1: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 乙地低,则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例1: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 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度附近
0度附近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气候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东北风
(2个)
压带之间
东南风
主要看风向: 从内陆吹来性 质干热,从海 洋吹来性质较
湿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气压中心 分布
成因
特征
存在季节
亚洲低压 高压 北太平洋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亚速尔高压 北大西洋
全年存在 夏季势力 强
亚洲高压 亚洲大陆 热力原因 冷高压 冬季
阿留申低压 北太平洋 动力原因 冷低压
冰岛低压 北大西洋
全年存在 冬季势力 强
二、季风环流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气 上 升 低气压
地面
30°N
60°N
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 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3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 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2个)
分布
南北纬90 度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副极地低压 带(2个)
南北纬60 度附近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压 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2、副极地低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赤道低压带的成因是否相同?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空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 下
气候比较干燥

高气压 地面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空 气候比较湿润
(2个)
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主要对 大陆西岸)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2个)
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3)考虑A、B、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