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容器无论把那边抬高水面始终水平,入射角、折射角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空气中的角比较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要换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多次实验。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叉鱼对准看到的下方,用光照亮水下的石块,对准看到的方向照,只要发生折射,像都比物体位置偏高。

如果没有大气层,看到太阳比现在晚,落日比现在早。

从旁边看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四条鱼。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远视眼镜4.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区别:用手摸、靠近物体看、正对太阳照。

如果透过水中的气泡看物体是缩小的像,因为以气泡中间分开,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猫眼是凹透镜。

5.测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透镜的焦距,红光焦距长(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弱),只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而不是一点,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

若果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f,也可能小于f,如果远离光屏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f;如一直变大,则大于f。

(如果用点光源,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的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小,则小于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大,则大于焦距。

6.凸透镜成像:(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u>v照相机的原理;(2)u=2 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u=v,可以测焦距,f=1/2u=1/2v(3)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v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专题 光的折射 透镜(考点)-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考点大串讲(苏科版2024)

专题 光的折射 透镜(考点)-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考点大串讲(苏科版2024)
这就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像物相互跟着跑。
01 知识清单
四、透镜的应用
1、眼睛的 晶状体 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
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常眼睛的调节:正常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凸透镜
凹透镜
01 知识清单
2.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球心 的直线叫作主光轴(简称光轴)。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
,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01 知识清单
3.透镜对光的作用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B.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01 知识清单
二、透镜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远视镜片 中间厚、边缘薄 ,这样的镜片是凸透镜。 (2)凹透镜:近视镜片 中间薄、边缘厚 ,这样的镜片是凹透镜。
(1)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交
于主光轴上一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作焦点F。凹透镜有两个焦点,关于 光心对称。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 光心 的距离叫作焦距,用 f 表示。凹透镜的焦距越
短,对光的发散作用越强。
01 知识清单
6.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焦点 。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复习讲义《光的折射 透镜3》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复习讲义《光的折射 透镜3》

初二物理复习讲义《光的折射透镜3》1.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规律(1)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3)u=f是正立和倒立的分界点;学科’网(4)u=f是像和物体同侧、异侧的分界点;(5)u>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6)u<f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实像和虚像:实像:光屏能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异侧.虚像:光屏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同侧.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缩小;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放大。

典型例题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答案:B易错点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难点,考生出错率较高,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研究第一步:弄清题中的数据的含义,看是物距、像距、焦距。

第二步:从题中信息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成像规律。

第三步: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或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并用字母具体表示出来。

第四步:将数据代入字母关系式中解不等式,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针对练习1 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A. 如图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A错误;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即物距继续增大,则像距应减小,像变得更小,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故B正确;C. 如图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且像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得:,解得:,所以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故C错误;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即凹透镜,此时光线会发散一些,像右移,所以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复习讲义《光的折射 透镜1》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复习讲义《光的折射 透镜1》

初二物理复习讲义《光的折射 透镜1》1. 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学.科/网(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5)、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请在括号中填入介质名称,并完成光路图(在线上标出箭头,并画出反射光和法线)。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过折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因为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并且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可以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都在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如图所示:易错点拨:在题目中同时存在反射和折射是,考生容易找错反射角和折射角,应注意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针对练习1、人站在岸边看到池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些(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从 中射向 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浅 水 空气确的是( )A. 'AA 为界面,其上方为空气B. 'AA 为界面,其下方为空气C. 'BB 为界面,其右方为空气D. 'BB 为界面,其左方为空气2.C 解析: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在另一种介质中,所以'BB 为界面,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是从空气射入玻璃,界面右方是空气。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 复习总结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  复习总结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F
F’




3、延长过焦点要平行: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 凹
经过凹透镜折射后要与主光轴平行





F
F’




4.3凸透镜的成 像规律
1、组装仪器的要求
2、基本结构概念
• 蜡烛的烛焰、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的光心位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上(位于同一高度)
• 结构
物距(u)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倍焦距(2F)到光心距离为两倍焦距的点
4.2透镜
1、分辨凸透镜凹透镜的方法
• ①.凸透镜:中厚边薄;看近处物体变大;对光具有会聚的作用。 • ②.凹透镜:中薄边厚;看近处的东西变小;对光具有发散的作用。 • ③.扩大:由光线判断凹凸透镜,光线经过透镜后远离主光轴为凹
透镜。光线经过透镜后靠近主光轴为凸透镜。
• 2、基本结构
3、测量凸透镜焦距 的方法要求
向水槽中加水的过程中,水中的S点向左移动 水面上同时会产生反射光线,水面升高,反射点向上移动
折射光线
S
5、光的折射规律 • ①、三线共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②、两线分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 ③、空气角大:在空气中的角大。 • ④、垂直不变:当光垂直于交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产生改变。 • ⑤、光路可逆。
6、眼睛的结构
7、眼睛的调节方式——晶状体的薄厚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 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其 折光能力减弱,成的像恰好 落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 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其 折光能力增强,使成的像恰 好落在视网膜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复习一、知识梳理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_______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光垂直射到界面上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3.透镜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凸透镜的_______厚,_______薄;凹透镜的_______厚,_______薄.4.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近视眼的镜片是_______镜,远视眼的镜片是_______镜.5.凸透镜成像规律.(1)填写下表:(2)一倍焦距分_______,二倍焦距分_______,成实像时,物近像_______,像变_______;成虚像时,物近像_______,像变_______.6.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眼睛的晶状体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_______镜,视网膜就是_______.人眼可以通过睫状肌的松紧自动调节“凸透镜”的_______.二、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0°,则折射角为( )A.0°B.30°C.45°D.60°3.下列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4.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a B.b、d C.c D.a、b、c、d5.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不妥当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6.如图,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7.如图,一条光线垂直射到一个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砖上,在玻璃砖的平面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请画出这条光线进入玻璃砖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射回空气中的光路图.8.如图,画出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9.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2)如图,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5. 眼睛的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 掌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辨别各种透镜。

3.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解释一些视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透镜、光具座、刻度尺、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定律。

3. 介绍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导学生观察和辨别各种透镜。

4. 讲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利用幻灯机和实物投影仪,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5. 讲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凹透镜成像的实验,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6. 眼睛的视物原理:讲解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的形成过程。

7.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眼睛的视物原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第15题。

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一、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当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中(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

(总结: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其它中角小、空气中光线离法线远,其它中光线离法线近、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3、现象: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
4、举例:☆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最好能够自己画图解释)
二、透镜
1、几个名词:
①光心(O):透镜的中心
②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

:
③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光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成发散光线,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虚焦点
④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
(1)概念: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2)对光线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题依据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③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
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后方向不变

3、凹透镜
(1)概念:中央簿边缘厚的透镜
(2)对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题依据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②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 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折射后方向不变 ~
线通过焦点
4、辨别两种透镜的方法(一摸二看三照)
①摸:摸外形,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的透镜是凹透镜 ②看:看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③照:通过透镜看近处的物体,成放大像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的是凹透镜 ;
5、透镜的奥秘
(1)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2)透镜可以看做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

由于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底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本章重点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凸透镜成像规律---务必记住
]
}
3、一倍焦距处(焦
点)成正立像和倒立像、实像和虚像的物距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物距分界点。

4、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
物距像距=物的大小
像的大小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成实像时:
可归纳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成虚像时: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2、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
3、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4、视力的缺陷及矫正
(1)视力缺陷:近视和远视,视力缺陷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引起的。

(2)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五、望远镜和显微镜 1、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 2、望远镜:
(1)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焦距短,物镜焦距长。

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焦点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

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
视力缺陷 近视 ~
远视
症状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
$
晶状体变厚,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晶状体变薄,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

近视成像示意图
矫正
矫正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
作用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当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镜(老花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当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矫正示意图
)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 物距减小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
放大镜。

(2)伽利略望远镜(家用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焦距长;目镜是凹透镜,焦距短。

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物体正立的像。

(3)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处,增大了视角,所以我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焦距长,物镜焦距短;微小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来自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