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1

合集下载

2023年辽宁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2023年辽宁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2023年辽宁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B.英国占领香港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C.林则徐虎门销烟D.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2.清朝恭亲王奕䜣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曾国藩说,购买和仿制外洋器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这说明,“自强”的内涵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近代科技D.实现民族独立3.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

其开始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5.下列组合能准确反映漫画内容的搭配是()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2021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搭配错误的是()A.创建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阐述“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7.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语句是哪位思想家的政见()A.曾国藩B.康有为C.孙中山D.梁启超8.运用年代尺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

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处于新石器时代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如图所示文物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A. 冶铁技术的成熟B.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耕地面积的扩大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到汉武帝时人口达到3600万。

其中,黄河中下游人口六十年增长了约25倍。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 休养生息政策B. “推恩令”的实施C. 盐铁专卖政策D. 北击匈奴的胜利4.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评述的是()A. 北方民族交融B. 江南地区开发C. 经济重心南移D. 工商业市镇发展5. 有人说:隋朝,好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科举制的创立B. 大运河的修建C. 隋炀帝励精图治D. 隋朝统一南北6. 《旧唐书:舆服志》:“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士庶之家,又相效仿,帏帽之制,绝不行用。

”据此可知,唐朝()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 汉族生活完全胡化D. 封建经济高度繁荣7. 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A. 中外文化交流B. 经济重心南移C. 疆域面积扩大D. 君主专制强化8.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夏商时期的古蜀文明遗址,遗址出土了与同时期中原夏文化特征相似的铜牌饰等器物,同时还出土了玉锥形器、玉琮等带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特点的玉器,以及独具古蜀特色的金杖、青铜树和青铜人像等珍贵文物。

由此可知()A. 三星堆是夏商文化的中心B. 良渚文化延续了三星堆文明C.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建立D.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2. 秦始皇实行的这一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材料中的制度是()A. 丞相制B. 郡县制C. 三公九卿制D. 焚书坑儒3. 以下可能出现在秦统一之后的情况是()①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半两钱②全国通用的字体是小篆③全国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④文化领域出现了“焚书坑儒”的现象。

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4. 如图反映了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的情况。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①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由北向南②迁徙后多分布于长江、淮河流域③北方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的开发④北方人口迁徙阻碍了民族的交流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5. 如图《同光十三绝》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3位著名戏剧演员的戏画像。

这一剧种()A. 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B. 著名的代表作是《牡丹亭》C. 博采多种地方戏优点D. 是元朝产生的综合性艺术6. 1900年7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

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

这反映()A. 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B.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D. 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7. 如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A. 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B. 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 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 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8.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此次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5.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7.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2023年山东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山东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山东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与鲜卑贵族和睦相处C.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加强对长江流域的统治2.(2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战国时期知识结构图。

空白处应填入()A.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3.(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这句诗主要评价秦始皇历史功绩中的()A.统一全国B.首创皇帝制度C.北击匈奴D.开发南疆4.(2分)某中学史学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南方实力相比于北方处于优势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2分)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如图)”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背着货物的粟特人陶俑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6.(2分)下列所述,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驻藏大臣的设立②宣政院的设立③西藏和平解放④金瓶掣签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7.(2分)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地区行政机构演变示意图。

这一地区是()A.新疆B.云南C.西藏D.蒙古8.(2分)《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

”这场“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2分)如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A.近代开端B.走向共和C.军阀割据D.国家统一10.(2分)1924年5月,孙中山在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2023年四川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四川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四川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48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每小题2分,共48分)1.(2分)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李萌同学对北京人的特征进行了梳理,但有一项不符合史实,它是()A.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B.能够直立行走C.使用打制石器D.用火烧烤食物2.(2分)《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灵渠的开通B.铁农具的使用C.长城的修筑D.都江堰的建造3.(2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曾经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A.他推动改革,促进民族融合B.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C.他推动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4.(2分)下图反映情况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造成人们生活贫困B.促进南方经济发展C.造成民族矛盾剧增D.促成三国鼎立形成5.(2分)“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

把三千八百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

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

”材料所述的历史人物是()A.文成公主B.武则天C.金城公主D.李清照6.(2分)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守内虚外7.(2分)“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择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8.(2分)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注意:以下是一篇帮助你准备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的文章,根
据你的要求,我使用了试题格式来书写。

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试题一:现代史
一、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伦敦空袭
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 珍珠港事件
D. 德国入侵波兰
2. 以下哪个国家是二战盟军的一员?
A. 德国
B. 意大利
C. 英国
D. 日本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是:
A. 1945年
B. 1939年
C. 1941年
D. 1943年
4.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以下哪个事件?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5. 解放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解放南京
B. 解放北京
C. 解放西安
D. 解放大连
二、简答题
1. 简述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 请解释二战期间意大利的加入。

3. 试述二战期间中国的抗战策略。

4. 请阐述解放战争的重大意义及影响。

5. 以“大反攻战争”为关键词,谈谈中国在二战期间的胜利。

三、论述题
请以“二战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为题,结合二战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二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改变。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组织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注意:以上试题仅供模拟考试使用,不代表历史事实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请参考教材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

2023年云南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云南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云南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我国北方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懂得了人工取火和钻孔技术,他们是()。

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2.(2分)下列示意的现象开始于()A.夏B.商朝C.周朝D.秦朝3.(2分)秦朝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吏之职应是()A.御史大夫B.丞相C.郡守D.太尉4.(2分)北魏前期的云冈右窟佛像唇厚鼻隆,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C.对外交流8渐频繁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5.(2分)根据如图中的信息,作为史料,该图可以用于研究()A.西周的封邦建国B.秦代的郡县设置C.唐代的边疆治理D.元朝的行省划分6.(2分)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A.满族B.藏族C.壮族D.回族7.(2分)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A.新疆B.云南C.台湾D.西藏8.(2分)中英《南京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D.开放通商口岸9.(2分)“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A.二次革命B.黄花岗起义C.北伐战争D.护国战争10.(2分)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为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 号: ----------------------------------------------------装--------------------------------订---------------------------------------线--------------------------------- 杨河中学2014年中考政史模拟试题(一) 历 史 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规定新中国国旗国歌始于以下哪个法律文件 (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但继续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主要原因是 A .它旋律优美激昂 B .它由著名的作曲家聂耳创作 C .它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 D .它为人民大众所熟悉 3.小强请伯父谈谈对“文革”的评价,伯父旗帜鲜明的告诉他: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革”。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 A.“文革”时期国家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C.“文革”是对教育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使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拉大了 D .以上说法都有理 4.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 .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 .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6.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
①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与英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二、材料题(18分)
材料一: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评价这一事件:“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万五千人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尼克松1971年的演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提到的是什么战争?(2分)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
2、你认为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6分)
3、从材料二中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
4、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作出外交转变的原因?(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