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那些年我们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20个常用的教育心理学效应

2 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1—1 0]1、破窗理论政治学家威尔逊与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得维修,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得纵容去打烂更多得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 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得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得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 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得借鉴意义、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得行为习惯, 就给她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得标签, 那么人们就会带上有色眼镜瞧她,只要她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因为既然就是破得东西,让她再破一些也无妨, 所谓“墙倒众人推” , 说得也就是这个意思、2、蝴蝶效应什么就是蝴蝶效应? 1 9 7 9年1 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得美国科学促进会得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 有可能会在美国得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她得演讲与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得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 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得想象力与迷人得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得科学内涵与内在得哲学魅力、从科学得角度来瞧,“蝴蝶效应" 反映了混沌运动得一个重要特征:系统得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得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得传统观点认为:系统得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就是不敏感得,即初始条件得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得差别也就是很微小得。
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得十分微小得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得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得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得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招备考-解析心理学效应

教招备考-解析心理学效应心理学效应非常有趣,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是我们教师类考试的考点之一。
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梳理并解析一些咱们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一、理论解析(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尤为重要。
我们在面试时会精心打扮自己,以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这就符合首因效应的原理。
(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在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表现明显。
比如某人最近瘦了变美了,以前胖的印象就淡了,这就是近因效应。
(三)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成见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把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
换句话说,我们会从一个人的一方面去推测他其他方面的特征。
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一胖毁所有情人眼里出西施都是光环效应。
(四)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夺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一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的一种认识倾向。
比如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他自己为人善良,他就认为世界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善良,认为天下没有贼,这就是一种投射效应。
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邻盗斧都是投射效应的例子。
(五)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是指我们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比如东北人都能喝酒,警察都是果敢的,医生都爱干净。
刻板效应强调我们会机械的把对象归于某一类。
(六)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具体指是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有两类,一类是自我应验效应,另一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
自我应验效应指的是由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的,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
比如对一个资质平平的学生,老师却认为他会发展的很优秀,然后对学生给予了期待,这个学生最后真的发展的很优秀,这符合了自我应验效应。
维持性期望效应指的是老师认为学生会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
教招常见心理学效应汇总

教招常见心理学效应汇总心理学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在我们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也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把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汇总一下。
(一)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二)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三)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四)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五)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六)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七)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八)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九)巴纳姆效应(星座效应)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你能分清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吗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你能分清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吗社会刻板效应VS晕轮效应VS首因效应VS近因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简言之就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
比如:青年人总是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总是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演员总是脸庞秀丽,身材妙曼。
事实上这些都是对于一类人的片面认识,这种看法一旦形成较难改变,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从而阻碍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
再比如:教学中老师觉得但凡数学好的学生物理、化学也一定好,所以班上有位同学数学好,她就会觉得这位同学的化学也好。
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也称为光环效应。
换句话说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的特征上,从局部信息虚构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晕轮效应对人的认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遮掩性和弥散性两个方面。
比如: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讲的就是晕轮效应。
再比如:老师在教学中认为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好,那他的物理及化学也会学得好。
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总是注意开始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眼神、姿态、服饰、动作等,而对后来接触的细节较少关注,首因效应一旦形成不易改变,要改变则需要通过更深入的交往实践。
比如:新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上课,大家都被她生动的讲解所吸引了,觉得这位老师以后的课也一定会讲的很好,这就是利用了首因效应;但如果说大家觉得新老师的课讲的不错,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优秀,学识渊博,家庭和谐美满,这就是晕轮效应了,体现的是由讲课这一个特征推及到其他方面特征的判断。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2020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印象形成效应

2020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印象形成效应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暂未出公告,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印象形成效应,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工作。
首先来看一下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指的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特性,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有以下几种:1.社会刻板印象指的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比如俗语说道:男生胆大,女生心细。
所以,你是男生,你的胆子就大,你是女生,你的心就细。
再比如: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本科女生是小龙女,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
”这都体现出的是社会刻板印象。
2.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被称为光环效应或光圈效应。
比如:俗语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属于一种晕轮效应,再比如经常说到的词语“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也属于晕轮效应,这种效应的问题在于以偏概全。
3.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比如生活中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时候,如果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那我们就会总体对这个人产生一种较好的印象。
这体现出的就是一种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比如:你之前一直都非常喜欢一位男明星,可是最近曝光出来他有一些吸毒的丑闻,于是你就放弃了对他的喜欢。
这就体现出来了一种近因效应。
5.投射效应指的是因个体具有某种特征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2020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心理效应知多少 - 副本

2020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心理效应知多少那什么叫心理效应呢?心理效应是指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常考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的俗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第一印象,也就是在陌生人身上发生的比较多的一种效应。
其实首因效应也体现在先入为主上,这种先入为主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对方也最容易将你的“首因效应”存进他的大脑档案,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比如大家在参加一个面试,每一个人可能都会穿的西服革履,为得就是能给考官留个好印象基础上,让通过率更高一些。
但首因效应所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可靠,甚至出现很大差错。
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因此这种效应容易发生在熟悉的人身上。
但是这种效应也是通过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进行主观臆断,容易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三、门槛效应门槛效应(登门坎效应、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四、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
此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心理学5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

50个常见的心理现象1、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在群体中个体会因为群体他人的影响使得责任感变弱,面对责任或困难往往会退缩的现象。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基于对方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出发,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其他品质。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4、维特效应类似情绪流感”,常见的自杀模仿现象,指媒体对自杀新闻的大肆渲染对于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诱导性。
5、刻板效应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6、羊群效应指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7、损失厌恶效应即相比于获取,人们对失去带来的损失更加敏感8、酸葡萄效应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是没有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9、甜柠檬效应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会提高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10、巴纳姆效应也就星座效应,指个体有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的倾向. 11、投射效应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12、南风效应指人际交往中,温暖胜于严寒。
13、北风效应比喻以强硬的手段迫使别人听从自己的命令,结果往往事得其反。
14、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15、首因效应指之前获得信息比最近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如第一印象16宽大效应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17、霍桑效应当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18、结伴效应个人活动由于有他人参加导致效率变化,如和尚的故事19、马太效应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20出丑效应人们更倾向于喜欢聪明但有小缺点的人21、超限效应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指刺激过多。
22、贴标签效应当个体被贴上标签时,会自发作出自我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23、登门槛效应指个体接受一个小要求后,为了维持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24、鲍鱼效应通过个体介入刺激竞争的产生的现象.25黑羊效应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冷眼旁观的诡谲现象26、锐化效应指人们的价值如果在知觉对象前被激活,那么这种价值观就会对知觉有促进作用27、禁果效应指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去尝试28、左位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数字大小的判断会受到多位数中最左侧数位的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 7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中的7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蝴蝶效应: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
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
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
解:小小的烦躁--压抑和郁结--爆发大的爆发有时会是小的不快的长期积累和郁结所以不可忽略小的情绪让它郁结在心中同时大的爆发,也许并没有明确唯一的原因,而是小的事件的堆积、累积2. 齐加尼克效应: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
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
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
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
解:工作的紧张确实有点无解不过“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任务完成紧张就会解除”所以尽快完成任务就可以解除紧张了同时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不会紧张的于是紧张只存在于任务未完成而又没有做任务的间隙里同时增强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好了而且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这样可以维持张弛间的平衡有张有弛也很好总之解法大致为:全身心投入尽快解决提高心理承压能力任务分解[NextPage]3.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那些年我们常见的
心理学效应
(一)首因效应
又叫第一印象、优先效应、首次效应,通常发生陌生人之间的印象。
指的是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比如我们常说,在面试和相亲的时候,精心打扮就是为了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近因效应
它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一般来说,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近因效应更为明显,比如,日常生活中,你和你闺蜜关系特别好,但是由于最近一件事情,闺蜜伤害你了,就觉得你的闺蜜整个都不好了,就是典型的近因效应的现象。
(三)晕轮效应
又叫光环效应、成见效应。
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比如,我们常说“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俊遮百丑”以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电视上名人广告,就是晕轮效应的现象。
(四)投射效应
就是说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
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或是将自己内心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观点以及行为转移到别人或其他事物上,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减轻内心不安及罪恶感,维持自己心理平衡,获得暂时的表面安宁。
比如:“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
(五)社会刻板印象
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它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类于某一类,进而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
比如:认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英国人都比较绅士,法国人都比较浪漫,商人都是比较精明,就是社会刻板印象。
(六)霍桑效应
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比如:小明同学正在上作文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作文,这时候,小明同学偷偷的再看小人书,老师巡视过来,小明赶紧把小人书收拾起来,这就是霍桑效应,当观察者知道自己被观察之后,改变自己的行为。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
1.新课改中,制定一些教师和学生参加实验,这些教师和学生因得知自己参与实验,受到关注而提高活动积极性,有比平时更加努力和表现,这种效应是( )。
A.期望效应
B.霍桑效应
C.成就效应
D.多米诺效应
1.【答案】B。
解析: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2.有的老师觉得,学习好的学生哪儿都好,这是一种( )效应。
A.投射
B.晕轮
C.定势
D.刻板
2.【答案】B。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老师认为学习好,就是什么都好,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晕轮效应。
故此题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