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海底两万里整本书指导阅读-新版.pdf

合集下载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

《海底两万⾥》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第⼀章赏析批注《海底两万⾥》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第⼀章赏析批注《海底两万⾥》阅读指导 [作者名⽚]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1863年因长篇⼩说《⽓球上的五星期》⽽⼀举成名,代表作为“海洋三部曲”:《海底两万⾥》、《格兰特船长的⼉⼥》和《神秘岛》。

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家”和“现代科学幻想⼩说之⽗”。

《海底两万⾥》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康塞尔和鱼叉⼿尼德·兰⼀起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创作背景] 在世界近代史上,波兰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863年,波兰⼈民的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

波兰⼈民与沙皇政府的⽭盾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的⼀个导⽕索。

他在⼩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说刚创作的时候,凡尔纳和出版商就书中的主⼈公鹦鹉螺号艇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场争论,凡尔纳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

最后,尼摩被⼤致定位为⾃由者。

[选段⼀] 这林中尽是⾼⼤的乔⽊状植物,我们⼀⾛⼊它那阔⼤的拱形枝⼲下⾯时,⾸先进⼊我眼帘的是分布奇形怪状的枝叶——迄今为⽌,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分布情形。

林间地⾯,⼨草不见有⽣,灌⽊上丛⽣的枝杈⼀根也没有蔓出,既没有向下弯曲,也没有向着⽔平⽅向伸展。

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长⾼,直冲着洋⾯。

没有细丝,没有叶带,⽆论怎么薄,但都有如铁杆般挺直。

墨⾓藻和藤本植物,受使其⽣长的海⽔密度的影响和⽀配,都依据着垂直线⽽挺拔向上般⽣长。

⽽且,它们都纹丝不动,当我⽤⼿分开它们的时候,这些植物⽴即⼜会恢复到其原来的状态。

垂直线在这⾥⽀配着⼀切。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习惯了这种奇怪的布局,同时也习惯了包围着我们的,⽽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的那种⿊暗状况。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阅读指导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作者及作品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了解“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知识要点,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各种能力,提高阅读欣赏优秀美文水平,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奥秘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掌握真本领,等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重难点】阅读重点:运用“快速阅读”法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阅读难点:理解分析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

【阅读指导课时】2课时【阅读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多媒体展示图片,激趣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奥秘的兴趣,产生了解海底世界奥秘的渴望并付诸行动——阅读。

1、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鹦鹉螺号在地中海底穿行,我看到许多的遇难船只的残骸静卧在那里,惨不忍睹。

2、海底森林: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1、儒勒·凡尔纳(1828-1905)。

他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和冒险小说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为现实,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在神秘潜艇“鹦鹉螺号”上进行海底探险的故事。

2. 作品特点分析科学性:小说中的科技元素丰富,对海洋生物、潜水艇等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

想象性: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

人物性格:主人公尼摩船长具有独立、勇敢、智慧等品质,值得学习。

3. 阅读方法指导泛读: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品大纲。

精读: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风格。

批判性阅读:思考作品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

4.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其他凡尔纳的作品,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等。

参观海洋博物馆,了解海洋生物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情况。

4. 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儒勒·凡尔纳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件)

作品梗概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 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 第留斯号”,与阿龙纳斯等人在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在海底跑了两万 里,其间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和北 冰洋,领略了奇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几经历险,终于逃脱。来自目录领航海域名称
太平洋,瓦尼可罗群岛, 托雷斯海峡,印度洋, 红海,阿拉伯海底隧道, 希腊群岛,地中海, 维哥湾,南极,合恩角, 亚马孙河,墨西哥湾。
跳读指导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 接获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方法:注意力集中,用红笔圈画出海洋生 物的名字,快速看介绍。其他无关的文字快速 跳过。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方法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跳读提示,跳读第一部分 第16章,找一找书中写了哪些海洋生物,用 红笔圈画出海洋生物的名字,快速看介绍。
激趣导入
电影片段——林肯号遇上“海洋怪物”
本课目标
1.学习并训练“快速阅读”这一 基本的阅读技巧。 2.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按计 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 探究活动。
第二个专题:选择书中喜欢的人物,站 在他的视角身临其境写航海日记。
第三个专题:探究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 准备“我眼中的尼摩船长”主题辩论赛。
制定计划
阅读时间 阅读章节 主要内容 阅读感受 探究收获
读文分享
【章鱼袭击】
潜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突然围上一 群大章鱼。章鱼缠住螺旋桨,潜艇动弹不得。 “鹦鹉螺号”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 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血战。 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兰也遭遇危险, 在生死关头,尼摩艇长挺身而出救下了处于 死亡边沿的他。经过持续一刻钟的战斗,终 于打败了章鱼。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通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通案)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二、阅读体验
1.畅言读后感
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
推荐书目
【英】威尔斯( H·G·Wells,1866—1946):《时间机器》
【美】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接触》
(4)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点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
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象中的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他身材高大,前额开阔,鼻直口方,两手纤细,用手相学术语来说,极富“通感",也就是说与他高傲而富于情感的心灵相辅相成。可以说,这个人恐怕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为完美的一类人。尚有一个细微特征,他的两眼,隔得稍开了些,可将一方景色尽收眼底。这种功能——我后来得到了证实——使他的眼力比尼德兰高出1倍。当这位陌生人眼顶住一件东西的时候,他总是双眉紧蹙,宽大的眼皮微微闭拢,眼皮包裹着眼珠,因而缩小了视野。他注视着,多么犀利的目光!
他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18岁时,他遵父嘱,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偶遇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并结为好友,曾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自主的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再次细致阅读全书,重点勾画关键人物的描写词句。
良好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待改进
不能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能够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文章结构。
自我评价( )
目标3
任务三:制定计划,再享旅程
活动七:读书计划
时间
阅读内容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记航海日记8篇
制人物档案8个
析写作手法8个
第一周
上部
1—12章
温馨提示:想象你就是“鹦鹉螺号”上的一员,把你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用记日记的方式记载下来。方法提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最核心的情节,恰当展示心理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主备人:初一语文组
课题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日期
编号
课型
名著导读课
授课班级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摘录
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组内监督。
良好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80%整本书的阅读。
待改进
不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读书任务。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指导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指导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作品内容,经过节选文章的速读指引掌握迅速阅读的方法,培育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经过读目录、限时速读、跳读等惯例训练,掌握迅速阅读要领。

认识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及有关情节。

3.感觉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究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迅速阅读方法的指导。

2.难点:在限时迅速阅读中掌握作品要点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潜水艇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潜水艇里环游世界了!”这个人就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二、快速阅读之读目录过渡:那么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怎样才能用最快的时间认识作品中的重要信息呢?预设:序言(导读)、目录、结尾活动:读目录,画航线请大家在目录顶用波涛线标记出地名,看看他们经过些地方?圈画有关海疆,明确路线(第十八章,太平洋;第二部分,印度洋、红海、希腊群岛、维哥湾,和恩角到亚马逊河、墨西哥湾。

第二部分第七章,48小时穿越地中海,第二部分第十一章马尾藻海。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南极。

)由此,我们能够从目录中发现我们的主人公们搭乘“鹦鹉螺号”依据以上路线在海底航行了两万里,那么接下来,就请我们的同学一同来达成航行路线的绘制!过渡:在由太平洋至北冰洋的航行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选用此中的出色片段进行迅速阅读。

三、快速阅读之限时阅读训练活动一:概括快速阅读技巧1.三“不”:不指读,不作声,不回读经过眼球迅速转动去获守信息2.一“要点”:提取对于标题、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等要点信息3.一“修正”:依据已有信息推断内容和主题,再依据新获取的信息不停修正。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_1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_1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知识积累卡”,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

学生分析: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读过《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对科幻小说的了解也不是很多,需要老师对本书进行系统介绍。

因此,本节指导课侧重于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并且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指导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理解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难点:对书中人物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展示导入:展开科学幻想之翼,漫游海底神秘世界。

多媒体展示书籍封面,并对本版本的《海底两万里》做以系统介绍,对书籍儒勒·凡尔纳以及改编、插图绘制画家进行介绍。

使同学们对作家的写作特点有所了解,即严谨的科学性。

二、阅读鉴赏。

1、对书中情节做简单介绍:“这场冒险始于阿尤纳斯教授偶然成为了神奇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囚徒。

从此,他跟随“鹦鹉螺号”和尼莫船长展开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底世界之旅:壮观的海底鱼群、巨大的珍珠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与巨型章鱼的浴血恶战……”设置疑问吸引学生兴趣:“神秘的尼莫船长到底是个大开杀戒的暴君,还是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可怜人呢?尼莫船长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他的巨额财富是来自哪里?他又为什么要在这茫茫大洋上离群索居…… ”2、介绍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富有DK精美风格的照片和手绘插图。

展示部分书页截图。

三、走进科学,展开幻想。

设置讨论问题:学生们进行讨论,并畅所欲言。

问题一:你所知道的现在最先进的潜海工具是什么?最大的潜海深度是多少?讨论结束后,老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及数据,重点展示“蛟龙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问题二:让你任意幻想的话,海洋的深处会有什么?板书展示学生的想象;多媒体展示教师的想象,并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发散思维,放飞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设计稿【教材解读】1《海底两万里》简介《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他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告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2、《海底两万里》主要人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的主人,性格古怪,性情忧郁,知识渊博,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

阿龙纳斯教授:是一名生物学家。

博古通今,性情温和,心底善良,富有探究精神。

尼德.兰:他是随着阿龙纳斯教授去捕“巨鲸”的一位捕鲸手,他经验丰富,百发百中,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

康塞尔: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

他忠诚、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迷。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勾画、做阅读卡片),学会快速阅读。

3.通过交流阅读感受,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通过学生猜想阅读以及创作科幻作品的体验,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第一课时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板书:海底两万里1、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师:“潜水艇”相关知识交流。

3.学生交流(1)潜水艇是怎样完成上浮和下潜的?(2)潜水艇是依靠什么作为动力的?(3)最早发明潜水艇的人是谁?3、其实早在潜水艇发明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不仅是对他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历都完整的写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他的样子。

更不可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和那位伟大作家的描述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他就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者介绍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曾写过《海底两万里》等著名书籍。

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

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

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三)阅读欣赏,感受魅力1、简介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诺第留斯(“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2、片段欣赏,多角度赏析文章,感受作品的巨大魅力。

(1)故事情节的完美设计(2)自然环境的完美描写这时是早晨十点。

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

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3)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我还没来得及冲上去阻止他,加拿大人已经猛扑过去,抓住这个不幸的侍者,把他按倒,扼住他的喉咙。

侍者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掐得都不能透气了。

康塞尔正要从鱼叉手的双手中把这个上气不接下气的侍者拉过来,我也正要去尽我的力量帮着他的时候,忽然我听到下面用法语说的几句话,我呆在那里不动了:“您不要急,尼德·兰师傅;您,教授先生,请听我说!”阿龙纳斯教授——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尼摩船长——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

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

(4)科学与幻想的完美结合“海水的成份您是知道的。

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澳化镁,硫酸镁,硫酸和石炭酸。

由此您可以看出,氯化钠在海水中含有相当大的分量。

而我从海水中提出来的就是钠,我就是用这些钠制造我所需要的物质。

”“钠吗?”“是的,先生。

钠跟汞混合,成为一种合金,代替本身电池中所需要的锌。

汞是不会损失的,只有钠才要消耗,但海水本身供给我所需要的钠。

此外我还可以告诉您,钠电池应当是最强的,它的电动力比锌电池要强好几倍。

”3、总结:凡尔纳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在科学上也有着渊博的知识,文中所涉及到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反应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博识。

更引人入胜的是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准确的科学知识的铺垫下,一切想象都显得那么真实,加上优美词句的娓娓道来,让我们跟着文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这次刺激、惊险而又愉快的冒险之旅。

第二课时读中交流——海底里藏着的秘密【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引来了本学期第二次读书交流会。

这次交流的书还是《海底两万里》二、走近凡尔纳1.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

2.课件出示儒勒·凡尔纳的简介,指名读。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他一生共完成作品104部,代表作《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球旅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等,其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三、走入书中1.感知全书:指名说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吗?2.感知人物:(1)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2)人物评析: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指名学生交流,没有交流的同学小组交流,3.感知精彩篇章:以“精险场面震慑我”或“精彩世界感动我”为主题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把你的阅读感受通过读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4.知识竞答:最早的潜水艇是什么时候制造的?在海底多少米以下能躲避暴风雨?一个人最多能在水里呆多厂时间?章鱼有几个心脏?大西洋面积多少平方米?长多少海里?平均宽多少海里?培植珍珠必须把什么放入软体动物体内?5.交流这本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性;丰富的海底知识;绮丽的幻想;具备小说的特点。

四、与凡尔纳对话以“凡尔纳,我想对你说”为题谈一谈你心中的感触。

五、课堂总结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

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物理学潜水艇人物生物学海底世界情节化学环境第三课时读后交流【教学设计】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生:《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一)畅言读后感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学生畅言读后感。

(二)精彩片段赏析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三)幻想与现实的联系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由于作者勤奋好学,所以他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成为他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社会海底潜艇与深海漫步已不单单是幻想。

由此可见具有创造力且符合科学的幻想,始终引领预示着科技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