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碳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5.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1、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对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提前两周准备豆苗或玉米苗,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
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二)目标点击: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 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
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2、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
(1)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植树造林、种草,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叶绿体
光能
−−→−有机物+氧气 (储存着能量)
2.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

4.2 导入新课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示例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
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示例二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
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2.如图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 ( C)
A.二氧化碳,有光条件 B.二氧化碳,无光条件 C.氧气,有光条件 D.氧气,无光条件
3.(2015·长沙)土豆富含淀粉,将发展成我国的第四大主粮,形成淀粉 的原料是水和( B )
A.氧 B.二氧化碳 C.有机物 D.无机物 4.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 D ) 二氧化碳+水叶――光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您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4.3 出示目标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 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有__机__物__;二是能量转变:将光能转变成_化__学__能,并储存在它制造的_有__机__物__中。
9.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农业上应用时,要做到__合__理__密__植__,让植物的叶片
充分地接受_光__照___,提高__光__合____作用的效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素养课件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金鱼藻和鱼放到一起,对我们视觉也是一种享受,红色的鱼配上绿 色的金鱼藻,会觉得很漂亮。 (4)如果太阳光过强,金鱼会躲到水草下面避开阳光直射。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得 出: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全部来源于水。
种植过稀、过密和合理密植的比较:
(1)种植过稀:没有充分利用光照而造成浪费,产量低。 (2)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能提高产量。 (3)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挡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低。
植物自古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助于愉悦身心,改善人们的健 康状况,但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的植物,因为植物除进行光合作用 外,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即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如果室内植 物太多,就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特别是夜间,植物的光 合作用大都被抑制,而呼吸作用却十分旺盛,形成与人争氧的局面, 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夜晚进行呼 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减少碳排放量其实就是低碳生活,即注意节电、节油、节 气,从点滴做起。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温室效应主 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 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 称为温室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有(1)金鱼藻会产生大量氧气,放入鱼缸会给水中增加溶氧量,但是千万不 要放入过多金鱼藻,因为它夜间也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与鱼争夺 氧气,所以少量放入对鱼有好处。 (2)金鱼藻也是金鱼很好的饵料,金鱼会时常吃些金鱼藻,对金鱼自身颜 色有很大帮助。金鱼藻有利于保持水质,水不容易变坏。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 的碳—氧平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认识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
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实验现象的分析。
实验的设计。
教材分析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如何被利用的”问题的兴趣。
从细胞、器官不同水平阐述有机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3.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绿色植物的保护和环保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关爱,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3)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2)组织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知识运用:
(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绿色植物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5.培养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直接输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二、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对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
2.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PPT),相关教学视频:《植物呼吸的实质和意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演示实验材料准备:演示实验相关的仪器和材料,提前两周准备豆苗。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想一想,议一议”: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其实,植物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外,它和我们人一样,也要进行呼吸,即呼吸作用。
那么,呼吸作用在植物体上是怎么表现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板书)2.学生活动:复习之前学过的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等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新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温故知新,引起思考。
(二)讲授新课学习目标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演示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教师活动】1、演示讲解: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用两个暖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并往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现在请你观察两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2、演示:由学生代表配合,向学生展示。
3、提问:两种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4、进一步概括: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5、板书:有机物→能量【学生活动】1、倾听:倾听并了解演示实验的装置。
2、观察:观察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度数。
3、分析实验结果,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热能,而死的种子不能释放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生物 导学案
课题: 碳—氧平衡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备课日期: 20121224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掌握光合作用的含义(重点);
2、理解植物动物共存的原理(重点),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呼吸作用的含义以及应用(重点),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的作用。
学习时间: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我的农场我耕耘】
一、独学预习【15分钟】
预习生物书P121——P131:在书上打记重点内容,积极思考,回答文中思考与练习题,并翻阅
参考资料,要求静学和独学。
二、知识梳理【15分钟】
【 】1、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者动物呼吸都需要排出 ,消耗 ,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 ,消耗 。
也就是说,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力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式子来表示:
( )+( ) ( )+ ( )
农业生产中,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应该 。
【 】4、 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种子萌发的实验证明了有机物分解时需要 的参与,不仅产生了 ,还产生了 。
呼吸作用公式: ( )+( ) ( )+ ( ) 【 】5、呼吸作用的过程是细胞利用 ,将 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分解,释放 。
【 】6、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 ,向生物圈中排放 。
自然界的有机物分解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消耗了大量的 ,并排放出大量的 。
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又将 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 和 的相对平衡(简称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 同学已完成学习任务 检测 月 日】
三、聚焦展示【10分钟】
1、海尔蒙特的栽种柳树的实验:2.5千克的柳树增加到了80千克,除了浇的水、施的肥以外,柳树的重量增加来自于外界的 。
2、普里斯特利的金钟罩实验中,要想使实验顺利进行,除了密封的金钟罩内同时放入动物和植物之外,还必须在 下才能保证两者活着。
因为…… 。
3、我来理解“碳氧平衡”:
( )
( )
四、课堂小结【3分钟】
生活中有哪些维持碳氧平衡实用的例子?有什么意义?
如: 屋内养花可以保证室内氧气 如: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第二课时 展示课【我的精彩我做主】
一、复习抽测【6分钟】、二、讨论上板【8分钟】、三、分组展示【30分钟】
1、我能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含义)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 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 的需要。
2、我能探究:
P122普里斯特利实验中,分别从左到右标上A 、B 、C 、D 四号密封玻璃瓶,请回答:
(1)A 瓶和B 瓶内蜡烛熄灭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没有 。
(2)C 瓶和D 瓶内,蜡烛能燃烧和白鼠存活的原因是里面的植物通过 制造了 可供蜡烛和白鼠呼吸,而蜡烛和白鼠通过 产生了的 为植物提供了 (原料),所以能够共存,但必须在 下进行,一旦到了 处就不行。
(3)通过该实验我想到了在生活中的现象也是如此,举例说明:
如: 。
3、我能拓展:
(1) 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如果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放出了 。
如果我们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也变浑浊了,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平时我们要勤松土的只要原因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 ,保证 的正常进行。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出 (气体)并产生了水,而且还释放热量。
因此我想到了经过一个冬天的红薯比开始的时候重量要 (轻、重),因为经过一段时间后里面的 被 (气体)参与分解,消耗变成了 和 。
所以保存粮食的时候要抑制 作用的强度,降低温度和 浓度。
4、我能归纳:
绿色植物能维持碳氧平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很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保护 ,
并且大量 。
另一方面,要减少 的排放,提倡“ ”生活。
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做到:如 。
四、课堂小结【3分钟】
第三课时 反馈课【我的成果我采摘】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 A 、二氧化碳 B 、水 C 、高温 D 、光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 A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植物呼吸作用的进行是在 ( )A 白天 B 晚上 C 中午 D 全天
4、植物体的任何生活部位都进行: (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5、浇花过勤,有时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 )
A 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 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
C 水分过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6、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所结的西瓜大而甜,其原因是 ( ) A 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光合作用 B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多
C 有利于植物对水、肥的吸收
D 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
7、欲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 合理密植
B 白天提高室温,夜间降低室温
C 增加氧气浓度
D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8、储存水果要保持低温这主要是因为 ( )A 温度低,减少细菌污染 B 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 温度低减少,水分散失
9、北方农民在进入菜窖取物之前,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请问目的是( ) A 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B 测量地窖内氧气的浓度 C 地窖太黑,用油灯照明 10、目前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是因为大气中的 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要倡导 生活,积极低碳减排,请你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措施: (至少一条) 11、许多人喜欢在卧室摆放几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有人反对,说是白天可以,晚上就不行了,因为植物与人争氧气;有人支持,说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你认为谁说得对?
【 同学答对了 题(每题2分) 检测 月 日】
课后完成《学法大视野》个人加10分
光合作用
( )+ ( ) ( )+ ( )
呼吸作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