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一,他的剧作中常常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性格复杂,承载着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曹禺的剧作中常常出现被压抑、被剥削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雷雨》中,作者通过描写王利发妻子麦里悲惨的人生遭遇,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苦。

麦里一生都生活在男人的控制和压迫下,她被迫嫁给不爱的人,被迫做出违心的选择,最终走向了死亡。

在《家》中,曹禺通过描写姑娘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无助和困境。

姑娘被逼嫁给替身丈夫,她虽然知道真相,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形象使读者对女性的处境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思考。

曹禺的剧作中也出现了既有压抑又有反抗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日出》中,曹禺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勇敢反抗的女性形象。

蓝姐是一个被丈夫虐待、被迫成为妓女的女人,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学习和奋斗,最终摆脱了阶级的桎梏,走向了自由和解放。

在《原野》中,曹禺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勇敢的农村妇女形象。

玉麒麟在丈夫的死后,一手抚育孩子、一手经营农田,过着艰辛而充实的生活。

她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反抗精神,在激发读者勇敢面对命运的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的赞美和肯定。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也存在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比如在《玩偶之家》中,曹禺通过诺拉这一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困惑和精神挣扎。

诺拉一直被作为玩偶般对待,她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她在面临婚姻危机时,却选择了离家出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这一决定既是对家庭的背叛,也是对女性地位的反叛。

这一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与困惑,也提出了女性解放的重要议题。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个性鲜明,情感复杂,既有遭受压迫者,也有反抗者,还有心理矛盾的人物。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曹禺的戏剧作品《雷雨》中,蘩漪是一个富有否定意义的形象,她在
剧中展现了自信、独立和追求自由的个性,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不满。

蘩漪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她拥有独特的思想和追求,对于传统
家庭观念和封建礼教持有怀疑的态度。

她年轻美丽,聪慧机智,善于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剧中她同领事的对话中展现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她不
愿意为了结婚而牺牲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种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的特征
使得蘩漪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除此之外,蘩漪在剧中也展示了坚定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人格特征。

她以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困境。

她不愿意接
受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与领事的交流中,她公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宣布放弃婚事,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


漪展现了一个坚持自我的女性形象,不受传统道德和社会规则束缚,追求
自由和个性的真实表现。

此外,蘩漪也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怀疑。

她对现代社会的政治
和道德的虚伪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她在剧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了对
社会舆论和权力的质疑,她不愿意为了所谓的名利和社会地位而违背自己
的原则。

蘩漪以敢于发声的形象展现了对社会的质疑,对社会弊病的揭示,从而展示了一个有见识、有思想的现代女性形象。

综上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是一个独立、自信和有才华的
女性形象,她具备追求自由、抨击社会不公和对现实社会的怀疑的个性特征。

她以自己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行动使得自己在剧中成为一个引人注
目的女性角色。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 引言1.1 曹禺剧作对女性形象的重视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象呈现出曹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曹禺深刻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

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不仅注重形象的丰满和细腻,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中阐发出了女性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命运压力。

曹禺通过他的剧作,向读者展现了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命运轨迹,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和影响。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对女性的困境和挣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曹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使读者对女性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曹禺剧作中对女性形象的重视,体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深入剖析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到当代女性在追求平等与自由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特点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曹禺笔下的女性多为普通人物,多数是底层社会的妇女,如《雷雨》中的冯世宽、刘二、王姑娘等。

这些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往往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展现出坚强、勤劳、忍耐的品质,如《日出》中的田小梅、《原野》中的王妈等。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为受压迫的一方,受尽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苦难,如《花木兰》中的木兰、《焦雷》中的焦淑华等。

曹禺的女性形象还具有一定的反叛性格,她们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如《日出》中的田小梅、《原野》中的女农民等。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坚强、勇敢、正直,展现出了女性在面对压力和磨难时的顽强生存意志,同时也带有一丝悲情和苦涩的色彩。

在曹禺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深刻刻画,展现出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140010043 01班王娅羽摘要:曹禺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四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他在《雷雨》中塑造了蘩漪、侍萍、四凤三位女性,在《日出》、《北京人》、《原野》中又着重塑造了陈白露、愫芳、花金子三位女性。

本文将把这些女性分为传统女性和另类女性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曹禺戏剧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女性,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以使”形象,以侍萍、四凤、愫芳等为代表。

这类女性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人”与“母亲”两类女性整合为一体,去除了“佳人”身上的风月之感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爱与美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形象。

另一类女性是以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为代表的另类女性。

她们大多处于“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和洗礼。

她们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

一、传统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在做女儿时就被灌输一些三纲五常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在家里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在将来嫁个好人,然后为她们的丈夫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们任劳任怨的料理家务,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男人看来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生娃工具。

她们从一生下来就被规划好了将来的人生,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下她们只能按照别人安排的人生规划走,不敢越轨半步。

在男性眼中,她们贞洁、美丽、温柔、善良,为他人着想,默默承受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具有坚韧的忍耐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1.善良、软弱、苦难深重的母亲——侍萍。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丈夫,一部分属于儿女。

她的存在总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她总是蛰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边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和理解,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可以说是笃定黑色的艺术家之一,他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剧作为中国的现代戏剧备受人们的业一个品。

其中,他刻画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极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雷雨”中的孔雀,“日出” 中的小玉,“原野”中的碧霞等等,曹禺创造出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往往呈现出严格的社会地位压迫下的裹挟、逃脱甚至是反叛。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女性形象的苦难及逃脱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往往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和制约。

例如,“雷雨”中孔雀的一生都与被家庭、婚姻以及道德观念的限制不可分割。

她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心灵自由,并从婚姻和家庭中寻求解脱,但她的尝试却总是被阻挠和破坏。

这使得孔雀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坚定传统关系密切,她必须付出自己的生命去逃脱压抑和束缚。

此外,“日出”中的小玉也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她来自于社会边缘的某个地方,生活在一个贫穷家庭之中,因此在被引入一个更广阔的、陌生的世界之后,她一时无法适应,甚至被一些无良的人陷害。

在不断地磨砺中,“日出”描绘了小玉从生活中的泥泞和挣扎中走出,最终变成自强自立的人物的过程。

因此,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的形象往往是孤独、苦难和痛苦的。

她们被社会地位这种因素裹挟着,难以找到自己的真正自我。

不过,这些女性形象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心理和生命的逃脱,获得了解脱和自由。

二、女性形象的反叛和革新曹禺的女性形象也经常反叛社会的伦理和道德。

例如,“原野”中的碧霞,在自己的心中,她本来只是想一个人独自走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这被父亲看作是一种丢失面子的举动,加上管家强迫她干着各种家务,她便产生了一些反叛情绪。

在士大夫权威的压制下,她选择和缪勋一同离家出走,这种行为不仅对女性来说是叛逆的,而且也是一种反对封建家庭权威的行为,这使她成为了一位前卫的女性人物。

此外,“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红梅也是一个反叛的女性形象,她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时时刻刻地试图反抗。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商丘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刘婷婷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探析选题意义:“五四”时期,一些新时代的女性异军突起,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关注。

众多不拘格套的作家开始了为文学作品寻找新的人物形象。

曹禺就是这样一位独具个性的作家,他打破了传统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模式,成功塑造了“魔女”和“天使”两类女性形象。

曹禺注重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与剖析,使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曹禺对女性给予了深刻关注与赞美。

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曹禺的女性观。

曹禺在前后时期有着不同的女性观。

在前期,曹禺女性观的形成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从小命运多舛的曹禺形成了孤寂、沉默寡言的个性,对受苦受难的女性给予特别的关注。

再加上“五四”时期一批明显带有叛逆女性特点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所以,这时的曹禺追求的是生命的快感和自由,这种特点通过他塑造的“魔女”形象体现出来。

在后期,由于曹禺的家庭原因,还有抗战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时代风气、社会文化心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女性重新成为女性的主流。

曹禺对女性的审美批判心理发生了转变,“天使”的女性形象是其创作中心。

第二,女性形象分析。

(一)“魔女”形象。

这类人物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她们是作家早期剧作的主人公,沐浴着“五四”自由开放的时代余风,成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反叛意识。

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散发出原始的生命力和欲望,面对命运与苦难敢于主动出击,为追求幸福不惜去死,使短暂的生命发出彗星般的光芒,这是“魔女”形象的共同特征。

她们都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有点不那么安分守己,也不愿随人摆布,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于放任自己的自然本性去冲决传统观念的堤防,她们以强烈的反叛意识,撞击着当时黑暗的社会,撞击着各种陈规陋俗与旧的精神堡垒,喷射着生命力的火花和人文主义意识的光芒。

论曹禺早期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早期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出虽然她 们的思想性格 , 身份地位 , 生活环境 各不相 同, 但是有 着相似的悲惨经历和悲剧命运。 【 关键词 】曹禺; 早期戏剧作品 ; - - 性形 象 k 【 中图分类号 】 I0 【 2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0 62 1 )8 0 4 — 3 0 9 3 3 (0 2 0 — 0 5 0
她以赞美霜花来显示她的高洁对正常生活的渴望但当方达生认为她当时弄来的钱不名誉时她却认为卖淫弄来的钱是我牺牲了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她把自己可耻糜烂的生活说成是别人心甘情愿来维持以此为自己放荡的生活辩护
21 0 2年 O 8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a ieJ u n l
Au .01 g2 2
社 会的一道清泉。虽然她是一名妓女 , 背负着家庭 生活的
离 的美 好 梦 幻 , 种 梦 幻 最 终 破 灭 了 。 当这 种 人 性 的 觉 醒 这
和她雷雨般的性格结合在一起时 , 雷雨般 的悲剧 也就在性 格力量的爆发 中揭幕了。蘩漪雷雨般的性格集中表现在她 为了获得 自己的爱 情和幸福 ,不顾一 切去追求这种爱 , 并 在“ 最残酷 的爱” 最 不忍的恨 ” 和“ 的交织 中燃起 向封建礼 教 和制度反抗 的火焰 , 而她是不可能更 生的 , 然 最终只能
经 , 般说 来 , 一 也是妇女来念的 。” 由此 可见 , … 曹禺先生对
旧 中国的妇女充满 了同情和怜悯 ,他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
于这些妇女的身上 。 于是 , 在曹禺的笔下 , 我们看见 了一系列 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 , 的美丽与丑陋 、 良与凶恶 、 她们 善 反抗
制造 者, 同时也成为这场悲剧的受害者。
总 第 11 8 期 第0 8期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悲剧人物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悲剧人物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悲剧人物在现代文坛上, 有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悲剧作家。

其中, 曹禺的悲剧艺术是最令人惊叹的。

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

他笔下的女性悲剧人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妇女, 如鲁妈、四凤等人; 另一类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营垒中受摧残压抑、受毒化控制的人物, 如繁漪、陈白露等。

一、第一类女性人物悲剧分析当她发现女儿再次走上自己三十年前的道路时, 面对这重演的苦难, 她痛苦地呼天抢地, 认为这是自己过去“犯的罪、遭的孽”。

她看不清这是以周朴园、周萍为代表的剥削阶级强加在劳苦大众身上的严重创伤, 这是她的思想局限性。

但是,她还有性格的另一方面, 即她从自身的苦难遭遇中, 对周朴园的伪善和狠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彻底断绝和周家的任何联系, 她当场撕碎了五千元的支票, 并且对周家人发出“这真是一群强盗”的痛骂,她不仅看到周朴园过去的深重罪孽, 而且看到他今天仍然在作恶, 因此怀着对压迫者的新仇旧恨,断然走出罪恶的家庭。

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残害的劳动妇女形象。

通过这类悲剧人物, 作者揭露了半封建本殖民地统治势力的罪恶, 为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妇女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意义极为深刻。

二、第二类女性人物悲剧分析《雷雨》中的繁漪, 是曹禺着力刻画的女性人物。

曹禺曾这样解释繁漪: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 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教育的旧式女人, 外表沉静、文弱, 但是在她的思想里, 却蕴藏着一种可以冲决一切的“野性”。

十八年前, 她被周朴园骗到周家来, 十八年残酷的精神折磨, 把她渐渐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

周朴园是个专横自私的伪君子, 他把繁漪视作玩物和傀儡, 甚至把她至于自己的压制奴役之下, 使她不仅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而且还失去了人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140010043 01班王娅羽摘要:曹禺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四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他在《雷雨》中塑造了蘩漪、侍萍、四凤三位女性,在《日出》、《北京人》、《原野》中又着重塑造了陈白露、愫芳、花金子三位女性。

本文将把这些女性分为传统女性和另类女性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曹禺戏剧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女性,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以使”形象,以侍萍、四凤、愫芳等为代表。

这类女性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人”与“母亲”两类女性整合为一体,去除了“佳人”身上的风月之感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爱与美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形象。

另一类女性是以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为代表的另类女性。

她们大多处于“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和洗礼。

她们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

一、传统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在做女儿时就被灌输一些三纲五常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在家里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在将来嫁个好人,然后为她们的丈夫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们任劳任怨的料理家务,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男人看来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生娃工具。

她们从一生下来就被规划好了将来的人生,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下她们只能按照别人安排的人生规划走,不敢越轨半步。

在男性眼中,她们贞洁、美丽、温柔、善良,为他人着想,默默承受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具有坚韧的忍耐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1.善良、软弱、苦难深重的母亲——侍萍。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丈夫,一部分属于儿女。

她的存在总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她总是蛰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边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和理解,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希望,有着无穷韧性的女性,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崩溃,失去理智。

在那样的年代,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

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

然而周朴园却因为利益狠心的遗弃了侍萍,毁灭了她少女的爱情之梦。

并且失贞的事实,彻底葬送了侍萍在后来追求婚姻幸福的可能性。

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失贞的女人被视为耻辱,不会有一个好男人去珍惜疼爱你。

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

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情感和道德的折磨,在世人面前,她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

可以肯定的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的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年华。

被周朴园遗弃后,她默默地自己舔着伤口,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各种苦痛,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

她像中国许多劳动农民一样淳朴,安分守己,且有命运观念,宁可自我牺牲也不伤害别人。

命运就是这样喜欢和老实人开玩笑,再见周朴园,她既没有幻想,也不求补偿,而是为了周家的面子,为了儿子,不和亲生骨肉相认。

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她的隐忍和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①她虽亲眼看见鲁大海被殴打,但后来还是警告他不准伤害周家的人。

她竭力反对周萍和四凤恋爱,但是在她得知四凤已经怀孕后,却非常痛苦而果断的放他们去,宁愿自己承担命运的惩罚。

她是一位非常慈悲伟大的母亲,为了子女的幸福而甘愿牺牲自我。

她怀着极度痛苦低声说:“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了这种孽!”②谁造的孽呢?当然是周朴园,这个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周朴园种下的恶果,侍萍自己更加清楚。

但她却向上天祈求:“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

”③她又说“冤孽是在我心里头,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

④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人的她还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她一无所有,她所付出和努力都变成了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她的人生彻底的陷入了绝境。

她的人生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攻击性的,她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他人加注在她身上的苦痛。

曹禺先生为我们塑造的侍萍,一方面引起我们的同情,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看到封建势力和命运观念对以她为代表的劳动人民身体上、精神上的摧残是多么严重!2.单纯、善良、雷雨中凋零的花——四凤。

四凤在曹禺的《雷雨》中是一个很关键的悲剧形象,她的形象简单而复杂,在不同的人眼里她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她出身低微,是周公馆的侍女,与身份高贵和具有“雷雨”式性格的蘩漪有着明显的区别。

剧本开篇就介绍了她:她有“过于发育的乳房”,“一双大而有长睫毛的水灵灵的眼睛”,“一对笑涡”和一双“很白很大”的手,真实的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一个十八岁纯情的美少女。

四凤是蘩漪的对立面,她的清纯与蘩漪的成熟,她的柔顺与蘩漪的叛逆,她的善良与蘩漪的凶狠都形成了掷地有声的对比。

在这样的对比当中,四凤彻底地打败了蘩漪,赢得了蘩漪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的垂青:周萍毫不犹豫地爱上四凤,不顾一切地要跟她冲破这个让人窒息的家庭走出去;周冲那么热烈而又纯净的爱着四凤,即使是在母亲的挑拨下,依然不愿意伤害四凤,那么无私的帮她走出去。

可是,当那个雷雨之夜所有真相一并被揭发之后,她的天真烂漫,她的美丽纯真,以及她那遥远的梦,都被击得粉碎。

四凤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也有软弱自私的一面。

为了她的爱情,她伤害过单纯的周冲,欺骗了母亲与哥哥,甘愿充当堕落的女人。

作为稍异于传统女性形象的她,从来没有新女性冲破父权家庭大胆追求爱情的豪言壮语。

在与周萍相爱依然害怕周朴园为首的等级制和害怕情人的抛弃,加上母亲和哥哥的反对,使她更是四面楚歌。

在两性爱情上,她始终以仰视的姿态来看周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情感与矛盾的奴隶”身上,她能逃离家庭的制裁,却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

最后,她得知周萍竟然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在雷雨中冲出家门,触到断落在地的电线而死。

3.善良、哀婉、觉醒的优秀女性——愫方。

愫方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她是一枝寂寞中的幽兰。

她是哀婉的,对一切有着惊人的耐性的理想化的女子。

她没有经受侍萍那样生活的苦难,但是封建大家庭给她的精神折磨使她的心灵满是伤痕。

她寄人篱下,孤苦伶仃,而天性善良,被人任意欺凌。

“温良恭俭让”这种封建道德规范成了她的精神桎梏。

她是曾皓的牺牲品,又是思懿的眼中钉,可是她既不逃避,又不反抗,只是沉默地忍受着。

她出身书香门第,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给她很深的影响。

尤其因为她的不幸处境,形成一种自我牺牲的人生哲学。

她整天忙着侍奉曾皓,几乎与世隔绝,她爱着她的表哥曾文清。

思懿的出于嫉妒对她冷嘲热讽,她不仅逆来顺受,而且觉得为曾文清受苦就是快乐。

一般说来,自我牺牲总是一种美德,但愫方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却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她的这番苦心,未免令人哀怜。

幸好她生活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愫方是旧中国社会民族性格的某种典型,而她的出走,则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性格已有所发展。

在封建统治者曾皓和压迫者思懿的严重精神摧残下,她的思想和性格迸射出了耀目的光辉。

为了使曾文清跳出苦海而远走高飞,她宁愿忍受永远分离的痛苦和担当曾文清留下的一切家庭重负。

照顾曾文清的父亲,保管他的字画和喂养鸽子。

甚至对于他所不爱而为他所“亲近过”的曾家大少奶奶曾思懿,她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

她说:“看见人家快乐,你也不快乐么?”⑤曾文清几经延宕终于离家出走后,愫方如释重负,内心感到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愉悦和激动。

然而曾文清实际上却是一个经不起社会的雕琢的娇公子,出走而复归后,“天塌了”,她毅然走出了这个“黑暗王国”而奔向了光明所在。

愫方这个人物是那么善良,善良而又懦弱,让人心疼,她背负了太多太多,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作者最后给了她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结局。

二、另类女性形象分析与传统女性人物形象相比,曹禺塑造出的另类女性形象更加出彩,受到读者的关注。

她们充满活力,热爱自由,充满了朝气,也有着一股子傲气,她们不愿意受人摆布,敢爱敢恨,敢作敢当。

在与自己的处境作斗争,挣扎着前行。

但是她们生在男权社会里,虽然她们接受的是五四新思想,但是仅仅靠这几个女人的力量改变几千年的丑恶的“男尊女卑,三纲五常”是不可能的,结局可想而知。

1.新与旧,爱与恨矛盾结合体,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蘩漪。

《雷雨》里的蘩漪,在我看来是最独特的,最复杂的女人。

正如剧作家所说的那样:“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子。

”蘩漪本来可以是有着新女性的知书达理,果敢大方等等美好性格特征的,但是由于社会家庭等环境带给她的压制,环境的窒息而变得乖戾。

像这类“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心却比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的女性⑥在当时的封建高压的社会中应该是不少的,但是,像蘩漪这样具有“一颗强悍的心,敢于冲破一切桎梏。

做一次困兽之斗”的,被情爱烧的疯魔了,个性是那么鲜明那么独特。

曹禺形容蘩漪:“她是一柄极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

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

”⑦通向了必然的悲剧结局。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她情感热烈,独立意志极强,她说:“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说一句,那是违背我。

的本性的。

”⑧但是命运却把她扔进了一个黑暗的牢笼搬的家庭,几乎被窒息闷死,这时出现一点点星光——周萍闯入她的生活,并且犹如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他。

而周萍和自己的“母亲”相恋他感到害怕,正好又有四凤的出现,他对蘩漪感到厌倦,厌烦。

软弱的像个小草一样的周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凤,抛弃了蘩漪。

蘩漪一次次与周萍交锋,一次次试图挽留,同时她使尽各种手段,阻止周萍出走。

面对四凤和周萍的结合,她不顾一切的拆散他们。

将自己的儿子周冲也拉进来,利用他。

甚至最后不顾名誉不顾后果竟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宣布了和周萍的关系。

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她的爱与恨是那样的鲜明,那样令人生畏。

而曹禺对于蘩漪似乎给予了难得的理解和关爱。

特别是她与周萍的乱伦,他着重强调了女性的“情爱”。

蘩漪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至上者。

她的爱情是她精神上最温暖的寄托,是她最后一根稻草。

她为了这段“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关系,付出了一切。

而雷雨天气的客观因素,本来就影响人的情绪,似乎蘩漪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了。

2.魅力无限、玩世不恭、聪慧却空虚的矛盾交际花——陈白露。

在曹禺先生的《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生悲剧,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什么叫无路可走。

她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面追求奢华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