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

爱 情 ,是 持 着 一 种 实 用 主 义 的 态 度 ,他 的 一 生 颇 不 得 志 ,甚
至 从 他 背 井 离 乡 可 推 断 出 ,温暖 的家庭生活对他 ,
只是一种
。作 者
年 家 别 子 ,在外设帐
坐 馆 ,白天或为
,或




的 ,他 有 对

。可 以 说 ,这些 可 的


蒲松龄情生的空白。
语言文学研究
从 《聊 斋 志 异 》看 蒲 松 龄 心 中 的 完 美 女 性 形 象
周明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广 东 梅 州 514087)
摘 要 :《聊斋志异》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悟与深刻的思考,读者可从中感知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在
蒲 松 龄 笔 下 ,善 解 人 意 的 红 颜 知 己 们 不 仅 能 吟 诗 作 唱 ,而 且 是 精 明 能 干 的 理 家 能 手 。这 些 女 性 们 有 着 点 石 成 金 、上 天 入 地的 神 奇 本 领 ,却 极 少坐享其成 ,不 劳而获 ,大多靠勤劳的双手,使 一 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 美丽多情的女性们在配偶处于人生失意
心 妄 想 ,那么他对作为 人日常生活的追求则是无可厚
非的。 的是, 这最起码的
满足,
只 有 满 腹 的 都寄托在笔下
魅 的 世 界 。在这个
虚 幻 的 世 界 里 ,我们极
阴森怖的
,人
在一
下 ,上演着一
而又
的爱
,作


期待在 中
得到尽情的展现。
一 、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秀外慧中与持家有道
在蒲松龄的笔下, 主人公多为
的 时候不 离不弃 ,并为其排忧解难,隐忍体贴 ,又顾 全 大局 。

解读《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

解读《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

解读《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其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和关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蒲松龄笔下,女性形象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存在着矛盾的性格和行为。

这种矛盾性的女性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和传统观念中也是存在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和矛盾心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女性观的矛盾性进行解读。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

从书中可以看到,有贤淑的女子如玉真、陆三宝、庞素等,也有妖媚的女鬼如晴姐、倩女、王狗儿等。

这些女性形象在性格、行为和命运上都展现了不同的特点和命运,形象之间的差异也是在反映了对当时社会女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女性形象的刻画非常生动,既有妖媚动人的女鬼形象,也有贤淑良善的女子形象,多样而丰富。

蒲松龄对女性的矛盾性观念主要体现在女性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地位上。

首先是在道德品质上,蒲松龄对女性的评价可以说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塑造了很多善良贤淑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家庭中贤惠美德,忠诚善良,对丈夫孝顺又顺从;他又塑造了一些妖媚诡诈的女鬼形象,她们以妖异的魅力迷惑男子,以实现自身的目的。

这种对女性道德品质的矛盾观念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双重标准。

其次是在社会地位上,蒲松龄描写的女性形象在社会地位上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塑造了一些富有权势的女子形象如陆姑贵等,在家庭中地位显赫,有着很大的权势;他又塑造了一些卑微弱势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的歧视和压迫。

这种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矛盾观念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不平等。

蒲松龄对女性形象的矛盾性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和矛盾心态。

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的地位低下和受到的歧视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也带有矛盾性,既要求女性贞洁贤淑,又希望她们能够有着妖媚美丽的外表和性格。

这种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和矛盾心态在《聊斋志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也是蒲松龄对女性形象矛盾性观念的一个重要反映。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摘要:蒲松龄赋予了《聊斋志异》女子诸多品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与渴望,蒲松龄让她们尽可能真实自由地生活,表现他为对待爱情与亲情等多方面渴望。

书中女子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要求的女性表现的极大不同。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美《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不仅数目繁多,为古代小说所罕见,而且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异彩纷呈,各有情致。

打开这类作品,感受最深的便是她们对真实人生、真实感情,对自由、自主精神的最求和向往。

具体讲,《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对自己的感情“不虚美、不掩恶”,敢爱敢恨、爱恨有度、凭心而行。

一、同样的美丽,迥异的风采蒲松龄笔下绘制的美人迷人妙曼,风姿绰约,各具神韵。

《聊斋志异》的女性总体上涉及了仙、狐、鬼、妖、人五大类。

如同化工赋物,各呈异彩。

写仙多仙骨道风,写狐多狐媚聪黠,写妖多迷离莫测,写人多人情百味。

仙狐人鬼妖,均穷形异态,多姿多彩,各具风神。

(一)仙女——超脱飘逸,端庄高洁仅从翩翩、嫦娥、神女、青娥、芳云五位仙女就可以看到她们身上都凝聚着一种超凡脱俗、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由高贵的气质。

她们身上有着不同于作者笔下其他女子的性格特征,仙女永远都是为人类着想,运用自己的仙术使浪子回头,为书生指点迷津。

仙女多纯洁端庄,不像狐女更具灵活狡黠的特征;仙女是沐浴着仙风把爱的阳光洒向人间,而不同于鬼女的阴霾之气;仙女对爱的追求与妖有相通之处,离开爱人时时果断的,而与人间女子的生死缠绵决然不同。

这些仙女高洁庄严,把爱给予人类却又匆匆离去,只留下美丽倩影和回忆。

她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性格特征;翩翩多宽容和风趣;嫦娥拥有领袖群芳的大家风范;神女贤惠得体如同沐浴春风;青娥多童稚真情,脱俗高洁;芳云夫妻情浓而口齿尖刻,是淑女学者型的仙女。

这五位仙女的不同特点又聚合成一股虽不食人间烟火,超脱自在,却又蕴含一丝世俗的人情味,不同以往构筑的仙女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或为轻解罗裳夜伴枕席的人生知己,或为排忧解难的侠女,真可谓顾盼生情、光彩照人,这些女性熔铸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思想和品格。

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来探究蒲松龄的心理世界。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以雄健有力的笔调,勾勒出无数个离经叛道、超尘脱俗的女性形象。

这一成就,在小说史上,是开天辟地的。

这些女性形象,突破了神圣而陈腐的封建精神桎梏,游离于礼法之外,仗义于危难之中,其性情之明快、坦荡、坚毅、热诚,实为古代小说之罕见。

透过这一群感人至深的少女、健妇形象,可以清楚地触摸到那一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想脉搏,可以看到日渐崛起的市民阶层的风貌和明清进步的思想家。

一、对女性地位的颠覆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女性往往处于三种状态:要么作为英雄才子功成名就的一个注脚,在男性大志既遂以佳人投怀来增添喜庆气氛;要么作为宣传的工具,用女性的种种磨难印证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的合理性;要么就以被损害者的形象出现,以增加故事的悲剧性。

蒲松龄虽然也写女性的苦难,但更多的加进了喜剧成分。

尤其是在描写婚恋故事时,蒲松龄始终把“情”作为根基,用“情”来突破“理”。

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是描写“情痴”的几篇小说。

如《连城》和《阿宝》,这两篇文章中,情痴无疑例外的都是男性,而女性成了男性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成为男性孜孜以求,可以舍生忘死的追求的目标。

这种大胆的描写颠覆了中国几千年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地位,让女人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连城》中的乔生之于连城,情生于一个“知”字。

连城征诗择婿,乔生献上的诗深得连城的赏识,“女得诗喜,对父称赏。

”两人由相知而相爱。

他们的爱情遭到连城父亲的反对,但连城“逢人辄称道,又遣媪娇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后来连城病重,和尚说唯有男人“膺肉一钱”方能医治,乔生毫不犹豫“自出臼刃,刺膺授僧”。

爱到深处,肉体也毫不顾惜了。

数月后,连城病死,乔生竟“一痛而绝,到阴间追寻连城去了”。

解读《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

解读《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

解读《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为蒲松龄。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女性的描写非常丰富,既有女性的美好和聪明,也有女性的狡猾和阴险。

这种矛盾的女性观在文学中是常见的,但在《聊斋志异》中尤其突出。

首先,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大多具备美丽和聪明的双重性格。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中的女主角王实甫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她的才智比男主角柳生更加敏锐,可以说是柳生的谋划和计谋的决定者;《涂山家童子》中的女主角香妃更是美丽聪明、心机深沉,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聪明博得了皇帝的宠爱,如今已成为后宫的正妃。

其次,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也有阴险和狡猾的一面。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青玉案》中的女主角孙雪娥就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女人,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一心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男子白云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纯洁;《岳阳楼记》中的小凤仙也是一个阴险狡猾的女人,在掌握了男主角李汝珍的秘密后,逼迫他与自己私奔并取得财富。

这种矛盾的女性观在蒲松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并没有将女性塑造成某种单一的形态,而是让女性拥有丰富的性格和行为,这对于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来说是非常新奇和大胆的观念。

同时,他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处境的艰难,被男性所压迫和艰辛,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只能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机智来生存。

总之,蒲松龄笔下女性观的矛盾性非常突出,他将女性塑造成了一个既有美德,又有缺点,既有清纯,又有机智的形象。

这种矛盾不仅是作品中的性格形象,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52《名家名作》·研究一、绪论(一)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背景《聊斋志异》版本众多,现如今仅存稿本、抄本、刊本三大类,稿本是蒲氏手稿本,但如今仅存上半部。

抄本中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雍正间抄本、乾隆间抄本四种。

张希杰是抄本铸雪斋的作者,这是当今现存的能确定具体年代之中较早的一部抄本。

其中刊本中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此刊本是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中国学术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依此进行。

(二)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生前,自《聊斋志异》刊行后,便风行天下,受到众人追捧。

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出现许多效仿其的作品,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书中许多经典的篇章被不断地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巨大,是从古至今重要的素材宝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说近五百篇,塑造了数百位人物,其中女性形象占一半篇幅。

作者蒲松龄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女性形象,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种族、阶级、性格,她们突破传统思想、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反传统的精神,蔑视封建礼教,自食其力,经济独立,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作为封建反叛者的新女性形象(一) 疾恶如仇的侠女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疾嫉恶如仇的侠女形象,具有复仇女神的色彩。

这类女性形象和书中软弱的书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相比于那些书生,她们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形象,令人佩服。

《侠女》中女主人公特立独行,即使自己身处于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但是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抗争封建恶势力。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

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

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

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

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

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

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极为生动、准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学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各异,其中既有温柔婉约、贤淑端庄的妻子,也有美丽聪明、机智灵活的女妖精。

同时,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命运和权力。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充斥着离经叛道被世俗禁锢的女性,她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满足自己的性欲,而这就更加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缺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聪明顶”,这是一段极为经典的故事,说的是小青小柳的爱情故事。

小青和小柳虽然都是人,但是又分别在地府做的是妖精和幽灵。

尽管两个人已经相爱并且互补互济,但小青在地府的主管玉帝的命令下,必须回到地府去接受处罚。

小柳为了拯救小青,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头半夜,化身为医生,救了小青,并用着自己的身体为小青松紧带。

这是一个深刻的反封建社会,反性别歧视的故事,它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困难和压迫。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的丰富,在感情和智慧的表现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故事中,物质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还是一个开朗果敢、爽快积极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两小儿辩口》中,“布谷鸟聚茅巢”这个故事中,小女孩飞雀儿反映的恰恰是物质的意义,它们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居住在安稳、干草村子里的温馨和快乐。

而物质本身也是丰富的,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聪明的头脑和果决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了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独立和自主。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蒲松龄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女性对情爱、人生的理解,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玉荷花》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宾逊的“恋物癖”和君子的精神追求,深刻描绘了女性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文理学院专业:语文教育0802 姓名:邹贻愫学号2008401210535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其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更是丰富多彩。

本文就试图将《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深入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
正文: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一部别具异彩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狐鬼世界的建构来叙写整个现实社会。

《聊斋志异》总计近五百篇,其中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

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

在里面他塑造了许多可亲可爱的异类女性,展示了她们的人情美、奇异美、外貌美和个性美,显示了作品伟大构思的艺术美,从而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与追求,揭示了清初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与价值取向。

本文首先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大致的分类分析。

第一是: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

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

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

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等篇章。

这些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第二是: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女性长期被压迫,一部封建史就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有多少善良的女性被玩弄、被抛弃,“负心婚变”也成为古往今来的文学的一大主题。

在《聊斋志异》中这种主题也是很多的,比如《窦氏》、《云翠仙》、《武孝廉》等篇就是这样的主题。

作品中的这些女性命运都很悲惨,窦氏.云翠仙和狐妇,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窦女死后,化为厉鬼,施计报了大仇。

云翠仙也冲破封建的“夫为妻纲”观念的羁绊和梁有才决裂,终于使其卑微地死去。

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

作者让这些被侮辱女性们一个个大仇得报,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

第三是:悍妒型女性
“明清曾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妒风‟,这股强风令文人士大夫们大失颜面,叫苦不迭,也是小百姓无出逃躲,受尽凌辱。

”明清小说中就曾大量描写过这种类型
的人物,《聊斋志异》中有《江城》、《珊瑚》、《吕无病》诸篇。

可谓是集悍妒女性文学之大成。

这类人物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中国传统的婚姻结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

在婚姻上,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则被要求从一而终,做节烈妇,“夫为妻纲”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丈夫对妻妾的绝对统治权。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然而封建制度没有为她们指出反抗的道路,导致了她们反抗的变态,正当的反抗成了令人生厌的泼悍乖戾。


第四是:侠女仁妇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仁妇形象。

这种被颂扬的侠女仁妇的事迹在我国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早有流传,且似乎成为一种传统题材,特别在元明以后的戏剧,小说(话本)中出现更多。

然而在这些作品中,这种题材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所谓“佳话”,“传奇”而被传诵和表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里的这类题材,在思想深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因为“通过她们,使人们对明清社会黑暗的事实有了切身体会”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侠女形象主要以《侠女》、《商三官》、《张氏妇》三篇为例进行阐述。

侠女是以侠女为父复仇的情节展开的,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具有侠者风范的妇女形象。

《商三官》中商三官的形象也是通过其复仇经历描写的。

《张氏妇》则是在兵匪肆虐时奋起反抗的典型代表。

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

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总之,蒲松龄以独特的艺术手法与审美眼光,塑造出了一批面目栩栩如生,性格可亲的狐鬼形象,并将其放置在人类社会繁复错杂的关系中,寓意深远地描摹了狐鬼的“人性”与“人情”,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批判。

蒲松龄所设计的奇幻情节和塑造的奇幻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想的性质,但是这些只能存在于花妖鬼狐的幻境之中。

联系作者的一生不得志的际遇,则可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他个人的生活感受而自由生发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酸甜苦辣,表现着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