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莫言笔下的叛逆女性形象探究

莫言笔下的叛逆女性形象探究
㊀30
《 白 棉 花 》 中 的 方 碧 玉 也 是 自 幼 丧 母 , 与 社 会 地 位 较 低 的 父 亲 相 依 为 命 。这 才 有 了 父 亲 为 攀 附 权 贵 试 图 将 其 嫁 给 大 队 支 部 书 记 的 疤 眼 儿 子 , 而 她 却 竭 力 反 抗 的 一 系 列 事 情 。 2. 封 建 礼 教 的 束 缚 比 物 质 的 贫 瘠 对 女 性 影 响 更 甚 的 是 精 神 上 的 束 缚 。传 统 社 会 中 的 女 性 是 依 附 于 男 性 的 “ 物 件 ” , 是 为 男 性 传 宗 接 代 的 “ 工 具 ” 。未 出 嫁 时 , 她 们 没 有 自 主 选 择 婚 姻 的 权 利 ; 出 嫁 后 , 她 们 在 家 庭 的 地 位 高 低 取 决 于 子 嗣 的 有 无 。 假 如 当 时 的 女 性 主 动 地 去 寻 找 属 于 自 己 的 爱 情 , 往 往 会 被 定 义 为 不 守 妇 道 、 违 背 传 统 。而 一 旦 不 能 生 养 , 那 么 他 的 丈 夫 则 能 随 意 决 定 她 的 去 留 。即 使 被 休 , 她 也 不 会 得 到 任 何 人 的 同 情 。除 此 之 外 , 封 建 社 会 还 对 女 性 提 出 了 高 于 男 性 的 各 种 严 苛 的 要 求 。在 这 样 的 压 迫 下 , 女 性 得 不 到 起 码 的 尊 重 , 丧 失 人 格 尊 严 , 她 们 的 反 抗 精 神 便 萌 发 出 来 。 《 红 高 粱 家 族 》中 戴 凤 莲 的 一 双 漂 亮 的 小 脚 和 美 丽 的 容 貌 , 成 为 她 改 变 命 运 的 资 本 — — — 可 以 嫁 个 更 好 的 人 家 。这 似 乎 是 她 遵 循 封 建 礼 教 传 统 得 到 的 “ 回 报 ” 。但 是 又 因 为 “父 母 之 命 , 媒 妁 之 言 ” 的 传 统 婚 姻 制 度 , 不 得 不 嫁 给 一 个 家 庭 条 件 优 渥 的 麻 风 病 人 。这 又 是 封 建 礼 教 对 她 的 残 害 。《丰 乳 肥 臀 》中 的 上 官 鲁 氏 起 初 就 因 为 生 不 出 孩 子 遭 到 婆 婆 一 家 的 冷 嘲 热 讽 , 哪 怕 原 因 与 自 己 无 关 。后 来 为 了 改 变 自 己 的 生 存 地 位 , 她 选 择 与 各 式 各 样 不 同 的 男 性 野 合 。虽 然 连 连 生 产 , 但 却 因 为 没 有 生 到 儿 子 , 导 致 她 在 家 中 的 地 位 还 比 不 上 一 头 黑 驴 。与 家 里 黑 驴 一 同 生 产 的 当 天 , 难 产 的 她 被 赶 去 照 顾 黑 驴 。《檀 香 刑 》中 的 孙 媚 娘 因 为 没 有 遵 守 封 建 社 会 “ 缠 足 ” 这 一 陋 习 , 只 能 嫁 给 一 个 半 傻

莫言《丰乳肥臀》中的历史观与女性形象分析

莫言《丰乳肥臀》中的历史观与女性形象分析

莫言《丰乳肥臀》中的历史观与女性形象分析《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视角的长篇小说,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

在这部作品中,莫言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的描写,不仅呈现了他对于历史的独特见解,还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一、历史观的呈现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展现的历史观并非是单一和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元性。

他没有以传统的、单一的视角去审视历史,而是将历史视为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小说跨越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的漫长时期,呈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动荡。

莫言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描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无常性。

战争、饥荒、政治运动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而这些痛苦和灾难并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同时,莫言也展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

尽管人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历经磨难,但社会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新的思想、新的制度在不断地涌现,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公正的方向前进。

这种对于历史的辩证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此外,莫言的历史观还体现在他对普通民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的重视。

在小说中,他描绘了众多普通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他们在历史的浪潮中的挣扎、奋斗和无奈。

这些普通民众并非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与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画卷。

二、女性形象分析(一)母亲上官鲁氏上官鲁氏是小说中最为核心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位饱经沧桑、坚韧不屈的母亲。

她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母爱支撑着家庭。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上官鲁氏面临着封建礼教的束缚、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动荡。

她为了传宗接代,不得不与不同的男人发生关系,生下了众多子女。

然而,她从未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用自己的双手养育着孩子们。

上官鲁氏的坚韧还体现在她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屈不挠。

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替代 它 们 的是 这种枯 矮 茎粗 叶 子密 集 通体沾 满 白色 粉 ” 霜 穗 子 像狗 尾 巴 一 样长得杂种 高 粱 了 莫 言通过 对 植 物 的描绘
,
女 性 敢爱敢 恨
的 束缚
,
,
勇 于 追求 生活

追求 自由
,
,
冲 破 了传统 枷锁
同时 也 暗示 出 了人 类 生 命力 的退化
,



对 莫 言 作 品 有深 刻 的 了 解
关 键词
:
以 此 促进 小 说 写 作 的 提 高
;
他 善 于 将 自己 的生 活 和 女 性 的苦 难 相 联系 而 进 行 对待 苦 难 生
,

莫言
:
;
:
女性
12
形象
以 自己 的视角 来 观察女 性 的形 象 和 特 点
【 中图 分 类 号 ] [ 文章 编 号 ]
,
性 颠 覆 了传 统 的女 性定位

将 她 们 从男性 世界 中解 脱 了 出

堪 一 击 的现状 表 现 出来 的 莫 言写 道 我 反 复讴 歌 赞美 的 红 的像 雪 梅 一 样 的 红 高 粱 己 被 革 命 的洪 水 冲击 的 荡 然无 存
、 、 、 、

:

,
这 些人物 我 们无 法用 一句 话 将其 判 断对 错 因为 在 他 们 所做 的 都源பைடு நூலகம்于 她 们蓬 勃 的 生命激情 和 自由 隋感 的释 放 这 些
表 现 出更 多 的软 弱
:

《 白棉 花 》 中作 者 就深 刻 体
,
现 出 了这 一 强 势 反 差 形 象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期关注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王小培
【摘 要】莫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现代作家,其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家乡、对家乡 的人物丰富且复杂的情感,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莫言小说中的女性 形象进行深入的探究,旨在促进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进而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莫言小说 女性 形象 研究
这种自然本真形式的描写形式,能够让读者直接的感受到 其母性的本能力量。比如在《白棉花》中,描绘方碧玉有 着如同喜马拉雅山一样高耸的乳房,在《模式与原型》中, 描绘宋丽华“腚撅撅的,胸尖尖的”,通过这些女性特征 的描写,渗透出母性的自然气质。
三、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在当代文学史的存在意义 (一)对女性的启示 莫言笔下创造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本 身,更是为中国的当代文学史的增加了更多的女性光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社会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 虽然在社会主义形势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是生活 氛围的差异还是限制了人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的社 会都会有不同形态的生活挫折和困难存在,通过对莫言小 说的阅读,引发读者对这些女性性格特点更多的思考,使 女性能够在思想意识中得到来自文学作品的推动力量。 (二)树立更多男性视角的当代女性 莫言在男性的角度和立场上,通过文笔诠释了诸多的 女性意识,在细节之处体现女性对于家庭地位以及社会地 位的抗争,站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不同角度 的女性人格色彩,这些女性更具有独立的性格和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认知往往有失偏颇,莫言基于 男性视角对女性人物的描绘,赋予这些人物形象更多的人 性色彩和精神力量,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多重的性格特点和人物色彩, 一方面象征着爱情和生命、一方面诠释了牺牲与收获,在 字里行间流露着坚韧不朽的创造力,同时体现了自然和生 命的力量。她们宽容仁厚、她们不畏世俗、她们摒弃传统、 她们追求爱情,体现了作家宽阔的人性视角和思想深度, 通过笔触描绘女性的世界,实现女性精神世界的构建和解 放,针对其笔下的女性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读者 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做更多的思考。

浅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女性形象《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勇猛善战的粟米,有刚毅坚强的杏花,有智勇双全的黑妞,也有善良纯真的玉米和湘云。

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在小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粟米是小说中的女性英雄形象。

她身穿红衣,手持宝剑,勇猛无畏,是一个坚强而有力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女性在面对险恶的环境时所需具备的勇气和坚定。

在农民革命战争中,她挺身而出,带领百姓与敌人进行抵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一个英雄传说的代表。

从这个角度看来,粟米的形象代表着女性在历史中的力量,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

其次,杏花是小说中的坚毅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性格刚毅、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是个女人,但她不甘示弱,敢于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小说中,她扮演着农村妇女走上社会的重要角色。

她首先接受了现实的挑战,微笑着面对生活的艰难,最终在那个大时代的洪流中展现了坚韧毅力和女性的智慧。

杏花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内在的潜能,同时也表现了女性与男性平等相处的现代观念。

再者,黑妞是小说中的女性助手形象。

她勇敢、聪明、机智,曾经是粟米的部下,也是杏花的得力助手。

黑妞在小说中的形象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物,她心地善良,却不失有个性和主见。

她对粟米和杏花的忠诚和帮助,对于小说主题的阐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来,黑妞的形象代表了女性的智慧和勤劳,也是女性的坚实后盾。

此外,玉米和湘云则是小说中的女性纯真形象。

她们都是年轻的女孩子,玉米是乡亲们心目中的神女,被视为女性的象征;而湘云则是一名农村女子,爱情纯洁,朴素善良。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都不高,她们经历的历史和现实的不公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但她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纯真、朴素的态度,传递着一份温暖。

她们的形象为小说注入了一股乡村气息,同时也代表了女性的生命力和生命的美好。

莫言作品中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探析

莫言作品中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探析

莫言作品中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探析在莫言作品中可以看出, 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逐渐由单纯变得野性, 从简单变得繁杂。

在莫言的早期作品中, 大多数女性形象都像极了言情小说的女性形象, 单纯而美好, 对爱情充满了憧憬, 甚至可以用生命来换取理想中的爱情。

莫言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所以其向往的爱情更是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

而在后期创作中, 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明显发生了改变, 包含了较多的乡土气息和质朴无华的底层人民气质。

1 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分析在莫言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以农村、土地的女性为原型, 是当时年代的最终产物。

童年生活过于困苦且经历的不公平待遇, 使得莫言的少年时代十分困苦, 所以, 在莫言笔下的女性也都同他一样负担着生活的重担及不公平待遇。

由于当时时代稳定性较差, 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处于一个危险、艰难的生活环境下, 时时刻刻都要为生存而发愁。

莫言将自己的现实生活带入到了其笔下的人物当中, 而在当代女性以卑微为常态的情况下, 更是放大了当代女性困难、严苛的生活状态。

使得作者内心感受在其笔下任务中得到真实体现, 进而引发读者共鸣。

与此同时, 由于莫言所处地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为严重, 因此, 在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儒家礼仪传统思想。

比如在《红高粱》中, 九儿在得知自己将嫁给单家患麻风病的儿子时, 第一时间并未选择任何抗争手段, 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现实思考和思想转变后才在坐上花轿时揣上了剪刀。

由此可知, 在莫言笔下的大多数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被儒家思想道德规范所禁锢, 几乎对其整个人生造成巨大影响, 而这也可以表现出作者生长环境中所受传统道德规范感染极为严重。

2 莫言作品中个性化的女性形象2.1 敢于抗争在20世纪80年代, 几乎所有人都被传统礼教清规戒律思想禁锢的不能动弹而不自知, 在此背景下, 敢于抗争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站在一定角度来看, 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大多都是以“抗争者”为主, 尤其是在其中后期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 在莫言笔下, 大多数女性都带有较为明显的反抗因素。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红高粱家族》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描绘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变革和家族命运。

女性在这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女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往往受到束缚和压抑,缺乏话语权和自我意识。

在《红高粱家族》这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群独立、坚强、聪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家族命运的起伏中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意志力。

通过对《红高粱家族》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莫言对女性话语的关注和探讨。

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可以启发人们对女性地位和权力斗争的反思和思考。

研究《红高粱家族》中的女性话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红高粱家族》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莫言的女性话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的女性形象和话语,可以深入探讨莫言对女性的态度和思考,揭示出作者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见解。

通过对女性在小说中的角色转变、自我意识和权力斗争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女性在面对社会变革和现实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莫言作品中的女性话语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女性地位和价值观念的认识,对文学研究和女性问题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莫言笔下女性形象特点分析莫言笔下女性形象在《红高粱家族》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生活特征,如勤劳朴实、坚强独立、善良温情等。

春桃是一个坚强而顽强的女性,她在家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勤劳劳作,照顾家人,展现出了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品格。

女性形象也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如小兰对家族传统的依恋和守护,体现了对家族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还呈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伶俐温柔的婉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展现了女性积极向上的一面。

“丑陋国民性”下的女性存在——浅析莫言笔下的几位女性形象

“丑陋国民性”下的女性存在——浅析莫言笔下的几位女性形象

·159·艺术研究“丑陋国民性”下的女性存在——浅析莫言笔下的几位女性形象陈 诚(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摘 要:20世纪80年代,有这样几个女性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在男权制度的统治下,她们忍辱负重,敢爱敢恨,具有反抗精神的鲜活形象不禁在读者心中烙下印记,她们就是莫言作品中悲情但又坚强的女主角,她们是“丑陋国民性”下独特的女性存在。

关键词:莫言;女性形象;悲剧;国民性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环境对人物的塑造影响极大。

莫言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触及了中国乡土人文中人性最困苦的一面,同时也是最百折不挠的一面,呈现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从传统到现在的变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在莫言所创作的一个个荒诞但却真实的背景环境中,更是具体倾注在每一个人物形象上,特别是莫言所独具匠心的描绘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莫言小说中经常会出现残忍、血腥、引发争议的场景,许多人认为这是“丑化”国人。

但同时另一种声音却在为莫言正名,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只是借着“丑化”,直接展现国人人性丑陋的一面,真实而深刻。

对人性的开掘与表现始终是中外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

“尽管对于何谓人性,在理论上一直有不近相同的阐释,但它无疑是由人之生命活动的丰富性所决定的,其所涉及的范畴相当广泛。

”[1]而莫言在一个采访中也谈到了自己对于人性的观察:“人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差别,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罪犯。

人要认识到自己灵魂深处的阴暗面,认识到自己的多面性,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谅解和宽容。

”[2]在莫言的小说中,勾画了一个个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有着让人可怜的一面,也有让人憎恶的一面。

同是作为被封建制度摧残的灵魂主体,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归宿。

无论她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有着怎样的身份,作者都为她们存在于这个不平等的世界抱以同情的态度,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抗争的权力,让她们勇敢地对这个世界说“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作为当代文坛一流的小说家,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像《红高粱家族》中的理想女神戴凤莲、《丰乳肥臀》中的地母女神上官鲁氏、《檀香刑》中的欲望女神孙媚娘,她们都有着大胆泼辣的性格、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又极富个性。

莫言站在人性的高度,对她们充满了悲悯、同情、依恋、关怀等诸多美好的情感,并通过对苦难的承担、对自由的向往、对性爱和婚姻的大胆追求完成了对她们的热情讴歌,冲击了传统的女性道德观,加速了现代女性解放的步伐。

关键词:莫言女性形象理想女神地母女神欲望女神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自筹项目(14ZC102)研究成果之一莫言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一系列乡土作品而出名,被认为是中国新一代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莫言作品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读者难以忘怀,戴凤莲、上官鲁氏、孙媚娘就是其中的典型。

她们虽然命运多艰,但都有着大胆泼辣的性格、敢作敢为追求自由的精神,又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又极富个性。

一、理想女神――戴凤莲莫言因《红高粱家族》而一举成名,此后就正式登上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殿堂。

该作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塑造了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奶奶”戴凤莲这一形象。

(一)巾帼英雄高密东北乡一位老太太唱道:“女中魁首戴凤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拦住鬼子不能前。

”[1] “奶奶”戴凤莲确实是花中魁首、女中豪杰,在她身上潜藏着一种无谓的英雄气概,这一性格特征在她与日本鬼子的斗争中表现得颇为鲜明。

面对穷凶恶极的日本兵她非常从容,没有丝毫畏惧,与“二奶奶”的表现截然不同。

“二奶奶”当时整个被吓傻了,而“奶奶”“在罗汉大爷的血头上按了两巴掌,随即往脸上抹两抹,撕乱了头发,疯疯癫癫地跳起来”[1]。

她的这种大智大勇的胆魄和英雄气概竟吓退了鬼子,使鬼子不敢上前。

虽是一个小脚女人,“奶奶”却主动加入全民族抗战的浪潮,并最终战死沙场。

当时日本侵略者在高密东北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强迫高密百姓毁掉自己的高粱地,从而使其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

“奶奶”家的长工罗汉大爷不愿给日本人干活,竟被活活地剥皮;“二奶奶”受尽凌辱后,与自己的小女儿也惨死在了日本兵的刀枪下。

为了复仇,“奶奶”鼓励“爷爷”去杀日本人,并且也亲身参与其中,最后不幸中弹牺牲。

(二)个性解放的先驱“奶奶”,“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1] 。

她的此种性格特点,在其个人婚恋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奶奶”十六岁时,利欲熏心的父亲不顾女儿的幸福硬是把她嫁给了单家的患有麻风病的儿子单扁郎。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虽然改变不了这一事实,但她并没有屈服。

洞房花烛夜,戴凤莲“从怀里摸出一把剪刀,怒目逼视着那男人”。

[1]为了获得自己的爱情,“奶奶”置一切于不顾,以致于在出嫁三天后回门时与余占鳌在那片如火的高粱地里大胆地“野合”,她“甚至抬起一只胳膊,揽住了那人的脖子,以便他抱得更轻松些”[1],这时“爷爷和奶奶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1]。

“奶奶”的爱情可谓是泼辣热烈而又无所顾忌,“奶奶”和“爷爷”高粱地里的“野合”,不仅“表露出生命原欲的冲动与美感”[2],更表现出了“奶奶”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奶奶”和“爷爷”的这次“野合”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低级的肉欲,而是一种至真至纯的人性美。

后来为了与“奶奶”的爱情,余占鳌杀死了单家父子。

此后,戴凤莲如释重负,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也更为强烈。

譬如,她剪蝈蝈出笼和梅花小鹿,蝈蝈振翅飞翔,小鹿的脊背上长出了鲜艳的梅花,它们在此就是自由的精灵。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戴凤莲而言这“不仅是她一时的兴奋和轻松,更是充分展现着人的自由的梦想”[3]。

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地相爱,而且还有爱的自由。

譬如,戴凤莲虽然深爱着余占鳌,但同时又与黑眼和罗汉大爷关系暧昧;同样,余占鳌也先后与恋儿和刘妈有染。

他们的行为打破了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人性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是至真至纯的人性美的体现,对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女性的个性解放和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母女神――上官鲁氏莫言不无悲哀地说道:“在母亲们的年代,女人即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又是物质生产的劳力,也是公婆的仆役,更是丈夫的附庸。

”[4]其《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正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形象。

上官鲁氏从小父母双亡,主要由姑妈抚养长大。

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年代,上官鲁氏从小也被姑妈强制缠脚,在经历巨大的摧残和痛苦折磨后,“母亲”的脚终于成了“三寸金莲”。

但由于时代的变更,“三寸金莲”遭遇贬值,“母亲”也相应地随之贬值,最后只好下嫁给身材矮小、畏畏缩缩的上官家的独苗上官寿喜。

与婚后生育灾难相比,“母亲”婚前缠脚的痛苦可谓是九牛一毛了。

如果说缠脚折磨的仅仅是“母亲”的肉体的话,那么生育则是对“母亲”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上官鲁氏因结婚三年后没有生育,在婆家受尽刁难,可原因并不在她,因此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只好忍受着极大的屈辱找人“借种”;又由于一直未生男孩而遭到婆婆和丈夫的侮辱和打骂。

对于婆家来说,上官鲁氏只是为上官家传宗接代的工具,其地位甚至还比不上上官家的一头毛驴。

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了上官鲁氏和上官家的毛驴一同生产的情景。

上官鲁氏生育上官金童和上官玉女时,上官家的一头毛驴也在生产,可公婆、丈夫对毛驴的关心远远胜过对她的关心。

经过生死挣扎,上官鲁氏最终生下来上官金童和上官玉女。

这时日本鬼子占领了村庄,公公婆婆死在了鬼子的屠刀下,“母亲”成了家中的支柱。

她带领着她的一群儿女经历了战乱之苦,饥饿的煎熬,以及种种社会变迁,“一个母亲受难的历史,几乎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历史”[5]。

母亲不仅养育了自己的九个儿女,女儿们生的孩子也都丢给她抚养。

尽管这些孩子身份复杂,但“母亲”对他们都一视同仁,竭尽所能地去抚养和呵护他们。

莫言在此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神圣地母的形象,她用大地般宽厚、无私、坚韧的胸膛消溶着现实中的一切苦难。

三、欲望女神――孙媚娘“在人的所有自然需要中,继饮食的需要之后,最强烈的就是性的需要了”[6],“没有情欲,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7]。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影响,国人很少有科学的性教育,人们往往视性为粗俗的、肮脏的、不堪入目的,从而严加贬谪和防范。

但莫言在其作品中对于男女主人公生气勃勃的情欲,充满了赞赏,甚至迷恋之情。

莫言的这种对待情欲的态度,在其《檀香刑》中得以充分体现,作品的主人公媚娘就是一位充满情欲梦幻的少妇。

媚娘是猫腔班主孙丙的女儿,由于年幼丧母,父亲孙丙热心猫腔而又无暇照顾,因此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年代,媚娘虽说生得俊俏,却因有一双“天足”而备受歧视,最后只好嫁给傻子赵小甲。

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为了自己的爱情,她置人世间一切龌龊和现实的功利目的于不顾,只是为爱而爱,有着爱情本位的意味。

媚娘的爱情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情欲冲动,她对钱丁的爱充满了情欲的张力。

她对钱丁可以说是一见钟情,钱丁撩拨起了媚娘内心深处的欲望,以致于她每天夜里都梦到与钱丁肌肤相亲。

她虽知二人地位悬殊,“人家是高天,你是卑土;人家是麒麟,你是野狗”[8],但仍然执着地追求。

甚至一次次在月光下赤身裸体地游走,全身迸射着情欲的气息。

即使钱丁拔去了父亲的胡须,媚娘也不真记恨,反而以此为借口约会钱丁。

在此,莫言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年轻少妇最为原始的生命欲望和冲动。

媚娘对钱丁的爱超越了现实的功利性。

她看重的根本不是钱丁自身以外的光环――身份、地位以及财产,而是他本身,或者说是他的身体、他的仪表和风度。

钱丁迷恋的也只是媚娘充满活力的鲜嫩无比的肉体和她的黄酒狗肉吧。

媚娘不顾世俗观念的束缚,自由自在,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为了爱舍尊严忍嘲讽,为了爱无怨无悔,为了爱义无反顾,具有一种原始的野性之美,“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9]。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往往把主动型女性妖魔化,把女性主体诬为是对男性主体的压抑,并且拒绝同情主动型女性的生命困境,以喜剧的态度丑化、嘲讽主动性女性,从而把试图僭越封建男权道德的女性诽谤为恶女人形象”[10],但莫言却站在人性的高度,以赞赏的态度塑造了戴凤莲、上官鲁氏、孙媚娘等这些主动型女性形象,并对她们充满了悲悯、同情、依恋、关怀等诸多美好的情感。

通过她们对苦难的承担、对自由的向往、对性爱和婚姻的大胆追求,完成了对她们的热情讴歌,冲击了传统的女性道德原则,加速了现代女性解放的步伐。

注释①莫言.红红高粱[M].http:///files/article/html/96/96476/.②宋剑华,张翼.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论莫言《红高粱家族》的文学史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2006(5).③雷达.历史的灵魂与灵魂的历,史――论红高粱系列小说的艺术独创性[J].昆仑,1987(1).④莫言.《丰乳肥臀》解[N].光明日报,1995-11-22.⑤王尧,林建法.莫言王尧对话录[M].第1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61.⑥瓦西列夫.情爱论[M].第1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18.⑦自胡健.论明清情欲美学思潮[J].西北师大学报,2000(5).⑧莫言.檀香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160.⑨陈思和.民间的沉浮――从抗战到文革文学中的一个解释[A]//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⑩李玲.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J].文史哲,2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