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3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感受法律,进而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法律现象,但对法律的认识还较肤浅,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本节课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法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基本的法律知识。
2.教学难点:法律的具体运用,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讨论卡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基本知识。
3.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模拟法律过程,增强对法律运用的理解。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法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案)-2020-2021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五四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现象,理解和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
2.激发学生守法、护法的意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3.感受法律的尊严,理解法律公正平等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感知来认识和体会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意义体现,提升法制意识。
活动一:猜谜引入新课1、猜一猜,这是什么游戏:“马走日,象走田,卒子一去不回还,车是一杆枪,炮是隔山箭,老将老士不出院。
”(谜底:象棋)这些口诀就是下象棋的规则。
2、思考1:为什么要制定规则?没有规则会怎么样呢?(讨论交流)小结:没有规则就没法下象棋。
不仅游戏有规则,各种比赛也有规则。
可以说:没有规则,人和人之间就没法正常交往。
3、思考2:如果没有法律,社会会变得怎样?(思考讨论)学生交流: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社会变得太不安全了,谁来保证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啊?如果没有法律,那这个社会变得一片混乱,我们根本就没法正常生活。
4、引出课题:法律的作用可真大,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法律作用大》。
活动二:认识法律作用1、法律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找到P32阅读角,读一读、说一说。
看看管仲的观点:法是用来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律师用来解决争端、化解纠纷的。
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
什么是绳墨呢?出示图片:绳墨就是用来取直线的,相当于现在的尺子。
出示: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板书:尺子衡量对错)小结:违法行为受到制裁,合法行为受到保护,让我们的行为更规范,让我们的生活更公平公正。
2、请你想一想或画一画,法律还像什么?并结合生活中例子说一说。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1:法律就像一个裁判员,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学生交流2:装修公司在给新家装修时,偷工减料,法院判决装修公司违反装修合同,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法律如同天平,让生活更公平公正。
学生交流3:法律就像保护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温暖。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法维权。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会依法行使、依法维权。
重点了解法律的作用。
难点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生活小镜头:假如你是小郑,你可以怎么做?你的依据是什么?2、导入语: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生活得更好,就需要法律为我们提供保障。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法律的作用了吗?法律都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思考。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法律的作用】1、讨论:(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2运动员的做法违规吗?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能怎么办?2、总结:比赛不能缺少规则,只有制定全面合理的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才能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而社会生活更离不开规则,缺乏规则的社会只能导致混乱。
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
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
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
5、深度思考:(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讨论。
想象没有法律的后果。
思考。
通过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规则的作为切入点进行讨论,从缺乏规则的后果中联想到缺乏法律的后果,懂得法律的重要性。
少种结局?(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6、图片展示: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7、视频:法治让生活更美好8、法律作用大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了吗?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9、法律作用我发现: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归纳。
10、法律作用大:(1)法律如同指南针,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年级1.2《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3《法律作用大》教学设计课题 1.3《法律作用大》 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 目标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知识目标:识记法律的作用。
重点 法律的作用 难点 法律的作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重点学习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相信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回顾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内容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做练习 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生活与法律 1. 生活处处有法律 2. 刑法的性质和作用 3. 民法的性质和作用 4. 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观看两幅图片:丢手绢和举重比赛 让学生畅所欲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子?(过渡语: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没有了法律,我们就不能正常的生活,那么法律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作用大》)学生畅所欲言 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揭示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1.如何理解“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2.如何理解“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3.如何理解“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三.共同探讨1.展示图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说明法律的指引作用,小明依法享有著作权。
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2.展示图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的第五条相关规定,说明图片中的人物宣传禁止吸烟,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法律和法规,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
2.认识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法律和法规,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法制活动,动手探究法律知识。
2.如何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知识。
2.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法律现象。
3.活动式学习,如模拟法庭辩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讨论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和场景。
2.预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法规,例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3.讲授(20分钟)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法规,例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应用场景和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活动(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式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知识的应用和生活中的法治观念。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发放学习材料和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法制活动的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掌握法律知识。
2.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讲授、活动式学习等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在评价学生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鼓励学生在进一步探究法律知识和坚定法治观念方面做出更好的努力。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还存在一些基础不够扎实和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法规。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8页活动园)
二、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
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
5、深度思考:
(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
(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3.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准备、资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
讲授新课
一、法律的作用
1、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法律作用大》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法律作用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1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法律作用大》,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和认识生活中的法律,以及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认识到法律对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理解法律对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对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生活中的法律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还缺乏对法律定义和作用的深入认识,对法律对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可能尚未意识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社会有自己的规则和法律,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2. 学生:法律是社会的规则和制度。
3. 教师:很好,法律就是社会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你们觉得这些交通标志和规则是为了什么呢?步骤二:引发探究1. 教师:请看这张交通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展示一个交通标志)2. 学生:这是一个停车标志,表示禁止停车。
3. 教师:非常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志呢?它是为了什么?4. 学生:它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5. 教师:对,交通标志和规则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这就是法律的作用。
步骤三:案例分析1.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你们看看这些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个例子是:小明的自行车被偷了,他报警后警察帮他找到了偷走自行车的人。
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呢?2. 学生:法律帮助小明维护了他的财产权益。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含3个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法律是什么】1、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6、归纳2:(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活动三:法律如同武器——保障作用1.过渡:但是,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这几位同学遇到了这些情况,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观点1:如果有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葡萄,我就去摘他们家的。
观点2: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
观点3: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倒霉。
2.课后实践作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当地法律服务中心,了解有关的法律。
板书设计:
1.感衡量对错
武器——保障作用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教研组或教导处检查:
年月日
.2出示图片1:玲玲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
交流:玲玲她拥有什么权利呢?(著作权)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3.出示图片2: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交流:想一想,在公共场所,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出示相关图片(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4.教师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7.播放视频: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解决老人赡养问题)。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8.小结:相信有了法律援助,张爷爷会解决困难的。也请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板书:武器——保障作用
三、总结延伸
1.总结本课内容。
寄语:愿每位同学都能知法、懂法,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尽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别人的利益,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板书:指南针——行为指引
(二)活动二:法律如同尺子——评价作用
1.过渡:法律还如同一把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早在春秋时期,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
2.读一读。(出示“阅读角”)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看一看,下面的几张图片给我们讲述了什么事?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图片1:禁止酒后驾车,法律让我们更安全。
3.课前我们分组采访了同学和老师,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例: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小结:法律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不管在学校生活,还是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法律作用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法律的作用。
二、新授教学
(一)活动一:法律如同指南针——行为指引1.过渡:同学们,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看到这些提示又会怎么做呢?
课题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3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巧用形象的比喻,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2.分组讨论。
3.观点1、2,学生进行辩论。
4.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四十六条,四十七条: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5.小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6周某有三个子女,有一个子女赡养她,其他的都不管他,一分钱也不给他,法律的事他不懂,又没钱请律师。那该怎么办呢?
教学重
难点
重点: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难点: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下棋、踢足球的图片)
谈话:看,他们在干什么?下棋和踢球需要注意什么?
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运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
2.是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图片2:残疾人受法律保护,法律让生活更有保障。
图片3: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
偿责任,法律让生活更公平。
4.你知道或经历过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故事会”。
5.教师小结:法律如同尺子,对我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