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接地设计问题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三篇)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1接地装置保护和屏蔽措施都要求有科学可靠的接地装置。
1.1接地体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设计中通常采用人工接地体,以便达到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并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工接地体又可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取决于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和土壤性质。
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左右,顶部埋深0.5~0.8m。
接地体与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的顶部处应埋深1m以上,或采用沥青砂石铺路面,宽度超过2m。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连接部位应按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以达到电气连接。
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1.2接地线接地线即接地体的外引线,连接被保护或屏蔽设施的连线,可设主接地线、等电位连接板和分接地线。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即防雷接闪装置的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两端按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达到电连接。
防静电保护和防干扰屏蔽装置的主接地线一般采用多股铜芯电缆,分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芯软线。
2防雷保护措施防雷措施总体概括为2种:①避免雷电波的进入;②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
防雷保护措施应根据现场常见的雷击形式、频率、强度以及被保护设施的重要性、特点安装适宜的保护装置。
2.1避雷针或避雷线雷击只能通过拦截导引措施改变其入地路径。
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线。
小变电所大多采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所大多在变电所架构上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或两者结合,对引流线和接地装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2.2避雷器避雷器能将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电气装置绝缘强度允许值以内。
我国主要是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西方国家除用MOA 外,还在所有电气装置上安装空气间隙,作为MOA失效后的后备保护。
2.3浪涌抑制器采用过压保护器(电涌保护)、防雷端子等提高电气设备自身的防护能力,防止电气设备、电子元件被击坏。
在重要设备的电源配入、配出口均应加装电源防雷器,选用的电源防雷器具有远传通讯接点,接入后台管理机。
有效接地系统中变电所的接地设计探讨

(. hj n l tc o r ein ntue H n z o 0 4 C ia 1Z e ag e r we D s stt, ag h u 3 0 1, h ; i E ciP gI i 1 n
2 E sC i lc i P we D s n nt t h n hi2 0 6 , h a . at hn Eetc o r ei st e a g a 0 0 3 C i ) a r g I i ,S u n
o w—e itn e e rh n a e n u e o 0 V n 2 k t so me swh l o e rh n rs me o a so me si rl r ss c a t i g h sb e s d f r l k a d 2 0 V a f r r i n a t i g f o f r f r r o a l r n e o tn s
“ 两型一化 ”变电站 设计建 设导则 ,提 炼 出变 电所接地 设计的主要考 虑思路 及解决方案 。
关键词 :有效接 地 ;直接接地 ;低 阻抗接地 ;两型一 化:二次 系统 。
中图分类号 :T 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7—932 1)60 6—4 M6 6 1 1(0 0 —0 8 9 0 0
E po a o fS b tt nEatigDe in i f c v r ig S s m x lrt n o u s i rhn sg Ef t eEat n y t i ao n ei h e
变电所防静电安全要求

变电所防静电安全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变电所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设备的运行失效也越来越普遍。
静电在设备故障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使微不足道的静电也会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和损坏。
为了保证变电所的稳定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静电生成,以及减少及时处理静电。
变电所漏接地电阻要求变电所的漏接地电阻应该小于4欧姆,以确保变电所工作人员的安全。
当漏接地电阻失效时,内部设备之间会形成相当的静电电流,这将加快设备老化速度和故障的增加。
变电所接地安全要求在变电所建设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
接地能够保护设备免受超过安全不允许范围的电击。
变电所的接地电阻应该控制在10欧姆以下,以防止因不当的接地而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防止静电产生当电力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同的材料在接触时可能会产生电荷,静电累积可能会在电力系统中产生故障和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电力设备的表面上施加一层防静电涂层,以防止静电产生和聚集。
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设备故障风险,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防静电作业防止静电产生的有效办法就是在工作场所内采取防静电措施。
因此,在变电站工作的人员必须注意防静电作业要求。
工作人员应戴手套,鞋子以及身体和工具上都应该带有防静电材料。
工作完后应及时清洗和清除多余物质。
总结由此可见,在变电站运行中,静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合理的控制变电站内部设备的漏接地电阻和接地电阻是至关重要的。
防止静电产生和聚集,是变电所正常运行和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
因此,在变电所工作人员必须遵守防静电作业要求并采取防静电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变电所接地装置常见问题分析与改造

刘 鼎 盛 ’ 韦庆 功
科
变 电所 黑龙江省建工集 团,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0 2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龙冠混凝土制品工业有限公 司, 5 00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00 ) 5 0 0
摘 要: 变电所接 地工程是 一项非常重要的 系统工程 , 必须加 以重视 , 统筹考虑, 针对变电所接地装置 常见 问题与改造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 : 变电所; 地装置 ; 接 常见问题 ; 改造
地区选用铜材 , 腐蚀轻微的地区选用钢材。 c . 采用 无腐蚀的或腐蚀性 小的土壤 回填接 地体 , 尽量减少导致腐蚀 的因素。 22 降 阻 措施 . a 一 充分 利用 自然 接地体 降阻 : 充分利用 混 凝 土结构中的钢筋 骨架 、金属结构等 自然接地 体。 b . 填充降阻剂改善土壤 电阻率 : 有换土 法、 工业 废渣 填充法 和降阻剂法 。 23 均 压 措施 _ 在高 压配电装 置的地 面下 ,设置水 平敷设 的人工接 地网 , 接地 网的外缘 闭合 , 网内设置均 压 带 , 可 能 的 将建 筑 物 的钢 筋 、 于 地 下 的 金 尽 埋 属 管道以及 其他可 以利用 的金属结构物 等连 成 通 路 , 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 且 综上所述 ,变 电所接地工程是一项 非常重 蚀。 要 的系统工程 , 必须加 以重 视 , 统筹考虑 , 并认 1 . 5接地体 的埋深不符合要求 真分 析已发现的及有可能存在 的问题 , 同时 , 还 标准规定接地体埋 深不小于 06米 ,但埋 应根据具体 的情况 , . 综合对 比分析各种防腐 、 降 深不够的现象屡屡 发生 , 有的甚 至浮在地表 。 由 阻措施在 功能、成本 以及运行维护等方 面的特 于 接 地 体埋 深 不 够 , 往往 造成 以下 后 果 : 点 。从 中选 择最优方案 , 并灵活采取多种措施 , a 地 电阻受季 节影 响 , . 接 尤其 受土壤 干湿 确保变 电所 内的人员的人身及设备安全 。 度影响较大 , 由于表层 土壤容易干燥 以造成 所 接地 装置的接地 电阻不稳 定。 b由于接 地体 的埋深 不够 , . 影响接 地 网的 均压 ,在发生 接地短 路时 ,地面 的跨步 电压较 大, 对行人 造成威胁 。 c. 表层土壤 的含 氧高 , 容易 发生腐蚀 , 这也 是接 地体 容 易损 坏 的 原 因 。 1 接地 电 阻超 标 问题 . 6 有的变电所接 地电阻超标,接地 电阻超标 主要有 两方 面原因 , 一是 由于各种条件 的限制 , 在变电所建 成时接 地电阻就超标 ,这些情况一 般发 生在山区土壤 电阻率 较高的地方 ,二是 由 于腐 蚀使接 地网部 分和主接地网断开 ,由于腐 蚀使接地体 的电阻变大。 1 接 地 网 的运 行 维 护 问题 . 7 对地面的电气 设备 ,要 定期检查 和测试设 备的各种性 能, 如不能满足要求 就要及 时修整 , 但 是 由 于接 地装 嚣 常 埋 于 地 下 , 便 于检 查 , 不 也 很少 受到人们 的重 视 ,即使试验也仅仅 限于测 量接 地电阻 ,这样 就使许 多接地装置带 故障运 行, 直到事故发生时才引起重视。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问题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问题摘要:变电站是集中分配和变换电能电压与电流的场所,也是维系电厂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纽带,承担着电压变换与分配的重要任务,如果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不仅会对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加强变电站配电系统的防雷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从变电站配电系统的接地与防雷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了变电站配电系统对接地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变电站;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引言:现代的电力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工程承建时,变电站配电系统通常由土建企业施工,那么就可能存在施工人员对防雷接地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或是由于技术操作不规范而导致防雷接地施工的质量不合格,针对变电站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问题,技术人员应当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并对施工质量加以严格的要求,以保护变电站配电系统中的各项设备。
自然界中产生的雷电伴随着高电压,如果击中变电站配电系统,会瞬间释放大量的电荷,可能导致变电站配电系统瘫痪,或者损坏相关电气设备,将雷电以接地的方式进行引流,才使保护变电站配电系统的良策。
一、变电站配电系统的接地与防雷的相关内容(一)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指电流在流经地面以后,由流经点和某点之间的物理值概念,即为接地极与电位为零的远方接地极之间的欧姆定律电阻。
在变电站配电系统防雷接地中测量电阻值时,假设雷电流在地下疏散40后电流值等于0,由于土壤结构的不同,接地电阻值也会存在不同[1]。
(二)接地种类变电站配电系统中的接地种类包括工作接地、雷电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防静电保护接地等等。
工作接地就是电力系统的电气装置中,为保护系统的运行所设置的必要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是专为雷电保护装置设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的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是为消除雷击和过电压对周围造成的影响而设置的接地;防静电接地是为了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而产生的接地。
除此之外,还有屏蔽接地,是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通信和计算机系统所采取的接地措施;保护接地是包括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与线路塔杆等等,绝缘损坏是可能会带电,为防止造成人员触电的危险事故,设置接地措施可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变电站接地网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改进措施

变电站接地网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改进措施变电站接地网是维护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和重要设施,接地装置的用途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变电站接地装置贯彻全站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低压用电系统接地、电缆屏蔽接地、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接地,以及变电站维护检修时的一些临时接地。
因变电所的接地网不但要满足工频短路电流的要求,还要满足雷电冲击电流的要求,以前由于接地网的缺陷而造成的主设备损坏、变电所停运等事故,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证变电所接地网的可靠安全性,针对玉林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中的发现的变电站接地网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设计,以及今后在接地网设计与改造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就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标签:变电站;接地网;问题1 设备的接地与地网之间的连通1.1 存在问题(1)变电站在扩建时因节省投资的原因没有扩建新的接地网,只是把新增设备的接地线直接接在电缆沟内的接地带与原地网连接,而电缆沟内阴暗潮湿,易受到腐蚀,接地带连接可靠性就差,因腐蚀而致使断开,连接的设备接地就失去了与接地网的连接。
(2)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与地网焊接不合格,焊接头焊口长度不够,且大多为点焊,经过长期的锈蚀造成电气上的开路的腐蚀,从焊口处开路。
(3)接地网水平接地体的接头处焊接不合格,经过长期的锈蚀造成电气上的开路的腐蚀形成电气上的开路。
(4)对一些不要求采用专门铺设的接地线接地的设备是利用混凝士构件的内筋接地,而这些混凝士构件在施工时又没有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和试验,从而造成了开路。
1.2 设计及改进措施(1)变电所扩建时,要扩建新的接地网。
新扩建的地网与原地网应多点可靠连接,各焊接头焊口质量要严格把关,对焊口要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
(2)对利用混凝士构件的内筋接地的设备,在施工时要对混凝士构件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和试验。
(3)设备接地引下线要定期进行防腐处理和维护,对最容易被锈蚀的接地引下线地下近地面10~20cm处,可在此段套一段绝缘,如塑料等,预防腐蚀。
变电站接地设计之要点分析

K lK 2 e、e变电站 内、 外短路 时地线 的工频分流系数 。 由以上公式分析 , 入地短路 电流的大小 与流 回变 电站接地 中性点的短路 电流 、 架空地线 的分流系数有关 。 对于有效接 地系统 10V 1k 以上变 电站 , 线路架空地线 都直 接与变电站内出线架构 相连。 当发生接地短路时 , 大一部分 很 短路 电流经架空地线 系统分流 , 因此 , 在计算时 , 应考 虑该 部分 的分 流作用 , 生接 地故障时 , 发 总的短路 电流是一定 的 , 只要增 大架 空地线 的分流 电流 , 就可减小入地短路 电流 , 因此 , 降低架 空地线 的阻抗也是安全接地设计重要 的—个方面 。 架空地线采 用 良导体 , 正确利用架 空地线系统分 流 , 将使地 网的设计条件 更 为有利 。 从上述分析可 知 , 入地短路 电流是总 的接地短路 电流减去
关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变电站接地设计的要点, 分析了解决变电站接地问题的常用措施。
关键词 : 变电站 ; 地设计 ; 接 电网安全 ; 接地 网; 接地 引下线
中图分类号 :M 6 T 7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27 (0004070 10— 342 1)7 )0-2 -
变电站接 地设 计关系 到电网安全运 行 , 有效 、 可靠 的接地 而对地 网接地 电阻起 决定性作用 的只是人地短路 电流 。 所 是变 电站安全运行 的基本保证 , 确保 人 身、 备安全 至关重 以 , 对 设 正确地 考虑和计算 各部分短路 电流值 , 理地设计地 网 对合 要 。当前 , 电力 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加 , 短路 电流也不 断增 大 , 同 有着很大 的影响 。 时, 土地资 源的紧张也要求 站址面积小 型化 , 些都对 变 电站 这 据规程 ( LI 2 — 9 7规定 , D ,’ 1 19 ) 6 接地 电流按考虑 系统5 l 年 ~O 接地设计提 出了较高 的要求 。 ・ 发展后最大运行方式确定 , 并计及各 中性点 的短路 电流分 配及 地线分流 。计算时 , 确定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时 的单相接 应先 影 响接地设计 的因素 地短路 电流值 , 然后利用下 列公式计算 入地短 路 电流 , 取两式 接地 的实质是 当变 电站发生接地短路 时 , 控制故 障点地 电 中较大 的I 值。 位 的升 高 , 接地主要是 为了设 备及 人身 的安全 , 用的 因为 起作 I(m x I )1 K 1 ;=n 1K 2 = I a—n (- e ) II(一 e ) 是 电位而 不是 电阻 ,接地 电阻是衡 量地 网合 格 的一个重要 参 式 中: r— 接 地 短路时的最大电流A; I ma 数, 但不是唯一 的参数 。接地装置的电位u =R, g I 因此要想 使该 卜一 人地短路 电流A; 电位满足要 求 , 要降低接 地 电阻 R 其 二要 使入 地 电流 I 其一 , 减 I—— 发生最大接地短路 电流时 , n 流经变 电站接 地中性点 小。下面就 对这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 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A;
变电所接地设计问题浅谈

4 ) 25 0x 5 长 . m的垂 直接 地极若 干, 接地 电阻仅下 降 2 8一 % 其 .% 8 。但 是, 直 垂 接地 极对冲 击散 流作用 较好 , 因此 , 在独立 避 雷针 、避雷 线、避 雷器 的 引下线 处应 敷设垂 直接 地极 , 以加 强集 中接 地 和散 泄雷 电流 。
() 2 敷设 深度 对接 地 电阻 的影 响 目前 所遇 到 的变 电所一 般都 是处 于季 节性 冻土 地区 。 地 网敷 设在 o 6 将 .m
2接地 装置 的设 计 问题 2 1工 程 土壤 电阻率 的测 量 . 由于 受到 测量 设 备、方 法等 条件 的 限制 , 土壤 电 阻率 的测 量往 往不 够准 确 。为提 高测 量精度 , 采用 《 电气 工程 电气 设计手 册 》中提供 的计 算平 均 电阻 率 的方法 , 设计误 差值 减 小 。 使 2 2 接地 网布置 .
析。
中又补 充 到, 在冻 土地 区宜敷 设于 冻土 层 以下, 现设 计 中一般 将地 网全部 埋设
于冻土 层 以下 。
Hale Waihona Puke ( ) 网敷 设深度 对最 大接 触 系数 的影 响 1地
最大接 触 电势是地 网设计 中 的一个重要 参数, 网设计 的 问题 之一就 是如 地 何 降低 地 网的最 大接 触 电势 。 接地 网 的埋深 由零 开始 增加 时, 其接触 系 数是减 少 的, 但埋 深超 过 一定范 围 后接触 系 数又 开始 增大 。
根据地 网接 地 电阻 的估算 公式 : 式 中: P 土壤 电阻率 ( ・1 : 一 Q n ) S 一接 地 网面积 (z ; m) R一 0 5 P/ √S .
深 度 时, 季将 使地 网处 于冻 土层 中 。 冬 由于 土壤 冻结 后其 电阻 率将增 大 为原来 的 3 以上, 地 网接地 电 阻有一 定 的影 响。目前采 用的地 网是 以水 平接 地线 倍 对 为主 边缘 带有垂 直接地 极 数复合型 地网, 季垂直 接地 极大部 分伸于 下层非 冻 冬 结 土壤 中 。此 时土 壤 结构可 以等效 为两层 电阻率不 同 的土壤 结构 。有研 究表 明, 于处 于双 层土 壤介质 中的垂直 电极, 对 其各部 分 的散流 密度 与周 围介质 的 电阻率成 反 比, 了在 电极尖 端处 , 除 具有 Pi i 常数 ( J= 其中 J 为处于 电 阻率为 i Pi 土壤 中 的 电极 部分 的散 流密 度) 此 时, 。 当电极有 一 部分进 入 下层土 壤 时, 整个 电极 的 散流 电阻将 主要 取 决于下 层土 壤 。因此, 季节性 冻土 地 区, 在 采用 这种 带有 垂直 接地 极 复合型 地 网有很 大优 点 。 将地 网埋 于冻 土层 以下, 地网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所接地设计问题的探讨
【摘要】变电所地网的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地网布置,敷设深度,腐蚀及热稳定校验等方面。
文章通过对变电所接地设计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合格地网应有的全面认识。
结合具体工程设计,对一般接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做法,以利于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变电所接地探讨
1 前言
接地网作为变电所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接地网作为隐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
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变电所地网因其在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性建设、维护困难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受到重视。
另外,在设计及施工时也不易控制,这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
因此,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如何降低接地工程造价,本文从设计的角度谈谈变电所接地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2 关于接地电阻
2.1 接地电阻《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中对接地电阻值有具体的规定,一般不大于0.5ω。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装置要求做到规定的接地电阻在技术经济上极不合理
时,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允许达到5ω,但应采取措施,如防止高电位外引采取的电位隔离措施,验算接触电势,跨步电压等。
根据规程规定,主要是以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位的升高不超过2000v进行控制,其次以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和5ω进行要求。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110kv及以上变电所中,接地电阻值小于0.5ω即认为合格,大于0.5ω就是不合格,不管短路电流有多大都不必采取措施,这是不合理的。
2.1.1 接地的实质是控制变电所发生接地短路时,故障点地电位的升高,因为接地主要是为了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起作用的是电位而不是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地网合格的一个重要参数,但不是唯一的参数。
2.1.2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一般情况下单相短路电流值较大。
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时的短路电流一般都超过
4ka,,而变电所大部分接地电阻又很难做到0.5ω。
因此,从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验算地网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必要时应采取防止高电位外引的隔离措施。
2.2接地短路电流分析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短路电流经三种途径流入系统接地中性点。
(1)经架空地线—杆塔系统;
(2)经设备接地引下线,地网流入本站内变压器中性点;(3)经地网入地后通过大地流回系统中性点。
而对地网接地电阻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是入地短路电流。
所以,正确地考虑和计算各部分短路电流值,对合理地设计地网有着很大的影响。
2.2.1架空地线系统的影响对于有效接地系统110kv以上变电所,线路架空地线都直接与变电站内出线架构相连。
当发生接地短路时,很大一部分短路电流经架空地线系统分流,因此,在计算时,应考虑该部分分流作用,发生接地故障时,总的短路电流是一定的,只要增大架空地线的分流电流,就可减小入地短路电流,因此,降低架空地线的阻抗也是安全接地设计重要的一个分支。
架空地线采用良导体,正确利用架空地线系统分流,将使地网的设计条件更为有利。
2.2.2 入地短路电流从上述分析可知,入地短路电流是总的接地短路电流减去架空地线的分流,再减去流经变压器中性点的电流(也就是流经变电器的零序电流)。
如此计算,入地短路电流值相对比较小。
由于接地电阻允许值r≤2000i,所以接地电阻相应的允许值就比较大,设计也容易满足。
另外,对于一个给定的地网,其接地电阻也基本确定:从r≈0.5ρ/s可知,对实际的接地网面积减少有很大影响。
3关于接地装置的设计问题
3.1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工程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是工程接地设计
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受到测量设备、方法等条件的限制,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往往不够准确。
各地地质结构复杂,变电所占地虽然不大,但多为不均匀地质结构。
现在的实测,往往只取3~4个测点,过于简单。
建议提高测量精度,设计采用《设计手册》中提供的计算平均电阻率的方法,使设计误差值减小。
3.2接地网布置根据地网接地电阻的估算公式:r≈0.5ρ/s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s—接地网面积(m2);r—地网接地电阻(ω)。
地网面积一旦确定,其接地电阻也就基本一定,因此,在地网布置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变电所的全部可利用面积,如果地网面积不增加,其接地电阻是很难减小的。
3.3垂直接地极的作用在110kv变电所中,一般采用水平接地线为主,带有垂直接地极的复合型地网。
根据r=0.5ρ/s可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垂直接地极的关系不大。
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面积为30×30m2—100×100m2的水平地网中附加长2.5m, 40mm的垂直接地极若干,其接地电阻仅下降2.8~8%。
但是,垂直接地极对冲击散流作用较好,因此,在独立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的引下线处应敷设垂直接地极,以加强集中接地和散泄雷电流。
例如,在330kv阿兰变电所的接地设计中,通过计算,接地网的设计全部由水平接地体构成,只在避雷针,避雷器附近敷设少量垂直地极,实际运行证明效果是较好的。
3.4地网均压网的设计根据设计规程规定,当包括地网外围4根接地线在内的均压带总根数在18根以下时,宜采用长孔接地网,由于110kv变电所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100×100m2,考虑均压线间屏蔽作用,均压线总根数一般为8~12根左右,故根据规程规定,一般采用长孔方式布置,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 关于接地引下线
当发生接地短路时,首先通过接地电流的就是设备接地引下线,
在我国八十年代的设计中,往往只取引下线的截面为主网截面的一半,这很不合理。
5 结束语
对合格地网的概念应有全面的认识,接地电阻应按实际的流经地网入地的短路电流计算,降低接地电阻、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等都是合格地网要求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保证变电所接地的安全条件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地设计接地装置以便于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和施工,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资料:
1 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 gb 50057-94(2004版)
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3 苏邦礼,崔秉球,吴望平,等. 雷电与避雷工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9 - 33
4 机械工业部.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94.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100 - 101
5 关象山.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基本原理和初步实践经验.工科物理(副刊) ,1998 ,现代防雷专辑(一) :39
6 王时煦,马宏达. 现代建筑防雷设计方法及运行经验.最新现代建筑防雷与电气安全设计资料选集. 北京:电杂志社,1996.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