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1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建立者: 杨坚(即隋文帝)都城: 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 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2、隋文帝在位时期, 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经济繁荣发展, 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2000多公里。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618年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 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 ①注重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繁荣景象, 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 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 (1)兴修水利,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从西域引入蔬菜新品种。

(2)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课件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课件

10.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① 人民渴望统一 ② 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 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 大运河的开通 A.123 B.234

C.124
D.1234
11.下面的题目有五处错误,请在错 误处下方画横线并加以更正 :
为了巩固秦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89年隋文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 河的中心是长安。大运河横贯东西,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6.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练习:
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政权, 建立( 隋朝 ),定都长安. 2、( 589 )年,隋灭( 陈),统一南北。 3、隋朝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北 达(涿郡 ),南至( 余杭 )。
( ( ( (
)1.隋朝的建立者是: A. 苻坚 B. 杨坚
C. 杨广
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代周称帝,建立隋 朝,定都 长安 ,改 589年,隋 元开皇。 灭陈,南北统一 。
统一的意义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 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 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 期三百余年的“大一统” 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 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
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四段 五河 六省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洛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长江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
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 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 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 的可能性。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1.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11.曾经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有哪几个朝代? 【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的建立及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概括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

那么最后由谁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问题导学】根据方法自学:问题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在P2第一段中迅速找出知识点,并记住。

)注意问题:2.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

3. 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统一全国。

4.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讨论)方法前引:通过上面的回顾,思考:关于一个朝代的建立与统一,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掌握知识点? 序号:1问题二:隋朝经济的繁荣1.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隋朝经济繁荣具体表现哪些方面?【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1.隋朝的建立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10年D .618年2.公元589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内乱后,中国再次归于统一,统一中国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高祖 C .秦始皇 D .宋太祖 问题三:大运河的开通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大运河开凿):(温馨提醒:大运河可是本课的重点啊!请5分钟内记牢!) 注意问题:2.大运河的方向:纵贯南北3.大运河的长度: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 .重新统一南北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创立科举制D .开通大运河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邗沟D .通济渠3.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A .洛阳、江都B .洛阳、余杭C .涿郡、余杭D 长安、余杭 【合作与探究一】:(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合作与探究二】:(动脑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优秀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优秀课件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时间: 581年 建 立 者: 杨坚 都 城: 长安 统一时间: 589年
评价: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长安

建康


589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改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 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 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 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 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合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评价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 凿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给劳动人 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 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 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人 仕途。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时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余杭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涿郡 今北京) 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余杭 今杭州) 今杭州 长江 钱塘江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1、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 、 位,类似于哪一朝代 A、西周 、 C、西汉 、 B、秦朝 、 D、西晋 、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
一、隋朝的建立
北朝
隋朝
(北周) 北周)
(581年 杨坚 长安)
南朝
南朝
(陈)
(陈)
隋朝
(589年)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朝
东魏 蜀 三 魏 国 吴 晋 南方: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西 十六国 北方: 北方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 北周 隋 陈 589
尽道隋亡为此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皮日休 汴河通淮利最多,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李敬芳
总的来说是好事。 总的来说是好事。大运河开通后成为 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 南北交通大动脉, 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 使了民力, 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 役负担。 役负担。
3、“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想一 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历史提纲

历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几个著名的盛世: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隋
文帝——开皇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清朝——康乾盛世
●盛世出现的原因: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安定。

②唐初几位帝王励精图治、
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启示:(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

(2)
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生活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的保证。

(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

4、大一统为南北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尤其是棉花的普遍种植使棉布取代了麻布。

第一课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一课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新授课 2011年2月21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由教师讲述,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二次备课: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次备课: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及总结能力4、大运河的开通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一节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 【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同学们难以感受和理解。

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自主学习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
①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②表现:、。

人口激增;粮仓丰实
2、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

②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市,南至,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

④地位和作用:地位大运河是。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五. 【展示点评归纳提升】
四、【复习巩固当堂检测】(10分钟)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的是秦始皇时开凿的( )
A.灵渠
B.白渠
C.六辅渠
D.都江堰
2.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0年
3.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隋朝的都城在(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建业
5.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与洛阳相连接的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6.隋朝主持开通大运河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7.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
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8. 阅读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
较多。

” ——皮曰休《汴河怀古》回答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
②上述水利工程的功能是什么?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
③材料二反映出唐代对该项水利工程的开凿普遍持什么看法?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 【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 自主学习
1、唐朝的建立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他就是,年号。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皇帝要,善听正确意见;大臣
要,。

(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

他任命赋予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3、女皇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学生自己看课本p8-9,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问题二:贞观之治的表现:
五. 【展示点评归纳提升】
四、【复习巩固当堂检测】
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3.“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
4.连线
房玄龄敢于直谏
魏征善断大事
杜如晦富于谋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