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之高考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
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吴澄①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
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
B.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C.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
D.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
4.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田家杂咏(节选) 黄燮清①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②时光流逝。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别》)
•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例2:2019年高考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 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 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 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 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 “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 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 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 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 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 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 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高 考 考 查 重 点 放 在 景 物 形 象 ( 即 意 象)上,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 难点。
叁
贰
壹
事
景
人
物
物
物
形
形
形
象
象
象
目 录
01 人物形象
考情分析
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 象的作用等。考查方式一般是主观题。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情分析】本类试题为古代诗歌鉴赏,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为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第二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下列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④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⑤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
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华颠:白头。
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
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
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3.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
性等)。
4、答题示例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金子做的马笼头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 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 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 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复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复习Ⅰ题材篇1.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
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
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解题思维]——一抓两读,归纳情感(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
②[景、事](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长禾黍,野雉乱飞。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微点精析》考向27 诗歌鉴赏之语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02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
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③稔(rěn):庄稼成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田园诗。
诗人在一个丰收的秋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
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
B.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
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C.颈联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反映出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动画面。
D.尾联的“自说”是农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
2.诗歌颔联哪两个字运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二、(2022·吉林长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①。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②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③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毬,即球。
②本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
③飐,即吹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多令》首句融情于景,写出林黛玉站在燕子楼上,看到暮春时节,柳絮堕枝飘残的场景,引发心中愁绪,这两句自况之意明显。
B.《唐多令》上阙中“缱绻”即“缠绵”,暗指情好而难分。
“风流”,一指柳絮随风飘流,一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C.《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颔联中的“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
专题01 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01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高考真题演练】1.[202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8分)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3分)2.[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3.[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高考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考查内容上看,该考点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
从考查题型上看,在高考卷中,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侧重于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特征的把握,对形象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价值的理解、赏析。
全国卷以往的题目较少直接涉及形象,但2019全国卷Ⅰ考查了“对这幅画的评价”,2019年天津、浙江则直接进行考核;2018年全国卷Ⅱ考查意象“酒”的作用;2017年全国卷Ⅱ考查了诗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2016年全国卷Ⅱ考查了“马”的形象以及描写“马”的技巧,全国卷Ⅰ考查了景物形象的概括和用意分析,这显示了全国卷命题的一个重要变化—加强对形象的考查。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人物形
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形象类:
第一部分鉴赏景物形象第二部分鉴赏人物形象第三部分鉴赏事物形象
一,景物形象:题型---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案杨柳,代指初春季节(分析表层属性),暗寓男女离别(探求深层含义)。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分析表层属性),暗寓青春流逝(探求深层含义)。
本词表达了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解题指导](1)精准审题:题干有两个要求,一是“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二是“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要注意前一要求只是“概括”,无需分析鉴赏。
(3)规范答题:明晰“杨柳”“飞絮”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寓男女离别之情;飞絮,指暮春时节,暗寓青春流逝。
由意象而觅词意,即全词的情感:青春欢情易逝,遗恨江水难消。
组织简洁的语言,分条作答。
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投降求和政策,被扣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义的艺术形象,诺清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解析(1)精准审题:“颈联”明确了答题区间,“山鸟”和“井梧”明确了鉴赏的对象,“带有喻义的艺术形象”明确了鉴赏意象的内涵。
(2)解题思路:解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
作者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
“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
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义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
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
作者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酒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唯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义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连接教材}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来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乍栏的画面?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题指导](1)精准审题: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描绘诗中
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解题思路: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解题方法
训练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饮黎简
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
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
②酿(ju):凑钱喝酒。
诗歌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歌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这两句选取了细雨、芳草、东风、落花、日人、老牛等典型意象,(概括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细雨蒙蒙、芳草萋萋、风吹芳草落英无数的环境中农人晚归、牛枕花眠的宁静悠闲的暮春乡野图。
(描绘画面)
解析(1)精准审题:“第三联”明确了答题区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了答题的重点:组合意象成画面,并对画面特点加以概括。
(2)解题思路:一审标题:“村饮”,交代饮酒习俗卜。
二看注释:注释①介绍作者,注释②帮助读者了解“村饮”。
三明意象:细雨、归人、芳草、东风、老牛、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