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高三诗歌鉴赏之形象(人象、物象、景象)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总括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 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小松
杜荀鹤
小结 • 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1、诗歌中的物象是什么? (抓题目) 2、物象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语句,关注表现手法) 3、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 (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情志。或抒发某种 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训练2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
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 特点。
②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 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 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 取人的浅陋。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 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 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 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 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小结: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 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 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 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 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 “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 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
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试分析人物形象
念前登 天不幽 地见州 之古台 悠人歌 悠, ,后 独不陈 怆见子 然来昂 而者 涕。 下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 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 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 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
[答案]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04福建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三、四句中作者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 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表达 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营造了一个孤寂落 寞的意境。
04广东
江 汉 杜甫
06年全国卷2
南 柯 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 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 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 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 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 楚堪怜的画面。
晚:归艭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05浙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 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 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1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傍晚 时刻的 景色,均以荷与 西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1)从外貌、动作、心理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 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 的聪明(机灵)。
04全国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
的细节 ?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
古代诗歌鉴赏
之诗歌形象

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省级公开课)

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省级公开课)

二、景物形象(意象)
景物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形象和咏 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习惯上又笼统地称之 为意象。
1.景象
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 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 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 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 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 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 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 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 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人物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歌 形 象
景物形象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
考查类型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二、景物形象的鉴赏 三、事物形象的鉴赏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江苏卷2012年考 过。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 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 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 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 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 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 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古典诗词中的人物 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 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题 ——人、物、景三类形象要分清

鉴赏诗歌的形象题 ——人、物、景三类形象要分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 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 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 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 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 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 冷寂等。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一 人物形象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 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 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 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 借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 ___至__死__也__不__会__改__变__自__己__高__贵__品__格__和__坚__贞__节__操__的__词__人______形象。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 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深入过程。离开了意象,就 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 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 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而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 些砖石。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诗歌人物形象优质课件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诗歌人物形象优质课件
区别 (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
全篇对应。 (2)意象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
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 成了意境。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 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
4.意象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从内容上分,意象可以分为景、物、人、
事四大类。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诗中所咏 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 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 是用来寄托情思的意象。
(36)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联姻,后因 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37)彭祖:传说他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 八百余岁,被当作长寿的象征。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
(38)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
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
的事情。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39)献芹: 《列子·杨朱》记录:从前有
(45)英雄:寄寓追慕之情。 (46)美人:象征明君眉兮。”
(47)香草:屈原《离骚》曾用香草美人来象征
美好的品格。有杜若,馨,兰,蕙,芷若等。 (48)掣肘:chè zhǒu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 比喻办事受牵制、阻碍,不顺利。
(49)梨园:唐玄宗开元年间,将梨园作为教习
谷。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12)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 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 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 “促织”。又叫蛐蛐。
(13)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 悲伤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4)舟:象征漂泊、自由。 (5)西楼、小楼:寄寓闺怨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分析

答: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爱国志士的主人公形
步骤一
象。 主人公“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 步骤二 明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只能藉“数”流萤以遣闷, 更其寂寞无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上飘动着的若明 若暗的灯火,让主人公倍添凄凉孤寂。 传达了主人 公心中旧君故国之思,国破家亡、飘泊无依的无限伤感。
注:尘垢:尘埃。
[题型——意象类]

意象
:诗人主观情感
:诗中客观形象
物 景

诗人给客观事物赋以主观感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凄清孤寂的 环境,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寥忧伤之感,表达 了对故友的思念。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 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新茶。诗酒趁年华。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 请从 “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以乐景衬哀情”)。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 “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描绘了一幅 “春未老”的美好春景,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 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新晴野望 例题展示二
——王维
07全国Ⅱ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 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 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11
考案 好题狂练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好题狂练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经典版)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 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
(二)意境类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试分析诗歌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题思路:所谓意境,是由寄托诗人 情感的意象构建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这三个 方面缺一不可。
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
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 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二、景象的鉴赏
一般而言,景象习惯就称之为 意象,诗人借助意象的描绘来 直接表达情感的较少,大都是 通过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一定 的意境来表情达意,所以景象 的鉴赏,具体到题型又可以分 为两类。
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 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如何正确分析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 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知 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 象。 2、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 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 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 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 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 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经典版)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 以分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 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 雅情趣。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 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5
考案
好题狂练
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
弄 清 诗 歌 形 象 三 要 点 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
人物形象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 歌 形 象
景物形象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4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一) •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 (二) •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经典版)
考向二 例2
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
[2016·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 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 沦亡后,三吴 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
④ ② ③ ①
17

考案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意境分析常用词语举隅
双音节词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 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 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 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 恬淡、朦胧、淡雅…… 四字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三、物象的鉴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实际上是 托物寓意,试作分析。 2.提问变体:这首诗中“××”是怎样的一个 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3.解题思路:物象诗歌主要指咏物诗,就是托物 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 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 与作者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 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或流露出作 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 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4.意境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①描图景: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不能直译诗句。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析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 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感伤”。
物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 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分析物象体现出的作者的某种情 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4.答案构成:
(1)找出主要物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分析物象特征与人的相似点,即由物及人(①物的这 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②物与作者自身经历、所处 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③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 似 )。 (3)明确指出作者借此物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
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 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18
考案
好题狂练
(一)意象类
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 么特点? 2.提问变体: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 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 怎样的情感? 3.解题思路: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 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 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 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4.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意象; (2)概括意象的特征,一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 为佳; (3)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经典版)
二、[2017·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
③ ① ②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