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aVR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血管诊断及预后探讨

aVR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血管诊断及预后探讨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 心源性休 克发生 率 、 心律 失 常 率 、 院病 死 率 、 住 6个 月 内心肌 再 梗 死 率及 心血 管病 死 率 等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结果 3 8例 患者 中单 支病 变 1 6例 , 中左 主干 病 变 1 其 0例 , 降 支近段 病 变 3例 , 冠 状 前 右
血 管病 变为 主 , 多合 并 心源性休 克 , 后较 差 ;VR导联 s 预 a T段 抬 高对 预 测 罪犯 血 管 、 断 病情 预 后 有一 定 的 判
参 考价 值 。
【 关键 词】 急性心肌梗死 ; R导联 s a V T段抬 高; 冠状动脉造影 ; 预后
常规体表心 电图是早期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的简便 、 有效 的
动 脉 近 段 病 变 2例 , 旋 支 近 段 病 变 l例 ; 支病 变 2 回 多 2例 , 中 左 主 干 加 前 降 支 近 段 病 变 1 其 2例 , 主 干 加 三 左
支病 变 6例 , 降 支加 回旋 支病 变 2例 , 支病 变 2例 ; 前 三 涉及 左主 干病 变 2 8例 , 阳性 率 7 . % 。3 37 8例 患 者 出
8 s 0m 。连续测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个波形 , 取其平 均值作为 s T段 改变值 。s T
段抬高 > .5mV认 为有意义。② 冠状动脉 造影 : 有患者 均 0 0 所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 窄 /7 %认 为有意义 。 >0 梗死相关动脉 (R 的判定 : I A) 完全闭塞 以及狭窄部 位有充盈 缺 损, 局部造影剂滞 留或残余狭窄等特征. 若梗死相关 动脉再通 。 其最狭窄 的部位为 闭塞位置 。冠 状动 脉造影结 果 由两 名有 经
21 0 2年 3月 第 3 9卷 第 6期

心电图中aVR导联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地位

心电图中aVR导联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地位

心电图中aVR导联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地位传统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aVR导联的作用长期被忽视。

近来发现在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判定、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鉴别等中,aVR导联有不可代替的作用[1]。

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aVR导联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诊断有重要价值,aVR 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其幅度均与病变血管的支数及梗死面积相关[2]。

左主干病变aVR导联ST弓背向上抬高,提示左主干病变。

Kosuge 等[3]发现aVR导联ST抬高>0.05mv预测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86%,提示aVR导联ST抬高>0.05mv是左主干病变的强烈预测因子。

Yamaji等[4]发现,aVR导联ST抬高,预测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为88%。

如以STaVR↑>ST V1↑,预测左主干闭塞,敏感性81%,特异性80%,准确性81%。

Kikus[5]指出,左主干闭塞时,ST向量指向右上方的,表现为STaVR↑,STⅠ、Ⅱ、V4~V6↓。

急性前壁MI 左前降支近端闭塞,可导致室间隔基底部缺血坏死STaVR抬高,但主要是STV1↑,且STV1↑>STaVR↑。

急性前壁MI 患者,当aVR导联ST抬高伴有下列之一者,是左前降支近端闭塞:①STV1↑>STaVR↑;②STV1抬高>0.25mv,伴Ⅱ、Ⅲ、aVF导联sT↓[6];③伴V5导联ST压低是严重的左前降支狭窄[7];④V5导联ST压低、V1导联ST不抬高强烈提示左前降支及右冠脉改变,是双支病变的标志[4、7]。

急性下壁MI Sun[8]指出回旋支闭塞时,ST损伤电流背离aVR 导联,故下壁MI时,aVR导联ST下移是回旋支闭塞。

Kane[9]指出下壁MI时,aVR导联ST压低>0.1mv是LCX病变的特点。

预测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80%,特异性96%,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96%。

aVR导联在临床心电图中的诊断价值-王炳乾

aVR导联在临床心电图中的诊断价值-王炳乾

aVR导联在临床心电图中的诊断价值王炳乾摘要:心电图在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现已深入到临床的各个学科,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但在常规心电图的12导联中。

aVR导联常不为人们所重视。

据调查发现仅6%-20%的心电图分析者会注意分析aVR导联。

更多的人认为aVR导联在心电图诊断中价值有限,忽视了它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心电学的一个误区。

近年来,随着心电学的发展,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使得这一观念得以改变。

本文试图就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1.aVR导联对窦性心律定位的诊断价值由于窦房结电图方法学尚不够完善,且为有刨性检查,临床上殊难推广与普及[1]。

心电图中P波的极性至今仍是判定窦性心律的最主要依据。

通常认为窦性心律时的P波电轴在+15°-+75°,所以大多数心电学专著都认为P I、II、aVF、V5-V6直立,aVR导联倒置是判定窦性心律的诊断标准。

随着心电学研究的深入,这些标准受到挑战。

窦性心律时,P波电轴左偏,特别是当左房负荷重时,P I可双向或倒置。

当右房负荷重时,P I也可呈现倒置。

而此时P aVR仍为倒置的。

所以窦性心律时P aVR倒置是绝对的,同时PV5、V6倒置在窦性心律中不会出现,因此,窦性P波最确切的推断指标为P aVR倒置,P V5-V6直立[2]。

2 aVR导联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它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诸多特点。

2.1 aVR导联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PSVT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生机制可有多种类型,临床治疗有别。

笼统的PSVT心电图诊断报告远不能适应临床医师的需要。

人们不断地在心电图中寻找蛛丝马迹,试图快速地作出判断,准确的分型。

电生理研究表明:PSTV发作时,aVR导联中逆行P波为直立时常见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或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

aYR导联逆行P波倒置可能是起源于界嵴的局灶性右心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判断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判断
1 对 象 与方 法
13 统 计学 分 析 等 级 资料 由频 率 表示 , 资料 的 . 3组 比较 用 x 检 验 。
2 结 果
10例住 院 患 者 7 2 6例 ( 33 a R导 联 无 S 6 .%)V T段 抬 高 ,8例 (50 a R 导 联 s 1 1.%)V T段 抬 高 00 01 .5 .
表 1 住院不 良心脏 事件分布 例
aR V 导联 s 改 变等级 例数 再梗 死 心 力衰竭 恶性 心律 失常 死 亡 T段
10例 , 中男 8 2 其 2例 , 3 女 8例 , 均 年 龄 (04 1 ) 平 6 - 2
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有典型 的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和心 肌 酶学 改 变 。 1 方法 均描记 1 . 2 8导联 同步 心 电 图 , 中 Ⅱ、 、 其 Ⅲ a F导 联 S V T段 压 低 ≥ 01mV定 义 为 下 壁 S . T段 压 低 。 I、V a L导 联 , 联 S V ~V 导 T段 压 低 ≥ 01mV . 定义为侧壁 s T段 压 低 。V: 联 s ~V 导 T段 压 低 ≥ 01 . mV定 义 为 前 壁 s T段 压 低 , a L导联 、 _ I、V V ~、 导联 s T段 压 低 ≥ 01 . mV定 义 为 广 泛 前 壁 s T段 压 低 。 所 有人 选 患 者 均 行冠 状 动 脉 造影 :单 支 冠 状 动 脉管 腔严 重狭 窄 ≥ 7 % 或 闭塞 者 4 5 2例 , 中左 前 降 其 支 (A 3 L D)3例 , 右冠 状 动 脉 ( C 9例 。多 支病 变 中 R A) 至 少 有 1支血 管 狭 窄 ≥ 7 %的 7 5 8例 ,其 中 L D加 A 左 回旋 支 ( C l L X)4例 , A L D加 R A 8例 , C C L X加 R A C 2例 , 3支病 变 (A L D加 R A加 L X)0例 ,左 主干 C C 5 (M) L D加 R A 1 ,M加 3支病 变 3例 。 据 L 加 A C 例 L 根 患 者 人 院时 心 电 图 a R导 联 S V T段 改 变 情 况 将 患 者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的预后价值探讨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的预后价值探讨
Sh k u Pe pl SH o pia She he 8 67, i a) e o o e’ s t l, nz n 51 0 Ch n
ABS RACT:0be t e To iv si a e t e v le o T-e me t ee a in o h lc r c r i— T jc i v n e t t h au fS s g n lv to ft e ee to ad o g
维普资讯

2 ・ 2
实 用 临 床 医 学 20 0 8年 第 9卷 第 3期
P a t a C i i l dcn ,2 0 , o 9 N 3 r c cl l c i n a Me i e 0 8 V l , o i
急 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a R 导 联 V S T段 抬 高 的预 后 价 值 探 讨
钱 芳 芳 王 小 异 ,
( 圳 市 蛇 口人 民 医 院 a 心 内科 ;b 体 检 科 , 东 深 圳 5 8 6 ) 深 . . 广 1 0 7
摘 要 :目的
探讨 1 2导联 体表 心 电图 a VR导联 S T段 抬高 对急 性前 壁 心肌 梗 死预 后 的预 测价 值 。方法 对
4 a in swih a u ea tro o a d a n a cin h s i l e r m a . 2 0 O M a . 2 0 . 4p t t t c t n e irmy c r ilifr to o pt i d fo J n e az 0 3 t r 0 7
20 0 3年 1月 ~ 20 0 7年 3月 首 次 因 急 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死 入 院 患 者 4 4例 , 据 入 院 后 1 根 2导联 体 表 心 电 图 a VR导 联 S T 段 的偏 离 情 况 将 患 者 分 为 S T段 抬 高 组 1 例 和 S 段 无 抬 高 组 2 5 T 9例 。结 果 S T段 抬 高 组 发 生 心 脏 事 件 6例 ( 占 4. 0 )S O 0 ,T段 无 抬 高 组 发 生 心 脏 事 件 4例 ( 1 . 9 ) 两 组 间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占 3 7 , P( O 0 ) . 5 。结 论 观 测 1 2 导联 体表 心 电 图 a VR 导联 S T段 的抬 高对 预 测 急 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死 的预 后 有 着 重要 的 意 义 , 得 重视 。 值

aVR导联的临床应用意义

aVR导联的临床应用意义

aVR导联的临床应用意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者:李广平文章号:W1006232014-7-22 16:35:58文字大小aVR导联在体表心电图(ECG)中的地位长时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aVR导联大多仅是在窦性心律的判别上,将aVR导联P波的倒置作为窦性心律诊断的必备条件之一。

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了aVR导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室肥厚和肺高压等方面的诊断或鉴别价值。

本文就aVR导联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做一介绍。

一.AVR导联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近来有人注意到了aVR导联与宽QRS波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

Vereckei等人[1]提出了根据宽QRS波心动过速发作中ECG上的aVR导联是否具有初始向上的R波进行的分析表明,如果心动过速发作中的aVR导联表现初始向上的R波则考虑室性心动过速(VT)的诊断的话,则在127例aVR导联具有起始R波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中,最终正确诊断VT的可达到124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同时,在291例aVR导联不具有起始R波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中,仍然有189例最终诊断VT。

这就是说,具有起始R 波的aVR导联QRS波诊断VT的正确率较高,但是aVR导联不具有起始R波的宽QRS波心动过速,仅有三分之一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仍然有近三分之二的VT的可能。

Jastrzebski等[2]比较了不同的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他们比较的鉴别方法包括Brugada鉴别法、Bayesian鉴别法、Griffith鉴别法、aVR形态鉴别法和R波峰时间(RWPT)鉴别标准等。

他们回顾分析了204例确诊患者的260份宽QRS波心动过速ECG,对不同的5种鉴别宽QRS波行动过速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判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可能性比(likelhood ratio)。

在260份ECG中,159份为VT,101份为SVT,不同的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相似,只是RWPT鉴别法的准确率较Brugada鉴别法低(68.8%比94.2%,p=0.04)。

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及其鉴别诊断

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及其鉴别诊断

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及其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及其鉴别诊断。

资料临床心电图ST段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段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

3天后复查心电图(图略),示正常心电图。

结论心电图ST段改变必须结合临床与各种心脏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鉴别。

【关键词】心电图ST段抬高脑血管意外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

突发头痛后意识不清2天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入院体检:T37.2℃,R24次/分,P125次/分,BP107/66mmHg。

起病以来,患者持续意识不清,颈抵抗,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心界不大,心率125次/分,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存在,双下肢肌力Ⅲ/6,巴氏征(+)。

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示:颅内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冠状动脉闭塞。

实验室检查:AST148u/L,ALT50u/L,CK1177u/L,CK-MB38u/L,LDH1106u/L,HBDH330u/L,肌钙蛋白Ⅰ5.72ug/L。

白细胞计数偏高于正常值,血清钾、钠、氯、钙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Ⅱ直立,PavR倒置,P-QRS-T波群按序出现,频率125次/分,P-R间期0.12S,QRS时间0.08S,Q-T 间期0.33S。

电轴无偏。

ST段在Ⅰ、avL导联呈下斜型抬高0.35mv,在V2-V6导联呈水平型抬高0.25-0.35mv,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

ST段在Ⅱ、Ⅲ、avF导联呈上斜型下移0.05-0.3mv。

图未见异常Q波。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ST-T异常改变示血氧供应不足。

3天后复查心电图(图略),示正常心电图。

2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及心肌酶谱改变往往都认为是心脏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所引起,其实不然,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类似改变。

aVR 导联 ST 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

aVR 导联 ST 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

在常规 1 2 导联 心电图检查 中, a V R 导 联 是 冠 状 面 上 的 加 压电极 , 由 于其 特 殊 的 向 量 指 向 ( 一1 5 0 。 ) , 其 在 心 肌 梗 死 部 位 和
造 影 结 果 均 由两 名 经 验 丰 富 的 医 师 进 行 观 察 评 估 。
1 . 2 . 3 UC G 检 查 患 者 在 入 院后 2周 内 完 成 UC G 检查 , 以 二维方法记 录 心脏 左 室射 血分 数 ( L VE F ) 和 左 室 舒 张 末 内 径

14 54 .
C HI NE S E J OURNAL OF I NTE GRATI VE ME DI CI NE ON CARDI O一 / c ERE B R0VAS C UL AR D I S E AS E De c e mb e r 2 0 1 3 Vo 1 . 1 1 No . 1 2
( LVDd ) 。
梗 死 血 管 的诊 断 价 值 一 直 被 忽 略 。近 年 来 , 由 于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的临床应用深入 , a VR 导 联 对 于 定 位 阻 塞 的 冠 状 动 脉 的 作 用 开 始 凸 显 。本 研 究 将 我 院 收 治 的 8 O例 急 性 S T 段 抬 高 型 前 壁 心 肌梗死患者 行冠 状 动 脉造 影 及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 并与心电图
1 . 2 . 4 心血 管 事 件 住 院 期 间 发 生 心 源 性 休 克 、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心力衰竭 、 死 亡。
a VR 导 联 的 S T 段 改 变 特 征 对 比分 析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 择 我 院收 治 的 8 O例 急 性 S T 段 抬 高 前 壁 心 肌梗死 ( S T E MI )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其 中 男 5 O例 , 女3 O例 , 年 龄 3 5 岁 ~7 5岁 ( 5 2 . 4岁 ± l 3 . 2岁 ) 。S T E MI判 定 标 准 依 据 W HO 诊 断 标 准 : 患 者 出现 典 型 胸 痛 症 状 , 持续 3 0 ai r n以 上 ; 心 电 图 V1 ~ V4导 联 中 2个 以 上 的 导 联 出 现 S T 段抬高( ≥1 am) r ; 血 清 特 异 性 心 肌 酶 高 于 正 常 值 2倍 以 上 。 排 除 标 准 : 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传山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07期
[摘要] 目的: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出现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其对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伴aVR导联ST段抬高的35例患者与aVR导联非ST段抬高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ST段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16例,占45.71%,ST段无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5例,占12.50%,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
[中图分类号] R542.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a)-166-02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定位、范围及疾病的预后估计均有诊断价值,是一种快速安全、价廉易普及的检查方法。

aVR导联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一直被忽视。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35例的临床资料与40例非ST段抬高者的临床资料(大部分资料系笔者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时收集),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aVR 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价值,及对指导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或转诊方案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0月的住院患者中,选择资料完整且符合条件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5例,其中,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61.2±10.3)岁。

入选条件:①首次发病;②有心肌酶学的升高或典型的症状与心电图表现;③从症状发作至心电图检查时间不超过24 h。

排除标准:①再发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或伴陈旧性心肌梗死者;②合并有持久性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室肥厚者;③发病后24 h内仍未确诊者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者;④合并心肌病或严重瓣膜病变者;⑤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或安装心室起搏器者。

根据aVR导联ST段有无抬高分为两组:伴aVR导联ST 段抬高者为观察组(35例),aVR导联ST段非抬高者为对照组(40例)。

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75例患者入院后立即常规记录12导联体表心电图,走纸速度25 mm/s,电压为1 mV=10 mm,ST段移位的测量方法为以QRS波群起始点后160 ms作为测量点,以前一个TP段为参考水平,连续测量5个取平均值作为ST段抬高值,以ST段抬高≥0.05 mV为抬高有意义,归入观察组,ST段抬高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自发病入院始到满1个月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总发生率。

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3项。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35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4例(11.43%),心力衰竭5例(14.29%),恶性心律失常7例(20.00%),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45.71%。

对照组40例中心源性猝死1例(2.50%),心力衰竭2例(5.00%),恶性心律失常2例(5.00%),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12.50%。

两组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体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超过百年,已深入到临床各科,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常规心电图的12导联中aVR导联不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aVR导联的作用开始凸现。

大部分左室心肌是由左冠状动脉供血的,aVR导联ST段抬高在预测左冠状动脉主干或3支闭塞的诊断具有不可忽视作用。

Yamaji H等[1]研究发现左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中有88%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前降支近端闭塞的患者中有43%也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而右冠状动脉闭塞者仅8%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并认为其可能的机制为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影响间隔支血流致室间隔底部缺血,而表现为aVR导联ST段抬高,也有少数患者心脏血管变异。

当左冠状动脉主干发生急性闭塞时,大部分左室心肌缺血坏死,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短轴缩短率等指标大幅度降低,造成血液动力学的严重变化,导致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

本组研究中发现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出现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非ST段抬高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Yamaji H,Iwasaki K,Kusachi S,et al.Prediction ofacute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bstrucrion by 12-lead electrocardiography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 VR with lessST 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V(1)[J].J Am Coll Cardiol,2001,38(5):1348-1354.
[2]Nikus KC,Eskola MJ.Electoeardiogram patterns in acut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J].J Electrocardiol,2006,39(4Suppl):S68-72.
[3]耿黎明.普通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64-165.
[4]申秀玲,代丛,齐玉,等.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改变18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
报,2009,6(11):155,158.
(收稿日期:2010-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