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柱塞泵的问题分析及简介
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为标题,我们将对轴向柱塞泵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
一、泵无压力输出1. 故障现象:轴向柱塞泵启动后,无法输出正常的液压压力。
2. 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a. 油泵进口管路阻塞:检查进口管路,清除阻塞物。
b. 油泵进口过滤器堵塞: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c. 油泵内部损坏:检查油泵内部零件,修复或更换受损部件。
d. 油泵转速过低:检查传动系统,确保油泵正常运转。
二、泵输出液压压力低1. 故障现象:轴向柱塞泵输出的液压压力低于正常范围。
2. 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a. 油泵内部泄漏:检查油泵密封件,更换受损的密封件。
b. 油泵进口阻塞:检查并清除进口管路的阻塞物。
c. 油液粘度过高:更换适合的液压油。
d. 油泵转速过低:检查传动系统,确保油泵正常运转。
三、泵输出液压压力波动大1. 故障现象:轴向柱塞泵输出的液压压力波动较大,不稳定。
2. 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a. 油泵进口管路松动:检查并紧固进口管路。
b. 油泵内部泄漏:检查油泵密封件,更换受损的密封件。
c. 油泵转速不稳定:检查传动系统,确保油泵转速稳定。
d. 油泵进口阻塞:检查并清除进口管路的阻塞物。
四、泵噪音大1. 故障现象:轴向柱塞泵工作时产生异常噪音。
2. 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a. 油泵进口气体:检查进口管路,确保油泵进口无气体。
b. 油泵内部零件磨损:检查并更换受损的零件。
c. 油泵安装不紧固:检查油泵安装,确保紧固。
d. 油泵进口阻塞:检查并清除进口管路的阻塞物。
五、泵温升过高1. 故障现象:轴向柱塞泵工作时温度升高异常。
2. 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a. 油液粘度过高:更换适合的液压油。
b. 油泵内部泄漏:检查油泵密封件,更换受损的密封件。
c. 油液过滤不良:清洗或更换油液过滤器。
d. 液压系统过载:检查液压系统负载,调整负载合理。
六、泵启动困难1. 故障现象:轴向柱塞泵启动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正常运转。
柱塞泵

机构。
12
配油盘
13
恒功率变量机构
14
SCY14-1型轴向柱塞泵
变量机 构
斜盘
压盘 滑靴
缸体 配油盘
传动轴
15
10SCY14-1B型轴向柱塞泵
16
XB1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通轴泵)
17
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1、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 原理 密封工作腔由缸体孔、柱塞底 部、配流盘组成,由于缸体轴 线与传动轴有倾斜角度,使得 柱塞随缸体转动时沿轴线作往 复运动,底部密封容积变化, 实现吸油、压油。 吸油过程:柱塞伸出 →ΔV↑→p↓→吸油; 压油过程:柱塞缩回 →ΔV↓→p↑→压油。
2、缺点: (1)结构复杂,制造工艺高,价格贵; (2)自吸能力差,维修困难。
3、应用:用于高压、高转速的场合。
24
四、柱塞泵与马达故障与排除
(一)轴向柱塞泵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1、安装 ⑴ 泵的安装支架有足够刚度,管道过长要安装支架固定, 以防振动 ⑵ 泵与驱动机构联接采用弹性联轴节 ⑶ 泵体上的两个漏油口,有两种连接方法 ⑷ 作液压泵使用时,应用辅助泵低压供油 ⑸ 管道、元件必须保持清洁 ⑹ 压力油路设置滤油器 2、使用 ⑴ 检查轴的回转方向与排油管的连接是否正确可靠 ⑵ 从滤油口往泵体内满工作油
25
⑶ 溢流阀调整压力不应调至最低值
⑷ 调整变量机构,作泵排量最低,作马达则最大
⑸ 先启动辅助泵,再启动主泵
⑹ 初用或长时放置后,应低压跑合
⑺ 调工作压力(溢流阀压力)
⑻ 工作压力与转速必须按铭牌上的规定
⑼ 检查漏油
⑽ 油温范围与推荐用油
3、检查与维护
⑴ 定期检查液压油
轴向柱塞泵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

轴向柱塞泵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摘要:汽轮发电机组大都设置有顶轴油系统,用于在汽轮发电机启动和停止前将转子顶起,以减小轴径与轴承间的摩擦系数,使盘车装置顺利地投入工作。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组的顶轴油系统油泵选型都为轴向柱塞泵。
本文总结自己多次维修轴向柱塞泵的经验,从轴向柱塞泵的原理和结构方面分析,提出了导致检修后的油泵振动大的原因和彻底解决油封渗漏故障的措施。
关键词:顶轴油泵;轴向柱塞泵;柱塞质量分配;配油盘接触检查0引言轴向柱塞泵结构精密,维修人员将泵体解体检修后再组装试运,经常发生检修后的油泵相比检修前振动增大的异常情况。
同时轴向柱塞泵发生油封渗漏油的缺陷后,对结构不清楚的检修人员采取更换新油封的方式去处理,往往发生处理后油封依然渗漏的现象,故障不能彻底消除。
为保障发电厂汽轮机组能够安全启动和停止,对顶轴油泵高可靠性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电厂检修人员因检修经验不足,发生故障后不会检修或检修后故障不能消除,故常常购买新油泵进行更换,造成检修费用的浪费。
本文根据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从结构部件特点出发,分析导致检修后油泵振动增大和油封渗漏不能彻底消除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检修时对柱塞质量进行平衡分配和对配油盘的接触面进行研磨的处理办法。
1案例及处理过程运城发电公司2×6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油泵配置为上海高压油泵厂有限公司生产的CCY14-1B的轴向柱塞泵。
1号机组在2020年5月停机前检查发现油泵油封处有渗漏现象,泵体振动良好,判断渗漏原因为油封磨损,故停机后安排更换骨架油封。
5月24日第一次检修时发现除了油封磨损外,泵轴和油封配合处轴径也有磨损现象,为处理泵轴轴径的磨损,故将油泵进行了彻底的解体。
5月26日泵轴轴径磨损处加工处理合格后,组装泵体并试运,发现检修后的油泵振动严重超标且声音异常增大,传动轴轴端油封处依然有油液渗漏。
通过对造成振动和声音变大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后,第二次检修时对圆周分布的柱塞位置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再次更换了新油封,检修后试运振动和声音大的故障得以消除,但轴端油封处渗漏现象依然存在。
柱塞泵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讲解

一、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1、液压泵输出流量不足或无流量输出 (1)泵吸入量不足。原因可能是油箱 液压油面过低、油温过高、泵进油管漏气, 过滤器堵塞等所致。 (2)泵斜盘实际倾角太小,使排量变 小,这需要调整手动控制杆或伺服控制系 统(包括各种控制阀),来增大斜盘倾角。 ( 3)压盘损坏。若柱塞泵压盘损坏, 泵不仅无法自吸,而且一旦碎渣进入液压 系统后,也会造成无流量输出。维修时不 但要更换压盘,对系统也应进行细致地碎 渣清理工作等。
(4)泵泄漏量过大。主要原因
是密封不良造成的。例如泵体和配 油盘的支承面有沙眼或裂痕、配油 盘被固体颗粒划伤、伺服控制阀各 元件之间配合间隙过大或密封失效 等。从泵体内流出的液压油中的异 物可以判断损坏或泄漏的部位。故 障的排除方法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研磨配油盘及缸体配油面、单向 阀锥面,更换有沙眼或裂纹的零件。
4、伺服阀芯端部折断,需要更换阀芯。 5、伺服阀芯与伺服阀套配合间隙为0.005~0.015。
九、液控变量泵的变换速度
液控变量泵的变换速度不够,原因是: 1、控制压力太低,应提高控制压力, 达到3~5MPa 2、控制流量大小,增加控制流量。
十、系统工作反应迟缓
检查原因修正措施: 1、 控制阻尼孔,阻尼孔堵塞或污染可 导致响应迟缓。阻尼孔位置安装错误可 导致PCOR 控制响应迟缓。拆下,检查 及清洗所有阻尼孔。检查阻尼孔安装位 置是否正确; 2、启动设定(比例控制) 控制启动设定 过高,导致马达变量时间错误。检查启 动设定。如有必要,重新调整;
7. 系统压力设定值过低,导致系 统响应迟缓。 测量系统压力,如有 必要调整泵上压力限制器或高压溢 流阀设定; 8. 内泄漏,泄漏过高可导致补油 压力过低,影响控制性能安装回路 冲洗失效堵头,并观察壳体回油流 量。如壳体回油过多,则马达需要 大修。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浮动缸体
浮动式配流盘
八、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八、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泵的加工、装配误差可能造成缸体端面与配流盘不平行。对通轴式斜盘泵来讲,主轴的挠曲变形也有可能造成缸体倾斜。为了使缸体和配流盘能很好贴紧,在结构上可采用自位措施,使配流表面能自动适应缸体端而的微量倾斜。 球面配流 浮动缸体 浮动式配流盘
八、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缸体的参数设计
1
确定斜盘倾角、柱塞直径、柱塞数量和柱塞分布园直径
2
根据驱动转矩设计泵轴直径(先估算 )
3
缸体的强度计算
4
找最小壁厚:柱塞孔与缸体外圆之间的壁厚、 柱塞孔与缸体内圆之间壁厚,柱塞孔与柱塞孔之间的壁厚。
5
缸体
九、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柱塞的设计
当 时,
2、配流盘与缸体间流场的作用力
五、缸体的受力分析
柱塞与缸体 斜盘对柱塞的作用力: 轴向力由液压力平衡 侧向力造成缸体倾斜(缸体与配流盘之间出现楔形缝隙,泄漏增大,加剧缸体与配流盘之间的磨损) 侧向力还造成柱塞与缸体之间的磨损
六、滑靴副的结构
两种设计思想: 静压支承原理 剩余压紧力原理
六、滑靴副的结构
2-6 轴向柱塞泵的设计问题
柱塞运动学分析
流量脉动
困油问题
柱塞滑靴的受力分析
缸体的受力分析
滑靴副的结构
配流盘的结构
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主要零件的材料与技术要求
一、柱塞运动学分析(参考《液压元件》) 滑靴在旋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滑靴对于斜盘产生的压紧力将偏离滑靴的轴线。在此力所引起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滑靴、柱塞在运动中会产生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转动的快慢取决于旋转摩擦力的大小。但这一自旋可以改善滑靴底部的润滑,对减小摩擦、改善磨损和提高效率均有利。
轴向柱塞泵的问题分析及简介

控制元件
• 泵站
沃克船长轮舱盖液压系统
执行元件
动力元件
沃克船长轮舱盖液压系统
存在问题
• 舱盖在开启过程中, 其顶升油缸只能伸 出很少的行程。不 能将舱盖完全顶出, 使滚轮与舱盖轨道 同一水平直线。
对该问题的分析主要 原因为液压压力不足 排除掉舱盖的机械故障。 见下图:液压原理图
该船使用的是力士乐恒压变量 泵
1、在确认溢流阀工作性能完好的情况下,将泵的出口阀关 闭。启动泵。发现此时压力只有100bar。 2、该泵的额定工作压力为280bar。 3、系统所需的实际压力为200bar。 4、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为251bar
故可以断定该问题的原因在于泵本身
对 泵 进 行 解 体
简 析 泵 的 原 理
这种往复运动是由于斜盘和驱动轴轴线夹角产生的。这个角度是变化的(变量泵)。
简 析 泵 的 原 理
简析 泵的 变量 原理
1、当负载没有压力或压力未达到控制阀调定压力时,斜盘控制活 塞在平衡活塞的弹簧推动下,无杆腔油通过控制阀直接回到邮箱, 此时泵近似全排量输出。泵相当于一个定量泵。此阶段称为“定量 阶段” 2、当负载达到或超过控制阀调定压力时,液压油通过控制阀进入 无杆腔,推动活塞,此时斜盘倾斜角变小(±18°),排量减小, 输出流量减小。流量的减小会导致泵输出压力减小。当柱塞泵压力 减小后,低于控制阀的调定压力时,会重复1中的状况。这个阶段 为“定压阶段”
偶尔脉动,多因油脏,可更换新油,经 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憋劲,应 拆下修研
因及
排除
进油管堵塞,阻力大及漏气
内部漏损过大
疏通进油管及清洗进口滤油器,紧固进 油管段的连接螺钉
修研各密封配合面 修复或更换磨损件
轴向柱塞泵在日常使用中常见的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

轴向柱塞泵在日常使用中常见的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一,噪声过大(1)产生原因1.配流盘装错2.吸油管直径大小或弯曲太多,使吸油阻力增大,吸入不足3.油面太低,油面上空气被吸入泵内4.吸入管漏气或堵塞,空气或汽化油被泵吸入5.工作油液不喝要求或油液黏度较大6.油温太高,油被汽化,油箱中隔层或滤网太粗7.泵与电动机同轴度超差过大,使轴受径向力增大8.液压泵柱塞与滑靴铆合处松动,或泵内零件严重损坏(2)排除方法1.纠正配流盘的装配2.加大吸油管径,减小弯头、降低吸油阻力3.加足油量,拧紧管接头,清洗吸油管,消除堵塞4.找出漏气部位并解决5.更换工作油液或降低油液黏度6.加强油液冷却或使隔层、滤网符合要求7.调整安装,斜轴式柱塞泵同轴度在0.01mm之内8.立即停止液压泵工作,进行解体检查,更换有关零件。
二泵打不出油或流量不足(1)产生原因1、油面太低,滤网阻塞,吸入阻力太大2.中心回程弹簧太短或折断,柱塞不能回程,配流盘与缸体密封不好3.配流盘或缸体表面啃毛,配合密封状态不好4.柱塞磨损,内泄漏严重5.泵体径向力一起缸体与配流盘向产生且行空隙,吸压油腔沟通(2)排除方法1.加足油量,清洗滤网2.更换中心回程弹簧3.轻者通过研磨抛光后继续使用,严重者予以更换4.更换柱塞,达到间隙5.采用弹性联轴器转动三、升不起压力或压力提不高(1)、产生原因1.同上述打不出油或流量不足的原因2.溢流阀为调节好3.配流盘磨损后密封性能不好4.压力表开关未打开或已损坏(2)排除方法1.参见上兰排除方法2.调好溢流阀3.研磨或更换配流盘4.打开压力表开关或更换压力表。
轴向柱塞泵的维修

轴向柱塞泵的维修[摘要]介绍轴向柱塞泵泵体内部结构, 分析柱塞泵失效原因。
根据轴向柱塞泵的现场使用情况, 提出一些合理的维修和维护措施, 延长了柱塞泵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轴向柱塞泵; 液压系统; 使用维护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恶劣,维护和保养很难满足液压系统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因液压泵容积效率下降而使执行元件动作缓慢无力的情况。
从其结构和运动特点可以看出,柱塞泵易发生磨损而影响容积效率的部位有以下几处:缸体端部与配流盘磨损或拉伤后的平面间隙,滑靴与斜盘磨损或拉伤后的平面间隙,柱塞与缸体柱塞孔之间磨损后的圆环形间隙。
从磨损发生的过程分析,一旦出现非正常磨损,则静压支承油膜被破坏,而磨损产生的颗粒短时间难以排出泵体,成为磨料参与到下一轮磨损中,造成恶性循环,使磨损速度剧增。
磨损与拉伤较严重的部位是缸体和配流盘以及滑靴和斜盘的平面浮动间隙,受损的零件主要为滑靴、缸体端部衬板和配流盘。
从间隙泄漏的特点看,柱塞与缸体柱塞孔的间隙较小且密封长度较大,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配流盘与缸体端部、滑靴与斜盘的平面间隙密封带较窄,配合面出现拉伤是造成容积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确认液压泵出现故障后,应对泵解体检查,重点是上述多处配合表面的磨损和拉伤情况。
对于正常磨损,表面无划伤、胶合的零件,清洗后可直接使用;对于轻微磨损或划伤的零件,可进行研磨、抛光修理;对于配流盘等严重拉伤、严重烧损并已发黄的零件,通过精磨、研磨后不可能满足装配要求,考虑到维修成本和时间,建议更换零件。
轴向柱塞泵是液压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 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液压和行走液压领域, 是现代液压元件中使用最广的液压元件之一。
由于轴向柱塞泵结构复杂, 对制造工艺、材料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它又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液压元件之一。
目前, 国产柱塞泵对介质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驱动抗燃型、磷酸酯液压液时, 泵的使用效果显得后劲不足, 而国外的技术则相对比较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泵和电动机不同心,使泵和传动 轴受径向力
轴向
现象
变 量 机 构 失 灵
原因
控制油道上的单向阀弹簧折 断, 变量头与变量壳体磨损 伺服活塞,变量活塞以及弹 簧心轴卡死 更换弹簧
排除方法
柱塞
泵故
配研两者的圆弧配合面 机械卡死时,用研磨的方法使各运 动件灵活
障产
生原
个别通油道堵死
泵 不 能 转 动 (卡死)
偶尔脉动,多因油脏,可更换新油,经 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憋劲,应 拆下修研
因及
排除
进油管堵塞,阻力大及漏气
内部漏损过大
疏通进油管及清洗进口滤油器,紧固进 油管段的连接螺钉
修研各密封配合面 修复或更换磨损件
方法
发 热
运动件磨损
轴向
现象
原因
轴承回转密封圈损坏
各接合处O形密封圈损坏 配油盘和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 磨损(会引起回油管外漏增加, 也会引起高低腔之间内漏)
沃克船长轮舱盖液压系统
控制元件
• 泵站
沃克船长轮舱盖液压系统
执行元件
动力元件
沃克船长轮舱盖液压系统
存在问题
• 舱盖在开启过程中, 其顶升油缸只能伸 出很少的行程。不 能将舱盖完全顶出, 使滚轮与舱盖轨道 同一水平直线。
对该问题的分析主要 原因为液压压力不足 排除掉舱盖的机械故障。 见下图:液压原理图
轴向
现象
原因
箱油面过低,油管及滤油器堵塞 或阻力太大以及漏气等 泵壳内预先没有充好油,留有空 气
排除方法
检查贮油量,把油加至油标规定线,排 除油管堵塞,清洗滤油器,紧固各连接 处螺钉,排除漏气 排除泵内空气 更换中心弹簧
柱塞
泵故
流
障产
生原
量
液压泵中心弹簧折断,使柱塞回 程不够或不能回程,引起缸体和 配油盘之间失去密封性能 配油盘及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 磨损
此过程可简单概述为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
变 量 机 构 液 压 系 统 图
P1
4 ΔP Pp 3 2
1 1一平衡活塞;2一控制活塞; 3一恒压控制阀DR;4一恒流控制阀FR S—进油口 L—壳体冷却润滑泄油口
FR DR
负载敏感DFR1的原理,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压力控制DR, 一个是流量控制FR DR恒压控制,即通过阀控变量油缸来保证出口压力基本 不变,就是压力控制阀控制变量油缸,出口压力在稳态 时与压力控制阀右端的可调弹簧力相平衡,变量泵的变 量压力PP通过调节压力阀的弹簧设定,当系统压力没有 达到调定的恒压压力时,泵排出最大流量,相当于一个 定量泵。当系统压力达到所调的恒压压力时,泵进入恒 压工况,负载的速度进入可调阶段。速度进入可调阶段, 流量即发生变化,该变化是系统要求泵输出的流量要有 所变化的。 例如开始阶段油缸是快速动作,泵提供最大流量例如 150L/min,下一个阶段系统只要求50L/min的流量就够了,这 个时候泵输出流量相当于负载的速度要求要大。如果泵 不改变输出的150L/min流量,就会出现供(150)过于求(50),根 据压力流量基本公式,系统压力就会升高,在节流阀上的 压力损失将增加。压力阀的弹簧被压缩,阀芯右移,泵 主动变量缸推动斜盘使角度减小,输出流量相对减小, 直到泵打出去的流量正好是50L/min。系统压力恢复到设 定值,下面这个恒压控制阀就回到中位初始位置,泵稳 定在输出50L/min的斜盘位置上 这样变量泵的供油流量可 以适应于负载流量需求,没有流量损失。
沃克船厂轮舱盖液压系统
液压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可分为 突发性和磨损性两大类。 突发性:例如泵的烧损、零部件的损坏、 管路的破裂等等 磨损性:密封处漏油,执行元件的工作速 度变慢等 无论是哪种故障,其不外乎是液压泵、液 压缸、液压阀、管路、液压马达、滤油器 等构成液压系统的基本元件出现故障
PL Pp ΔP
FR
DR
在调节瞬间.阀芯的位置有三种状态(在此,设压差的设定值为 K) 当△ P=K.阀芯中位(在中位作微小调整);当△ P>K,即负载 压力降低(或泵的压力升高),阀芯右移,P控升高,泵斜盘摆角 减小;当△P<K.即负载压力升高(或泵的压力降低),阀芯左 移,P控降低.泵斜盘摆角增大。 只要△ PǂK.阀芯就进入调节状态.直至△ P=K.调节才完成。 由于节流阀的存在,泵压力的变化一般要滞后于负载压力的变 化。由于存在滞后, 使控制阀芯及泵斜盘首先被各自的一个力 推离原位,随后又被各自的另一个力推回原位。推离使泵斜盘 摆角增大或减小(以适应泵内泄变化的需要),泵的压力升高或 降低;推回使泵的流量及控制阀两端的压差△ P恢复原值。泵 的压力保持新值(=负载压力+ △ P)。例如,负载压力PL升高, 先是控制阀芯离开中位左移。其结果是泵斜盘摆角增大,泵的 排量增大(增加值=泵压升高而增大的内泄量),泵的压力PP升 高;随后由于泵压升高。控制阀芯又将右移回到中位 。其结果 是泵的流量恢复原值(但泵斜盘摆角不是原值).泵的压力PP保 持新值.压差△P也恢复原值。当负载压力为零时,泵压力= △ P。泵的流量降为零 。因此,泵的压力随负载压力变化的前 后。泵的输出流量是相同的。
DR
当泵的出口压力没有达到恒压控制阀的设定压力
从而保证通达节流阀的流量恒定:当泵的出口压力达
时.压差控制阀起作用.保证节流阀两端的压差恒定,
到或超过恒压控制阀时,其进行压力)切断,压差控
制阀不起作用,实现恒压控制。
变量 机构 的压 力阀 与流 量阀 的设 定
3
2 1
变量 机构 的压 力阀 与流 量阀 的设 定
该船使用的是力士乐恒压变量 泵
1、在确认溢流阀工作性能完好的情况下,将泵的出口阀关 闭。启动泵。发现此时压力只有100bar。 2、该泵的额定工作压力为280bar。 3、系统所需的实际压力为200bar。 4、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为251bar
故可以断定该问题的原因在于泵本身
对 泵 进 行 解 体
调节调定弹簧仍无压力
是
是
溢流阀调定是否 正常 是 泵的输出压力是 否正常 否 泵拆检或换新
弹簧是否弯曲折断
否
是 否 是 否
更换
阀盖 处漏
主阀芯卡死在打开位置
是
油液是否过脏
否 检查密封面几何精度
更换
更换
泵的参数
Vg: 排量 n: 转速 DR: 额定压力 FR:压差范围
DFR1:压力/流量控 制(X口不接邮箱)
发 现 问 题 所 在
配油盘 两边密 封面磨 损严重, 进出油 口泄露 严重, 导致泵 的压力 达不到 系统所 需压力
研磨前
研
磨
后
修 复 后 调 试
1、车间修复后的泵回装好后,必须开启进、出油口 的阀门。 2、开启旁通阀后再运转泵,排除泵内空气,是泵腔 内充满油液,达到足够的润滑 3、如有必要,可打开闷堵进行放气。 4、待泵启动正常后,关闭旁通阀,观察溢流阀压力。 对压力/流量控制阀及溢流阀进行压力的调整。 (一般溢流阀的设定压力高于恒压泵的调定压力 1MPA)?????
泵的工作原理
柱塞在旋转时贴紧斜盘。 斜盘的倾斜角决定了柱 塞的行程。
z= 柱塞数
泵的排量 的计算
斜盘式轴向柱塞 泵将输入轴的旋转运 动转变成柱塞的轴向 往复运动。
在前半转动周期 柱塞从缸体的柱塞孔 中移除出,同时使工 作容腔的容积增大; 在转动的后半周期柱 塞进入到缸体的柱塞 孔中,同时使工作容 腔的容积减小。这种 往复运动将液体吸入 再将其排除。
油脏时,更换新油
油脏时,更换新油,油温太低时, 更换黏度较小的机械油 更换或重新装配滑靴
因及
排除
柱塞与油缸卡死(可能是油脏 或油温变化引起的) 滑靴落脱(可能是柱塞卡死, 或有负载引起的)
方法
柱塞球头折断(原因同上)
更换零件
恒压变量泵的用途
恒压泵一般用于这样的液压系统,开始阶段 要求低压快速前进,而后转为慢速靠近,最 后停止不动并保压,恒压泵设定的压力就是 系统保压所需要的压力。“系统压力由负载 决定,由恒压泵加以限定”
由上可知.DFR控制就是DR和FR的结合.恒压恒流 各自起作用.并不矛盾 恒压是系统要求的流量变化
PL ΔP Pp
时.通过自动改变排量(恒压控制阀在自动起作用),
FR
以保持系统压力为恒压调定值不变。恒流是调定恒流 流量后,在负载压力发生变化情况下,通过自动改变 排量(恒流控制阀自动在起作用),使输给系统的流量 保持为恒流调定值不变。
简 析 泵 的 原 理
这种往复运动是由于斜盘和驱动轴轴线夹角产生的。这个角度是变化的(变量泵)。
简 析 泵 的 原 理
简析 泵的 变量 原理
1、当负载没有压力或压力未达到控制阀调定压力时,斜盘控制活 塞在平衡活塞的弹簧推动下,无杆腔油通过控制阀直接回到邮箱, 此时泵近似全排量输出。泵相当于一个定量泵。此阶段称为“定量 阶段” 2、当负载达到或超过控制阀调定压力时,液压油通过控制阀进入 无杆腔,推动活塞,此时斜盘倾斜角变小(±18°),排量减小, 输出流量减小。流量的减小会导致泵输出压力减小。当柱塞泵压力 减小后,低于控制阀的调定压力时,会重复1中的状况。这个阶段 为“定压阶段”
变量 机构 量阀 的设 定
变量 机构 的压 力阀 与流 量阀 的设 定
变量机构的压力阀与流量阀的设定
对于该系列泵压差△P在1O到 20bar之间调节.标准设定为 14bar,恒压控制阀DR调节每圈 大约50bar.调泵前把恒压控制 阀的调节螺钉和恒流控制阀的 压差调节螺钉全部松开.启动 泵后先把恒流控制阀的压差调 节螺钉右旋2—3圈.再把恒压 控制阀的调节螺钉右旋1-2 圈.如果压力无上升.则再把 恒流控制阀的压差调节螺钉右 旋1—2圈,然后再把恒压控制 阀的调节螺钉右旋1圈.直到能 使压力上升为止就不再调节恒 流控制阀的压差调节螺钉 继续 右旋调节恒压控制阀的调节螺钉使压力上升.如果压力 未上升到预定值就不能继续上升了.则再把调节恒流控制阀的压差调节螺钉右旋4分之一 至半圈.再调节恒流控制阀的压差调节螺钉,直至压力到预定压力为止。总的来说就是 两个调节螺钉交替调节.使恒流控制阀不影响恒压控制阀的工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