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暴露毒性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毒性作用研究进展刘乃榕;王少鹏;杨光【摘要】Phthalate acid esters ( PAEs) can enter human through a variety of pathways,and the exposure in the hu-man body mainly includes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dical exposure, exposure of pregnant women and infant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exposure.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Es can damage the function of cardiocytes, increase the vascular pressure, and endanger cardiovascular health, leading to cardiac toxicity.PAE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secre-tion of male hormones and estrogen, and damage the reproductive system.PAEs can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leading to lipid peroxidation to cause liver toxicity.In this paper, the toxic effects of PAE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re-viewed.%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PAE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在人体的暴露途径主要分为职业暴露、医学接触、孕妇和婴幼儿暴露、一般人群暴露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PAEs可损伤心脏细胞的功能,使血管压力增加,危害心血管健康,导致心脏毒性;可干扰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对生殖系统有明显损伤;可诱发氧化应激,导致脂质过氧化引起肝脏毒性。
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分析

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分析白羽;杨丹;惠菊【摘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0份市售食用植物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浓度,并进行危害性评估.结果表明,120份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检出率为10.8%,最高检出浓度为33.1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未检出.对当前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含量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市售食用植物油中塑化剂的污染状况,为食用植物油的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粮食与食品工业》【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食用植物油;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作者】白羽;杨丹;惠菊【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国贸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2209;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9;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1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塑化剂是被广泛应用在食物包装材料中的高分子材料助剂[1],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体及生物体内的污染物[2]。
国内外有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一类类雌性激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和其他毒性,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3]。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PAEs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DEHP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对人类还无法证实。
Saillenfait等发现DBP对胚胎有致畸的作用,而我国也进行了相关的毒理性研究,研究表明DINP对生殖、发育和癌症有一定的影响[4-6]。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疑似环境荷尔蒙,对健康危害相当大,一旦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其性质溶于脂肪不溶于水,便会积蓄在脂肪中不易排出,从而导致人体内残留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7-8]。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桂香郎茜浦亚清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2期【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工业生产重要的增塑剂,通常用作油漆的溶剂、涂料与合成橡胶的增塑剂及农药、驱虫药以及化妆品的载体;此外,在家具生产、服装、电缆制造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对工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大量使用,其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
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和环境激素样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迁移,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主要就邻苯二甲酸酯类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其降解的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合理利用及其降解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污染;人体危害;降解途径【中图分类号】R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39-02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邻苯二甲酸的衍生物之一,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塑料的软化剂和增塑剂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塑料产品的强度与可塑性[1]。
在塑料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通常在20%~3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50%,而且邻苯二甲酸酯并没有完全和塑料基质发生聚合,仍然保留着较为独立的性质[2],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进行迁移,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中普遍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已经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1 邻苯二甲酸酯类对环境的污染1.1 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大气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废气、塑料垃圾的焚烧、涂料的喷涂以及农业生产中塑料薄膜的应用等[3],主要的污染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研究显示,相对于清洁的郊区和森林等地,商业区域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含量显著增高,可见与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应用塑料制品密切相关。
同样,对城市的大气以及塑料大棚区域的大气进行检测,发现后者的浓度高很多,提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薄膜含有大量的DBP与DEHP,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挥发,进入到大气环境中[4]。
《臭氧—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范文

《臭氧—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篇一臭氧-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高质量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典型的EDCs之一,具有强烈的生殖和发育毒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对DBP的去除效果有限,因此,研究高效、环保的DBP去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臭氧与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联合应用在饮用水DBP 去除中的效果与机制。
二、臭氧与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概述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然而,单独使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其氧化能力受限于反应速率和氧化效果。
而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微波的能量特性,可在催化作用下促进化学反应进行,显著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结合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可以进一步提高DBP的去除效率。
三、臭氧-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研究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饮用水中的DBP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与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
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臭氧浓度、微波功率和时间等参数,以探究其对DBP去除效果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DBP的降解过程进行监测。
2.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与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联合应用在DBP去除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适当的臭氧浓度、微波功率和时间条件下,DBP的去除率可达到较高的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能显著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促进DBP的快速降解。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DBP的降解机制和路径,为进一步优化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臭氧与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联合应用在饮用水DBP去除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该技术能显著提高DBP的去除率,降低饮用水中的EDCs含量,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DEHP对动物生殖发育毒性及其机制

DEHP对动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姓名:罗亮学号:100900033【摘要】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增塑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品中,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的暴露对生殖系统的功能有损伤。
研究表明,其是一种具有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环境雌激素,可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也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到达下一代体内。
生殖毒性机制主要有与睾丸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germ细胞等作用干扰雄激素合成.也可通过干扰芳香酶活性及与激素合成运输有关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影响激素的合成、分泌及运输。
本文就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的雄性生殖毒性、雌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及毒性机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生殖毒性发育毒性毒性机制【Abstract】 Di-2-ethythexyl phthalate as plasticiz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lastic products, in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confirmed that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exposure on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is damaged. Research shows that it is a kind of reproductive toxicity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environmental estrogen, but through the digestive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contact way such as enter human body, but also through the placenta and milk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body. Reproductive toxicity mechanism mainly and testicular Leydig cells, Sertoli cells, germ cell action such as interference androgen synthesis. Also can through the interference aromatase activity and and hormone synthesis transport related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fluence hormone synthesis, secre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in the male reproductive toxicity, female reproductive toxicity, developmental toxic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s are reviewed.【Keywords】 :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Reproductive toxicity Developmental toxicity Toxicity mechanism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可作为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香味品、润滑剂和去泡剂等生产原料,是塑料产品生产工艺中备受欢迎的改性添加剂。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陈朝琼严平李茂全魏敏陈卫中【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大气、水体、土壤、植物、食品和塑料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并提出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Abstract:The analysis methods of phthalate esters in environment were reviewed.Th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samples in water,soil,air and so on we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the problems in determination and research prospect we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phthalate esters;sample pretreatment;gas chromatography;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1 前言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简称PAEs,别名酞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质,常见的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
PAEs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增大产品的可塑性和提高产品的强度,也可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香味品、润滑剂和去泡剂的生产原料。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塑料制品的使用,邻苯二甲酸酯不断进入环境,普遍存在于土壤、底泥、水体、生物、空气及大气降尘物等环境样品中,成为环境中无所不在的污染物。
典型环境激素的毒性研究进展

V18 o 。2 N. . 4
A g2 1 u・ 2 0
典 型环 境 激 素 的毒 性 研 究 进展
郎 朗
( 哈尔滨 商业 大学 生命科 学与环境 科学研究 中心 , 哈尔滨 10 7 ) 50 6 摘 要: 环境激素 的毒性 引起 了国 内外广泛 关注并 出现 了大量报 道 , 综合性的 总结比较缺 乏. 但 综合
第 4期
郎
朗 : 型 苯 二 甲 酸 二 丁 酯 ( B ) 性 研 清洁 剂 、 内 装 潢材 料 等 , 世 界 上最 广 泛 存 在 的 D P 毒 污 染物 之一 . 究者对 其毒性 进行 了大 量研 究 , 2 研 表 究进 展 D P广 泛 存 在 于 各 种 塑 料 制 品 中 , 医 疗 器 B 如 具、 儿童玩 具 、 品包 装袋 等 , 食 其他 还 包 括 化 妆 品 、
关键 词 : 境 激 素 ; 环 壬基 酚 ; 苯 二 甲酸 二 丁 酯 ; 氯联 苯 邻 多 中 图分 类 号 :9 4 R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6 2— 9 6 2 1 )4— 3 5— 4 17 04 (0 2 0 0 8 0
Re i w n o iiy r s a c fs l c e r o t r i v e o t x c t e e r h o e e t d ho m ne se o ds
Ab t ac : e txc t fh r n tr i sh sc u e r a o e n rd dea d ma y t — s r t Th o ii o o mo e seo d a a s d g e tc nc r swol wi n n e y s a c r a e r p re h i t d e n v ro s c e c l. Ho v r o r h n ie r ・ e r he s h v e o t d t er su is o a iu h mia s we e ,a c mp e e sv e ve i tl n e e iw s si e d d.Th sp p rpr s n e e iw n t e txc t n cin me ha imso l i a e e e t d a r ve o h o ii a d a to c n s f y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一)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一)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成为了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保障全体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各国相继引入了食品中DBP的检验标准。
本文将对食品中DBP检验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DBP的危害DBP是一种可塑化剂,广泛应用于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中,如塑料制品、化妆品、香料等。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DBP也常常被使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以增加包装材料强度和弹性。
然而,DBP含有一定的毒性,长期进入人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具体来说,DBP可能会对人的生殖系统、肝脏、肾脏以及呼吸系统等造成损害。
如果食品中DBP的含量较高,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监管、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DBP的检验标准国内现行食品中DBP检验标准为:不得检出。
具体来说,检测方法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技术,在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情况下,可以测得DBP在食品中的含量。
若检测结果未达到不得检出的标准,则该食品未受到DBP污染,可以投放市场。
若未达到标准,则应立即对该批次食品进行追溯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DBP的检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购买进口食品时,需要特别关注该食品所属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并与国内的标准进行比较。
若存在偏差,则需要特别小心购买和食用。
结语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食品中DBP这类污染物,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检验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自觉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了解。
建议为了减少食品中DBP的污染,消费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选购食品时选择有保质期、品牌信誉好、生产日期新鲜的食品;2.减少高污染潜力的食品的摄入,如烟熏、烤制食品;3.避免将食品沾染与储存容器接触面的纸张或塑料等;4.注意储存方式,存放食品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暴露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何亚辉, 袁均林, 杨旭, 丁书茂, 袭著革
作者单位:何亚辉,袁均林,丁书茂,袭著革(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杨旭(料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1.李玉白.周继.赵忠桂.陈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
2.刘慧杰.舒为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生殖发育毒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2)
3.李杰.隋昭德以科学观、发展观构筑安全型增塑剂体系[会议论文]-2006
4.张蕴晖.陈秉衡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卫生研究2003,32(4)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18305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