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书籍读后感1800字-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合集下载

耐心慢养 静待花开

耐心慢养 静待花开

耐心慢养静待花开养育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就像等待花开,需要时间。

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亲自体验生活;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要理解孩子,让他享受慢学习的乐趣。

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地健康成长。

标签:养育规律尊重儿子的出生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妈妈。

转眼儿子二十三岁了,妈妈在教育的路上磕磕碰碰,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妈妈,但我一直在努力。

我的育儿理念是:耐心慢养,静待花开。

除了妈妈,我还有一个身份——幼儿教师,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更加理解“妈妈就是老师,老师就是妈妈”这句话。

《圣经·传道书》说: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

养育孩子同样要遵循“期”和“时”,如同等待花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需要静心守候,按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培养。

耐心慢养并不是教育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太着急。

不急于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孩子当下的表现来评断,允许孩子犯错并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成长,给他尝试的机会,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在体验生活中发现最好的自己。

一、给孩子机会,亲自体验生活在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对我抱怨,孩子在家不吃饭,总是需要大人喂。

我会问一句:“你是因为孩子吃饭慢而喂他还是孩子让你喂的?”大部分家长都回答:“孩子吃饭太慢了,我们等不及。

”为什么等不及呢?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发展迅速,但是做事缓慢,你不给孩子自己动手慢慢来的机会,怎么能责怪孩子呢?还有一些类似的话语:“快吃啊,别磨蹭了!”“赶紧把玩具收好,像我这样收!”……记得儿子两岁半的时候开始自己独立坐在餐椅上和大人共同进餐,那时他手眼还不能很好地协调,每次吃饭的时候总会弄得桌上很脏,而且吃饭很慢,但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饭。

如果我们代替孩子做孩子的事,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幸福,相反,孩子会因为失去独立做事情的机会而苦恼。

因为,孩子既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体会不到失败的痛苦,孩子品尝的只是成人禁止他们干想干的事的悲伤和怨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绝无一利的。

静待花开读后感

静待花开读后感

静待花开读后感《以静待花开》读后感《以静待花开》是一本关于人生哲理和心灵成长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对生活的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内心修炼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以静待花开的含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理念来面对挑战和困难。

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焦虑和不安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正如花朵需要时间来绽放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也需要学会以静待花开,耐心等待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急躁和焦虑。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修炼内心的重要性。

他告诉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是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力量。

通过修炼内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冷静和理智,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正如花朵在风雨中坚韧地生长一样,我们也需要修炼内心,让自己在生活的风雨中变得更加坚强。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者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然而,正是这些坎坷和曲折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我们需要学会以静待花开,耐心等待困难的终结,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阅读《以静待花开》,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学会了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相信,在以静待花开的理念指引下,我将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强和丰盈。

总的来说,《以静待花开》是一本富有智慧和温暖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相信,在以静待花开的指引下,我将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珍贵的书籍,让我们在阅读中受益良多。

小学教育反思 静待花开,我们真的能吗?

小学教育反思 静待花开,我们真的能吗?

小学教育反思静待花开,我们真的能吗?根据我们的进度安排,今天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一课,这篇课文难度不高。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考虑的,首先幻灯片出示桃花心木苗和桃花心木参天大树,先把问题抛出来:桃花心木苗是怎样长成这样的参天大树呢?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两个问题,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们读完课文之后,马上就能够找到课文中的原句,并且总结出来: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而“我”呢,由“奇怪”到“越来越奇怪”,到“更奇怪”。

一系列的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种树人的一番话让“我”找到了答案。

学生们边读边找答案,这两个问题都解决出来了,其实我觉得这样子也算是完成这课的任务了。

接下来反复地让学生读“不确定”,找一找不确定的因素,进而理解人的不确定。

找到他们的联系之后有个别同学说出来了,生病、失败……这样的不确定。

突然,我发现佳慧同学把手举起来了,又是这个孩子,真的,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之前我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这个孩子,对他的成长,我是一直关注着。

我没有发现其他同学举手,单单她一个,于是我让她说。

她站起来大声地说:“折磨”。

“呀,佳慧,你太棒了”。

我不禁赞叹道。

然后我发动全班同学,把掌声送给她,佳慧看起来很高兴。

上学期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送给佳慧妈妈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鲜花,但有的孩子花期长,有的孩子花期短,让我们静待花开,她一定能够绽放得更加美丽!其实,这段话既时送给她的妈妈,也是送给我。

作为老师,我们都深知,每个孩子他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

对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我们却不能够耐心地等待,等待他们的回答,等待他们的理解。

这样这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啊,他就越来越赶不上了。

读静待花开一书有感

读静待花开一书有感

读静待花开一书有感读静待花开一书有感篇一生物各式各样,总是眼花缭乱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生命!是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从呱呱落地的小婴儿到耄耋老者;从花苞到凋零,都是生命的奇妙而短暂的旅途。

我在一个清亮见底的小池里播下了一颗种子,想体验一下生命的魅力。

种子微不足道,一点儿也不起眼,可是,却有一股坚韧的生命力在跃动。

小水池里有新了!水波荡漾开来,粼粼的波光在阳光下闪着光线。

我可喜爱它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我总在心里惦记着它——我的荷花珍宝。

一个幽静的黄昏,我一边闲适地漫步,一边朝再熟识不过的方向走去,突然,我眼前一亮,水上竟然有一个嫩绿的小人儿在不停的舞蹈,我也随着风,翩翩起舞,好像在做白日梦。

我走近一看,绿色的茎粗大有力,萼片紧紧的抱住粉红色的花苞,花苞就如萼片的孩子,粉嫩的小花可惹人喜爱了!摸上去柔嫩极了,像毛毯一样舒适;看上去美丽极了,像一个大方的小姑娘。

夜幕降落,荷花和月光简直是绝配!这样的花望着这样的月光,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月光,这样的月光照着这样的水和花,敢问有什么比这更美?我兴奋地手舞足蹈,等待着它带给我下一个惊喜。

晌午,烈日炎炎,狗热得吐出舌头,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也来凑喧闹,不停地煽动着翅膀。

望着烈日里的阳光,我徘徊着该不该出门,转念一想,不知它进展怎么样了?我顶着火热的太阳,硬着头皮迈着步伐,用劲地睁大眼睛,来到漂亮的荷花旁,我顾不上自己了,跑到池边认真观看,咦!花苞可胖了,鼓鼓的,犹如孕的大肚子。

荷花的头顶上微微裂开,像个大方的小姑娘。

这可收获不小啊!夕阳向我招招手,池中远看似乎有粉红色的一团,似一个小绒球,头上的毛有些凌乱,下面绿色的柄神气地望着我,远看像是一个风车,我仿佛在中的仙境一般,幻想着自己也是一朵荷花,它穿着裙子,在朝我笑呢!这漂亮的风景是勤劳的结晶,是努力的成果,是的脚印,也是难以忘记的经受!读静待花开一书有感篇二科学连接静待花开,听起来好像是一句诗句,但是背后却是深刻的哲理。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家长读后感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家长读后感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家长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没抱太大的期待。

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给紧紧抓住了,根本停不下来。

这本书讲的那些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事儿啊,就像是在说我自己家的情况一样,特别的真实。

里面有一个情节我印象超级深刻。

就是那个家长总是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好的路线走,孩子稍微有点反抗,家里就闹得鸡飞狗跳的。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就想,这不是很多家庭的写照嘛!我自己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呢。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可却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真的是个大问题呀!你说是不是?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小细节。

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可大了呢。

就像一颗小种子,你以为一点点的风雨没啥关系,可说不定就影响它以后长成啥样了呢。

我们做家长的,有时候就忽略了这些。

读完这部分,我就觉得自己以前真是太粗心大意了,对孩子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呀。

书里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都是用很平实的语言,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

这一点我特别喜欢。

它让我觉得,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特别难的、遥不可及的事儿,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需求,用心去陪伴他们成长,就像给花儿浇水施肥一样,总有一天孩子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不过呢,我也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我在想啊,要是每个家长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就好了。

这真的会让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的吧!我自己读完就感觉像是被点醒了一样。

虽然我知道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至少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方向。

你看了这本书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如果还没看的话,我强烈推荐你去看看!真的很值得一读呢!。

阅读《静待花开》,写出你印象深的一点体会。

阅读《静待花开》,写出你印象深的一点体会。

静待花开:感悟生命的力量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静待花开》的育儿书籍,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如何用自己的爱和耐心,养育出了一个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力量,也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用爱和耐心,去等待着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中慢慢成长。

在书中,作者提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需要我们作为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等待着孩子的成长。

我们需要学会静待花开,让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和发现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爱和陪伴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用充满爱的手,去抚摸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爱和安全感中成长。

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需求,用耐心和爱心,去帮助孩子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学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静待花开,是一种智慧和态度。

我们需要用爱和耐心,去等待着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中慢慢成长。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爱和耐心,陪伴着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小学教师的教育故事感悟-静待花开

小学教师的教育故事感悟-静待花开

小学教师的教育故事感悟:静待花开编者按:作者是一名教师,他在教育这篇田野里用心耕耘,希望开出美丽的花朵,下面我们来看看《静待花开》这篇教育感悟吧!孩子们,这么长时间了,我一直都在等你们的转变,希望你们能变的积极向上一点,时间观念强一点,平时上课铃响都不知道是为谁而响,可是孩子们,我由冬天等到了春天,又由春天等到了夏天,随着中招考试的一天天逼近,我觉得你们的学习状态会好起来的,可我等的花儿都谢了,也没发现你们有什么变化,相反我觉得你们比以前更懒散,更麻木了。

我真的等不及了,也许你们在故意考验老师的忍耐力,如果在这个初夏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你们还不努力,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为自己的前途努力拼搏呢?课下和教英语的郑老师聊到班里的同学,对于这个班孩子们的表现,我们的感受、心情都是一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眼看中招考试一天天逼近,真的都替你们着急,可你们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我们真的是既无奈又心疼。

无奈的是,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这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心疼的是,作为老师的我们,看着这群孩子不知道珍惜时间,不知道为自己的前途拼搏,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浪费青春一样,心在滴血。

可你们,却感受不到。

为了能唤醒你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也是不断地变换方法在课堂上吸引你们的注意力,有时也用多媒体上课,用课件吸引你们的眼球;在课上和课下也不止一次的和你们沟通、交流、甚至批评,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印象较深的有次上语文课,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点,往下却没法进行了,与其把这些知识硬塞给你们,不如等你们心态转变过来了,让你们高高兴兴的学习,这节语文课就上起了周会课,我们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和你们谈了一个多小时,课间也没有休息,我们谈话期间有许多同学频频点头称赞,看到这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触及到了你们的心灵,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近了,第二天上课课堂气氛明显好了许多,可好景不长,这样的好日子没坚持一个星期。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读后感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读后感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读后感
文章里说要用心浇灌,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种花。

你想啊,种花的时候要是随随便便撒点种子,然后就不管不顾了,那这花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就像咱们教育孩子或者对待自己的梦想,要是不用心,那都是白搭。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前心血来潮想养盆多肉,刚买回来的时候那叫一个新鲜,每天都盯着看。

可过了没几天,就把浇水这事儿给忘了,结果那多肉就变得干巴巴的,一副可怜样儿。

这就跟咱们做很多事儿一样,开头的热情有了,但是缺乏持续用心的浇灌,最后啥都没得到。

再说“静待花开”这四个字,说得太妙了。

现在的人啊,都太着急了。

不管是孩子学习成绩,还是自己的事业发展,总想着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

可是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就像花有自己的生长周期一样,孩子的成长也好,我们自己的进步也好,都是需要时间的。

我邻居家的小孩,小时候说话比别的孩子晚,可把他爸妈急坏了,到处去看医生。

结果呢,到了一定的时候,这孩子突然就像开了窍似的,不但说话利索了,还特别聪明伶俐。

这就是花到了时候自然就开了,你之前要是心急火燎地乱折腾,可能还适得其反呢。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在生活里我们都得做个有耐心的花匠。

对待身边的人也好,自己的追求也罢,都要像对待娇嫩的花朵一样。

用心地去付出,精心地去呵护,然后就安安静静地等着美好的结果到来。

不要老是抱怨怎么还没成功,怎么还没看到变化,因为可能就在你不经意的时候,那朵花就已经悄悄绽放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篇文章就像是给我这个总是毛毛躁躁的人打了一针镇定剂,让我知道慢下来,用心去做,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书籍读后感
1800字-耐心陪伴-
静待花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教育书籍读后感1800字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拿到书是一个小雨霏霏的晚上,没法跟儿子出去运动了,于是有了和儿子一起阅读的念头,想看看这本广受关注、一度脱销的教育书有什么魔法,让众多的家长趋之若鹜。

首先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了,书的封面非常有意蕴,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活泼的孩子在母亲的温柔陪伴下,悠悠漫步,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让我不禁心中一暖,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已经很多年看书就纯粹看书,都不爱拿笔画重点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和这无比温馨的封面图画,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了儿子的彩笔,准备好好来做阅读记号。

这种感觉久违了,从大学毕业后似乎都忘记这么做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

下面,我结合我家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作者提到玩物不一定丧志。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
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当看到刘老师说的拼图时,我很骄傲地跟儿子说,我们也曾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两幅千张拼图,锻炼了儿子的耐心,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信心。

虽然在拼图的时候被外婆说是“不务正业”,但是我顶住了压力,跟孩子做了我们觉得对而开心的事情,事实证明:这对锻炼孩子的耐心,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格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

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

‘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但是在反复阅读工具书上,我需要继续鼓励孩子。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准确。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

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的确要想孩子热爱学习,首先孩子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

家长要去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还有刘老师独特的方法,去应对错题,我觉得这非常有启发性。


时我也喜欢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记录在一个本子里,这样需要复习时,先把平时出错的题先巩固。

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

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的。

”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

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

“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

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这点我深有感触,儿子进入一年级时,有着小小的逆反心理,在和他进行沟通时,方式方法就非常重要。

孩子的爸爸就经常利用负负得正的原理,引导孩子面对问题,我们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

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

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合适
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

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刘老师整本书都是用质朴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陪伴也是爱,让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并且需要阳光和开放的心态。

什么是教育?刘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教育就是陪伴,而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我们坚信:过程正确,结果就不会错,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耐心地陪伴和引导孩子在各个方面把基础打扎实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长,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