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山水田园诗派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特点: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感情丰富。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资料

1、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 2、诗派及其形成原因 3、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貌
盛唐诗坛(713-766)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
❖ “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 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 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 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 汇》
❖ 四隐。“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 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 《旧唐书》本传
❖ “禄山命搜捕百官、宦者、宫女等,每获数 百人,辄以兵卫送洛阳”
3、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 六朝形似之美 ❖ 唐代形神并重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 1、组成 ❖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
卢象、丘为、綦毋潜等 ❖ 隐居 ❖ 漫游
2、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
❖ (1)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 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
❖ (2) 形式: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 ❖ (3) 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静逸明秀之美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 事,充满生活气息
❖ 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素流畅,与诗境契合无 间,不刻意求工而自工。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4、擅长五古、五律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一个流派,最 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 诗人陶渊明。古往今 来,陶渊明的诗作及 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特别是田 园诗,它自成流派、 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 作的发展,陶渊明的 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 生活,来源于陶渊明 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 受,有的接近于口语, 有的近似歌谣:有的 直抒胸臆,直接表明 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 之情,语言平淡而自 然,朴实而又毫不缺 管色彩,给人一种清 新、淳美的感觉、诗 情画意的感受。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 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 《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 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 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 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 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 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 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 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 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 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 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 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 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 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 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 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 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 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 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 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 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 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景平元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 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 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元嘉元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 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 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 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 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 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派

• “此诗句句自然,无刻画之迹。” • ——方回《瀛奎律髓》 • “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 然。” • ——沈德潜《唐诗别裁》
宿 建 德 江
山水行旅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将兴寄引入山水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语言方面: • 孟诗以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取胜,绝 无雕镂刻画之迹;王诗偏重工丽和深 蕴。五言诗以简练省净为特色,孟诗 尤工五言。
李白对孟浩然极表敬爱: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其诗作散佚较多,今存二百 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
侧重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过 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 风光和平静愉悦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在艺 术上,语言冲淡自然而诗情醇美。诗人将普 通的农村景物、平常的朋友聚会,用近于口 语的朴素的文字轻松自然地表现出来,平易 亲切而又诗意浓郁、情致悠然。语言的朴素 自然中见锤炼,景物的随意挥写中有匠心。 整首诗写得浑然省净,自然天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源。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Leabharlann 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三、充满禅意,表现静美环境 中闲情逸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水田园诗派的古诗词

山水田园诗派的古诗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山水田园诗派的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山水田园诗派的古诗词11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2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山水田园诗派的古诗词21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_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目录诗派介绍诗派产生及其特点时代背景特点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储光羲常建谁开创了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
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青年时代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当时很有权势的政治人物。
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也做过安城太守。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包括《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某合。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他曾回忆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别赞扬田畴:"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敬佩之情。
二、辞官还乡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
唐代的诗歌流派之山水田园派

唐代的诗歌流派之山水田园派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主要代表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描绘自然山水,体现了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
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
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
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
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人在唐代诗坛上以独特的清新 风格和卓越的才情创造出许多名篇,也影 响到了后来的很多诗人,尤其是他们诗中 那种对于精神世界的平和清淡的向往与追 求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让很多诗人在苦闷 的理想和现实面前找到了一条中和的道路.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除了欣赏诗歌本身 的美之外,其在精神方面的启示也是有价 值的.
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本来属于应制诗,是祖咏科举时的一个应题做诗,但要求是律 体,不过祖咏写了四句便交卷,主考官质问他为什么不按要求做诗, 祖咏回答:意尽!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了.但却成就了这样一个诗歌史 上的一段佳话.祖咏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很有新意,尤其是最后两句, 表达了看到终南山的积雪,就觉得城中更加寒冷,联想入情入理,四 句无一句赘语,句句扣题,是难得的好诗. 储光曦《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浓浓的春日风情,淡淡的喜悦情怀交融在一起,闲适而 明快.但同时也有一丝出世的意味,也是因此,后来的垂钓者越来越 被抽象化为隐者的代称.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有着王维诗的禅意,却少了灵动,多了晦 暗色彩,显示出一种心灵内化的迹象,当然比起晚唐诗,毕竟又大气 得多.
山水田园诗派
简介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 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他们的作品较多 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 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 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 地描写雄奇壮阔 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 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 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 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 步.
代表人物
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 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 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 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 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 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 凡拔俗.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他的诗歌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 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王孟诗派的其他成员,通常认为是綦毋潜, 祖咏,储光曦,裴迪,常建等等,他们在 诗风上表现出相似的格调,有着共同的理 想追求.其中裴迪和王维关系最近,相互 之间经常作诗唱和,裴迪有《辋川集》二 十首,王维也有很多 裴迪的诗歌.大概由 于二人过往甚密之故,裴迪诗大有王维诗 的味道,有时还隐隐透出一种超脱红尘的 隐士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