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案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这6篇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正数和负数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 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 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 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 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认识负数教案(8篇)

认识负数教案(8篇)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根底上,结合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初步熟悉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熟悉,有利于中小学的连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根底。
胜利之处:1、选取学生熟识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展表述。
例如: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展表述,由此引入负数。
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比照感受生活中消失负数的必要性。
这样可以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
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学问网络。
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
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展归类、构建。
缺乏之处: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准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再教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熟悉负数教案篇二学问与技能: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比拟、探讨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受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力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
(课本123—125也得例1、例2)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相关的量。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学思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3、教学关键: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导入。
1.游戏:师生作相反动作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2.课件展示:搜集的天气预报视频。
根据天气预报中的0下摄氏度的读法和记录方法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1、教学例1(1)负数的产生:课件展示,通过天气预报的介绍,引出负数。
①听:听天气预报是怎样播颂的。
(板书:零下3度1度)②看:让学生观察屏幕上是怎样写的。
(板书:-3℃ 1℃)③让学生试读-3℃,教师借机介绍“-”是负号,强调不是减号,并说明在1度前可以加上“+”,记作“+1℃”,介绍“+”是正号,强调不是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2)强调温度的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
①课件展示:在温度计上标出0刻度。
并引导学生标出-3℃、1℃,并说其原因。
②试一试:学生试着标出-5℃、+5℃温度计,进一步强调温度的'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
(3)巩固练习:①完成课本123页的试一试。
②课堂活动第一题。
先让学生先试读出温度;再让同桌指读;最后让学生找出那个城市最冷,找出那个城市最暖和。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认识负数》数学教案(精选10篇)《认识负数》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认识负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
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一、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
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
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
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新课标》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重要。
本节课我先结合地震引出负数,再联系南方大雪灾,让学生在雪灾的场景中对比正、负数;还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认识负数教案(精选11篇)

认识负数教案认识负数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负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负数教案篇1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认识正、负数,所以正、负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学情分析之前的数概念学习,学生较多的是在具象意义上认数,分数虽然是在抽象意义上认数,但借助整体和部分关系,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用分数表示相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正、负数的认识则属于更高的抽象意义上的认知,所以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经历正、负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范围不断形成和扩张的生成发展过程。
2、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
3、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在数轴上理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参照标准及其相反意义的量。
这些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以第①个为例,相对“始发站一个乘客也没有”为标准进行比较,相反意义的量是“上来8名”和“下去6名”。
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它情境中都是相对什么标准来说的,两个数量有什么联系吗?二、联系生活并用正、负数表示。
开始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0”来表示参照标准,用正、负数来表示参照标准两端相反意义的量吗?以前计数时0表示没有,测量时0表示起点,今天我们学习正负数中0又用来表示参照标准,0的作用真大啊。
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约155米,这里以海平面为基准,是不是也产生了相反意义的量?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暑假里绵阳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和这么热的高温恰恰相反,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却只有-38℃,-38℃在-20℃的上面还是下面,比-20℃高还是低?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例子吗?举例时想一想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0,什么为正,什么为负?小结:生活中凡是相对某一参照标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4篇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在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23-1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
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
1、从温度中相反量的表示方法了解正、负数。
(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平时看电视吗?请看屏幕(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这熟悉的音乐和画面告诉大家,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是?老师从这个节目中收集到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信息,并用温度计表示出来了(如下)(2)观察汇报:仔细观察这些温度计,你知道了什么?(上海是零上4℃,南京0℃,北京零下4℃)(3)比较,产生冲突。
引导学生任选两个城市的温度做比较。
当有比较上海和北京时,师故作狐疑:北京和上海的温度不一样吗?让学生再次强调,一个是零上4摄氏度,一个是零下4摄氏度。
质疑: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表示和区分这种意义相反的量?(4)认识+4和-4,学习读写法。
(5)练一练,及时巩固。
【说明:零上4℃和零下4℃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和区分呢?这一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有局限性,从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需求,在这种积极的内驱指引下,主动学习开始了】2、从海拔中相反的量的表示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1)介绍吐鲁番和珠穆朗玛峰,引出海拔的认识。
用逐层揭示谜底的方法介绍这两个地方。
珠穆朗玛峰:这是一座山峰,这是一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吐鲁番盆地:这是一个盆地,这是全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因为海拔的原因,这儿一天当中的温差特别大,所以那儿的哈密瓜特别甜……(一直揭示到学生能猜出答案为止)联系课件中的图,采用闪烁虚线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海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负数教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认识负数教案【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观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折射出得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教师应创造性的运用好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使数学课变得充实起来。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负数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与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与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原有的数的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我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很自然的引出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想等活动,感受负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联系实际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应用负数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以及对“0”的再认识(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一)师生交流,游戏导入师:我们来玩个轻松的游戏,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师:(1)向左看(向右看)(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我今天挣了500元(亏了500元)(4)知识抢答中,我得了20分(扣了20分)(5)今天温度零上5度(零下5度)........师: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
(二)合作探究,新知迁移。
1、让学生在记录单上记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我们继续“聊”下去。
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要求大家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在记录单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下就明白你表示的意思。
(课件出示)。
信息一: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赚了1500元,三月份赔了200元信息二: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千克,小华轻了千克。
附表:(课前每人一表)(3)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收集学生记录情况,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意思)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记录方法:方法一:用文字表示;方法二:用某种图形或符号表示;师:针对学生的记录指出: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语言是要进行交流的,怎么办?师:引出方法三:用+1500、-200;+、师:第三种和数学家表达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简洁、简明、清楚......2、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板书:+正数)问:+1500、+怎么读?师导读:正1500、正二点五师:像下面的数呢?(板书:负数)问:-200、怎么读?3、读出上面各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师指出:加号、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
(1)师出示课本主题图:师:结合主题图描述例1的情境:张老师带领班上的几个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室外的温度。
同学们看在教室里学生观测到的温度是(生:零上16℃);在室外观测到的温度是(生:零下16℃).这两个温度用正负数怎样表示师:再出示主题图:“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2)出示两地的温度,比较温度的高低。
(-6℃和-25℃)(也可用课件出示)(3)用学具温度计表示:济南某一天白天的最高温度是5℃,夜晚将至-5℃。
提问:“5℃”和“-5℃”相差多少度(4)用学具温度计分别拨出:哈尔滨、济南、南京和海南四地的温度,让学生感受一天中温度的变化,(也可用课件出示)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设计意图: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了易于学生操作、有思考价值和目的性比较强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经历一种数学化的在创造过程:由繁到简、有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深化对负数和0的认识。
1、出示例2(1)提问:存折上的2000、-500、-132、500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教学例2。
)(2)出示图示:师强调指出:像2000、500这些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取出)的钱数。
2、明确概念,加深认识。
(课件分四次呈现)(1)师出示(第一次):-16,-500,-3/8,生齐读出以上的数师指出(第二次):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
像:-16,-500,-3/8,,......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3/8读作负八分之一。
(2)师出示(第三次):16,2000,3/8,生齐读出以上的数师指出(第四次):以前学过的16,2000,3/8,,......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16,+2000,+3/8,+等(也可省去“+”号).+读作六点三。
(3)师问: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明确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深化对的负数的理解意义。
3、认识“0”。
(1)小游戏:给卡片分类教师:把准备好的学具卡片分别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分类。
卡片上写有下面各数: 100 +75 -30 -2200 + +5/8 - 3/4师:让学生依次判断手中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拿不准的站到讲台的前面。
(2)讨论“0”的归属问题:提问:“0”到底是什么数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师:得出:(课件出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呈现,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0的归属,比直接讨论或告诉学生0的结论要好得多,这样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0的认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介绍负数的历史。
师出示:图例师: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
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
’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
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
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设计意图:数学史料的适当介绍,很好地落实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2)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a、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用正负数表示某地的海拔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
中国各地海拔高度分布图(单位:米)91710001000982 100010001000982900 10001000100010001000982894516 10001000982964982100010001000946556147 0100098291164389392994610001000100098289348595 098291158953655457160794610541036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8291157943199 196466158964375075076898217861214103610001000100010001000936569434212105 91268123212141357242919641893248225541893121411071036100098294683930292398 0271427142714278628932821225022502250214320001786110710009466114711563416 3300030003000300030002964289328572857285727501964114310009295291861033118 32964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28211900102191488648614389383217 28332893296430003000296428932857285728572643126452148684330017114911017446 283328572857283321432143196411509148868295004434404233554320002000185711431000911393439457486450118200020001839108992981922413417240038211875187516254609628103130082084086088090092094096098100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122b、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时,通常将0 0C作为温度的基准。
零上温度规定为正的,零下温度规定为负的。
让学生读出表示的温度。
让学生读出表示的温度。
师随便指出几个城市让学生说一说。
师随便指几个城市让学生说出温度c、用正负数表示加工误差在工农业生产中,产品的质量是有规定标准的。
但是,一般在实际生产出的产品中,每个产品不可能都做得与规定标准完全一样。
通常在某个范围内,只要不影响使用,产品可能比规定标准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都属于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