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负压吸引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关知识一.吸痰的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二.有效排痰的措施1. 有效咳嗽2 叩击或震颤法3体位引流三.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四.吸痰的副作用1.血氧过少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3.刺激迷走神经4.粘膜损伤5.低血压6.阵发性咳嗽五叩击的方法在餐前30分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

叩击时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从肺底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

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六,有效排痰的方法1.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而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膜肌骤然收缩,咳嗽一声将气流冲出。

2.分段咳嗽:连续性小声咳嗽。

3.发声性咳嗽:嘱患者深吸气,而后张口保持声门开放后咳嗽。

七,痰液的分度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八,痰液标本的留取一般以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

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医院实验室。

如用于做痰的细菌培养,应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容器,注意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以免污染,留痰时不要接触容器内层,留好后立即将容器盖好并及时送检。

中心吸痰及吸氧操作评分标准

中心吸痰及吸氧操作评分标准
23.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4分)
考核人签名:
中心管道吸氧操作流程与评分细则
姓名: 日期: 得分:
项目
流程与评分细则
扣分
评估
12分
1.环境评估:清洁、通风、安全(1分);无火源、易燃品等(1分);有“四防”标识(1分);氧气装置完好可用(1分)
2.患者评估:核对床号、姓名、ID号(1分);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呼吸状况、缺氧程度(2.5分);双侧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堵塞、鼻黏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有无偏曲及鼻息肉等(2.5分);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和意义(2分)
12.记录上氧的时间、流量,并签名(2分)
13.将用氧记录卡挂于合适的位置(1分)
14.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告知注意事项(4分)
15.观察病情变化及缺氧改善情况:呼吸频率、面色及嘴唇颜色、神志等的改变情况(4分)
16.停止吸氧
(1)询问患者情况:告知患者可以停氧(4分)
(2)撤除鼻导管→关流量开关→取下湿化装置→取下流量表(8分)
6.协助患者去枕仰卧,肩部垫小枕,开放呼吸道(1分)
7.将压力表安装在负压终端上(1分),将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1分),检查管道、负压装置是否完好(1分)
8.调节吸引负压(成人压力<53.3kPa,儿童吸痰压力<40kPa)(2分)
9.戴无菌手套(1分),取吸痰管,转接负压吸引装置,试吸生理盐水(1分),确定吸痰管通畅,开放吸痰管侧孔(1分)
6.用湿棉签清洁患者双侧鼻腔(3分)
7.将流量表安装于氧气装置上,(2分)
8.连接湿化装置及输氧管(2分),检查输氧装置及管路是否漏气(2分)
9.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合适氧流量(2分)
10.湿化并检查鼻导管:将鼻导管前端置于盛水药杯中,看有无气泡逸出(3分)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吸出的痰液里带新鲜血液提示黏膜有破损,应暂停吸痰(未做扣1分)
3、吸痰用物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未做扣1分)
4、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每次插入抽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
2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表准及细则
分值
扣分及
原因
得分
准备质量
15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扣1分)
2、用物:治疗车上放:中心吸引装置一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数根(成人12~14号)、手套、听诊器、电筒、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及简易呼吸器。(少一种扣1(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
5
5
操作流程质量
75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及配合方法,取得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口鼻粘膜、有无活动义齿、呼吸道通畅及缺氧情况。
3、将压力表连接在负压接头上,将负压瓶置于床旁,将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检查管道、负压装置性能,调节吸引负压(成人压力40-53.3kPa,儿童吸痰压力<40kPa)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7、更换吸痰管,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深部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方法不正确扣5分)
8、吸痰管退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管(未做不得分)
9、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未做不得分)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未做不得分)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1.患者入室前,操作人员需穿好个人防护装备,并对设备进行预操作检查。

Before the patient enters the room, the operator needs to wea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conduct a pre-operation check of the equipment.2.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中心负压吸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流程。

The operator should carefully read the instruction manual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of the central negative pressure sputum suction device.3.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让患者入室并就床位位置进行调整。

After confirming that the equipment is in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allow the patient to enter the room and adjust the bed position.4.患者就位后,进行手部消毒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抽吸操作。

After the patient is in place, disinfect the hands and perform respiratory secretions suction operation.5.吸痰操作时,操作人员需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During sputum suction, the operator should wearprotective equipment such as masks, goggles, and gloves.6.操作人员应将负压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深度适宜,进行抽吸,直至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完毕。

经鼻╱口腔中心负压吸痰法评分标准

经鼻╱口腔中心负压吸痰法评分标准

经鼻╱口腔中心负压吸痰法评分标准时间病区姓名得分主考人项目操作要点10 分值扣分评估10分核对医嘱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 2 用物评估:物品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6实施70分(计时开始)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 4 检查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4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 安装压力表,连接导管检查吸引装置性能8 挂消毒瓶与床头,调节合适负压(成人0.02-0.04Mpa)10 戴手套,连接并润滑吸痰管,试吸是否通畅 5 反折吸痰管吸尽口腔、咽喉部及气管部位痰液10 反复吸引直至吸尽痰液为止(口述)8 吸痰毕,冲洗导管,关负压开关,将玻璃接头插入消毒瓶备用8 清洁患者口、鼻,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 3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4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急救意识强,吸引方法正确10 吸痰彻底有效,无黏膜损伤 5 与患者有效沟通,宣教到位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2 时间5min,超时1分钟扣1分总分100氧气筒给氧法评分标准时间病区姓名得分主考人项目操作要点10 分值扣分评估10分核对医嘱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 2 用物评估:物品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6实施70分(计时开始)装表:打开氧气筒上的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冲走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

5 接流量表并旋紧。

湿化瓶连接于氧气表上。

4 关小开关→开总开关→开小开关。

检查是否漏气、是否通畅,关小开关,备用。

10 携用物及氧气筒至床旁,对床号,姓名 4 湿棉签清洗并检查鼻腔。

4 连接鼻导管,开小开关,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

5 记录上氧时间及流量于输氧卡上。

5 停氧:根据医嘱和缺氧症状改善情况予以停氧。

5 带用物至患者床前,对床号、姓名。

5 拔出鼻导管,擦净鼻部。

5 关总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取下湿化瓶与流量表。

记停氧时间。

8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 3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4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急救意识强,操作方法正确10 患者症状改善。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成人)操作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成人)操作评分标准
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口腔、鼻腔情况及合作程度各-1
用物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表、贮液瓶、负压连接管)、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无菌吸痰管、一次性无菌口罩、一次性无菌手套、手电筒、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或开口器、、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快速手消毒液、一次性无菌口罩;治疗单
试吸压力:一手持吸痰管前端,一手折叠吸痰管末端(喇叭口),或打开压力阀(带阀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检查管道是否有负压、通畅
8
未戴手套-4
手法不正确-4
吸痰:
一手持吸痰管前端,另一手折叠吸痰管末端,或打开压力阀(带阀吸痰管),轻轻将吸痰管插入口腔咽部,放松吸痰管折叠端。先吸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分泌物。
污物乱放、遗留用物在病房各-l
未分类放置、未洗手各-2
记录
4
一项未记录各-1
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仪表
2
着装不规范-2
整体性
4
准备不充分,操作不流畅-2
沟通交流技巧欠佳-2
操作时间7min
2
超时-2
总分
100
累计
安装检查、调压:
安装负压吸引表、贮液瓶装置及各连接管
检查性能、负压及管道连接情况
压力:成人 40.0~53.3kPa(300~400mmHg)
15
接错连接管-5
未试吸检查-5
吸引力过大或过小、未调节压力-5
试吸:
打开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连接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外包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痰器负压管连接
8
少一件各-1
放置乱-2

福康医院2023三基比武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经口鼻吸痰操作规范及评价标准

福康医院2023三基比武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经口鼻吸痰操作规范及评价标准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经口/鼻吸痰技术评价标准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管选择: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婴幼儿4-8Fr,儿童8-10 Fr,成人12-18Fr。

3.压力选择:①传统的压力选择: 新生儿:小于0.0133 Mpa,婴幼儿:小于0.0133-0.0266Mpa,儿童:小于0.04Mpa,成人: 0.04-0.053 Mpa。

②浅压力吸痰的压力选择:新生儿:0.008-0.01MPa:婴幼儿:0.01-0.0133MPa:儿童:0.0133-0.02MPa;成人: 0.02-0.0266MPa。

4.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5.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6.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及时停止吸痰。

7.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和气味。

8.颅底骨折患者禁经鼻吸痰。

9.非一次性贮液瓶内应放少量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使痰液不粘附于瓶底,便于清洗消毒。

贮液瓶内液体不得超过瓶的2/3满,病人停止使用后,应将贮液瓶清洗干净,内盛满清水配置成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流动水冲洗晾干备用。

建议使用一次性贮液瓶。

10.按需吸痰,在进食30分钟内谨慎吸痰。

注释: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 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 级表示操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5


68

1.带齐用物至床旁,将治疗车或盘放于便于取物的位置(每项1分);核对治疗单、床号、姓名,有问候语(每项0.5分);呼唤患者姓名(0.5分)
2
2.向患者说明配合要求、注意事项(1分);戴口罩(1分);吸痰前后予以高流量氧气吸入1-3min(口述)(1分)
3
3.评估患者:了解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每项0.5分);评估患者自行咳痰能力(0.5分),协助患者正确拍背排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1分);正确听诊肺部呼吸音(五个常用部位每处0.5分);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0.5分);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意义(1分)
6
14.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1分),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2分)
3
15.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1分);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规范(2分)
3


20

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接头或吸痰管无污染(污染1次扣1分)
4
2.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未使用负压,无黏膜损伤(插管时使用负压,但无黏膜损伤者记2分,使用负压造成黏膜损伤者记0分)
6
3.沟通有效,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每项2分)
4
4.操作顺序颠倒(不影响效果记1分;影响效果记0分)
2
5.操作熟练、流畅(较流畅,记1分;不流畅记0分)
26Biblioteka 操作所用时间___<10min,(超时<1分钟-0.5,<2分钟-1.0分,>2分钟全扣)
2
14
11.吸痰完毕分离吸痰管,吸生理盐水洗净吸痰连接管内痰液,关负压,保护吸引接头,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每项1分)脱手套(0.5分)
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评分标准
(1)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2)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1分,操作程序错误或者遗漏一处扣2分。
(3)用物缺一或者不符合要求扣1分。
(4)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5)沟通指导一项不到位扣2分
(6)一般违反操作原则扣5分,严重违反操作原则扣10分以上。
(7)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限20%扣1分。
中心负压吸引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科室姓名职称分数
操作项目
操 作 内 容
标准分
扣分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3
操作用物:治疗盘、治疗巾、治疗碗2个、一次性吸痰管、生理盐水一瓶、中心负压装置及负压瓶一套(内盛有100~200ml消毒液)、开口器、压舌板(视需要)
6
操作步骤
(1)两人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评委签名:
考核日期:
3
(14)洗手,取口罩,记录。
5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8分钟以内。
3
注意事项
1)发现喉头有痰鸣音、肺部有湿罗音、呼吸音低、呼吸频率加快,或呼吸困难、排痰不畅时,应及时给予吸痰(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勤做口腔护理。(3)患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4)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呼吸频率的改变,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5)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S(6)吸痰常用的吸引负压为成人300~400mmHg (40.0~53.3kPa),小儿<300mmHg(40.0kPa)。(7)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8)当储液瓶液体到达2/3时,应更换(9)对于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分泌物。
3
(6)检查吸痰管外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打开外包装,一手带无菌手套,将吸痰管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负压连接。
6
(7)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器前端,另一只手折叠导管末端,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折叠端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
6
(8)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பைடு நூலகம்,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
3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病人、核对床头卡及腕带),携手电筒评估患者(患者鼻腔有无鼻痂、鼻中隔偏曲、损伤和出血,查看患者口腔有无义齿异物)。
10
(3)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4
(4)携用物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病人、核对床头卡及腕带)。
4
(5)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6
(9)吸痰管退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干净,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管。
6
(10)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吸出的痰液性状、颜色、量。
6
(11)吸痰完毕,关吸引器开关,分离吸痰管,
3
(12)脱去手套连同吸痰管置于备好的医用垃圾袋内,整理用物。
3
(13)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