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介绍

合集下载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年-1910年),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詹姆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

2、阿尔弗雷德・比奈Binet.Alfred( 1857年-1911年),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

1908年发表量表的修订本,1911年发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适用年龄3~18岁。

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先使用的�D心理年龄‖和�D年龄量表‖,也就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

著作有《智力的实验研究》、《推理心理学》等。

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然而,并非每个教师都能被称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热爱教学事业,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放在心中的首位。

本文将介绍几位热爱教学的教育家以及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

第一位教育家是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也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他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变成主动学习的主体。

第二位教育家是孔子。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者,孔子深受后世教育家的尊崇。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经验”,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提倡“以教学之,无疑者也”,强调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孔子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他说“教人无类,为善者师之”,强调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发掘并培养学生的潜力。

第三位教育家是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提倡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她强调儿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学生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信心,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位教育家是杰奎琳·诺瓦尔。

诺瓦尔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教育学家,她致力于改善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尤其关注贫困学生的教育。

她提倡“个性化学习”,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人物简介人物介绍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

约翰·菲力特力赫·赫尔巴特(1776-1841)——公元1776年出生在德国西北部奥登堡(Olderberg)。

祖父是医生,父亲先是律师,后来升为枢密院顾问官,母亲是一位美丽聪慧而且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人。

赫尔巴特是独生子,家庭温暖,使他感到无比幸福;但不幸有一天他不慎跌进沸水桶中,遭到灼伤,使得一辈子身材瘦小,无法健壮。

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

在他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希腊文。

教育经历赫尔巴特最早受教于尤金(Ulzen)牧师,获益甚多。

尤金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思想的纯洁、果断和有恒,这种理论对他的教育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赫尔巴特12岁到18岁进入一所德国中学读书,此时已显出其天才。

学校对他的评语是:表现优异,守秩序,品德优良,对自己天赋才能已懂得力求发展和改进。

他多才多艺,不但具有数学、语言和哲学的才能,而且是天才音乐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成熟很早,11岁就研究理则学,12岁研究形而上学,14岁写了一篇论文称为<<意志自由>>。

教育学家简介PPT课件

教育学家简介PPT课件

2020/2/25
2
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Comenius,Johann Amos
世界观:民主主义、人 道主义、感觉论、基督 教的世界观
2/25/2020
生生于于11559922年年,,死死于于11667700年年,,是是一一位位以以捷捷克克语语为为 母母语语的的摩摩拉拉维维亚亚族族人人,,捷捷克克伟伟大大的的民民主主主主义义教教育育 家主家主,家,家西庭西庭方。方。近近代代教教育育理理论论的的奠奠基基者者,,出出身身于于一一磨磨坊坊 他他是是公公共共教教育育最最早早的的拥拥护护者者,,其其理理念念在在他他所所著著作作 的的《《大大教教学学论论》》中中提提出出。。 年学年学轻校轻校时。时。被三被三选十选十为年为年捷战捷战克争克争兄(兄(弟1弟166会会1188的的~~牧牧1166师师4488,,))并并爆爆主主发发持持后后兄兄数数弟弟十十会会 年年被被迫迫流流亡亡国国外外,,继继续续从从事事教教育育活活动动和和社社会会活活动动。。 他知他知尖识尖识锐教锐教地给地给抨一抨一击 切击 切中 人中 人世”世”。。纪纪提提的的出出学学统统校校一一教教学学育育校校并并制制号号度度召召,,““主主把把张张一一普普切切 及及初初等等教教育育,,采采用用班班级级授授课课制制度度,,扩扩大大学学科科的的门门 类类和和内内容容,,强强调调从从事事物物本本身身获获得得知知识识。。主主要要著著作作 有有《《母母育育学学校校》》、、《《大大教教学学论论》》、、《《语语言言和和科科学学 入入门门》》、、《《世世界界图图解解》》等等。。
2020/2/25
5
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
提出背景:当时的学校只为富人设立,穷人被忽视,埋没了许多人才。 普 及教育思想:“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着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一、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人二、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着《母育学校》三、1658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世界图解》【第一本教给儿童及半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四、提出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泛智学说。

五、幼儿教育思想有:人文主义儿童观;重视早期教育;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遵循自然。

洛克(英国)1632-1704一、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

二、提出了着名的“白板说”三、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有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四、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五、撰写的《教育漫画》艺术从理论上为英国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体系。

卢梭(法国)1712-1778一、《爱弥儿》集中体现其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二、贡献一:“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里并非是单纯的为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贡献二: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一、着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二、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三、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四、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五、提倡爱的教育,指出爱不是万能的,不是无限度的。

主张爱要与威严结合;六、提出要素教育理论(把树木、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一、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二、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三、幼儿教育思想有:(1)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幼儿,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2)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发展是在内在动力驱动下进行的,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3)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的地位和作用(4)创制了一套活动玩具——恩物(5)协调原理,幼儿与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是协调的、融合的整体。

世界最著名的60位哲学家简介

世界最著名的60位哲学家简介

中外60位重要哲学家简介1. 泰勒士(Thales,约前624—前55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命题。

他也被看作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先驱。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生于伊奥尼亚海域的萨摩斯岛。

毕达哥拉斯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该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他们认为数目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好的,并认为灵魂不朽。

3.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其核心观念是“道”,提出了天道无为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4.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前485)佛教创始人。

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译“义成就者”,尊称释迦牟尼。

印度人。

佛陀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定阶层的利益和看法。

主要学说有:四谛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论、业报轮回论和涅磐论。

生前并无著作,死后他的言行由弟子们记录整理汇编为经、律、论三藏。

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学以“仁”为核心,崇尚“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

他相信天命,又重视人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符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

主要著作有《论语》。

6.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40—前470)生于爱利亚,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著有《论自然》一书。

他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是者”就是真理的对象。

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出生于爱菲斯王族。

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介绍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介绍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

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

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

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

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

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

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

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

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

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医生,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189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医学系,后进入精神病院做临床助理医生,主要研究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问题,为他们设计出一套训练的方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她毕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论著和开办国际训练班,传播自己教育思想和方法,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她也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任务之一。

蒙台梭利交易思想的理论渊源一、哲学来源1、宗教的影响:蒙台梭利的宗教信仰和人性“善”的观点使她极富爱心,积极投入特殊儿童教育实践中,为特殊儿童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2、帕格森的哲学思想影响: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意志的创造过程,主张“个性自由”和“开放社会”。

二、心理学来源1、麦孤独的心理学的影响:重视本能与情绪之间的联系,认为情绪是本能的核心,而情操是改变本能的方式,是持久长存的心理成分,是情绪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重大作用;2、沛西·能的心理学影响:其“策动”和“记忆基质”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有重大意义。

三、自然科学来源1、胚胎学理论的影响:蒙台梭利认为“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它自身包含了神秘的主导本能,这将是它的活动、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2、进化论的影响:蒙台梭利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研究中试图以生物学的本能论解释人的发展;3、德弗里斯的遗传学原理:蒙台梭利接受了德弗里斯的建议,提出了与他的理论看起来相似的儿童发展敏感期理论;4、医疗教育学来源:蒙台梭利作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时就开始熟悉、研究塞贡的教育方法,并加以推广,检验”教育治疗“的效果。

四、教育学来源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2、卢梭的教育思想3、佩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4、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一、生命自然发展观1、生命自然发展(内在生命力的力量,顺应的教育)2、生命独立成长(非干预教育)二、心理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其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

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

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

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

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

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

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

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

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

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柏拉图的学生。

曾任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创建吕克昂学院。

他的学派称为逍遥学派。

他认为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性、动物性和理性,与之相对应的是体育、德育与智育。

而教育的目的是使三方面和谐发展。

他提出教育是公共事业而非属私人。

他首次提出按年龄分阶段教育的思想。

研究了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步骤。

他认为:(1)7岁前为家庭教育和游戏;(2)7-14岁应进学校,学习读写、体育、音乐、绘画;(3)14-21岁智育阶段,学习各种知识。

他认为男女本性不同,不可受同样教育。

他的教育观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其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诗学》等。

参见第三、四卷中的"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35-95)古罗马演说家、教育学家。

曾在罗马创办修辞学校,并担任修辞教授20多年。

他的《演说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系统教学方法论著。

他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特别是儿童期的教育。

认为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教师的作用。

他对教师以身作则、爱护儿童提出了许多见解。

坚持文法是一切高等教育的基础,强调儿童学习语言、语音、音乐、数学等学科,培养语言才能及逻辑思维能力。

他重视教学方法,认为通过模仿、理论学习、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成效。

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认为道德高尚的人才是完美的人。

他的教育理论在1415年后得到人文主义者的高度评价。

【维多里诺】(1378-144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学家。

曾担任修辞学教授,主办孟都亚学校,在此从事教改试验。

维多里诺希望在他的学校里,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能管理国家、主持教会、兴办企业的人才。

他主张进行博雅教育,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

维多里诺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德智并重、个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育。

【莫尔】(1478-153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

提出无论是男是女,都应该接受教育。

重视劳动教育,运用直观原则的教学,教学采用本族语言。

教学内容主要有:读、写、算、几何等。

此外对成人教育、德育、体育等问题都有专门论述,是最早提出劳动教育的教育家之一。

著作有《乌托邦》一书。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意大利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

他认为理智来自天主,他的哲学证明上帝的存在以及世界靠上帝而存在。

他认为理智应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

他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其哲学体系称之为阿奎那主义,1879年由教皇正式定为天主教会的官方神学。

他本人长期在欧洲各地讲授神学和哲学,曾任巴黎大学神学教授、罗马教廷神学顾问和讲师,被称为"天使博士"。

因而其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伊拉斯谟】(1467-1536)又译埃拉斯穆斯。

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学家。

鹿特丹人。

9岁时就入教会学校学习,26岁时入巴黎大学学神学。

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神学教授。

他的教育主张是:国家的主要希望,有赖于对青年的正确教育;学习古典语文和古典文献是人类摆脱愚昧、提高德行、改良教会、净化基督教的主要途径,古典语应成为中等教育的核心;选拔好的教师对教育改造关系极大;天赋、教导和练习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后者是主导作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关心儿童身心均衡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事物先于文学";反对棍棒教育,要求把表扬和批评适当结合起来。

晚年,他还曾注意女子教育。

他的教育著作有:《论正确的教学》、《基督之子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蒙田】(1533-1592)又译蒙旦。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贵族绅士,遵循自然,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进行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教学制度和教条主义,重视德育、体育。

其世界观和教育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定要求,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集》(又译《随感录》),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儿童的教育》、《论父亲对其子女的爱》等论文中。

【夸美纽斯】(1592-1670)又译考门斯基。

捷克教育学家。

出生于磨坊主家庭。

10岁时,父亲病故。

1614年大学毕业后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

1616年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

30年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的教育革新措施主要有:实施普及教育,让一切青年男女都进学校;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旧的学校内容和课程设置;编写新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教科书;建立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度,废除传统的个别施教;公立学校每年秋季招生一次;采用新的合乎自然法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使教学变得"迅速"、"便利"、"彻底"。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母育学校》、《语言与科学入门》、《大教学论》、《泛智先声》、《泛智学校》和《世界图解》等。

【洛克】(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出生于律师家庭。

毕业于威斯特公学,后获硕士学位。

曾担任过辉格党领袖拉茨别利伯爵的家庭教师与医生、秘书。

他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论证了认识来源于感觉的经验论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

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由此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的结论。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为培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提供理论与方法。

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放在首位,要培养礼仪。

绅士学习的科目不必注重古典,要扩大实用学科。

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来西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和《关于理解的指导》等。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由于家境贫寒,没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16岁起就过着流浪生活,曾从事过仆役、家庭秘书、音乐教师、乐谱抄写员等工作。

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等。

曾被迫流亡国外。

复杂的工作经历和长期的流浪生活,使他获得了广泛的阅历,再加上他的刻苦自学,使他的知识十分渊博。

他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他的教育理论以"归于自然"为依据。

他痛斥当时的教育戕害人性,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在批判旧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

主张通过自然教育培养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

他认为教育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人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所获得的教育)。

他主张把儿童这3种教育应该协同工作。

并以自然教育为主。

根据自然教育的原则,他主张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分成4个阶段:(1)出生到2岁,着重进行身体锻炼,即进行体育;(2)2-12岁,着重进行感觉教育;(3)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4)15岁到成年,着重进行德育和宗教教育。

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主张早期教育,认为过早地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不好的,而主张让儿童自由发展。

他还认为女子的天赋低于男子,女子教育应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

这些无疑都是全面性的。

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漪丝》、《爱弥儿》、《忏悔录》等。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思想家。

曾主编《百科全书》。

他十分重视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人的善良的自然素质,提倡义务教育、平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和实科教育,主张增加现代学科。

狄德罗提出的民主、平等和世俗教育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反映了当时进步资产阶级的要求。

曾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拟订《俄罗斯政府大学计划》。

主要教育著作有《生理学基础》。

【巴泽多】(1724-1790)德国教育学家。

曾在德国创办泛爱乐园,创办德国最早教育杂志《教育论丛》。

巴泽多把养育、道德教育和智育视为全部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良好公民。

道德教育最为重要,智育则处于从属地位。

曾采用自由游戏和实物教学法从事教育活动,是泛爱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方法》。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

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以达到自我完成。

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思想,改造人类社会。

认为教育有多方面的任务,包括技能、体能、德行等,并把宗教教育当成德育的一部分,康德对人类进步和教育功能怀有很大的信心,他十分重视巴泽多的泛爱学校的教育实验,他的教育观点具有理性主义特点,深受卢梭的《爱弥儿》一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