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

合集下载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1. 引言大量生产是指以一种生产工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大量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方式。

在大量生产过程中,生产组织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它涉及到生产任务的分配、协调、管理和控制等方面。

同时,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量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制定生产作业计划。

2.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在大量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产组织形式有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和集中生产。

2.1 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生产是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并通过传送装置将产品从一道工序传送到下一道工序,各个工序之间形成生产线。

流水线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

在流水线生产中,每个工人负责一道工序,通过协作完成产品的加工。

同时,生产管理者需要合理安排生产线上各个工序之间的关联度,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2 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是指按照一定数量、一定规模批量生产产品。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条或多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以同时并行生产多个批次的产品。

批量生产适用于需求量变化不大的产品生产,它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由于批量生产的特点,一旦产品需求发生变化,调整生产计划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2.3 集中生产集中生产是指将同一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任务集中在少数几个生产线上进行。

集中生产可以集中管理和调度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果。

同时,集中生产还能够减少库存量和存货占用的资金,降低成本。

然而,由于集中生产的特点,一旦发生生产线故障或停机,会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3. 生产作业计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生产目标,根据产品需求和生产资源,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生产任务和时间安排的计划。

制定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组织的效果。

生产作业计划制定的主要步骤包括需求预测、产能评估、产量分解和时间安排。

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及生产作业计划

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及生产作业计划

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及生产作业计划批量生产是指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在批量生产中,为了高效地组织生产活动,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组织及生产作业计划。

本文将探讨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和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内容。

生产组织在批量生产中,一个有效的生产组织是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

生产组织包括生产工序的排列、工序之间的协调、设备的配置以及人力的分配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生产组织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发挥生产资源的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

生产工序的排列在批量生产中,生产工序的排列应该合理有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

通常,生产工序的排列应该尽量减少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距离,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等待和闲置时间,以及尽量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工序之间的协调不同生产工序之间的协调也是关键。

生产计划应该合理安排各生产工序之间的时间关系,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阻塞和等待。

同时,生产各工序之间的配合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协调机制,以确保生产活动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设备的配置设备的配置是批量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配置设备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和工艺流程来选购适当的设备,并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顺序,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转。

人力分配人力是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批量生产中,人力需要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的分配,以确保各生产工序能够按时完成。

同时,企业也需要合理安排员工的轮班和休假,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是在生产组织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的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应该包括生产的数量、质量标准、工序安排、物料配送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一个完善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有序、高效。

生产数量生产作业计划首先要明确生产的数量。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生产数量。

生产运作管理_第八章_综合生产计划

生产运作管理_第八章_综合生产计划

80 ×20/8 =200人
(242008720) /(252-109) = 108.25件/日 〔 108.25×20/ 8〕=271人 271×8/20 =108.4件/日
21300
14200
总费用= 143775+ 35500=179275元
143775
35500
第三步:方案的比较选择
(1)改变工人数量:总费用=200000元 (2)利用库存调节:总费用= 209253元 (3)采用混合策略:总费用 =179275元
库存下降 时间
利用库存调节方式应对需求波动的计划策略
产 量 ( 千 件 )
40 37.5 32.5 30 27.5 25 22.5 20 17.5 15 12.5 10 7.5 5 2.5
需求量累计线 累计需求量>累计生产量
生产量累计线
累计生产量>累计需求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月份
需求波动情况下保持生产率不变的计划策略
二、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
市场需求预测 确定经营目标 利润、市场占有率… 线性规划法 销售收入利润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 制定初步候选方案 •企业生产的外部条件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 方案比较 利润、成本、生产 均衡性、库存… 处理非均匀需 求的策略
初步计划
生产能力 外部协作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销售及利润指标 ……
产 量 ( 千 件 )
40 37.5 32.5 30 27.5 25 22.5 20 17.5 15 12.5 10 7.5 5 2.5
需求量累计线 生产量累计线
0
1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及生产作业计划概述大量生产是指生产企业通过采用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作业计划,实现产品大规模的生产。

在大量生产过程中,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作业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量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并讨论相应的生产作业计划。

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是指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一定的批量进行生产的方式。

批量生产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在批量生产中,生产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流水线生产、分散生产和组装生产。

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生产是一种连续的生产方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不同的工作站上进行加工。

流水线生产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生产作业计划在流水线生产中需要合理安排加工工序的顺序和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分散生产分散生产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分布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或车间进行生产的方式。

分散生产的优点是生产过程灵活,能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生产作业计划在分散生产中需要合理安排不同部门或车间之间的生产顺序和时间,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组装生产组装生产是将已经加工好的部件或零件进行组装,形成最终的产品。

组装生产的优点是生产过程简单,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生产作业计划在组装生产中需要合理安排加工好的部件或零件的供应和装配顺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简化生产简化生产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方式。

简化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精益生产和快速响应生产。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运输时间和库存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作业计划在精益生产中需要合理安排生产工序的顺序和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并提高生产效率。

快速响应生产快速响应生产是一种灵活的生产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快速响应生产的核心思想是建立灵活的生产体系,能够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排序概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排序概述

(一)期量标准概念
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 运动所规定的生产期限(时间)和生产数量的标准。
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
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
节拍、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
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在制品定额、 提前期
生产周期、提前期
1. 生产周期(T)
检查和控制生产任务计划进度完成情况
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决策问题
• 确定批量的大小 • 确定适当的生产顺序 • 安排合理的生产进度日程
• 批量
(1)概念:
批量: 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所生产的同种产品或
零件的数量,以n记之(即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
入和出产的数量)
生产间隔期: 相邻两批相同产品(零件)投入(或
周转半 前车间期初第 前车间
前车间
成品占 =( 一次出产零件 ÷ 交库间 )× 入库批
用量
入库标准日期 隔日数

= (3/5)×50 = 30 (件)
前车间成批入库,后车间整批领用
● 图表
工作日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1 2 3
解:
工作日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1 2 3


动 占
大用
占量


保险储备量
后领 前入
周转半
成品占 =
用量
前车 间批 量
-[
前车间计划最 后车间
后一批零件入 库的标准日期
÷
生产间 隔期
]

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订单需求,确定生产作业的时间、数量、工序和资源配置,以实现生产任务的合理安排和高效执行。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和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1. 生产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生产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包括订单数量、交货时间、产品种类、规格要求等,以此为基础确定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的总体框架。

2. 生产资源评估,对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原材料等资源进行评估,确保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时间表、生产数量、工序流程等,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1. 生产任务分配,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分配生产任务,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任务,确保生产作业计划的顺利执行。

2. 生产进度控制,对生产作业计划进行严格的进度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3. 资源协调调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协调生产作业的安排,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三、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

1. 生产过程分析,对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优化提供依据。

2. 优化调整方案,根据生产过程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调整方案,包括工艺流程调整、设备更新改造、人员培训等,以提高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3. 绩效评估改进,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生产作业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对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和优化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整,不断提高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产组织形式与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组织形式与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组织形式与生产作业计划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作业计划在制造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科学的生产作业计划,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实现持续的生产运营。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关键概念、作用、方法和实践。

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不同类型的企业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如流水线生产、车间作业生产、项目制生产等。

每种生产组织形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1. 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生产是一种连续流程生产方式,产品在流水线上依次完成生产工序。

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和稳定市场需求的情况。

流水线生产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产量,但灵活性较低。

2. 车间作业生产车间作业生产是通过在生产车间内设置不同作业区域来组织生产活动的方式。

每个作业区域负责不同的生产工序,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适用于中小规模企业或需要定制化生产的情况。

3. 项目制生产项目制生产是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来组织生产活动的方式。

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生产单元,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目标。

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适用于定制化产品或需求频繁变化的市场环境。

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使用,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是指根据生产订单和需求计划,制定生产活动的具体计划和安排。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控制生产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1. 生产排程生产排程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资源情况,确定生产活动的顺序、时间和数量。

生产排程通常包括整体排程和详细排程两个层次,整体排程确定生产规划的大体框架,详细排程则具体规划每个生产活动的执行时间和资源需求。

2.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指根据排程计划和实际生产情况,对生产活动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1. 引言大量生产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生产方式,为了高效、有序地进行大量生产,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

本文以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为标题,将介绍如何制定和执行生产作业计划,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性生产作业计划是将生产需求转化为实际生产活动的规划过程。

制定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达到以下目标:•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作业计划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作业计划可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控制库存:通过计划生产数量和时间,可以有效控制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

•节约成本:通过合理的排程和资源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3.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步骤3.1 分析需求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之前,需要先对生产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这包括对订单数量、交货时间以及产品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了解。

分析需求可以帮助确定生产的规模和时间安排。

3.2 确定生产瓶颈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即生产效率的瓶颈。

确定生产瓶颈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3.3 安排生产顺序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瓶颈,确定生产顺序是制定作业计划的重要环节。

通常,生产更简单、时间更短的产品可以先进行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4 分配资源根据生产作业计划所需生产数量和时间,评估和分配所需的人力、设备、原材料等资源。

确保在计划生产期间,所有所需资源都能够及时安排和提供。

3.5 制定排程排程是制定作业计划的重要环节。

根据生产顺序和资源分配,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排程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用性和生产效率,以确保生产作业的连续性。

3.6 监控和调整制定好生产作业计划后,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计划的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证计划能够按照预期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指在一定时间、一定 工艺阶段和生产环节、在一定生产组织条 件下,为保证生产连续、均衡进行所规定 的在制品数量标准
32
流水线内占用量 在 制 品 占 用 量
流水线间占用量
工艺占用量Z1 运输占用量Z2 周转占用量Z3 保险占用量Z4
线间运输占用量Z5 库存周转占用量Z6 库存保险占用量Z7

1 、流水线生产的技术设计

2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四 二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8
1、流水生产线的技术设计
• 工艺路线、工艺规程的制定 • 专用设备的设计 ● 设备改装设计 ● 专用工夹具设计 ● 运输传送装置设计 ● 信号装置设计
即硬件设计
9
2、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 流水线节拍和生产速度的确定 • 设备需要量和负荷的计算 • 工序同期化设计 • 工人配备 • 运输传送方式的设计 • 流水线平面布置的设计 • 流水线工作制度 • 生产服务工作组织和标准计划图表的制定
即软件设计
10
二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 确定流水线节拍与节奏 2 工序同期化 3 计算流水线设备(工作地)数量及设备负
荷率 4 计算工人人数 5 确定流水线节拍性质
11
1 节拍
● 概念:流水线上连续投入或出产两个制品的时间间隔
● 计算公式:
r F N
F F0K
r: 节拍
F: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Z3——
在间断流水线中,由于前后两道工序生产效率不同、 作业起始时间不同,因而同一时间内相邻工序的产
量不同。为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地完成看管期内的产
量而形成了相邻工序间的周转在制品。一般规定看
管期初在各工序间周转的在制品之和为周转在制品
占用量定额。
35
周转在制品占用量定额Z3的计算方法
分析计算法
a、根据相邻两工序生产率之差的变化6 5
4
19
4 计算工人人数
(1)手工操作为主的流水线
Pi Si Wi g
Pi: i工序工人总数
Si: i工序工作地数
Wi: i工序工作地同时工作的人 g: 每日工作班次
P Pi
P: 流水工人人数
(2)设备加工为主的流水线
P g N (1 b) S看
N: 流水线总设备数 S看: 平均设备看管定额
b、计算每个时间段上周转在制品占用量的最大值:
ZTk
Tk
(
Si ti
Sj) tj
前后工序在Tk 段内工作的 工作地数
前后工序单件时间定额
生产率之差不变的第k个时段
36
第Tk 时段最大在制品占用量
工 序 号
工 序 时 间
周转在 制品形 成地点
周转在制品形成与消耗示意图
期初 最大 周转 周转
在制 在制
(1)机加工工序
● 在未同期化的工序上采用高效率设备,或改装原
设备,提高出产效率
● 采用高效工艺装备
● 改变加工方法,减少切削时间
● 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
● 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2)装配工序
● 适当分解和合并工序
● 合理配置力量
● 采用高效率工具
15
● 例:
①6
2②
⑥ 2
⑨5
6
5③

第八章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 及生产作业计划
§8.1 大量生产类型的主要组织形式—流水生产线 §8.2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8.3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及实施管理
1
§8.1 大量生产类型的主要组织形式 流水生产线
一 流水生产概念及特点 二 流水线的分类 三 流水线平面布置 四 对流水线的评价 五 流水生产组织的条件
• 计算公式:
r0 n运 r
• 流水线运输批量参考值
r0: 节奏 n运: 运输批量
• 例2:接例1,若零件重量轻,n运=100。求节奏 r0=100×10.66=1066分/批
13
流水线运输批量参考值
运输批量 单件重量
(kg) 0.1
单件工序平均加 工时间(分)
<1.0 100
1.0~2.0 50
看管期 2h
看管期产量 40
工 序 号
工 时 定 额
工 作 地 号
设 备 利 用 率
工 人 号
组织形式

作业指示图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量
1 2 1 67 1 兼管 5 工作地
40
2 6 2 100 2 多机床看管
20
3 100
20
3 2.8 4 94 3
2
一 流水生产概念及特点
概念: 是指加工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有规律地从前道工序流到 后道工序加工,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连续完成工序作业的生 产过程。
特点: 1 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工作地专业化 程度高 2 流水线上每个工作地按工艺顺序安排为索链形式,劳动对象在工 序间作单向流动,自成系统,便于管理和控制 3 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4 生产具有较高连续性 5 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
②i工作地实配设备数Si: Si ≥ Si计
③i工作地负荷系数 ηi: ηi = Si计 / Si
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系数: 最少工作地(设备)数:

S计
ti r T
Si
N N r
N min [T ] r
④单件损失时间
i工序:
ti损
r
ti Si
流水线: t损 = N × r - T
流水线时间损失系数: BD N r T 1 平
24
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小 流水线特点
1234

5
6
7
8
间断 间断时 工作时 次数 间(min) 间(min)
装配简单产品
2 20 460
装配复杂产品


机械产品

(周期长)

机械产品
(周期短)
3 30 450 4 40 440 6 60 420
焊接
6 60 420
25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编制步骤
2.0~5.0 20
5.0~10 10
0.2 0.5 1.0 2.0 5.0 ≥10
50 20 10 5 2 1 20 20 10 5 2 1 20 10 5 2 2 1 10 5 2 2 1 1
14
2 工序同期化:指通过采取技术组织措施调整工
序时间,使之尽可能与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的过程
主要措施:
看管期
是指在间断流水线上,工人重复地 依次看管其所使用设备的时间间隔。
QT r
看管期 节拍 看管期产量27
步骤二 :确定看管期内各工作地的产量及工作 地负荷率
设工序i的工作地数为Si,第i道工序的负荷率为 Si=1时,则:
i
。当
i
Qiti T
当Si>1时,可按两种情况分配看管期产量:
(1)看管期产量在各工作地间平均分配,即:
缺点: 1 柔性差 2 工人工作单调、紧张、易疲劳,不利于提高工人生 产技术水平
6
五 流水生产组织的条件
1 品种稳定 2 产品结构基本定型并标准化 3 原材料、协作件标准化,能保证及时
供应 4 机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 产品检验能在流水线上进行
7
§8.2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一 流水生产线的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
Tik Qik ti
工序的单件工时
工序i的第k个工作 地的看管期产量
工序i的第k个工作 地的工作时间长度
步骤四:绘制作业指示图表,确定作业起止 时间
步骤五:确定流水线上工人人数及劳动组织
形式
30
间断流水线作业指示图表
流水线名称
班数 日产量
节拍
齿轮加工流水线
2
320
3min
运输批量 节奏
1
3min
Qik
Q Si
ik
Qti SiT
28
(2)使Si-1个工作地满负荷,而一个工作 地负荷不满,则:
T Qik ti
(k 1,2,, Si 1)
Qin Q Qik (Si 1) (n Si )
ik 1 (k 1,2,, Si 1)
in
Qinti T
(n Si )
29
各工作地 的负荷为
步骤三:计算看管期内各工作地工作时间长度
N r
17
例题
某零件生产节拍10分钟,工序同期化后各工
序单件时间如表,试计算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
系数、损失时间及损失系数
η ●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系数

T N r
46 510
92%
●最少工作地数:N min [T / R] [46 / 10] 5
●单件损失时间:ti损 r ti Si
●流水线损失时间:t损 N r T 510 46 4
b: 后备工人与上岗工
人之比 20
5 确定流水线节拍性质
●工序同期化程度高,工艺性好,加工对象 稍重,体积稍大,可严格按节拍出产符 合精度要求的产品,采用强制节拍流水 线(连续流水线)
●反之采用自由节拍或粗略节拍流水线(间 断流水线)
21
§8.3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及 实施管理
一 期量标准 二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三 生产实施管理
流水线时间损失系数:BD = 1- η平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