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教学文稿
物理压力、压强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较

压强考点练兵考点一、压力、压强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较考点解读: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画压力示意图时要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与其自身重力的大小相等,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或重力),就可知道压力的大小。
比较压强的大小关键是熟练掌握压强公式FPs。
在物体的压力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若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成倍的增大或减小,则压强大小不变。
真题演练:1. (2013•眉山)设长方体砖块的三条棱长之比为1:2:4,如果将两块相同的砖A、B按图示方式置于水平地面上,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为P A,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B,则P A:P B=_________;砖块A对砖块B的压力为F A,砖块B对地面的压力为F B,则F A:F B=_________。
2. (2013•河池)A、B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若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则F A、F B的大小关系是()A.F A<F B B.F A=F B C.F A>F B D.无法确定3. (2013•绥化)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长方体沿图示的虚线方向竖直切成a、b 两部分,使b的体积是a的二倍,取走a后,剩余部分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A.P2=P1B.P2<P1C.P2>P1D.P2=23P1考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考点解读:本考点主要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转化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结论的总结、实验方案的评估等。
通过观察海绵或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就是转化法。
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采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
教案-固体压强大小比较

学生上课时间年月日︰~︰段星期授课老师刘老师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沪教版阶段□观察期□维护期第()次课课题固体压强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掌握柱形物体压强大小比较方法。
重点灵活运用FPs=p====ρgh难点密度、质量、重力和压力、压强综合解析并比较压强大小关系重难点回顾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画压力示意图时要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与其自身重力的大小相等,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或重力),就可知道压力的大小。
比较压强的大小关键是熟练掌握压强公式FPs=。
在物体的压力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若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成倍的增大或减小,则压强大小不变。
授课内容概要压强公式FPs=p====ρgh例题1:某长方体的三条棱之比为1:2:4,当它如图1所示,,分别平放、竖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1:4.图1 图2考点:压强大小比较.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已知长、宽、高之比可求平放和立放时的接触面积之比,平放或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力相同,都为自身重力,根据公式P=即可求压强之比.解解: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P1=,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压强之比:====.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不管怎样放置,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启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重力,难点是平放和立放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例题2:如图所示的A、B两个大理石柱,它们的高和截面积均不一样,h A<h B,S A>S B,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填“>”、“=”或“<”).考点:压强大小比较;重力的计算.专题:比较思想.分析:因为A、B两个大理石柱是标准的圆柱体,根据P=,此时F=G=mg=ρVg,可将P=推导成p=ρgh,再根据h A<h B,即可比较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解答:解:因为A、B两个大理石柱是标准的圆柱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所以F=G=mg=ρVg=ρshg,则P===ρgh,那么P A=ρgh A,P B=ρgh B,又因为h A<h B,所以P A<P B.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涉及到压强的大小比较,重力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A、B两个大理石柱自身的重力等于其对地面的压力.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来说,也可以用p=ρgh来计算固体压强.启文每周一练一、选择题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2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B 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小B压力一定,受力面积大,压强一定大 D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大,压强一定大3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鞋压强是p1,鞋对跑道的压强是p2,则(B)A p1>p2B.p1<p2C p1=p2D 条件不够,无法比较4某同学在水平公路上骑自行车,当车胎发生缓慢漏气时,车胎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C )A.压力和压强不变 B.压力和压强都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D.压力变小,压强变大5一薄壁平底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若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有(C)A p1=p2B.p1>p2C.p1<p2D.无法判断6一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口朝上正放时(图甲),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1、P l;口朝下倒放时(图乙),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2、P2,则有( D )A.F1<F2,P1=P2 B.F l=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图1 图27一块砖放在水平地面上,有平放、侧放、竖放三种放法,对地面产生的压强(A)A 竖放最大B 侧放最大C 平放最大D 三种放法一样大8一长方体金属块如图2,甲、乙分别平放和竖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C)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9如图3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 ( D ) A.P1=P2=P3 B.平放P1最大C.侧放P2最大 D.竖放P3最大图3 图410如图4所示,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11一块砖它的棱长之比为1∶2∶4,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 B )A、P1=P2=P3B、P1∶P2=1∶2C、P2∶P3=1∶4D、P1∶P3=4∶1图512有两块相同的砖,如图6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中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D)A B C D图613如图7所示,质量相等的三个圆柱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 A、P B、P C,它们的关系是(A)图7 图8A P A最大B.P B最大C.P C最大D.P A=P B=P C14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体,其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之比为S甲:S乙=4:1,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D)A 1:4 B.4:1 C.1:5 D.1:115在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竖直放置的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相等,但质量不同,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强(D)A 质量大的一定大B 底面积大的一定大C 底面积小的一定大D 三个一样大16由同种材料做成的三个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实心圆柱体A、B、C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如图8所示,他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C)A p A>p B>p C B.p A<p B<p C C p A=p B=p C D 无法判断17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竖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h A:h B=3:1,底面积S A:S B=3:1,则两A、B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比为(A)AA3:1 B 1:3 C 1:1 D 9:1.18如图9,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 克、130 克、170 克,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C)A、甲最大B、丙最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9三个分别用铅、铁、铝制成的重力和高度都相同的圆柱体,竖直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中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是(A)A 铅圆柱体B 铁圆柱体C 铝圆柱体D 三个圆柱体一样20质量相同的三个实心正方体块,A为铜块,B为铁块,C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A)A 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无法判断21甲乙两人并排走在沙滩上,他们发现在沙滩上行走后留下的脚印大小不同,甲的脚印较大,但是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力及压强相比(C)A A F<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甲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22 A、B、C分别为三个由不同物质做成的长方体,如图10放在一块水平放置的海棉上,发现它们使海棉凹陷的深度相同,则它们的重力G A、G B、G C之间的关系、海棉受到的压强P A、P B、P C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D)A G A<G B<G C B.P A>P B>P C C.G A=G B=G C D.P A=P B=P CA.图9 图1023如图11所示,等高的铜、铝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铜圆柱体的底面积是铝底面积的两倍,铜、铝两个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铜、p铝(A)A、p铜>p铝B、p铜=p铝C、p铜<p铝D、无法判断24、如图12所示,甲、乙两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高度h甲<h乙,横截面积S甲<S乙,但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甲的密度小,重力也小B、甲的密度小,重力大C、甲的密度大,重力也大D、甲的密度大,重力小图11 图1225将两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重力之比是1:3,两个物体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之比2:1,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C)A 1:3B 1:2C 1:6 D.6:126如图13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用相同材料做成的高度和底面积相等的实心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p甲,F乙、p乙,F丙、p丙,则有(A)A F>F乙>F丙、p甲>p乙>p丙 B F甲=F乙=F丙、p甲=p乙=p丙甲C F=F乙=F丙、p甲>p乙>p丙 D F甲>F乙>F丙、p甲=p乙=p丙甲图13 图1427小底大的实心圆台高为h,其密度为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4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B)A 等于ρghB 小于ρghB 大于ρgh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8用相同材料,相同质量的物质做成实心的长方体,球体和圆锥体如图15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三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F丙及p甲、p乙、p丙,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C )A 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C.p乙>p甲>p丙D.p丙>p甲>p乙图15 图16 图17 29一只底面积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桌面上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C )A.P/2 B. P C. 2P D. 4P30如图16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压强和压力教案

压强和压力教案。
一、定义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压强和压力。
压强是指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大小,可以用公式P=F/A进行表示,其中P为压强,F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A为力的作用面积。
在实际情况中,物体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压强大小也会不同,可以用压强来描述物体所承受的压力。
在物理学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
而压力是指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大小,可以用公式P=F/S进行表示,其中P为压力,F为外力大小,S为物体受力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压力往往是受到力的大小,可以用压力来描述物体所承受的其它物体的压力大小。
压力的单位与压强相同,都是帕斯卡(Pa)。
二、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压强和压力的计算方法。
对于计算压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通过使用压力计来进行计算。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测出所施加的力的大小以及力的作用面积,然后将所测得的数据代入P=F/A公式中,就可以得出压强的大小。
对于压力的计算,方法与压强类似,同样需要测出受力面积和外力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受力大小。
根据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将受力面积乘以压力即可得出外力大小。
三、单位的转换在物理学中,单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压力和压强的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它们所涉及到的常见单位及其转换关系。
首先是压强的单位。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帕斯卡(Pa)来表示压强的大小。
而在工程中,常使用兆帕(MPa)或千帕(kPa)来表示大的压强值。
在单位转换时,我们需要注意到1兆帕等于1×10⁶帕,1千帕等于1×10³帕。
其次是压力的单位。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帕斯卡(Pa)来表示压力的大小。
而在工程中,常使用千克力(kgf)或牛顿(N)来表示大的压力值。
在单位转换时,我们需要注意到1千克力等于9.81牛顿,1牛顿等于0.10197千克力。
四、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压强和压力体现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教学文稿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1.两物体所受压力之比是2:3,受力面积之比为2:5,两物体所受压强之比2•甲、乙两个正立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如果它们的密度之为3 : 2,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
3. 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 。
4.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5,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________ 。
5. 长方体铁块对地面的压强为P,对地面的压力为F。
若铁块的长、宽、高都增加1倍,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6. 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为1:2,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甲对乙的压强为p1,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如果已知P1: P2=8: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甲:乙= ________ 。
7. 有A B两个正立方体,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G: 2 : 3,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且P A:P B= 1 : 3。
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B。
则P A:P B = ____________ 。
8. 如图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R、P2、P3,贝UA. P1 = P2 = P3 B .平放P1 最大C.侧放P2最大 D .竖放P3最大9. 一个均匀的木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一半,将其放在它的上边,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原来的:A. 1倍B. 2 倍C. 1/2 倍D. 1/4 倍.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 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 一"I 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乙对地面的压强,则15.如上题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低面积是乙低面积的1/4,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 8倍。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教案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兴趣。
1.1.2 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1.3 强调压力和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压力概念讲解:2.1.1 定义: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1.2 计算公式:压力 = 力 / 面积2.1.3 单位:帕斯卡(Pa)2.2 压强概念讲解:2.2.1 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2.2 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面积2.2.3 单位:帕斯卡每平方米(Pa/m²)2.3 压力和压强的关系讲解:2.3.1 压力和压强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而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3.2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也越大。
三、教学内容3.1 压力概念的教学:3.1.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3.1.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1.3 引导学生运用压力计算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3.2 压强概念的教学:3.2.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作用效果。
3.2.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2.3 引导学生运用压强计算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能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4.1.2 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1.3 能够运用压力和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2.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能够计算简单物体的压强。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的引入2.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3.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5.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力和压强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力和压强的变化。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引出压力概念。
2. 讲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3. 引入压强概念,讲解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压力和压强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压强变化的观察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压强计算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海绵、尺子、玻璃板、水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实验过程及应用实例。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3. 探讨如何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压力和压强的关系。
2. 运用压力和压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案、PPT、黑板、粉笔。
2. 实验器材:气球、海绵、尺子、细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压力和压强相关的图片,如:大象踩在地面上、跳水运动员跳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压力和压强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压力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
2. 演示实验:将气球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让学生测量气球受到的力和海绵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力。
3. 引导学生总结压力计算公式:压力= 力/ 面积。
三、探究压强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演示实验:将细沙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让学生测量细沙受到的压力和海绵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3. 引导学生总结压强计算公式:压强= 压力/ 面积。
四、压力和压强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引导学生理解: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五、运用压力和压强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大象踩在地面上产生的压力和压强、跳水运动员跳板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力和压强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压力和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比较压强与压力大小的方法

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的方法(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一中学撖爱嵘)关键词:液体内部压强压力重力浸没深度密度底面积文章摘要:根据公式P=ρ液g h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ρ和深度h有关,再根据公式F=PS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比较液体内部压强与压力时,应先根据公式P=ρ液g h比较P,再根据公式F=PS比较F。
学习液体内部压强以后,从公式p=ρ液g h来看这部分知识似乎很容易掌握,但是实际遇到的问题却很难处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就怎样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和压力大小给予讲解。
一、同种液体例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高度相同,但形状不同,装满同一种液体:(不考虑容器本身的重力)(1)则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强: P甲 P乙P丙,(2)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 F甲 F乙F丙,解析:(1)根据公式p=ρ液g 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ρ和深度h有关,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P甲=P乙= P丙。
(2)再根据公式F=PS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和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关系:F甲=F乙=F丙。
比较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时,应先根据P=ρ液g h比较P,再根据F=PS比较F。
二、不同种液体例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并排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容器,两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1) P甲 P乙;(2)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F乙;(3)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比较:F甲 G水, F乙G酒;解析:(1)根据公式P=ρ液g h与m液=ρ液v液=ρ液sh得:p=m液g/s,甲、乙是同一容器:S甲=S乙,且m水=m酒,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2)根据公式F=PS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3)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大小关系:F甲=G水,F乙=G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
较问题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
1. 两物体所受压力之比是2:3,受力面积之比为2:5,两物体所受压强之比
是。
2.甲、乙两个正立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如果它们的密度之为3∶2,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3.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4.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5,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5.长方体铁块对地面的压强为P,对地面的压力为F。
若铁块的长、宽、高都增加1倍,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
6.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为1:2
甲对乙的压强为p1,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如果已知p1: p2 =8:5,
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
7.有A、B两个正立方体,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G A∶G B=2∶3,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且p A∶p B=1∶3。
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B'。
则p A∶p B'=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1
、P2、P3,则
A.P1=P2=P3 B.平放P1最大
C.侧放P2最大 D.竖放P3最大
9.一个均匀的木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一半,将其放在
它的上边,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原来的:
A. 1倍
B. 2倍
C. 1/2倍
D. 1/4倍.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
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
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
11.甲、乙两个密度之比3:2,高度之比2:1的金属圆柱体,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 面上,比较甲、
乙对地面的压强,则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
12.两块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A. 密度大的对桌面压力大
B. 密度大的对桌面压 [ ]
C. 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力大
D. 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强大
13.如图所示的方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部分切去,则剩下的一半方砖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
B .2P
C .
4P D . 2
P 14.如图所示,木块甲重3N 、乙重5N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
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
A.3:8
B.3:5
C.5:3
D.8:3
15.如上题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低面积是乙低面积的1/4,
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8倍。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时,甲对乙的压强为P 1,将甲乙的位置互换,
乙对甲的压强为P 2,则
A.P 1>P 2
B. P 1<P 2
C. P 1=P 2
D.无法判断
16.将质量相等的长方形铅块和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块对地面的压强大
B.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大
C.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
D.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
17.如图所示,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取走A ,B 对地面的
压强为p 2,已知p 1:p 2 = 3:2,若A 、B 的边长之比为L A :L 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甲 乙
A.A、B的体积之比V A:V B=8:27 B.A、B的密度之比ρA:ρB=9:4
C.A、B的质量之比m A:m B=1:2 D.A、B的物重之比G A:G B=2:3
18.正立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是2∶3,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均为p。
将甲如图所示放置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p'。
则p'∶p 等于
A.9∶13 B.13∶9 C.9∶4 D.13∶4
19.甲、乙、丙三个实心的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它们的密度
分别为ρ甲、ρ乙、ρ丙,且ρ甲>ρ乙>ρ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甲、
A.可能是F
F乙>F丙 B.可能是F甲=F乙=F丙C.一定是F甲<F乙<F丙D.一定是F
甲>
F乙=F丙
甲=
2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把
它们分别放在体积略小的正方体丁的上方中央,则三个正方体对正方体丁的压强大小
关系为 [ ]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 P甲=P乙>P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