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教学设计与反思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绿 叶 中 色 素 的 提 取 与 分 离 》教 学 设 计 与 反 思
秦玉兰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贺 州 高 级 中 学 ,广 西 贺 州 530000)
二 、 教学内容安排
(一) 实 验原理
绿 叶 中 的 色 素 不 止 一 种 ,这 些 色 素 能 够 溶 解 在 有 机 溶 剂 无 水 乙 醇 中 ;层 析 液 是 一 种 脂 溶 性 很 强 的 有 机 溶 剂 ,绿叶中 的 各 种 色 素 在 层 析 液 中 的 溶 解 度 不 同 ,因 此 随 层 析 液 在 滤 纸 上 扩 散 的 速 度 是 不 同 的 。所 以 ,利 用 纸 层 析 法 可 以 使 绿 叶 中 的色素在扩散过程中被分离开来。
摘 要 :色 素 的 提 取 与 分 离 实 验 ,是 学 生 后 续 学 习 光 合 作 用 的 基 石 。本 文 从 实 验 材 料 、分 离 装 置 等 方 面 进 行 优 化 和 创 新 ,增 强 实 验 的 趣 味 性 和 实 用 性 ,旨 在 加 深 学 生 对 知 识 内 容 的 理 解 ,培 养 学 生 合 作 探 究 、创 新 、质疑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掌 握 色 素 提 取 与 分 离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学会 观察和比较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过 程 与 方 法 :进 行 提 取 和 分 离 绿 叶 中 色 素 的 实 验 操 作 , 学 会 分 析 和 纠 正 操 作 过 程 中 出 现 错 误 的 原 因 ,提 升 学 生 的 探 究能力。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教学反思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教学反思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实验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围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展开教学反思,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深化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质器,其中包含丰富的叶绿素色素。
实验利用溶剂提取和色谱分离的原理,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出来。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取新鲜植物叶片,切碎并加入适量乙醇进行浸泡。
2. 将浸泡的叶片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获得混悬液。
3. 取混悬液置于离心管中,通过加速度离心获得沉淀。
4. 将获得的沉淀悬浮于适量乙醇中。
5. 使用滤纸或毛细管进行色谱分离。
6. 观察色谱纸上的色带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教学反思1. 现场演示:老师在讲解实验原理后,可以现场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2. 学生自主操作: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观察与记录: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4.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原理和色谱分离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安全意识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避免意外发生。
五、实验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可以客观地衡量实验教学的效果。
评价要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六、实验教学改进1. 提前准备:事先将所需使用的仪器、试剂和实验装置准备齐全,避免实验中断或耽误学生的实验进度。
2. 巩固知识:在实验前进行预习,让学生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为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教学反思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教学反思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小组组织了3次讨论。
第一次,明确分工,讨论实验材料与内容;第二次,3人轮流试讲,确定主讲人选;第三次,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板书。
小组预期教学过程如下:①导入实验②提问引入③实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基础实验④掌握叶绿体提取分离的基本方法⑤探究不同滤纸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⑥分析6中不同叶片的实验结果⑦注意事项。
实际教学中本堂课,一开始教师用生活中常见的枯叶和新叶对比,得出叶片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引出叶片中有各种色素,导入本节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在讲解实验时,一直紧扣提取与分离二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
在讲解实验步骤时,仔细向同学们解释每种药品的作用。
特别是在实验步骤中对画滤液线方法提出了1种课外的方法(使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划线)。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完成基本实验,特别是在滤纸条过程中,教师到各个小组观察并给予指导。
除了课本上的基本实验,还让同学自己思考并设计在滤纸条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层析效果有何不同的探究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发散性思维,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整个教授过程中使板书与内容相结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同样,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对整节课还有不熟练的地方,在讲授实验步骤时,有的步骤缺乏演示,只是抽象的讲解,不清晰。
其次,在时间的分配上有小缺陷,超过了预期的时间,使最后实验结果未进行对比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较少。
另外探究不同形状滤纸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没有到达预期目标。
最后是板书细节上的处理,如:使用绿色叶片重量、无水乙醇等未进行标注。
教学结束后胡老师点评后,我们认识到,除了滤纸条对实验有影响,层析液的种类,层析介质对色素的分离同样有影响。
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启发学生的开发性思维,设计实验,提出假设并验证他。
同样的,在下次教学中,可以使用圆纸片,或者换更有实验效果的材料,使其他学生更清晰地对整个实验结果有一个了解。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反思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反思第一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反思增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分析能力培养由于生物学科的地位在高考中不高,在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认为由于高考基本是重视对实验的理论原理,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的考察,所以讲讲实验就行了,而且组织学生实验教学费时又费力。
然而这样的想法不但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
所以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我们不但要把实验时间还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
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为学生创设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补充实验所必需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科学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报告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分离叶绿素教学反思

分离叶绿素教学反思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掌握提取叶绿素的方法;2.了解薄层层析的原理,掌握薄层层析的一般操作和定性鉴定方法二实验原理1.叶绿素提取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主要包括叶绿素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0O6N4Mg)、β—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等4种。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为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配合物,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天然色素,属于四萜类,为一长链共轭多烯,有α、β、γ三种异构体,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
叶黄素为一种黄色色素,与叶绿素同存在于植物体中,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较易溶于乙醇,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小。
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可将它们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并通过萃取、沉淀和色谱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2.薄层色谱薄层层析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微量物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实验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而快速的特点。
它是将固定相支持物均匀地铺在玻片上制成薄层板,将样品溶液点加在起点处,置于层析容器中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用此法分离时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采用腐蚀性显色剂,而且可在高温下显色,特别适用于挥发性小或在较高温度下易发生反应的物质,同时也常用来跟踪有机反应或监测有机反应完成的程度。
薄层层析的器材选择:(1)基板:玻璃、塑料、金属箔,常用玻璃板。
(2)吸附剂:吸附剂要有合适的吸附力,并且必须与展开剂和被吸附物质均不起化学反应。
可用作吸附剂的物质很多,常用的有硅胶和氧化铝,由于吸附性好,适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分离,应用最广。
选择吸附剂时主要根据样品的溶解度、酸碱性及极性。
氧化铝一般是微碱性吸附剂,适用于碱性物质及中性物质的分离;而硅胶是微酸性吸附剂,适用于酸性物质及中性物质的分离。
以下简单介绍吸附剂的几个基本参数。
种类:常用:氧化铝(强极性)、硅胶(中强极性)不常用:硅藻土、纤维素、糖类、活性碳符号:H—无任何添加剂;G—加有锻石膏(Gypsum,CaSO4·1\/2 H2O)粘合剂;F—加有荧光素(Fluorescein)CMC—加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例:硅胶GF254表示硅胶中既加有煅石膏粘合剂,也加有荧光素,可以在波长254nm的紫外光下激发出荧光粒度:目:1cm2内的筛孔数,数目越大,颗粒越小。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1. 引言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掌握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了解色素的成分及性质。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一步理解色素在溶剂中的分配规律。
还可以了解不同色素在色谱柱上的移动速度,从而掌握色素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本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色素提取与分离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1.2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这些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提取色素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将色素从叶片中溶解出来。
而色素的分离则常常使用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或柱层析,通过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来实现不同色素的分离。
叶绿素是绿叶中最主要的色素,它主要吸收光的能量用于光合作用。
类胡萝卜素则能够吸收其他波长的光,起到补充光合色素的作用。
花青素则在花朵或果实中起到色素的作用。
2. 正文2.1 实验步骤1. 制备植物材料:首先要准备好新鲜的绿叶样品,将其洗净并剪碎成小片状。
2. 研磨破碎:将绿叶组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并用研钵和搅拌棒进行研磨破碎,使细胞内色素得以释放。
3. 过滤提取:将研磨好的绿叶组织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于锥形瓶中,待分离。
4. 萃取和分离:将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正己烷,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使两相分离,然后分离出上层的正己烷层。
5. 蒽醌试剂检测:取一部分正己烷层,加入蒽醌试剂进行反应,并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提取到绿叶中的色素。
6. 蒸发干燥:将正己烷层转移到蒸发皿中,用蒸发皿放置在水浴上,使其蒸发干燥。
7. 结晶析出:待正己烷蒸发完全后,观察是否有颜色沉淀物析出,经过结晶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质谱分析。
以上就是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一、实验目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并掌握常见的色素分离技术。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原理绿叶中色素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主要为叶绿体中的主要色素,而类胡萝卜素则主要分布在叶片的细胞质中。
利用有机溶剂可以很好地将这两种色素提取出来,再通过色谱或薄层色谱等方法将其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将准备好的绿叶进行研磨,并与一定量的乙醇混合,将混合物放入漏斗中,用沸水浸渍提取色素。
2. 色素的提取将提取得到的溶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钠,混合均匀后用旋转离心机离心。
离心后上层为有机相,下层为水相,将上层有机相移至干燥瓶中,称取一定量的有机相。
3. 色素的分离将提取得到的有机相溶液用色谱柱层析法分离色素。
将色素提取液先在硅胶柱上吸附,然后用不同的溶剂通过硅胶柱进行洗脱,从而实现色素的分离。
4.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色素四、实验教学心得1. 重视实践操作在实验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2.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
我会指导学生了解各种色素提取和分离方法,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从提取溶剂的选择到分离条件的优化,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实验验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往往需要多个学生合作完成,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实验内容。
这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团队合作,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加强实验安全意识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需要使用到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和化学试剂,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一、实验目的和意义《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在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到有关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二、实验原理和步骤1. 实验原理:绿叶中含有多种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溶解性和薄层色谱等方法来提取和分离这些色素。
2. 实验步骤:(1)制备提取溶剂:将无水乙醇和醋酸乙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得到提取液。
(2)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将新鲜绿叶采摘后,搅碎并与提取液混合,用离心机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即可。
(3)分离色素: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得到的提取物,可用吸让和展开两种方法。
在展开法中,悬吸纯度会高一些,可用氯仿/甲醇(9∶1)的混合溶液展开色谱。
三、实验环境和条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需要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安全、整洁、明亮、通风好的实验室环境,以及常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满足实验操作条件即可。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1. 实验过程:我们在实验室内按照实验流程和步骤,配制提取溶剂、采摘绿叶,提取和分离色素,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到了绿叶中的色素,并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色素带,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
五、实验心得和收获1.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技巧,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配制实验溶剂,以及颜色、溶解性和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操作经验,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
2. 实验收获:本次实验让我加深了对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让我更加喜爱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实验。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创新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叶绿体含有叶绿体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丙酮等将它们提取出来(因为丙酮有毒,所以这里可以用酒精代替)。
操作叶绿体的提取,既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镊子等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
实验初始,展示实验中需要的仪器设备,这样可以让学生实验前有充足准备,免得由于准备不足而导致实验失败。
这里当时忽略了实验的注意事项,没跟学生讲清楚,这是失误。
在以后的微课录制前应该考虑充分,免得留有遗憾或存在安全隐患。
然后让学生清楚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能够在实验前明确自己每一步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录制微课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机位的原因,自己一个人无法进行调整,所以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些演示动作离开了镜头范围,这在以后录制微课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
另外,一些细节应该将镜头拉近,这一点也没有做到,这也属于考虑不周。
具体操作:把几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浓度为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通过实验验证,一片完整绿叶即可,绿叶多了,提取的叶绿素颜色太深,不利于观察。
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小烧杯放入大烧杯的过程,由于小烧杯中已经装入酒精,用镊子夹住小烧杯根本就夹不住,最后选择了用试管夹,因为加热完毕还需要将小烧杯拿出来,所以试管夹操作比较方便。
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移动大烧杯的时候一定要稳、慢,不要让小烧杯中的酒精溅出来。
过一会,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这个过程比较慢,应该将镜头推近,仔细观察实验变化。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原来无色的酒精就变成了绿色。
这是本微课录制的最后阶段,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追寻实验的本质,探讨实验的乐趣。
总而言之,通过本微课的录制,让我对微课指导学生实验、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清醒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
真谛。
随着以后学习的不断深入,
将录制微课、用微课与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有机联系起来、用微课指导学生学习真正发挥到实效,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并改变着!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