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危害案例

合集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

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

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小明,15岁,每天放学后就沉迷于手机游戏中,忽略了家庭作业和学习。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原本的优秀学生变得越来越差。

他的父母多次劝告他,甚至限制他使用手机,但小明仍然无法自拔,甚至因此和家人产生了矛盾。

小红,17岁,整天整夜地沉迷于社交网络,疏远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

她对网络世界产生了过度依赖,无法摆脱。

她的学业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而忽略了学习。

小亮,16岁,沉迷于网络直播平台,整天整夜地观看各种直播节目,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

他的家人发现他越来越消瘦,精神状态也不佳,但他却无法自拔。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还有很多。

他们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引起重视,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引导,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成瘾的诱因。

总之,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沉迷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各种形式的网络内容,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他们沉迷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小明,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

小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自从接触了一款网络游戏后,他就沉迷其中,每天放学回家就开始玩游戏,忘记了学习和作业。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但小明却无法自拔,对网络游戏上瘾。

小芳,高中生,沉迷社交媒体。

小芳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她沉迷于社交媒体,每天整天都在朋友圈、微博上刷动态,忽略了学业和家庭。

她经常因为在手机上沉迷而和家人发生矛盾,但她却无法自控,对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上瘾。

小强,大学生,沉迷短视频平台。

小强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他沉迷于各种短视频平台,整天整天地看视频,忽略了学习和社交。

他的学业受到了影响,也因为沉迷网络无法专心学习,导致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的诱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分析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分析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分析
摘要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受青少年喜爱的娱乐方式,带来了许多乐趣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多个案例,探讨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案例一:沉迷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李明是一名高中生,他痴迷于一款网络游戏,整天沉迷其中,忽略了学习。

他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面临被劝退的危险。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干预,李明才逐渐戒掉游戏,但付出了较大的学业损失。

案例二:网络游戏造成行为改变
小红是一名初中生,经常玩一款暴力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接触暴力画面,导致她的行为逐渐变得暴躁和易怒。

在现实生活中,小红对周围的人表现出暴力倾向,造成了不良影响。

案例三:网络游戏影响身体健康
王震是一名大学生,整夜玩游戏导致睡眠不足,疲劳感大增,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健康专家指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生理健康,导致多种慢性病的产生。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建议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加强对青少年游戏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定期开展相关教育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游戏消费观念和生活态度,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游戏环境。

以上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分析,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游戏环境。

小学生上网危害的例子

小学生上网危害的例子

小学生上网危害的例子
案例一:网瘾少年跳楼自尽。

天津少年,13岁的张潇艺(化名,下同)因沉迷网络,导致其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拟世界,最终他从24层的高楼纵身而下,结束了纠缠自己的痛苦。

张潇艺在遗书中流露出对网络外自己的失望,尽管他屡次保证不再进网吧,但却没能控制住自己。

他的遗愿是把他在游戏里的东西、他写的东西和他的书送给几个不同的同学。

而直到看了他的遗书,张潇艺的父母才对儿子生前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案例二,痴迷上网致猝死。

2009年4月7日,15岁的深圳少年周荣(化名,下同)在家吃完母亲做的早餐后称去上学,但他走的是与学校路线相反的街巷,五分钟后,周荣猝死在路上。

监控录像拍下了他倒地的瞬间,其死亡现场距离该社区最大的黑网吧仅有50米。

法医初步判定,周荣的死跟沉迷网络导致心脏疾病发作有关,其父母悲痛地表示,儿子长期沉溺于电脑游戏,经常出入黑网吧,而事发前几天除了晚上回家睡觉外,全部在黑网吧度过。

案例三,为上网实施诈骗。

网瘾少年石鸣宇(化名,下同)因痴迷网络,为了让自己能够在家挂机玩游戏,他上网找到了一家免押金租赁电脑的公司,在该公司租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并签订了租赁合同。

之后,由于没钱偿还租金,石鸣宇想到多租电脑然后变卖的方式还租金,短短几个月,石鸣宇先后骗租了189台电脑,总价值达35万元。

负责审理此案的法院认为,石鸣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最终,判决石鸣宇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1万元。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案例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案例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案例简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休闲娱乐的首选。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游戏不再仅仅是娱乐,而成为了一种沉迷和依赖。

沉迷网络游戏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篇文档将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探讨这些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

案例一:王某的学习成绩下滑王某是一名高中生,从初中开始,他对网络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天放学后,他就打开电脑开始游戏,无视家长和老师的劝告。

他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经常熬夜甚至通宵打游戏,导致白天上课时疲倦不堪。

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考试成绩排名从前几名一落千丈。

王某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业,也让他与家人和朋友产生了隔阂。

案例二:李某的身体健康受损李某是一名年轻上班族,每天工作之余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他经常熬夜玩游戏,忽略了合理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长期如此导致他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经常感到疲劳、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

他还出现了腰酸背痛、颈椎病等与长时间坐姿和缺乏运动有关的问题。

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李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案例三:赵某的社交能力退化赵某是一个久居家中的网络游戏迷,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游戏上。

他与现实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朋友圈子也逐渐缩小。

他与家人的沟通几乎只限于生活必需的范围,很难参与到家人的共同话题和活动中。

赵某日渐孤僻,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使得他的社交能力逐渐退化。

如何预防沉迷网络游戏•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并合理限制孩子使用网络游戏的时间。

•自我管理:玩家应设立合理的游戏时间,严格控制游戏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玩游戏。

•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寻找其他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如读书、运动、社交等,来替代长时间的游戏娱乐。

•培养兴趣爱好:引导玩家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渐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寻求帮助:当自己或他人存在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时,应及时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和康复治疗。

网瘾案例十一(发如毒瘾)

网瘾案例十一(发如毒瘾)

案例十一:(发如瘾毒)
离开电脑如同毒瘾发作
17岁,本该正在上高中,可是瑞安少年程健却初三都没念完,且休学在家已达半年,这已是他三年来第二次休学了。

每隔一两个星期,他还要到温州康宁医院接受心理医生治疗。

程健沉迷网络成瘾,面对电脑兴奋异常,每天至少连续上网七八个小时,无心吃饭,经常数日通宵。

一旦离开电脑,整个人就会出现“戒断症状”,无精打采,全身酸软,哈欠连连,严重的时候还会流鼻涕眼泪,仿佛“毒瘾”发作一般。

感受:看了这个案例,我十分吃惊,不知道网瘾对青少年有如此大的危害,而且如此难戒,我十分同情这些深受网瘾毒害的同龄人,他们可能这一生都被毁了,网瘾如此可怕,我们一定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劳逸结合,不要迷恋网络。

网瘾的危害的案例

网瘾的危害的案例

网瘾的危害的案例
网瘾,指的是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无法自拔的一种心理疾病。

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网瘾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网瘾的危害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网瘾的案例,以便更加深刻地认识网瘾的危害。

案例一,小明,一名初中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几乎整天泡在网吧里,放弃了学业,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多次劝告无果,最终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家庭和睦。

案例二,小红,一名大学生,因为整天沉迷于社交网络,忽略了学习和社交,
导致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疏远。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颈椎病。

案例三,小华,一名职场新人,因为整天沉迷于手机APP和社交平台,工作
效率大大降低,经常迟到早退,严重影响了工作表现,最终被公司辞退。

案例四,小李,一名家庭主妇,整天沉迷于网购和社交平台,导致家务懈怠,
孩子教育荒废,严重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上案例,只是网瘾危害的冰山一角。

网瘾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
对家庭、学业、工作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警惕网瘾的危害,正确看待并合理利用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娱乐的好帮手,而不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网瘾问题,及时纠正不良的上网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案例

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案例

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案例日期:目录•案例一:小明的变化•案例二:李女士的烦恼•案例三:张先生的经历•案例四:王小姐的困境•分析沉迷网络的危害•应对沉迷网络的策略和建议案例一:小明的变化小明在闲暇时间开始接触网络游戏,逐渐沉迷其中,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逐渐上瘾小明对网络游戏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甚至在课堂上也时常走神,思考游戏中的策略和角色。

难以自拔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心不在焉,导致成绩逐渐下滑。

小明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游戏,无暇顾及学业,甚至错过了重要的考试和作业。

成绩下滑忽视学业缺乏学习动力社交障碍小明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减少了与同学、朋友的交流和互动,逐渐变得孤独和内向。

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由于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小明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感到生疏和不适应。

案例二:李女士的烦恼总结词李女士因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导致她的生活变得非常不健康。

详细描述李女士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她喜欢在朋友圈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是她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个习惯而变得不健康。

她经常熬夜刷朋友圈,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下降,还经常感到头痛和失眠。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陷入网络诈骗总结词李女士因为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导致她陷入了诈骗陷阱。

详细描述一天,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声称她中奖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领取奖金。

李女士没有多想,就按照短信的要求支付了费用。

可是,她后来发现这个信息是虚假的,不仅没有收到奖金,还被骗了钱。

这让她非常气愤和后悔。

李女士因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忽略了家庭成员的感受,导致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详细描述李女士经常在餐桌上查看手机,忽略了她和家人的交流。

这导致她的孩子和丈夫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他们试图与李女士沟通,但李女士总是以“稍等一下”或“等我看完这个”来回应。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瘾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宰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潮流。

网络既提供给人们各种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13岁-18岁的中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严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带来的危害性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网瘾的概念及其属性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

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

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

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

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

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

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

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

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

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

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

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禁忌,或许有人对网游成瘾的少年称作精神病接受不了。

但事实是,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哪个父母不是焦灼万分甚至肝肠寸断。

而且,不仅网瘾被纳入精神病范畴,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将被看作是成瘾疾病。

所以,网游成瘾纳入精神病管理不是人格歧视,而是科学界定。

二、网瘾的特征及其表现网络成瘾者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过度依赖,以上网为生活重心,上网时间失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安、着急、烦躁、乏力、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头晕眼花、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无端发脾气、说谎、孤僻、甚至打骂家人、自杀等不良心身和行为反应。

具体呈现为以下特性:1、渴求性网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全由上网活动所控制,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渴望。

2、逃避性网瘾者为应付环境变化或追求某种体验,通过网络活动来产生激动、兴奋、刺激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从中获得一些安宁、躲避甚至麻木的情感效果。

3、耐受性网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耐受程度不断增强。

4、烦躁性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特征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5、冲突性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比如与家庭、朋友、工作、学习、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的冲突。

6、矛盾性成瘾者对成瘾行为有时持有矛盾心态,当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时却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7、反复性成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瘾危害案例:1.小男孩源源(化名),13岁。

4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

6岁时父亲再婚,一年后,弟弟出生,家庭关系逐渐出现不和谐。

在学校,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发呆,要么搞小动作,要么扰乱课堂秩序,常常不交作业,并且经常逃学,出入网吧。

他总是与流浪小孩为伴,与网友们为伍,一进网吧,两眼放光,兴奋异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多次卖书包、卖课本,换钱上网。

在家里,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对父母的批评极为反感,态度非常敌对,家庭关系日益紧张。

后来,不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外出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最初的一两天到后来的十多天。

说谎,不做事,偷家里钱,偷贵重物品换钱,偷客人的钱,家长关他禁闭,他就大声嚎叫,砸东西,把家里的东西往楼下丢。

身体状况也急转直下,贫血、胃肠痉挛、头晕、头疼、双手震颤,家长彻底绝望了。

2.陶宏开:王刚之死不是个例青少年网瘾谁之过近日,陶宏开在其博客刊登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再次炮轰中国的网瘾问题。

陶宏开表示,网瘾少年王刚沉迷网络游戏10年、最终耗尽了生命,是一个极端的典型,但并非个例,还有很多类似的“赵刚”、“孙刚”等。

3.小辉,高一男生,在同学的带领下到网吧上过一次网。

网上丰富的内容让他仿佛进入了一个乐园,网络游戏更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他。

从此他对网络是“一网情深”,欲罢不能。

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白天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然而一摸到鼠标键盘就立刻神采奕奕。

为了到网吧上网,半年之内他偷了父母3000多元钱,上网时间1000多小时。

因为在网上游戏中的积分令同伴羡慕,被称为“大侠”。

父母发现不愿上学,问其原因,他也不理解。

后来父母发现他每天都去上网,家里少了许多钱,开始控制不给他零用钱,他一反常态,打骂父母,砸东西,多次自伤,还扬言要自杀,直到父母给钱为止。

9.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

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

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10.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江西省人。

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湖里后埔某网吧上网,因其盗用他人帐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赶出网吧,2005年1月4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纠集了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到该网吧为其被赶出的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李某打成轻伤,将另一管理员黄某的手划伤,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检察机关经审查以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

11.安徽省庐江县。

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

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

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 但是时间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

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

12.PK少年:杀人只是游戏 PK少年唐亮自认为是网络游戏高手,但是自从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另外一位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报复方式,一起悲惨的网络血案由此发生。

因为唐亮在网中杀了古世龙的朋友,古世龙就帮他的朋友在网中把唐亮给杀了,唐亮就开始骂古世龙说我们是朋友你为什么要杀我,古世龙就说他还是我的朋友呢,如果你再杀他我们朋友也没得做,然后唐亮说不做就不做,就开始在网中杀古世龙的朋友,古世龙就开始在网中杀唐亮。

网络游戏中两人的战争之所以能够爆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网络游戏中唐亮娶了一个虚拟的老婆,然而这样的好事却遭到了古世龙的干涉。

在网中唐亮的‘老婆’被古世龙骂走了。

”13.一名19岁的少年为了要钱上网,不惜用铁锤砸死把他一手抚养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没有了呼吸之后若无其事拿着钱去上网。

12月19日,如东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王金,这起因沉迷网络引发的忤逆惨案令世人震惊,敲响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警钟。

孙子杀害奶奶,小镇发生人伦惨案 12月9日下午7时许,如东警方接到报警,73岁的老婆婆徐某在家中三楼被人杀害。

警方现场勘查后发现,受害人徐某身上的钱包被人放在三楼西房间的木箱子上,里面的钱全部不见了。

经法医鉴定,受害人系被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部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

由于现场门、窗均完好无损,家中其他地方并未有翻动的痕迹,警方初步排除了外人谋财害命的可能,遂将目光锁定在受害人抱养的孙子身上,王金平时不务正业,经常上网,都是深更半夜回家,用起钱来也比较厉害。

为此,公安机关派人到王金经常出现的网吧蹲点守候,当晚10时许,王金在一网吧上网时被抓获归案,当时王金还穿着沾染着奶奶血迹的鞋子。

话不投机锤杀奶奶,作案手段骇人听闻犯罪嫌疑人王金归案后交待了自己杀人的起因及过程。

由于沉溺于网络,王金经常受到奶奶的教育,奶奶是个哑巴,王金每次觉得很不耐烦。

案发当天吃过午饭后,奶奶又因为孙子前天晚上上网晚归,而且弄坏窗户进屋的事情打哑语手势责怪他。

王金当时便和奶奶顶撞起来,气急之下奶奶拿起锄头打了孙子一下,王金便拿起一把铁锤击打奶奶的头部,奶奶当即瘫倒在地,王金又接着用铁锤连击奶奶头部数下,直到奶奶嘴、鼻、耳等多处流血了才扔下铁锤。

下楼后不久,身无分文的王金又回到三楼,从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奶奶身上拿走了钱包,里面共有140多元钱。

紧接着,王金把铁锤装进放在西房门口纸箱里的书包内,连衣服鞋子都没顾得上换,就出门去了网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