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选配用处方公式
助听器处方公式

助听器处方公式助听器选配公式:听力学专业人员一直致力于在听力损失和助听器的放大特性之间寻找一种规律性的参数,使助听器的输出能达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产生最好的交流效果,这些参数组成了选配公式,1.以听阈为基础的选配公式:NAL,NAL-R,NAL-RP,NAL-NL1,Berger,POGO,POGOⅡ,FIG6,MSU,DSL[i/o],Libby 等。
1944年,Lybarger 提出了二分之一增益原则,该原则是目前几种选配方法的基础。
他发现患者所需的增益量约是其听力损失的一半。
而且该公式也包含了对最适阈的考虑,适用于轻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
1.1线性放大的频率响应公式线性助听器对所有的出入强度产生相同的增益——频率响应,除非输出超过了助听器的限定,下面介绍两个应用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公式。
(1)NAL公式1976年,澳大利亚国家声学实验室在二分之一增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NAL 公式。
1986年,考虑到斜坡形听力损失的特点,增加了对500Hz,1000Hz,2000Hz 平均听阈的修正对NAL公式作了修改,称为NAL-R公式。
该公式适用于言语在舒适级的情况下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情况。
1990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极重度聋校正因素,称为NAL-RP公式,该公式通过增加低频响应、减少高频增益,使其更适用于重度和极重度聋的患者。
部分研究者认为,当听力损失超过60dB HL时,即使可以听到言语中的高频成分,其高频言语信号的有用性也显著下降。
这可能与耳蜗中死区有关——虽然听阈中还能体现残余听敏性,但耳蜗中没有对该频率起反应的毛细胞。
损伤的耳蜗就像瓶颈,仅能传送有限的信息,如信息过多,耳蜗反而不能处理所有接受到的内容,结果还不如仅给耳蜗传送少量信息效果好。
NAL公式的出发点都是假定所有言语频带通过助听器的输出使佩戴者产生相同的响度感受(如响度),该响度大概是正常大概是正常听力者得60宋。
目的是使助听器佩戴者在言语聆听强度下产生最大的言语可懂度。
聋儿助听器的选配要求和方法

聋儿助听器的选配要求和方法训练要点A、训练要求①助听器的音量由小到大(即音量形状由平均耳聋的1/3增益,逐渐增加到1/2增益,这一过程可在2周内完成)。
②每天配戴助听器的时间逐渐由短到长。
③训练环境由安静刻意到比较吵闹的自然环境。
B、训练内容:①要充分利用听力训练教学磁带,尽快使聋幼儿熟悉测试音,如不同频率的纯音和啭音。
②会分辨声音的有无,并做出动作反应。
在助听器适应性训练期间,家长要认真观察聋儿配戴助听器的反应,尤其对不适反应。
一般来讲,经过1-2个月的严格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内容,才能评估助听器的效果。
3、音频补偿法A、助听器阈值声场测定①测试音可选用啭音、窄带噪音。
②测试要求:在隔音室内严格按照标准建立声场。
③测听仪器,各种听力计。
④测试方法:听力计操作方法与聋儿裸耳听阈测试基本相同,在进行评价助听器效果时,非测试耳的助听器要关闭。
⑤选配标准:如果声场是按声压级水平建立的测得的听阈值与正常人长时间平均会话声谱相比较(average speech spectrum,SS线,亦称恩地丰法),判断其助听后阈值是否在正常人听觉言语区域内。
一般以SS线上20dB为最佳助听效果,达到SS线为适合助听效果。
如果声场是以听力级(Hl)水平建立的,测得听阈值结果与正常人语言香蕉图比较,测听阈值在语言香蕉图内为最佳。
若聋儿配戴助听器后听阈未达到预期目标,可根据听阈曲线的实际情况,调节音量及音调,对于有重振现象的聋儿还可用PC(削峰)或AGC(自动增益控制)调试。
使聋儿的耳聋得到较为理想的听力补偿。
B、介入增益测试法①测试音为啭音。
②测听仪器为Madzen IGO-HAT1500、Fonix6500型或FonixFP40型等介入增益助听器选配装置。
③测试环境:测听室≤40dB。
④本方法适合于聋人或5岁以上易合作的聋儿选配助听器。
在用介入增益法选配助听器前,要首先经过医生检查、诊断并获得准确的测听结果听力图,依这些资料选择一台功率适当的助听器及在测听仪器内存中选择一个理想的验配计算公式。
助听器选配公式介绍(简)

失真:传入耳朵的声音与输入信号不一样。
WDRC宽动态压缩:对任何输入级均进行 压缩,采用低压缩域和低压缩比,就是对 小声放大倍数大,大声放大倍数小,把有 用的信号压缩到患者变窄的动态范围中。
反馈:助听器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外部啸叫现象。
17实际中叶的声学集声装置 → 1902碳元素助听器 → 1921真空管助听器 → 19实际50年代晶体管助听器 → 1964年整合电路助听器 → 19实际80年代数字助听器出 现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发展史
1944年Lybarger提出1/2增益原则(基础) 最早被认可的一种基于1/2增益原则的处方公式Berger 1976年,NAL公式→1986年,NAL-R→1990年,NAL-RP→1999年,NAL-
Prescriptive
Procedures 助听器选配公式
目录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发展史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意义 确定助听器选配公式的原则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分类 常用助听器选配公式详解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现状与未来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发展史
助听器选配公式的发展史,伴随着助听器 的发展史。
助听器发展简史:
使平均言语频谱在舒适的 听力范围
提供更大的听觉动态范围 使声音信号的响度接近正
常 使言语信号在舒适的言语
频率范围 失真小 不超过不适阈 ...........
补充定义
频率响应:指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给声系 统能够重放的频率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 信号的变化量称为频率响应,也叫频率特 性。
x
4000
x
6000
x
0.31HTL250 0.31HTL500 0.31HTL750 0.31HTL1k 0.31HTL1.5k 0.31HTL2k 0.31HTL3k 0.31HTL4k 0.31HTL6k
儿童助听器验配

10000
Frequency in Hertz (Hz) 125 250 500 75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0
10
20
30
A
40
A
A
50 A A
X X
60
X
X
70
X
80
90
X
O
100
O
110
120
O
NR
AY 短音纯音ABR 16 mos.
儿童助听器验配指南 I ww中w国.ch听in力es学ea网ud站io-lo教gy育.c部om
助成听功器的验 助w配 听ww最 器.chi终 使nese目 用aud的 与iolog是现y.co什 实m 么 有?多远?
我选择这个助听器因为:
••••••1便听看数好w3宜别了码看ww8人广机.c分介告hine贝绍sea输udi出 •功能多
• 听力学家必须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各种执照;
I. 专业验配人员资格
• • •
听 设 听 配 听 、力 力 力干备;学 学 学预的家家家、知具必必教识ww有须须育;w.检按熟等ch测照悉.ine婴相和se幼关了aud儿标解io童准儿log的 对 童y.听婴听com力幼力及儿障使童碍用进的相行诊关验断
Scollie, 2002
New Aid (Left): Manual Fit
Scollie, 2002
Audibility (% SII)
102468w000000ww.chineseaudiologyONANup.rsculeeodiotw wntomAogfAAciidAtoiiddAl,,AFitted
助听器验配中的真耳分析

389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年(第17卷)第5期doi:10.3969/j.issn.1672-4933.2019.05.018助听器验配中的真耳分析Real Ear Measurements in Hearing Aid Fitting冀飞 陈艾婷JI Fei, CHEN Ai-ting基金项目:军事医学创新工程和青年培育项目(16QNP133);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研发项目(2018MBD-015);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2016-1-501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670940,81770991)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军事声损伤防护实验室 北京 100853作者简介:冀飞 博士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听力学和医用声学计量测试通讯作者:冀飞, E-mail: argfei301@真耳分析(real ear measurements,REM)是将测量传声器的探管插入外耳道近鼓膜处,客观行声学测量的过程,也称为探管传声器测试(probe microphone measurements, PMM)。
在助听器验配领域,真耳分析特指在近鼓膜处获得助听器实际补偿增益的客观检测,是验证助听器补偿是否合适的方法之一,也是验配服务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真耳分析在助听器验配中主要用于助听器验配的验证(verification),包括验证助听器在个体耳上是否与目标增益匹配,按照处方公式目标值选配会带来更多的舒适度,并显著提升言语质量和可懂度;对于儿童来说,与目标良好匹配的验配可为患儿带来持续的可听度。
此外,真耳分析还可用于验证助听器的数字特性,如指向性、噪声抑制和移频技术等。
美国言语听力协会(the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ASHA)、美国听力学协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AAA)以及英国听力协会(the british society of audiology,BSA)等行业组织都建议为患者配戴助听器时,使用真耳分析来验证所测量的助听器输出、增益是否符合有效的规定目标。
2011人工耳蜗植入和助听器的补充资料

人工耳蜗植入与听力语言训练.............一、人工耳蜗发展简史➢1800,意大利物理学家Alessandro V olta用直流电刺激外耳道➢1855,法国Duchenne交流电刺激➢1936,俄国Gersuni认为耳蜗是主要的受刺激部位➢1965,美国Simmons,刺激部位与音调有关➢1968,美国Michelson,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1968,美国House,单导人工耳蜗➢1975,奥地利Hochmir,单导人工耳蜗➢1977,奥地利Hochmir,多导人工耳蜗➢1978,澳大利亚Clark,多导人工耳蜗➢1980,美国3M单导人工耳蜗临床应用于儿童➢1981,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成立,产品Nucleus➢1989,奥地利MED-EL公司成立,产品COMBI40/40+➢1991,奥地利MED-EL,耳背式言语处理器➢1993,美国ABC公司成立,产品Clarion➢1994年,法国MXM公司成立,产品Digsionic➢80年代初开始,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人工耳蜗➢80年代中,澳大利亚Cochlear进入中国➢1997,奥地利MED-EL进入中国➢1999,MED-EL的TEMPO+言语处理器问世二、人工耳蜗植入的基本原理三、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一)对病人是否适合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全面评价十分重要·人工耳蜗只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治疗毛细胞损害的手段。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来恢复听力,术前的期望值都会大大影响术后的满意度。
·交流障碍具有多因性,通常必须进行多个方面的康复,尤其是听觉、发声和理解能力都欠缺的儿童,这一点需要提醒注意。
·患者应具有学会使用并保持装置达到最佳效果的愿望和心理特征(或患者的家属)。
(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内容·听力评估·耳科学及其他医学评估·全身健康状况评估·心理评估四、人工耳蜗植入术9岁以下儿童适应症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纯音听力测验的三个频率500、1000、2000Hz平均听力损失大于80dB(即PTS 3Fs≥80dB)。
助听器验配程序

助听器验配程序助听器验配程序包括前期准备、助听器预选、助听器验配适应性训练、助听器效果评估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发现耳聋的时间,耳聋是否进行加重,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反应。
另包括母孕期的感染史和用药史、小儿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询问病史应同时注意观察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耳科常规检查:检查鼻咽部、咽鼓管和中耳腔的病变,这些部位的病变常可导致听力的波动,尤其要注意中耳病变等影响助听器选配的因素。
3、听力测试:根据年龄不同,选择适当的行为测听方法,如听觉行为反应法(6个月以内)、视觉强化测听法(6个月—3岁)、游戏测听法(3岁—6岁)、纯音测听法(6岁以上)。
大龄听障儿童及成人听障者除了测定气导听阈外,应同时检查骨导听阈和不适阈,这些对于助听器的选择十分重要。
对一些情况复杂的听障者或小龄听障儿童,很难从一种听力测试中得到确切结果,除行为测试外,常需结合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诱发电位、40Hz相关电位、耳声发射等客观测试方法共同确定其听阈值。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听力测试结果并结合病史初步判断耳聋的性质及耳聋程度,向听障者本人或家长详细解释听力测试结果、配戴助听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诊断与鉴别诊断:对疑有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交往障碍、发育迟缓等疾患的小龄听障儿童,要请求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帮助,进行学习能力测验及相关精神智力检查,排除非听力性言语障碍。
若怀疑内耳及相关结构的异常,可建议听障者进行颞骨的影象学检查如CT和MRI。
若怀疑耳聋与自身免疫有关时,应建议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5、确定助听器选配耳:助听器选配耳的确定,原则上听障儿童与成人听障者基本相同。
如果双耳都有残余听力,应建议分别依据双耳听力损失程度验配助听器。
6、耳模:①耳模不但具有将经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固定助听器,使得助听器配戴舒适,密闭外耳道,防止发馈啸叫,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
助听器验配师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助听器验配师《基础知识》复习大纲第1章职业道德第1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一、道德的定义和作用1.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各指什么?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二、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2.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三方面特征。
三、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障3.职业理想及其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职业理想。
四、职业道德修养4.什么是职业道德修养?5.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三个方面;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四种。
第2节职业守则一、爱国守法1.爱国守法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规范,体现的是一种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
2.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调查数据,我国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聋儿2-3万名。
3.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发布了旨在推动全球“人人享有健康听力”的《北京宣言》。
会上同时发布了由中国残联等几大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
二、爱岗敬业4.什么是爱岗敬业?助听器验配师应掌握哪四项具体内容?第2章听觉系统解剖、生理和疾病第1节听觉系统解剖1.听觉系统的外周部分包含哪四部分?2.颞骨由哪五部分组成?3.耳廓和外耳道的一些细节知识4.中耳由哪四部分组成?5.鼓膜的细节知识(p26)6.成人与儿童咽鼓管的不同点7.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结构特点8.简述听觉中枢传导路径第2节听觉系统生理1.声音传入人耳的途径,气导和骨导路径。
2.外耳道的共振特性3.中耳肌反射4.咽鼓管的功能第3节耳科常见症状和疾病1.耳科常见症状有哪些?2.外耳疾病有哪些?3.中耳疾病有哪些?4.内耳疾病有哪些?第3章听力学相关的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第1节机械振动与波1.横波和纵波和区别,声波为纵波。
第2节声波1.声波的频率、波长、振幅(强度)、相位2.驻波、外耳道共振第3节声测量的方法及应用1.声压级和声强级2.计权网络(A计权声级)第4节听力学中常用的声信号种类及应用领域1.纯音、调频信号、短声、短纯音、语谱图2.白噪声、脉冲噪声、言语噪声第4章听力学相关的心理声学知识第1节阈值1.听阈的概念2.影响听阈测试结果的因素第2节响度和音调1.响度级、听力零级、听觉疲劳2.音调与音色的概念第3节双耳听觉1.声源定位的机制2.头影效应和听觉剥夺第5章听力学相关的语音学知识第1节言语声的产生1.掌握语音、音位、频谱图、语谱图的概念2.语音产生的三个阶段第2节元音和辅音1.元音的共振峰数值2.辅音的分类3.什么叫共振峰转移第3节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学特点1.声调及五度制标调2.声调的感知特点第4节语音学在听力学中的应用1.言语会话频谱图2.林氏五音3.听力障碍对言语感知的影响第6章助听器基础知识第1节助听器发展概要1.助听器的技术发展阶段第2节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1.助听器的组成2.电池的规格,其使用和储存3.压缩放大4.常规助听器的性能指标第3节耳模及其声学特性1.耳模的作用和分类2.耳模的声学特性第4节助听器验配流程1.年龄在7岁及以上人群的验配流程2.年龄在7岁以下人群的验配流程第5节助听器验配用处方公式1.什么是验配公式?有哪些种类?第7章听力语言康复与听力保健基础知识第1节成人听力语言康复1.什么是听力语言康复?2.成人康复训练方法第2节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基本观念和方法1.聋儿康复中的三早原则2.聋儿语言发展特点3.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基本观念-四观第3节听力保健常识1.外耳保健方法2.中耳保健方法3.内耳保健方法第8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第1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概要1.残疾分类及分级2.残疾人保障法中对无障碍环境的规定第2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1.医疗器械分几类?助听器属于哪一类?2.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经营条件有什么要求?第3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要1.消费者的权利2.经营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