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是一种生产力》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瓦尔登湖配套阅读:宁静+夏日芳草

瓦尔登湖配套阅读:宁静+夏日芳草

《瓦尔登湖》配套阅读:一、《宁静》(美国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

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

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

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

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

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

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

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

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

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

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

2025届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2022年11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冲刺题(二)

2022年11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冲刺题(二)

2022 年 11 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冲刺题(二)1、单选题明亮的玻璃阻挡了室外的寒气,而暖暖的冬阳却可以透过玻璃射进屋里,给人一种暖融融、热乎乎的感觉。

心,异常的宁静,似乎听到了心脏的律动。

我在属于自己的一隅,或阅,或写,或饮,或思,倍感生命的_____。

_____A : 空虚与寂寞B : 简单与闲适C : 美妙与激越D : 充实与幸福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由“暖融融、热乎乎”可知,文段的语境是阳光积极的,“空虚与寂寞”与此明显不符,排除 A。

B 项的“激越”含有情绪强烈、激昂的意思,与“心异常的宁静”意思相悖,排除C。

室外充满寒气而自己身处“暖融融、热乎乎”的环境中,这营造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或阅,或写,或饮,或思”则体现了“我”生活的充实。

故本题选 D。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多选题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我国古典诗句将比喻用得极为高明的例子不胜枚举,下列诗词与其运用比喻种类对应正确的是_____。

A :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以人喻人B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以人喻物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物喻物D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物喻人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ABC。

解析:A 选项选自唐代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在该句中作者以贾谊和王粲自比,属于以人喻人选项正确;B 选项选自唐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在该句中作者用儿女昵语写音之缠绵,勇士赴战场写音之高昂’表现了琴声由柔人刚,属于以人喻物,B 选项正确;c 选项选自于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该句中作者运用梨花来比喻树上的白雪,属于以物喻物,c 选项正确;D 选项选自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该句用人来比喻春天的景色,属于拟人手法,即以人喻物,D 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 ABC。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勤奋刻苦B. 良苦用心C. 畸形病态D. 妙笔生花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 残羹冷炙B. 鹿死谁手C. 龙飞凤舞D. 理直气壮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沉默(mò)B. 嘈杂(cáo)C. 沸腾(fèi)D. 沧桑(cāng)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一致的是:A. 招待 / 招引B. 落款 / 落枕C. 雕刻 / 雕虫小技D. 熔岩 / 熔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B、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课外活动。

C、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

D、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6、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驰骋疆场疆场——边疆B. 蹉跎岁月蹉跎——时光C. 气贯长虹气贯——气势D. 纵横捭阖捭阖——关合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

自古以来,茶就与诗、书、画、琴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制作、品饮上,还体现在茶的精神内涵上。

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历来被誉为“绿色的精灵”。

茶汤的绿色,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茶香,让人陶醉于清新的空气;茶味,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甘甜;茶形,让人感受到茶的韵味。

茶,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茶文化中的“茶道”,是对茶艺的高度概括。

茶道讲究“和、敬、清、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茶道中的“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敬”,是指对茶、对人的尊重;“清”,是指心境的宁静、纯洁;“寂”,是指内心的宁静、淡泊。

《诫子书》导学案及练习附答案

《诫子书》导学案及练习附答案

《诫子书》导学案及练习附答案(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慆慢则不能励精( )(6)险躁则不能治性( )(7)年与时驰( )(8)意与日去( )(9)遂成枯落( )(10)悲守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10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4分)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2分)【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1.(1)用,用来(2)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3)实现远大目标(4)达成,成就(5)懈怠,懒惰(6)通“冶”,陶冶性情(7)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8)消逝,逝去(9)于是,就(10)房子2.(1)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3.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5.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6.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1.2.3.4.5.6.7.8.9.10.。

【中考真题】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中考真题】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2023年4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

对该法认识正确的有()①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标志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实现法治化④决定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年11月5日至15日,由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举办的首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学生(青年)运动会是()①我国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②广大青少年追逐梦想、拼搏奋斗的重要舞台③监测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④展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理解正确的有()①传承意味着原封不动的保护③保护意味着严禁开发和利用A.①②B.①③②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④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C.②④D.③④4.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

该法规的实施有利于()①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法治保障②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③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④降低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父友讲智慧,图片中的对话启7K我们()意思吗?“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它的意思是:你■我一颗桃,我回报你甜李。

①“多个朋友多条路”,交友第一原则是能否帮我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互帮互助、和睦相处③“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关心我是理所应当的④“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需要精心地呵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了自己,可以不去,但有些比赛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泳坛名将张雨霏这样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确凿(záo)干涩(shè)匿笑(nì)花团锦簇(jǐng)B.贪婪(lán)粗犷(kuǎng)呻吟(yíng)踉踉跄跄(liàng)C.笃志(dǔ)坍塌(tān)收敛(liǎn)煞有介事(shà)D.热忱(chén)戳坑(chuō)敧斜(jī)拈轻怕重(zh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3分)A.宿儒决别嫉妒人迹罕至B.豌豆荫蔽鄙薄饥肠辘辘C.菡萏草垛酝酿翻来复去D.莅临莲篷竦峙威风凛凛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班主任刘老师根据竞选的同学的特长安排班干部,让他们各得其所。

B.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胡双钱以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打造极致”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D.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煞有介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对于名家的作品,我们不仅要品其神,还要观其行。

C.读了此文,我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D.通过老师的讲解,使他终于明白了写作文的技巧。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6.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待监考老师粘贴好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不要折叠、弄破、弄皱答题卡,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影响答题卡整洁。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熬过了这个严冬,爷爷翘(qiào)首以盼,想再看看日出。

燕子在呢喃(nán),大地在歌唱,春色里满是精神抖擞(shǒu)的人。

在这个春天,爷爷不再踌躇(chù),沿山路向山顶进发。

细密的汗珠浸湿了他的衣衫,瘦削(xuē)的他伫(chù)立在山顶,阳光映射在他充满褶(zhě)皱的脸上,他不由地吟唱:“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一霎(shà)时,爷爷露出久违的笑容。

A. 翘qiào 喃nánB. 擞shǒu 躇chùC. 削xuē 伫chùD. 褶zhě 霎shà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B.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C.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顷,就是索崩。

D.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9分)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

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

《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

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

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

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

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

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小题1: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出现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3分)论据证明观点论证方法论据特点论证作用《菜根谭》名言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A具有权威性B木匠儿子找手表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举例论证确凿,可信度高小题2: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2分)小题3: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过分”删去行不行?请说明理由(2分)小题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2分)参考答案:小题1:A引用论证 B以确凿的资料和具体的事例论证了中心论点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2:不能。

因为只有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承接及递进的关系。

小题3:不行“太多”“过分”用来表示程度的,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导致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破坏了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

小题4:答案要具体,即身边的人不宁静的表现;建议也要有可操作性。

示例:自习课时东张西望,说笑聊天,找不到事做。

建议:看看周围认真做事的同学,想想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然后定下这节课的任务。

小题1: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用书籍记载的材料,用名人的名言来证明观点,都属于引用论证(注意不能只写“引用”,要写“引用证论”),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论点叫举例论证。

小题2:试题分析:细心理解“获得”“提高“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小题3:试题分析:个人的心里有欲望,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并不没有错,作者是要说明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所以要用修饰性词语,所以这些修饰性词语不能删,删去了就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不够宁静”的含义:不能静心做事做学问,身心浮躁。

可从学校生活中举例说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静不下心来。

提的建议要针对举的例子,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