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历史面貌,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宋朝的历史,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元朝的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元朝历史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视频资料:准备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3.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元朝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等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民族关系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元朝疆域。
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思考概括综合归纳——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难点
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学时安排
本课用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课室、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蒙古大草原、马头琴元素
目标模块一:元朝的疆域
1、有趣的视频,提出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完成学案1
3、教师引导用“两个了不起”进行知识梳理
目标模块二:行省制度
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元朝的统治有那些独一无二创新?
1、通过看视频了解行省制度的创立过程
2、独立完成学案2
3、教师进行知识结构梳理
4、小组合作完成行省制度作用和影响的探究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1、看视频了解元朝对边疆的的管辖制度创新
2、快速提问巩固所学知识,着重强调对边疆的管辖所产生的意义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结构图,归纳到两个词“了不起”、“独一无二”
看视频“了不起,我的国”进行德育教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初二历史下教案
①
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疆域超越汉唐时期。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52页“行省制度”部分,2分钟时间,找出下面问题) 1.忽必烈如何治理国家的?(中央和地方) 2.在中央实行怎样的制度,内容是? 3.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概况?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1、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2、地方:行省制度
3、边疆: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
思考: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意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自学指导三(阅读教材53页“元朝对边管辖疆地区的”部分,2分钟时间,找出下面问题)
1.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目的和措施?
2.元朝对西藏是如何管理的以及意义?
3.对台湾是如何管理的以及意义?
好烦恼
啊!这么大块地盘,如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三、练习巩固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蒙古族的文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缺乏全面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历史背景及其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3.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元朝的统治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辅助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版图、皇帝画像等,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统治者。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元朝建立过程的问题,如: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元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为历史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建议课时为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元朝的统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2.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材P33-P38《元朝的统治》;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元代文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对元代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基本情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元朝的统治来展开。
第二步:讲授(45分钟)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创业(2)元朝的建立和统治(3)元代的重要政治制度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1)政治上的变化(2)军事上的变化(3)文化上的变化(4)经济上的变化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1)统治上的特点(2)文化上的特点(3)对世界的影响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元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2.元代在什么方面表现出独特性?3.元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元代为后世所留下的遗产有哪些?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的案例分析,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介绍元代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遗产。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历史,你认为在元代历史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和具体是何种价值?2.面对全新的元朝时期,你认为自己该如何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并传承历史文化?【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讲述元朝的统治,侧重于元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
技能目标:知道元朝的民族融合情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元朝的行政措施;
教学难点:知道元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吗?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疆域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元朝的统治》;
二、元朝的疆域:
师:课件出示元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疆域范围如何?在元朝各民族是如何实现交融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元朝的治理举措: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元朝的疆域状况。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特别是在行政举措方面,比较前面的其他朝代有何创新?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辽 916-1125年阿保机(契丹族)
北宋 960-1127年赵匡胤
西夏 1038-1227年元昊(党项族)
金 1115-1234年阿骨打(女真)
南宋 1127-1276年赵构
蒙古 1206年成吉思汗
元 1271年忽必烈
元朝统一全国
西夏1227年蒙古政权1206年金1234年
吐蕃1246年元朝1271年
大理1258年南宋1276
1、导入: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2、学习新课:
第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民族融合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相关史事:白塔寺
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问题思考:
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
与汉唐疆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第二、行省制度
(1)、中央机构: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机构
①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②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浙江、江西、湖广10个行省。
③在行省之下,继承了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相关史事:
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这些官员带有“行中书省”头衔,简称“行省”。
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些行省不再带有中书省的官衔,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
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
——从“山川形便”到“犬牙相人”
秦汉至唐时期主要依据山川地形等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称为“山川形便”。
而元代一改前代做法,明确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主导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
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
以今汉中地区为例,其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秦岭阻隔,元以前一直被划入秦岭以南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如西汉时属益州,唐时属山南西道。
到元朝时,汉中地区被一分为二,分属陕西、四川两行省。
汉中险要的地理优势不为一个行省所具,使陕西、四川边界彼此交错、相互牵制。
第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对台湾的管辖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3)、对西藏的管辖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问题思考: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知识拓展:四等人制
课堂总结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中央设中书
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板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二、行省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元朝的统治,涉及内容比较多。
教学中,我充分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元政府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同时通过展示图片和图形以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基本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措施,使学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