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题及答案
2018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卷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2012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班级: 09级时量:150 分钟总分: 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10题,每小题2分,11~12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得一组就是()A、肖(xiāo)像玷(diàn)辱泥淖(nào)暴殄(tiǎn)天物B、裨(bì)益伫(chù)立纤(qiān)维矫(jiǎo)揉造作C、庇(bì)佑蒙(méng)骗诰(hào)命焚膏继晷(guǐ)D、粳(jīng)米狙(jū)击老牛舐(shì)犊屡见不鲜(x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就是()A、鸦鹊无声真知灼见潸然泪下谋取暴利B、危言耸听仗义直言草菅人命徇私枉法C、前倨后恭沤心沥血纷至踏来殚精竭虑D、好高骛远病入膏肓众口铄金以逸待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得词语,最恰当得一项就是()①、如果陈水扁冥顽不化,一意孤行,制造“台独”,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政绩就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得过程中,发挥自己得聪明才智所创造得。
③、我认为城市得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得形象与经济有很大得改变,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得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得人文美学特征。
A、事变绩效不就是/但就是B、事端业绩不但/而且C、事端绩效不但/而且D、事变业绩不就是/而就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得一项就是()A、“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得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得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得高层次攀登。
D、她准备把珍藏多年得字画捐赠给灾区,但后来字画遗失使她得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5、填入下列横线处得短语,衔接最恰当得一组就是()马在漫长得进化历程中得发展趋势就是形体从小到大,腿与脚由短变长。
湖南省对口高考语文.doc

湖南省 2 0 1 8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 6 道大题,21 道小题, 共5 页。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 分, 每小题3 分)在人类历史流变中, 任何民族走过的路都非一帆风顺。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送境中奋进崛.起, 从根本上说, 就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特别是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 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 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生的朴素辩证法、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 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 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 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 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 兴亡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见贤思齐的优秀品格、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标注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 为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肉”, 极大()了中华民主的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独特性。
崇尚仁爱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的处事方法,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倍的美学追求,俭约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1. 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崛.起ju é骨骼.géB. 禀.赋bìng 经络.lu òC.泱.泱yāng 孝悌.dìD. 并蓄.xù泰.和t ài2. 第一段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B. 能够C. 为了D. 特别3. 根据文脉,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传统美德②思想理念③人文精神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①②D.③②①段中语别字是( ) A . 知行合一 C. 求同存异 D. 形神兼备 5. 段中括号语,最恰当是A .修养B .滋养C .修养D .滋养 段中画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排比 B .、排比 人人、比喻 二、 18 分) (读下面的,完成7。
(完整版)2018年对口高考试卷(语文)

湖南省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 6 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5 页。
时量 15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 分,每小题 3 分)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民族走过的路都非一帆风顺。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送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特别是贯穿其中的、、。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生的朴素辩证法、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兴亡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见贤思齐的优秀品格、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标注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为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肉”,极大()了中华民主的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独特性。
崇尚仁爱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的处事方法,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倍的美学追求,俭约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崛.起jué骨骼.géB.禀.赋bìng经络.luòC.泱.泱yāng孝悌.dìD.并蓄.xù泰.和tài2.第一段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B.能够C.为了D.特别3.根据文脉,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传统美德②思想理念③人文精神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4.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知行合一B.见贤思齐C.求同存异D.形神兼备5.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激发修养B.迸发滋养C.迸发修养D.激发滋养6.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排比B.比喻、排比C.拟人、夸张D.拟人、比喻二、古代诗文阅读(18 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 7-8 题。
2018年湖南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

湖南对口招生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娄底卷)分值:120分时量:15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读书人足不出户,单靠苦思冥.①想,是很难成就大学问的。
这一点,古人很清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
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曾借助“上路”来求学问,交朋友,并甲自己的名声。
③某种意义上,“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过程,一种生命丙,本身就有独立价值。
不说诗文,就说绘画吧。
在中国,山水之所以入画,很大程度是因为旅人。
先有“旅人”,后才有“景观”。
乙欣赏宋人范宽《溪山行旅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以及明人戴进的《关山行旅图》,表现的对象是山水,题名却都是“行旅”,就因为旅人的眼光赋.于.了山水审美的意义。
旅人不是一般的动物,景观也并非简单的地貌,二者相逢,互相对峙..与对视,方有所谓的“风景”。
重峦叠...障.,山路蜿.②蜒,中间有一赶路人。
别看这小人在画面上很不起眼,却是④。
好山好水,好树好屋,可观可赏,可居可游,这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读书、行旅、踏青,有何意义?硬要辨解..,都可说是为了获取知识。
但在我看来,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趣味”与“心情”。
这就回到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到底是培养专家,还是养成人格。
(取材于陈平原《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1.文段中①②两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苦思冥(mín)想蜿(wǎn)蜒B. 苦思冥(mǐn)想蜿(wān)蜒C. 苦思冥(míng)想蜿(wān)蜒D. 苦思冥(mǐng)想蜿(wǎn)蜒2.文段中加点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于. B.对峙.. C.辨解.. D.重峦叠...障.3.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播不妨境界B.传递不管境界C. 传播不管意境D.传递不妨意境4.填入文中④处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椽之笔B.点睛之笔C.神来之笔D.妙笔生花5.填入文中③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是,光“行路”不“读书”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湖南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5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民族走过的路都非一帆风顺。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送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特别是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生的朴素辩证法、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兴亡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见贤思齐的优秀品格、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标注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为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肉”,极大()了中华民主的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独特性。
崇尚仁爱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的处事方法,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倍的美学追求,俭约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崛.起jué骨骼.gé B.禀.赋bìng 经络.luòC.泱.泱yāng 孝悌.dìD.并蓄.xù泰.和tài2.第一段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 B.能够 C.为了 D.特别3.根据文脉,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传统美德②思想理念③人文精神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ﻩD.③②①4.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知行合一B.见贤思齐 C.求同存异 D.形神兼备5.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激发修养B.迸发滋养C.迸发修养D.激发滋养6.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排比B.比喻、排比C.拟人、夸张D.拟人、比喻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8题。
2018年湖南省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题及答案

2017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①秋日的九寨.,娇艳欲滴秋意浓,姹紫嫣红枝叶俏,真正是个梦幻童话般的世界,人们所向往的天堂。
醉人的金秋时节,九寨沟便成了彩色的海洋,仿佛一个色彩王国。
从谷底到山巅,,,。
特别是在晴朗的天气下,九寨沟更是绚.丽多彩,显得风光旖旎。
彩色的山夹着蓝蓝的天,蓝得很深。
白的云在悠悠地飘着,白得可爱。
漫山遍如火如荼的红叶,层森林尽染,流金溢丹,与黛绿的松针相互辉映,反射出种种奇丽多姿的色彩。
环顾四周,簇簇点点的红叶镶嵌在绿色中,就像一把色彩斑斓的瑶琴,演奏出仙境那般缥渺的曲.韵,四处飞扬,扣人心弦,无不令人陶醉与痴迷。
②曾游历过许多的大山名川,所有的那都是嘈杂。
而溶入九寨,仿佛要屏.住呼吸,生怕()了山谷的宁静。
而在这里,我已应接不暇,那山,那水,那林,那青涩的草儿,那若隐若现的小生灵,仿佛海子的倒影的天空,都在九寨童话般的轻波中荡漾。
所有碧波静海,不可荡舟徜徉。
所有葱郁彩林,不可攀援涉足。
只可领略翠浓欲滴的枝叶,倾听激流跌宕的瀑布,欣赏水中鱼儿的娇态。
③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人间仙境”,是自然造化()人类最美丽的乐土,我梦中的天堂。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寨.(zhài) B. 绚.丽多彩(xuàn) C. 曲.韵(qǔ) D.屏.住(píng)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如火如荼 B 缥渺 C 色彩斑斓 D 痴迷3.依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A.打扰赐予 B 搅扰给予 C 搅扰赐予 D 打扰给予4.语段中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光旖旎 B 流金溢丹 C 扣人心弦 D 应接不暇5.依次填入语段①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整个山楂都跃动起来了②一树引领,满沟呼应③千叶万树,色彩纷呈。
2018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卷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2012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班级: 09级时量:150 分钟总分: 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10题,每小题2分,11~12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肖(xiāo)像玷(diàn)辱泥淖(nào)暴殄(tiǎn)天物B. 裨(bì)益伫(chù)立纤(qiān)维矫(jiǎo)揉造作C. 庇(bì)佑蒙(méng)骗诰(hào)命焚膏继晷(guǐ)D. 粳(jīng)米狙(jū)击老牛舐(shì)犊屡见不鲜(x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A. 鸦鹊无声真知灼见潸然泪下谋取暴利B. 危言耸听仗义直言草菅人命徇私枉法C. 前倨后恭沤心沥血纷至踏来殚精竭虑D. 好高骛远病入膏肓众口铄金以逸待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如果陈水扁冥顽不化,一意孤行,制造“台独”,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 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
③.我认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有很大的改变,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的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美学特征。
A. 事变绩效不是/但是B. 事端业绩不但/而且C. 事端绩效不但/而且D. 事变业绩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攀登。
D. 他准备把珍藏多年的字画捐赠给灾区,但后来字画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形体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1湖南省2018年对口高考语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5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民族走过的路都非一帆风顺。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送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特别是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生的朴素辩证法、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兴亡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见贤思齐的优秀品格、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标注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为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肉”,极大()了中华民主的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独特性。
崇尚仁爱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的处事方法,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倍的美学追求,俭约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崛.起jué骨骼.géB.禀.赋bìng 经络.luòC.泱.泱yāng 孝悌.dìD.并蓄.xù泰.和tài2.第一段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B.能够C.为了D.特别3.根据文脉,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传统美德②思想理念③人文精神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4.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知行合一B.见贤思齐C.求同存异D.形神兼备5.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激发修养B.迸发滋养C.迸发修养D.激发滋养6.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排比B.比喻、排比C.拟人、夸张D.拟人、比喻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①秋日的九寨.,娇艳欲滴秋意浓,姹紫嫣红枝叶俏,真正是个梦幻童话般的世界,人们所向往的天堂。
醉人的金秋时节,九寨沟便成了彩色的海洋,仿佛一个色彩王国。
从谷底到山巅,,,。
特别是在晴朗的天气下,九寨沟更是绚.丽多彩,显得风光旖旎。
彩色的山夹着蓝蓝的天,蓝得很深。
白的云在悠悠地飘着,白得可爱。
漫山遍如火如荼的红叶,层森林尽染,流金溢丹,与黛绿的松针相互辉映,反射出种种奇丽多姿的色彩。
环顾四周,簇簇点点的红叶镶嵌在绿色中,就像一把色彩斑斓的瑶琴,演奏出仙境那般缥渺的曲.韵,四处飞扬,扣人心弦,无不令人陶醉与痴迷。
②曾游历过许多的大山名川,所有的那都是嘈杂。
而溶入九寨,仿佛要屏.住呼吸,生怕()了山谷的宁静。
而在这里,我已应接不暇,那山,那水,那林,那青涩的草儿,那若隐若现的小生灵,仿佛海子的倒影的天空,都在九寨童话般的轻波中荡漾。
所有碧波静海,不可荡舟徜徉。
所有葱郁彩林,不可攀援涉足。
只可领略翠浓欲滴的枝叶,倾听激流跌宕的瀑布,欣赏水中鱼儿的娇态。
③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人间仙境”,是自然造化()人类最美丽的乐土,我梦中的天堂。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寨.(zhài) B. 绚.丽多彩(xuàn) C. 曲.韵(qǔ) D.屏.住(píng)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如火如荼 B 缥渺 C 色彩斑斓 D 痴迷3.依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A.打扰赐予 B 搅扰给予 C 搅扰赐予 D 打扰给予4.语段中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光旖旎 B 流金溢丹 C 扣人心弦 D 应接不暇5.依次填入语段①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整个山楂都跃动起来了②一树引领,满沟呼应③千叶万树,色彩纷呈。
A.①③②B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6.语段②画线句“那山,那水,那林,那青涩的草儿,那若隐若现的小生灵,仿佛海子的倒影的天空,都在九寨赣州般的轻波中荡漾”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拟人 B 排比、比喻 C 排比、夸张 D 比喻、夸张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每小题3分,共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黄州游清泉寺所作。
子规:杜鹃鸟。
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7.下列对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序点出词人的游踪,交代了词作的背景。
B.“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的“浸”字既写出溪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C.“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出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鸟的啼叫声。
D.“白发”,指年老;“黄鸡”指报晓的黄鸡(雄鸡),诗中是指天亮了。
8.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后一幅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热闹。
B.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C.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D.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在绘景抒怀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②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①狙(jū):猕猴。
②道揆:法度,准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草木之实(摘取) B 山之果,公所树.与(种植)C.言未既.,众狙皆寤(已经) D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等待)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而耻.学于师。
C.而世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臣请完.璧归赵。
11.翻译: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三)古诗文默写(3分)12.(1),其叶沃若。
(《诗经·氓》)(2)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3),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每小题6分,共24分)老屋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3、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6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4、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15、赏析下列语句。
(1)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3分) (2)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16、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6分)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17.扩展语句,要求用三个比喻句描写“秋叶”的情状,50字以内。
(4分)山谷中,溪流边,满眼是缤纷的秋叶,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
(4分)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
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
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
车速瞬间高达每小时35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
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噪音。
五、应用文写作(12分)19.某某职业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亲近大自然”的登山活动,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拟制一份策划书。
六、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时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