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基础
显微镜基础知识检测

4、: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镜头(物镜、目镜)用擦。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5、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
(1)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是(种类:)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或者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放大倍数)
(7)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移动,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上;移动,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上。
(8)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呈反比计算。
例:某台显微镜放大100倍时,可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放大到400倍时,则只可看到一行个细胞。
(8)图形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2)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如,玻片中写的“d”,视野中看到的就是“”;玻片中写的“69”,视野中看到的就是“”。(上下与左右都颠倒,即旋转)
(3)光线较弱换用上的和的;光线较强换用上的和的。
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应
(4)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方向移动。(要使物像向右移动,就要向移动玻片;物像偏在右上方,要移到中央,就要向移动玻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考点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认识显微镜:观察右图,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细准焦螺旋、、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含和)、、
(3)光学部分:、(低倍镜、高倍镜)。作用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5)低倍镜(放大倍数越)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越,体积越,光线越;物镜离玻片。高倍镜(放大倍数越)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越,体积越,光线越;物镜离玻片。
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第一章:显微镜的几个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离、覆盖差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NA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计算公式如下:N.A.=n×Sin(u/2)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油:n=1.515)u: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光轴与离物镜中心最远折射光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空气的折射率为n=1,孔径角最大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会因为物镜工作距离等于零而无法工作。
Sin(180/2)=1,所以空气介质的NA值小于1。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 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移动。
A. 右上方B. 右下方C. 左上方D. 左下方答案:D解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在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2. 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A. 大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凹面镜C. 小光圈、平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答案:B解析:大光圈可以通过更多的光线,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太暗时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来增加亮度。
3.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A. 5 倍B. 10 倍C. 15 倍D. 50 倍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即5×10 = 50 倍。
4.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A. 1 和4B. 2 和6C. 3 和4D. 1 和6答案:C解析: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3 和物镜4 的组合。
5. 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 目镜B. 物镜C. 反光镜D. 镜筒答案:B解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6. 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A. 2 个B. 4 个C. 10 个D. 40 个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原来放大10×10 = 100 倍看到8 个细胞,换成40×10 = 400 倍,放大倍数增大 4 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即8÷4 = 2 个。
microscope的用法

microscope的用法
使用显微镜的基础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确保显微镜和样本都是干净的。
2. 调整放大倍数:将显微镜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通常放在实验台上,并选择合适的目镜和物镜来达到所需的放大倍数。
3. 调焦:将待观察的样本放在显微镜的样本台上,并用粗调焦手轮和细调焦手轮调节镜头的距离,使样本置于清晰的焦点上。
4. 观察样本:从眼镜通过目镜观察样本。
通过移动样本台和调整焦距来定位感兴趣的区域并观察细节。
5. 调整照明:使用显微镜的照明系统,如透射光源或反射光源,以获得合适的照明条件。
6. 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摄像设备或手动记录来记录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和细节。
7. 清洗和保养:在使用显微镜后,将其清洁,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进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有不同的操作步骤和特定要求,所以最好在使用前阅读设备的使用手册以了解具体说法。
第四章 电子显微镜分析基础

极靴小孔隙中。如图19.6(a)、(b)、(c)所示,(c)是一种强
磁透镜。由于透镜焦距与所采用的磁场相关 磁场越强 焦 距越短 放大倍数也就越大 电子显微镜的成像物镜大多采 用短焦距的强磁透镜
强磁透镜
2.3 电磁透镜的像差、分辨本领、景深和焦长
ro
2
理论上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很高 但事实上 其分辨率远
2.4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对比 电子显微镜在分辨本领、放大倍数、景深、焦长等 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 它能把微区(几个微米)、
甚至超微区(10nm以下)把形貌、成分、结构三个主
要测试方面的内容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及发展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
域 但电子显微镜也有一些局限性 需要光学显微镜和
第4章
电子显微镜分析基础
一、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人眼分辨极限只有0.2mm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是
0.1μm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普遍达到0.3nm 最好的电
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达到0.07nm 一般原子、离子半
径大约在0.1nm左右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分子 甚至原子的世界 这
个分辨能力比人眼高出了近100万倍 比最好的光学显微
2.3.2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 分辨本领取决于透镜的像差和衍射效应所产生的 散焦斑(或称埃利斑)尺寸的大小 光学显微镜在最佳 情况下 分辨本领可以达到照明光波波长的二分之一 电子束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小五个数量级 如果电磁透镜 像差(特别是球差)能得到较好的矫正 那么它的分辨 本领理应达到照明波的半波长0.002nm极限值(按加速
1 eV m 2 2
式中 e为电子电荷绝对值 V为加速电压(kV) ν为电子运动速 度 m为电子的质量 从上式可以得到电子运动的速率为: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基础版)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基础版)【知识梳理】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反光镜一般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在光线较强时使用;一个是凹面,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1)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
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
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2)移动规律:在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
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例题领悟】例题1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视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A项错误;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项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项错误;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项错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答案B例题2 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由图可知,乙是高倍镜下的视野,甲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乙与甲相比,视野较暗,故A正确;甲放大倍数较小,乙放大倍数较大,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会都被观察到,故B错误;视野中物像是倒立的,物像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玻片右移,则甲、乙的物像都会向左移,故C错误;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也不会看到清晰的物像,故D错误。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
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
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
1827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
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
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发生了偏光电子显微镜之术,1893年发生了干预电子显微镜之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缔造了相配电子显微镜之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
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
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第一章显微镜简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
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